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思修法律侵权案例分析

思修法律侵权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01 21:53:09

A. 法律案例分析题:学生在校期间因他人的侵权而受到损害

一、超市负有赔偿责任;
二、学校补充责任(没有照看好学生,未成年人,内因为围墙有缺口)容;
三、刘某承担部分责任(参加了拉扯气球);
四、如果气球有质量问题,广告公司负有赔偿责任(学生和刘某可以选择向超市或者是广告公司作为被告);
所以,本案中起诉连带责任是合理的,因为作为原告这样起诉对原告有利,但是,法院肯定会内部划分的,具体比例按照责任大小。
学校是有责任的(以上解释),承担责任人由不同的对象按照不同的角度不同。

B. 大一思修案例分析

大一思修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中学生赵某,15周岁,身高175公分,但面貌成熟,像二十
五、六岁。某日,赵某偷拿家里的1万元买了一辆摩托车。试分析:
(1)该摩托车买卖合同的效力状况如何?
(2)赵某父亲发现此事后,起诉到法院要求商店将1万元退给自己,同时自己将摩托车退还商店。赵某父亲的诉讼请求是否应当得到法院的支持
答:题目很清楚,赵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摩托车的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其父作为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的,合同无效,双方各自返还取得的财产。其父的要求法院会支持的
另:合同无效、我国合同法规定未成年人签订与其年龄不相当的合同要有其法定代表人(即监护人)的追认才能有效力、否则效力待定。因此父亲的申诉应当得到法院的支持
另 1. 该摩托车的买卖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
2 赵某的诉讼请求应当得到法院的支持。

C. 一个思修考试的法律案例分析!

关某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属于中止状态。犯罪完成状态有犯罪既遂、未遂和中止。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 要件。犯罪的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犯罪的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通过分析,尽管有邻居的说服教育,但还是关某自己放弃继续犯罪,并且送妻子到医院,属于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回答人:广州天穗律师事务所,红博士律师团,王幼柏律师。

D. 思修法律案例分析,求答案,下午考试!

就是07年的许霆案啊,是个真实的案件。引起的很大的讨论的。

1、是,构成盗窃罪。原因从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说就可以了,徐某以非法侵占为目的,采用秘密手段,利用银行系统出错之机盗窃银行ATM存款,数额特别巨大,行为已构成盗窃罪,证据确实、充分。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被告人许霆多次操作,前后171笔,共盗取合计17.5万元;本罪主体是已满16周岁,被告人许霆实施犯罪行为时已24周岁,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本罪主观方面是故意,被告人许霆明知自己的盗窃行为会发生侵害公私财产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不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
依照法律事实,被告人许霆的行为属于积极主动且故意侵犯银行财产的权利,是一种侵权行为。民法上之“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急处境,迫使对方违背本意接受于其明显不利的条件,并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的情形。从此定义可以看出乘人之危实施方与被人乘人之危方两者经过交流接触,一方被迫作出的不真实意思表示,而本案中,被告人许霆实施非法行为时是与银行秘密的无接触的情形下实施,不符合民事上的乘人之危法律特征;依照《民法通则》及司法解释规定,账上多出的999元,这属于不当得利。但是,当他发现取一千元,只扣除自己账户上一元的漏洞后,就利用机器故障多次去取款,主观上是为了取得不属于自己的存款,其行为明显存在过错,不符合民事上不当得利的情形。民事法律上的不当得利,不当利益的获取,并不是通过受益人造成的,而是由于受害人的过失而导致,受益人(不当得利者)主观上不存在过错。《合同法》五十二条“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这里的法律法规在合同法中有规定。一个行为的意思表示非法,其外在形式必然是非法。合同法条文里之所以用“合法形式”其实就是指“看上去合法的形式”的意思。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也称为隐匿行为,是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掩盖其真实的非法目的,或者实施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是在内容上是非法的行为。显然银行与被告人不存在这样性质的合同。

E. 思修法律案例分析

一天,张婆婆一人在家收拾屋子,以30元人民币将全部破烂卖出。三日后,儿子李先生回家办事,满屋翻找放在床底的破皮鞋。后得知被母亲当破烂卖了。儿子张先生急了,鞋里有他背着媳妇攒下的一万元钱。张婆婆多方打听,方得知那收破烂的是个河南人,姓刘,就住附近。张婆婆找去,刘某起初死不承认。后在张婆婆的质问下承认已将钱存入了银行。张婆婆要求刘某将一万元钱退回自己,刘某坚持不退钱,并理直气壮的说:“我花钱收来的破烂,收来的东西自然都是我的,钱也不例外。这是我的运气。” 张婆婆能否要求收破烂的刘某退回一万元钱,为什么?一万元钱的利息应当归谁获得,为什么?

张婆婆能要求收破烂的刘某退回一万元钱,因为刘某的行为属于法律上的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青参考民法通则有关的法条)。一万元钱的利息应当归李先生和他的妻子获得,因为这一万元和它的利息是李先生和他妻子的共同财产(请参考婚姻法关于共同财产部分法条)。

F. 大学思修法律部分案例分析题

1.构成,造成一人重伤,损失十万余元属造成严重后果,对两人应分别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134条规定,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的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二人不构成共同犯罪。理由是本案属于过失犯罪,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共同故意犯罪,因此二人不可能构成共同犯罪,同时两人也不存在犯意沟通。对两人应分别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追究刑事责任。
这是04年司法考试真题

G. 思修法律纠纷,案例分析题,大家帮帮忙~

1、任何时候双方协议离婚均合法。包括女方怀孕期间。
2、婴儿属于非婚生回子女,因其出生时夫妻双答方已经离婚,但孩子的亲生父亲对孩子负有抚养义务,享有探视权。李某不可以拒绝承担孩子的抚养费用。《婚姻法》第二十五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阅读全文

与思修法律侵权案例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手工活 浏览:475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总结 浏览:326
品管圈成果汇报演讲 浏览:469
千慧知识产权是什么 浏览:939
马鞍山美孚 浏览:976
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743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台帐 浏览:775
征信报告多长时间有效期 浏览:387
日立挖掘机看年限 浏览:926
马鞍山彪哥 浏览:83
雪花钱包投诉 浏览:956
系统平台使用权授权合同 浏览:75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统计表 浏览:664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 浏览:652
楚楚街转让 浏览:414
马鞍山何家俊 浏览:505
经济纠纷起诉状ppt 浏览:235
马鞍山有丝足的吗 浏览:24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浏览:520
彩电的折旧年限 浏览: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