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关侵犯财产权的事例
何代常诉何玉明强收分家后其责任地里的庄稼侵犯财产权案
被告何玉明系原告何代常之父,何代常独身。1987年,由何玉明主持,何代常与弟弟何代树分家别居。何代常奉养母亲肖安君,经营管理自己和肖安君的2份责任地,同时承担2人相应的农业税、提留、统筹等法定义务。何代树奉养父亲何玉明,经营管理自己一家和何玉明的5份责任地,也承担5个人相应的农业税、提留、统筹等法定义务。何玉明对何代常、何代树兄弟二人具体经营管理的责任地的位置和面积指划明确,何代常、何代树无异议,各按其划分的责任地自主经营管理。1995年肖安君病亡,何玉明要求耕种肖安君的那份责任地,何代常未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将肖安君的责任地退还给所在三社集体。何玉明对此不满,与何代常发生纠纷。1996年夏收、秋收季节,何玉明先后强收何代常种植的黄豆5公斤、黄谷50公斤。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人民政府兴隆村村民委员会于1996年8月20日进行调处,明确:争议的承包责任地系何代常分家后耕种,何玉明多次收割何代常种植在承包责任地里的庄稼,是错误的,应当归还何代常。何玉明不执行此调解意见,何代常诉至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
原告何代常诉称:被告何玉明于1996年6月、7月、8月,先后强收其种植在自己经营管理的承包责任地里的黄豆7.5公斤、黄谷125公斤为己有。要求判令被告返还粮食或折价赔偿。
被告何玉明辩称:收走的黄豆、黄谷生长在自己的承包责任地上,不属原告人所有,不同意赔偿。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与被告系父子关系,当和睦相处。争议之地的所有权属打古镇兴隆村三社,长期由何代常耕种,他人无异议,何玉明也无异议,该地的经营管理权应属何代常。何玉明所持争议之地的经营管理权属自己的理由与事实不相符合,不予采纳。被告强收原告种植的庄稼,无法定理由,属侵权行为,由此给原告造成的损失,应予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作出如下判决:
被告何玉明赔偿原告何代常的庄稼损失折合人民币96元,限于判决生效后三日内付清。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规定,农民种植在自己承包责任地里的庄稼,属自己所有,为自己的合法财产,不容他人非法侵占。这里的“他人”,应为该农民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包括未与该农民共同生活的父母、兄弟姐妹等近亲属。因此,父亲强收已分家独立生活的子女责任地里的庄稼为己有,应属侵权。有人认为父母有权将子女的庄稼无偿占为己有,作为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费,不是侵权行为。这种观点在子女未尽赡养义务情况下似乎有一定道理。但事实上,追索赡养费与侵占子女的财产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不能混同。如果子女未尽赡养义务,父母应求助法律手段来确定子女应尽的赡养义务,并取得相应的强制执行权。如果子女尽了赡养义务,父母无法定事由占有子女的财产,就与我国法律关于保护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规定相违背。因而主张父母有权占有子女的财产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在古代封建社会法律制度下,父母强收子女的庄稼为己有,才不认为是侵权行为。因为封建法律制度规定:父母对子女有绝对的权利,包括财产权、教诫权、主婚权等,甚至有生死予夺之权。子女的一切都是父母的,父母将子女的财产无偿占为己有是天经地义、合法合道德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关于保护公民个人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规定,父母非法侵占子女的合法财产,也是违反法律的侵犯他人财产权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案何玉明虽年近8旬,需要子女赡养,但其并未主张受赡养的权利,而是认为儿子的责任地仍属自己(实际是名义大家庭)承包的责任地(不排除当初承包时是以被告作为户主名义承包的,分家后未改变原承包合同名义承包人)。但事实是因分家已将责任地分开,由原来的一个承包群体变成两个以上承包群体,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上承认分家带来的法律后果,新的承包群体成为新的财产权主体,所以,被告强行收走其年过50的儿子何代常种植的庄稼为己有,其行为违反了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保护的规定,侵犯了何代常的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人民法院判决何玉明赔偿何代常的损失是正确的。
② 未经批准但已实际经营产生纠纷如何处理
我国《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10条规定:“批准转让的,转让合同自批准之日起生效。”国土资源部《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第46条规定:“矿业权转让的当事人须依法签订矿业权转让合同。依转让方式的不同,转让合同可以是出售转让合同、合资转让合同或合作转让合同。转让申请被批准之日起,转让合同生效。”《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9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以上法律规定可见,未经转让审批机关批准同意的矿业权转让合同未生效。
矿业权转让合同性质为一次性给付的合同,在生活实践中,部分合同未经报批,但受让方已实际经营管理矿山很长时间,存在持续支出成本费用和收益的情况,因而具有继续性合同的特征。矿业权受让方的经营管理行为一方面使转让方免于承担本应由其支付的管理成本和费用,另一方面使受让方得到利用转让方的企业获取收益的机会,往往导致纠纷发生时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已完全不同于矿业权转让合同缔结时的状况,转让方和受让方的地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此种情形与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中受让方已实际参与经营管理企业但转让合同未获批准的情形极为类似,本律师认为,关于此类矿权转让纠纷的处理可参照外商投资股权转让的相关规定,即《外商投资企业纠纷规定(一)》第10条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成立后,受让方已实际参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并获取收益,但合同未获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批准,转让方请求受让方退出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将受让方因实际参与经营管理而获得的收益在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支付给转让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③ 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财产纠纷,工商局有权那你绝对错吗
1,工商局处理消费者经济纠纷,。
2,工商局承担监督管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责任,组织开展有关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工作,按分工查处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指导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受理、处理和网络体系建设等工作,保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
3,工商局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有关工作,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工商行政管理规章和政策。
(2)负责各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人以及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并监督管理,承担依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责任。
(3)承担依法规范和维护各类市场经营秩序的责任,负责监督管理市场交易行为和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
(4)承担监督管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责任,组织开展有关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工作,按分工查处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指导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受理、处理和网络体系建设等工作,保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
(5)承担查处违法直销和传销案件的责任,依法监督管理直销企业和直销员及其直销活动。
(6)负责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方面的反垄断执法工作(价格垄断行为除外)。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走私贩私等经济违法行为。
(7)负责依法监督管理经纪人、经纪机构及经纪活动。
(8)依法实施合同行政监督管理,负责管理动产抵押物登记,组织监督管理拍卖行为,负责依法查处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
(9)指导广告业发展,负责广告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10)负责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依法保护商标专用权和查处商标侵权行为,处理商标争议事宜,加强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工作。负责特殊标志、官方标志的登记、备案和保护。
(11)组织指导企业、个体工商户、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管理,研究分析并依法发布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基础信息、商标注册信息等,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12)负责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服务和监督管理。
(13)开展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14)领导全国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工作。
(15)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更多精彩内容来源重庆律师在线 http://china.findlaw.cn/chongqing
④ 如何提起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诉讼
【释义】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在《物权法》上主要指以集体所有权为基础的集体成员依法享有的财产权益。集体所有是一种特殊的物权形式,集体成员依法对集体财产享有集体所有权,这是集体成员权益产生、存在和行使的依据。《物权法》第59-63条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利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大致而言包括两种权利:一是直接的物权,即对集体所有的动产和不动产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二是物权派生的管理权利,即对集体财产进行管理决策的权利。
【管辖】
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要区分权益受侵害的具体情形确定管辖。对于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的决定侵害集体成员合法权益时,受侵害的集体成员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的纠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知情权纠纷,由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其他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权益纠纷,组织之外的人侵害成员权益纠纷,按照产生纠纷的基础法律关系确定管辖。
【法律适用】
处理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是《物权法》第59-63条的规定。
【确定该案由应当注意的问题】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是集体所有权得以落实的基础,是重要的财产权利。所以,《规定》将因此而产生的纠纷规定为所有权纠纷项下的第三级民事案由。在适用本案由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当注意本案由的适用范围。从广义上理解,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应当包括侵害集体成员就集体所有财产所享有的两种权益而引发的一切纠纷,从形式上看既包括集体组织侵害集体成员权益的纠纷,也包括集体成员之间侵害权益的纠纷,还包括集体组织之外的人侵害集体成员权益的纠纷。从狭义上理解,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仅指《物权法》第63条规定的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的决定侵害集体成员合法权益时,受侵害的集体成员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的纠纷案件。我们认为,鉴于《物权法》及相关法律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的保护规定并不明确,特别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在行使中受到侵害的情形还普遍存在,仅适用撤销集体经济组织不当决定的方式尚不足以保护集体成员的合法权益,因此原则上本案由下可以容纳集体成员权益受到侵害一切民事纠纷。
第二,注意本案由与其他几个相关案由的关系。一是在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时,要注意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以及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区别。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是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生、使用、转让、处分等为基础的纠纷,所以,判断是否适用该案由时,应当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存在为前提,除当事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立有争议时可以适用该案由外,一般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存在时则不适用该案由。同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也必然是针对土地承包合同关系而产生的纠纷,且纠纷当事人为合同的具体双方,否则一般不适用该案由。本案由则可以适用于上述两个案由不能容纳的涉及土地承包的民事纠纷,如对土地发包方案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的,再如对集体组织应予发包给其土地而不作为而起诉的,等等。因为这些涉及土地承包的纠纷还没有订立承包合同,也没有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所以要适用本案由。二是土地征收补偿相关纠纷中要注意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项下的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相区别。从农村征收土地的情况来看,既包括征收已经发包的土地也包括征收未发包的土地。对于他人已经承包的土地被征收时,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要求分配征收补偿费用的纠纷要适用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的案由。对于未发包的土地被征收后集体组织成员对土地补偿费用分配不服提起的诉讼,或者承包人之外的其他集体组织成员对承包地征收后的补偿费用分配不服引发的纠纷,则适用本案由。
⑤ 违法经营行为受不受民事法律保护
1、骑车撞上其卖的东西是侵权行为,属于民事纠纷,是民事法律关系。需要适当的经济赔偿。
2、占道经营违反行政法规,属于行政管理法律关系,是建设部门履行法定职权的范围。二者不能抵销的。可以举报。
⑥ 法人经营管理权属于民事权利吗
法人的经营管理权是公司法规定的内容,属于商法,当然不是民事权利。
⑦ 请民法高手进,全民企业以“以国家授予它经营管理的财产”,集体企业以“企业所有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1、“以国家授予它经营管理的财产”,就财产而言,不相当于集体企业的“企业所有的财产”;
2、国家授予管理的财产,包括盈利部分,企业经营周期是延续的,每年都会做盘点,上报国家,你觉得要是一个国企50年后倒闭,只用50年前的财产支付债务,合理吗?
3、为什么强调是授予,是因为对国企的约束,就是说没有经过国家同意,它就纳入它的范围内就是不合理。比如铁路沿线附近地段是在一定范围内归它,而不是它经过的地方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归属它的,它就可以拿来建房子,但是要上报国家,国家同意才可以建房子。
⑧ 怎样解决公司经营管理权的纠纷
诉讼,要求乙返还相关印章。
⑨ 侵犯经营权的法律条规 速
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我国有关企业组织和企业管理的法律规定经营自主权主要有以下:生产经营计划权、物质选购权、财务管理权、劳动管理权、产品销售权、工资津贴管理权、经营方式选择权、用人权等。行政机关对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的合法的自主经营权,缺乏合法依据地采取行政措施,进行干涉,或者进行其他干预的,当事人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