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关于伤残纠纷的法律

关于伤残纠纷的法律

发布时间:2021-06-06 22:52:41

『壹』 民事纠纷中,法律有规定伤残鉴定必须在案件受理后多长

首先到基层法院立案庭立案。
然后定开庭日期送达传票。
然后开庭,现在法院都回是以调解为主答,因为调解是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这样有助于社会稳定,调解不成的就只能判决了。
判决不服的上诉,上诉到中院打二审了。
所谓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可处分性的),是处理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所以所有违反这一概念的行为就会引起民事纠纷 。民事纠纷分为两大内容:一类是财产关系方面的民事纠纷,另一类是人身关系的民事纠纷。其解决机制有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

『贰』 一个关于工伤纠纷法律鉴定

1、首先,业主与承包者之间为承揽合同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10条规定,“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者造成自身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本案中,承揽人即承包者造成了自身损害,是由于定作人即业主在指示上的过失导致的,因此业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且,根据具体案情,应当承担主要赔偿责任。
2、其次,承包者与当事人之间为雇佣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9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具体来看,本案中,当事人履行的是与职务有内在联系的行为,应属于从事雇佣活动。其所从事的这一雇佣活动导致承包者受伤,应由雇主自己承担责任(部分);并且,当事人在接受业主的指示时承包者是在场的,承包者应当预见到如果当事人离开的话另一个人可能承受不了一块厚重的玻璃。所以,综合来说,承包者自己负有一定的责任。虽然当事人有一定的过失,但并不是重大过失,所以不负责任。

『叁』 关于工伤纠纷

工伤伤残鉴定程序1.因工伤残职工在医疗终结后应携带资料到当地社保机构申请伤残等级评定;2.鉴定者携带医疗机构出具的伤、病、残诊断证明,如:病历、出院证明、CT片、化验单、心电图等相关诊断材料及《职工伤病残劳动鉴定审批表》于每周一、二、三、五来做鉴定。3.鉴定办对鉴定者携带的材料由专家确认后,交纳200元鉴定费。如材料不全,由我办出据委托诊断后,再来鉴定。4.鉴定办于每周四定期召开鉴定会,做出等级或结论,并予以公布。5.自鉴定材料收下登记之日起15日后,由单位劳资人员前来领取鉴定结果及所收全部材料。

『肆』 关于工伤赔偿的法律

关于工伤赔偿标准的行政法规有两部。
除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之外的工伤待遇由《工伤保险条例》统一规定;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各省制定,一般名称为《**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 如《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

『伍』 有懂工伤赔偿民事纠纷方面法律的请进

例如:广东省中山市中级法院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参考意见
【第三人致害的双重赔偿】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构成工伤的,有权同时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和人身侵权赔偿,用人单位和第三人均应当依法承担各自所负赔偿责任。对用人单位和第三人以劳动者已从其中一方先行获得赔偿为由主张免除或者减轻另一方赔偿责任的,不予支持。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工伤待遇后向第三人主张追偿权的,不予支持。

『陆』 关于法律的伤残鉴定。

临床法医鉴定项目:

1.损伤程度鉴定

即轻伤、重伤、轻微伤鉴定或称伤情鉴定。
2.伤残程度鉴定

包括交通事故伤残、工伤事故伤残、意外伤害伤残、打架斗殴伤残。

3.因果关系鉴定

指损伤与疾病的关系鉴定。

4.医疗纠纷司法鉴定

医疗行为中是否存在过错,若有,与患者死亡或残疾之间的关系。

5.保险理赔鉴定

是否意外伤残、重大疾病、全残、失能达到保险理赔规定。

6.影像学资料的同一认定

所提供X光片、CT等资料是否为同一人。

7.损伤后误工时间的审查

损伤后休息时间长短的合理性判断。

8.护理依赖程度鉴定、医疗依赖程度鉴定

损伤致残后对护理及医疗的依赖情况判断。

9.致伤物推断或损伤机理分析

从损伤形态推测致伤物或分析损伤形成机理。

10.保险调查

『柒』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多处伤残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

在GB18667-2002附录B中,列出了多等级伤残者的伤残赔偿计算公式,这个公式是根据伤残赔偿总额、赔偿责任系数、赔偿指数等来计算多等级伤残者的伤残赔偿金的法定公式,公式如下:
n n
C=Ct×C1×(Ih+∑Ia,i)(∑Ia,i≤10%,i=1,2,3……
i=1 i=1
n
n,多处伤残) (Ih+∑Ia,i≤100%)
i=1

在这个公式后,附录B是这样让我们理解公式运用的:
C——伤残者的伤残实际赔偿额,元;
Ct——伤残赔偿总额,元;
C1——赔偿责任系数,即赔偿义务主体对造成事故负有责任的程度,0≤C1≤1;
Ih——伤残等级最高处的伤残赔偿指数,即多等级伤残者,
n
高伤残等级的赔偿比例,用百分比(%)表示,Ih +∑Ia,i ≤100
i=1
%;
n
∑Ia,i——“∑” 这个符号读“西格玛”,在数学上是
i=1
指数连加的意思。指伤残赔偿附加指数连加,即增加一处伤残所增
n
加的赔偿比例,用百分比(%)表示,(0≤∑Ia,i≤10%)。
i=1
上述计算公式中的各项指标,涉及了法律知识,更涉及到数学中函数求和公式的运用,而法律工作者大多数是学文科出身,数学一般不是文科学生的所长,因此,很多法律工作者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基于此,笔者认为,要理解并正确运用好该公式,关键在于对公式中各项指标的正确理解。笔者结合个案经验和审判实践对各指标分别作出自己的解读:
C——指伤残者的伤残实际赔偿额,以货币单位元表示,即受害人应该得到的伤残赔偿金总额;
Ct——指伤残赔偿总额,以货币单位元表示,即设定受害人达到最高残级(按一级伤残计)能得到的伤残赔偿金总额,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中规定是20年,即用受诉法院上一年度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就是伤残赔偿总额;
C1——指赔偿责任系数,即事故责任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按一般情况,交通事故责任中对赔偿义务主体的责任包括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全部责任、同等责任和无责任,这五种责任相对应的损害赔偿负担比例由法官在处理具体案件中根据案情在0%≤C1≤100%中确定,实际表达的意思就是赔偿义务主体对造成事故负有责任的程度;
Ih——指伤残等级最高处的伤残赔偿指数,即多等级伤残者,最高伤残等级的赔偿比例,用百分比(%)表示。这句话的含义指受害人有多处伤害的,以其最重伤害所对应残级赔偿指数(即拾级伤残赔偿10%、玖级伤残赔偿20%、捌级伤残赔偿30%……余类推)作为Ih的指标。比如受害人共有三处残级,分别是一个捌级、一个玖级、一个拾级,三个级别的赔偿指数按规定分别是30%、20%、10%,这说明最高的是30%,即Ih为30%。
n
∑Ia,i——指伤残赔偿附加指数总和,即增加一处伤残所增
i=1
n
加的赔偿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0≤∑Ia,i≤10%;
i=1
n
(Ih + ∑Ia,i) ≤100 %。这句话的含义指除了最高伤残等
i=1
n
级外,其他等级应该计算的附加指数。0≤∑Ia,i≤10%指除一个
i=1
最高伤残等级外的其他每一个残级附加指数只能在0和10%之间浮动。而对附加指数该如何浮动,在附录B中并没有具体说明如何适用,这属于法官自由裁量的范围,但为区分不同残级之间的差别,可用伤残赔偿指数除以10来计算,即对拾级伤残可按1%计算,玖级伤残可按2%计算,捌级伤残可按3%计算……余类推。但附加指
n
数连加的和不能超过10%,即超过10%的按10%计算。Ih+∑Ia,i≤
i=1
100%指最高处的伤残赔偿指数加上其他残级的附加指数不能大于100%,即不能超过一级伤残,也就是说,在受害人有非常多的残级情况下,即使累加超过了100%(也就是已超过了一级伤残),最多也只能按一级伤残计算残疾赔偿金。这里有两个限制最高原则,类似刑法数罪并罚中的吸收原则,即一旦数罪中某一重罪达到了法律规定的最高刑,其它的轻罪就被吸收了。
三、多等级伤残综合计算公式在具体案件中的运用
在对多等级伤残综合计算公式及其指标有了正确的理解后,多等级伤残者的伤残赔偿计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为了便于进一步理解上述公式,在审判实践中准确应用,下面举几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1、受害人分别构成5级、6级、7级、8级、9级、10级伤残,不负担交通事故的责任,肇事司机负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受害人现年32岁,属于光山县城镇居民,可以适用2006年度河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9810.26元/年计算残疾赔偿金。结合这样的案情,可以确定Ct=伤残赔偿总额=9810.26元/年×20年=196205.20元;C1=赔偿责任系数=100%(肇事司机全责);Ih=伤残等级最高处的伤残赔偿指数=60%(最重的残级赔偿指数,即伍级赔60%);受害人六处伤残,其最高的伤残等级为五级,即伤残等级最高处的伤残赔偿指数为60%,其余五处伤残为6级、7级、8级、9级、10级,附加指数分别按5%、4%、3%、2%、1%计算,它们的和为15%。由于各处伤残赔偿附加指数的和须小于或等于10%,15%也应按10%计算。故本案受害人的综合伤残指数为:60%+10%=70%。综合以上情况并套用公式,可以得出受害人最后应得伤残赔偿金的总额为:(C)=196205.20元(Ct)×100%(C1)
n
×70%〔60%(Ih)+10%(∑Ia,i)〕=137343.64元。
i=1
这说明,受害人的伤残综合评定结果为残疾70%,即比多等级伤残中最高级5级高一级:四级,但最高不高于四级伤残。
也有观点认为案例1中综合伤残指数为:60%+5%+4%+3%+2%+1%=75%。这种计算好像更加合理,有利于保护
n
受害人的权益,但不符合公式中∑Ia,i≤10%,即附加指数总和 i=1
不能超过10%的规定。是不是应该这样规定,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案例2、 一人两处伤残均为一级残,由于最高伤残等级已到100%,就按100%计算,而不是200%或110%。
案例3、一人有5处伤残,等级分别是:3级、4级、5级、6级、7级。最高伤残3级: 为80%,其它4级、5级、6级、7级的附加指数分别为7%、6%、5%、4%,按公式为80%+(7%+6%+5%+4%)=80%+22%=102%。但是赔偿不能按102%计算,应当是80%+10%=90%计算。 因为多等级伤残附加指数之和的赔偿比例不超过10% 。即(7%+6%+5%+4%)总和不能超过10%,超出的按10%计算。
案例4、王二驾驶机动车将张三撞伤,王二负事故主要责任,张三负事故次要责任,张三经过法医鉴定后,认定为2处8级伤残,1处9级伤残,3处10级伤残,那么按照2006年河南省城镇居民的赔偿标准算,(推定主次责任划分为7:3开)就是:
C=9810.26元/年×20年×70%×(30%+3%+2%+1%+1%+1%)=52190.58元。
上述公式明确规定应用在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多等级伤残,在其它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是否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没有明确规定。从“解释”中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没有特殊规定来看,

『捌』 关于工伤纠纷问题

你满18周岁了吗,你的情况应该属于工伤,但是如果是未满18周岁,不能在有危险和有害环境的工作场所工作,所以如果报工伤的话可能会涉及到公司的不合法行为。
工伤期间的医疗费用可以全报。还可以得到你公司在外出差人员的伙食补贴的70%补偿。和住院及恢复期间的正常工资。
不过是学生最好不要马上工作,对意外事故发生的防范能力比较差,容易出事啊。

『玖』 关于工伤赔偿的法律规定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劳动者在劳动时,总会在不小心的时候,受伤,这就是工伤。那受伤后如何断定是不是工伤,认定标准是怎样的呢?
一、工伤的认定
《工伤保险条例》关于工伤认定的相关规定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六条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4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明确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工伤的四种情形。根据规定,职工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的,亦可认定为工伤。并公布4起工伤保险行政纠纷典型案例。
对于广受社会关注的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这部将于2014年9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四种认定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规定: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二、工伤赔偿的种类
医疗费
1.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2.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3.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4.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误工费
(停工留薪期待遇)
1.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原单位按月支付。
2.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3.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护理费
1.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2.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致残后的伤残赔偿金
一)一至四级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2.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3.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二)五至六级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三)七至十级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2.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因工死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阅读全文

与关于伤残纠纷的法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征信报告多长时间有效期 浏览:387
日立挖掘机看年限 浏览:926
马鞍山彪哥 浏览:83
雪花钱包投诉 浏览:956
系统平台使用权授权合同 浏览:75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统计表 浏览:664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 浏览:652
楚楚街转让 浏览:414
马鞍山何家俊 浏览:505
经济纠纷起诉状ppt 浏览:235
马鞍山有丝足的吗 浏览:24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浏览:520
彩电的折旧年限 浏览:102
无损检测证书 浏览:825
创造的名句 浏览:365
陌声聚投诉 浏览:389
成果照片图 浏览:332
聚投诉张华 浏览:413
我爱发明自动钓鱼 浏览:199
龚发明重庆 浏览: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