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高人民法院质权诉讼时效是多久
《民法通抄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为2年,(1)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从期限届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起算;(2)没有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从权利人主张权利时起算;债权人给对方必要准备时间的,则从该期限届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起算;(3)附条件的债权请求权,从条件成就时开始起算;(4)附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从期限到达时开始起算;(5)请求他人不作为的债权请求权,应当自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时起算。我认为主债权已过诉讼时效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的效力消失。
㈡ 什么是质押权,质押权有诉讼时效吗
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特定财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或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金优先受偿的物权。
质权人行使质权只有在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仍不履行债务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在此之前,质权人直接占有质物的应尽对质物妥善保管的义务。
留质权是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于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有留置该动产并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百三十条【留置权的一般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权人为留置权人,占有的动产为留置财产。 第二百三十一条【留置财产与债权的关系】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
㈢ 质权和留置权的实现必须要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吗
不一定,质权的实现可以协商处理,在协商不成时通过法院进行处理,质权的实现。
按照法律规定留置权的实现方式有两种:
一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协商通过折价使债权受偿。规定债权人、债务人协议折价,主要是为了防止留置权人自行变价从中渔利现象的发生;
二是申请依法拍卖、变卖,从价款中受偿。债权人通过折价、拍卖和变卖方式所得价款要大体相当于债权的数额,多出的部分归债务人所有,不足的部分,由债务人补足。
㈣ 质权和留置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
对于质权和留置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物权法未加规定。但毫无疑问,时效与质权是有必然联系的。因为质权人的主债权也存在着时效问题,不能认为质权人持有质物就视为其时效持续中断。留置由于法律属性较为特殊,当事人如果持续地不放弃留置权,则意味着其一直在积极主张债权,所以,时效与留置权的关系似乎在司法实务中的价值不大。 审判实践中,适用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抵押权,这个期间是与抵押权所担保的主债权挂钩。如果主债权自受到侵害之日起,债权人一直没有行使权利,我们民法规定的普通诉讼时效为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2年,那么,为主债权担保的抵押权的存续期间与主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相同,也就是说,如果主债权诉讼时效一直没有届满,则抵押权一直存在而不消灭。二是当事人约定或者登记部门要求登记的抵押权的存续期间不影响抵押权的存续。我们在办案实践中经常发现在担保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抵押权的期限,登记机关在登记时强制性地将抵押权登记为一定期限的情形,该期限的约定是否影响抵押权,物权法中未做规定,有待于最高人民法院做出司法解释,但是根据物权法定原则,这种约定是没有效力的。担保法解释第十二条第一款也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或者登记部门要求登记的担保期间,对担保物权的存续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还具有使用权!可以维权!
质押只是所有权的暂时性转移。
㈥ 质押专利遭受侵权,质权人可否提起诉讼
您好, 质押期内专利权人还是属于质权人啊 ,当然可以。
㈦ 质权的实现必须要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吗
您好!债务履行期届满质权人未受清偿,可以与出质人协议以质物折价,也可以依法拍卖、变卖质物,就所得价款优先清偿自己的担保债权,这就是质权人优先受偿权。质权人的优先受偿权是针对债务人的其他债权人而言的。其他债权人主要是指没有担保的一般债权人。
㈧ 股权质押贷款纠纷,如何诉讼
你怎么专业的问题,可以在这上面寻找到答案吗?如果要做这样案子,去委托律师就行了。
㈨ 债权诉讼时效已过质权还在么
对于质权和留置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物权法未加规定。但毫无疑问,时效与质权是有必然联系的。因为质权人的主债权也存在着时效问题,不能认为质权人持有质物就视为其时效持续中断。留置由于法律属性较为特殊,当事人如果持续地不放弃留置权,则意味着其一直在积极主张债权,所以,时效与留置权的关系似乎在司法实务中的价值不大。
审判实践中,适用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抵押权,这个期间是与抵押权所担保的主债权挂钩。如果主债权自受到侵害之日起,债权人一直没有行使权利,我们民法规定的普通诉讼时效为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2年,那么,为主债权担保的抵押权的存续期间与主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相同,也就是说,如果主债权诉讼时效一直没有届满,则抵押权一直存在而不消灭。二是当事人约定或者登记部门要求登记的抵押权的存续期间不影响抵押权的存续。我们在办案实践中经常发现在担保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抵押权的期限,登记机关在登记时强制性地将抵押权登记为一定期限的情形,该期限的约定是否影响抵押权,物权法中未做规定,有待于最高人民法院做出司法解释,但是根据物权法定原则,这种约定是没有效力的。担保法解释第十二条第一款也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或者登记部门要求登记的担保期间,对担保物权的存续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㈩ 请问为什么动产质权和留置权不受主债权诉讼时效的限制
(有些时日没有在法律板块逛了,发现有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还悬而未决,忍不住手痒痒……) 你提的这一问题非常好。简言之,物权法立法者为何对抵押权设置时效制度(需要提醒的是,学说对物权法第202条规定期间的性质解读存在不同观点,姑且称作抵押权时效),质权、留置权无相应的时效限制。 1、要理解物权法的这一差异,还需回归到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固有的差异上,即抵押权人不占有抵押物,质权人、留置权人占有担保物。 2、设置时效制度主要是为了促使债权人及时主张权利,以免躺在权利上睡觉影响经济活动,使抵押权受制于主债权诉讼时效,一方面基于抵押权的附随性,改变了之前担保法的规定,另一方面使得债务人的时效抗辩得以保留,避免出现担保法造成的抵押人追偿时债务人能否对其主张时效抗辩的诘难。加之,因为抵押权人不占有抵押物通常会积极行使抵押权,所以设置时效制度即可加强这种心理压力达成立法目的。 3、反之,质权、留置权场合因为担保物权人占有担保物,不存在行使担保物权的心理压力,反倒是出质人、债务人存在比较大的心理压力(通常担保物价值大于债权,会有余额),加之在这种情形下,因为债权人已经占有担保物,如适用抵押权时效类似的制度将导致主债权时效届满,担保人可以请求债权人返还担保物,而这时候主债权实际上还存在,只是丧失胜诉权,如果支持担保人的请求无疑对债权人略失公平。所以立法者在这时候采取不同的立法模式,为求平衡,赋予担保人请求权,如担保物权人到期不行使担保物权,有权请求担保物权人行使,不行使的,担保人可以向法院请求实现担保(第222、237条),这样保护了担保人的利益,相反抵押权无此规定,因为抵押物由抵押人占有。 4、当然对相关条文的解读还蕴含很多其他内容,这里就仅就问题答问题了,归纳起来还是要从担保物权本身的特征入手去理解制度,才能比较体系地把握好整个制度的内容。希望能释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