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劳动法有关辞退与裁员的案例,请解答
甲:可以解除合同,单位应下达解除通知,注明解除理由。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乙:可以提前三十日通知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丙:解除手续违法,针对不胜任工作,单位应该经过法定流程(培训或转岗),如果还不胜任工作的才能解除劳动合同。企业行为视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丁: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单位应下达解除通知,注明解除理由。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问题:•1、加工厂上述行为有哪些不合法?•
甲:应该出具解除通知书注明解除理由;乙:应支付经济补偿金;丙:违法解除;丁:解除理由不当。
2、加工厂对上述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
乙:需补经济补偿金;丙:需要支付两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丁:如果解除通知书是以裁员解除的需支付1个月代通知金及经济补偿金。
3、假设乙、丙在加工厂每年获得劳动报酬每人2.4万元,那么加工厂应该支付乙、丙经济补偿金数额为多少?•
乙:1个月工资及2.4万/12个月=2000元;丙:二倍经济补偿金赔偿金=4000元
4、为什么加工厂可以将甲辞退?•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5、加工厂可以解除与丁的劳动合同吗?为什么?
可以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Ⅱ 公司裁员纠纷
被用人单位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除特殊情况外(如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等),当然应该有经济补偿或赔偿。如果符合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的约定,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法第46、47条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如果违反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的约定,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法第48、87条规定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金是经济补偿的二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范围详见《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7条。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还应按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向劳动者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用人单位还应向你出具《劳动合同法》第50条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该证明的内容应符合《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4条的规定。
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时的工资支付时间详见《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经济补偿金支付时间详见《劳动合同法》第50条。如果不按时支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执行《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3、10条和《劳动合同法》第85条规定。
如果你认真看一下我以上回答中书名号《》中所涉及的内容,你才能充分理解我回答的意思。网上搜索这些内容都能找到全文的。
Ⅲ 万科裁员600人,被裁掉的员工都是什么层次的
我认为能被裁掉的员工都是可以被替代的员工。就是他们没有唯一的,我一定要用的那个理由。所以才会被裁掉。
我认为可能这些员工本身工作就不太给力,但是平时没有什么大错误。可留可不留,可用可不用。所以在万科决定缩减行囊,准备抵抗房地产冬天的时候,这些人就会被最先拿掉
因此作为个人来说,在顺境中顺时而为,在逆境中勇于改变自身。跳出自己所属于的那一个舒适区。无论曾经多么优秀的行业中生存,都应该增长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提升自己的个人文化素质。
无论在什么行业中就业都应该把自己的工作提升一个等级。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你自己能力足够过关,那么到哪里别人都不会裁掉你。
Ⅳ 你好,,我是一名恒大地产属下 力拓土石方公司的员工,因公司换领导,新领导排除异己,将我裁员,我是2007
要赔偿!保险公司也应该赔一部分失业保险的。
Ⅳ 万科裁员600人,如果你是万科HR需要怎么处置
如果我是万科的HR,我也没办法干涉公司决定,只能按照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来执行,毕竟裁员也是公司的决定。身为公司的HR,我只能执行而已,但如果有特殊情况的同事,我也会根据我手里头的资源为他们推荐一份工作的。
万科裁员600人,平均算下来也就是100个人里面就有5个人离职。身为HR,虽然感觉有点于心不忍,但是我手中的权利有限,并且这也是公司的决定,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执行公司的决定。
身为万科HR也不是万能的,我隶属于万科,所以我还是要执行万科公司的相关政策进行裁员,但是我可以做的是利用我自身的资源帮助他们。
Ⅵ 裁员补偿问题纠纷
你好!你是来问是否合理的!
Ⅶ 裁员,赔偿问题产纠纷
劳动合同未到期,单位未经法定程序裁员的,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单位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两倍作为赔偿金。你工作一年半,应得经济补偿金为2个月工资,因此,单位应当支付你4个月工资作为赔偿金。
法律依据: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望采纳!!!
Ⅷ 裁员style的裁员案例
2012年12月,诺基亚公司确认,将其位于芬兰埃斯波(Espoo)的总部大楼以1.7亿欧元的价格出售给芬兰当地公司Exilion。在出售总部大楼后,诺基亚将回租该大楼以降低成本。其CFO对此的解释是,“拥有地产权不是诺基亚的核心业务,当有好的机会时,我们非常愿意转让这部分资产。”
无独有偶,此前,诺西也宣布,将把光纤网络业务部门出售给美国投资公司Marlin EquityPartners,涉及全球1100名员工,员工在德国、西班牙和中国。
其实早在2011年,身陷财务困境的诺基亚,实施一系列剥离非核心业务的措施,包括出售奢侈品手机业务Vertu、跨平台开发软件Qt业务等。
据诺基亚10月公布的财报显示,2012第三季度销售收入为72亿欧元,较去年同期萎缩了近20%,第三季度净亏损近10亿欧元,已经连续第六个季度亏损。 2012年12月,在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谷歌在全球和中国对摩托罗拉实施的只有裁员、关停全球各地研发中心,
谷歌接手后,立刻在全球裁员4000人,约占其职员总数的20%,并关闭全球94个分支部门中的1/3。同时,谷歌还重组了摩托罗拉移动的管理层,撤掉了40%的副总裁。
谷歌又让摩托罗拉移动公司于2013年2月退出韩国市场,裁减其韩国分公司大部分员工,仅留用其中部分研发人员,留用人员约占员工总数的(600名)10%。报称,韩国是摩托罗拉移动公司建立研发和设计中心的少数国家之一,但2011韩国分公司未出品任何新产品,经营陷入困境,最终宣布退出韩国市场。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11日,谷歌又将仅剩的天津和巴西两大工厂出售给伟创力,仅天津工厂就有7000多人易主,人们不知道谷歌到底要把摩托罗拉移动裁向何方。 继2011财年亏损7722亿日元之后,2012财年预计亏损7650亿日元。松下连续两年巨亏超过7000亿日元,在日本制造业历史上实属罕见,同时创下公司史上次高水平。
松下公司计划2013年3月之前再裁员1万人左右,本次裁员也将涉及松下在华业务。
作为日本雇员最多的公司,拥有33万多员工的松下2012年5月曾宣布裁员10%,约3.6万人,公司希望通过削减成本改善业绩。 LG手机业务在中国开始裁员了。从2012年11月开始,LG手机业务在全国的26个办事处已陆续有员工接到裁员通知,裁员主要涉及销售以及管理部门。
实际上,从2011年9月开始,LG就已开始实施“减并”策略。当时,LG将北京手机研发部门与其位于青岛、烟台的手机生产工厂合并,原有的北京手机研发部门取消,该部门合同到期的员工先后收到了“不再续约”的通知。
与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移动不同,LG此次裁员较为“低调”。
到目前为止,LG尚未对外宣布裁员计划,仅表示这是“组织结构优化”,为的是提升运营效率并增强竞争优势。
LG方面表示,此次调整将包括渠道模式优化及全球市场明星机型的本地化等,“不可避免地带来部分人力资源的变动,具体执行的措施、细节及解决方案尚未最终出台,会在确认后的第一时间对外公开。”
据了解,LG在中国拥有12家工厂,员工总数超过30000人。 2012年11月28日,宝洁大中华区销售总裁翟峰离职,对此,宝洁方面解释为“个人原因,与全球裁员无关”。而宝洁大中华区总裁施文圣回应全球裁员8000人、管培生流失率增高传言时表示:全球裁员计划是宝洁全球生产效率方案的一部分,并不会影响到中国市场。施文圣强调2012年宝洁新雇员的保留率高达95%,却回避了宝洁中层流失率增高的问题。
公布的宝洁2012年~2013年第一季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207.4亿美元,同比下降3.7%。各个板块中,由OLAY玉兰油及SK-II两大品牌领衔的美容化妆品业务跌幅最大,净销售额较去年同期53.15亿美元锐减3.75亿美元,跌至49.4亿美元;洗漱类和健康护理类产品的净销售额也分别出现了7.4%和3.5%的下滑。
业内人士分析,正是因为业绩衰退,宝洁才裁减2%~4%的非制造业部门员工。而宝洁公司也就此表态,裁员计划和股票回购计划是改善企业结构和削减成本计划的一部分。 全球最大化妆品直销商雅芳公司称,将在全球范围裁员约1500人,并退出韩国和越南市场。这一举措是上个月雅芳公司宣布扭亏调整计划的一部分。
雅芳公司问题迭出,2012年三季度利润大幅下滑81%,跌幅远超出市场预期。雅芳表示该公司各项业务销售均较为疲弱,未来几年计划削减上亿美元开支。雅芳预计此轮重组将支付大约8000万-9000万美元税前花销,其中有500万-600万美元将被记入2012年四季度财报。公司预计此轮调整完成后,将节省占总目标20%的成本开支。雅芳还称可能采取更进一步措施削减开支。 对于外界盛传的裁员消息,沃尔玛中国2012年11月6日在官方微博上发布声明称,对采购团队的调整并非裁员,而是优化。此前沃尔玛中国区CEO高福澜曾表示,未来3年将在华开100家门店。开店放缓意在注重门店质量而非数量。但在供应商看来,沃尔玛的采购架构合理,退货率也很低,此番调整让人看不懂。
沃尔玛中国方面表示,优化后的采购办公室缩减为8个,分别位于北京、上海、武汉、深圳、成都、厦门、大连和昆明。同时采购团队的优化不会影响到企业继续从本土供应商购买本地商品。不过,声明中并未对“优化”这一策略透露更多细节。 早在2011年11月份,汇丰在香港开始首轮裁员,规模达500人。“虽然香港的成本效益低于集团环球市场的平均数50%,但仍有空间除去官僚架构。而且这些受影响的部门在集团营业收入中占比靠后,甚至还出现亏损。”汇丰亚太区行政总裁王东胜说。
2012年1月及3月,汇丰再次裁减1000名及150名员工。
2012年10月8日,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裁掉了一批投行部门的中层员工。这是汇丰在香港启动的第四轮裁员潮,但汇丰并未公布此次裁员的具体人数。汇丰于2011年公布将在全球裁员3万人,从而节省35亿美元的成本。汇丰总裁欧智华在2012年中报发布会上表示,从其时起至2013年,汇丰还将继续裁员2.5万人。 花旗表示,在零售银行部门将裁员6200人,投资与公司银行部门裁员约1900人,职位为业务与技术人员;此外,计划关闭84家分行,其中一半以上在美国。但花旗集团CEO考伯特强调,花旗专注于消费者及资本市场银行的战略不会改变。
花旗在香港2013年将会关闭7家分行,占2012年其在港分行数目的15%,占此次计划关闭分行数的10%左右。但花旗中国声明并未明确表示此次裁员会否波及内地市场。 美国银行正加快推进全面削减成本的计划,打算在2012年底前裁员16000人。此举将使美国银行提前一年完成“新美国银行计划”中裁员3万人的目标。
裁员之后,美国银行的雇员数将从2011年的27.54万减少到26万,为2008年以来最少。而下半年的裁员计划,也只是其整体调整计划的一部分。后者旨在使美国银行承担更低的风险,产生更高的收益,以及利用从美林取得的投行业务成为全球重要的交易机构之一。 瑞士银行计划削减最多15项业务并在投资银行部门裁减三分之一或更多的工作岗位,这是该行为使业务恢复稳健运营而采取的部分举措。
瑞士银行董事会将于周一召开会议研究这项计划,这将使瑞士银行未来三至五年有大约10,000名员工被遣散。被裁减的岗位大部分属于瑞士银行投行部门,截至2012年6月份,该部门共有员工16,432人。
根据该计划,瑞士银行投行部门的最高管理层将出现较大的人事变动。投行部门现任联席主管Carsten Kengeter将负责管理即将被撤销的业务。在即将被裁撤的业务中,交易业务、特别是固定收益业务首当其冲。
Ⅸ 请高手帮忙分析案例——裁员问题的冲突
首先刘明和王超的做法都是正确的,都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一点值得鼓励,只是两人的出发点不一样,我做为董事,我支持严格控制经费支出这个决定,但不支持刘明的裁员的做法,员工是任何公司生存的资本,但如果你裁掉员工之后,就如出现刘超这种情况(有订单)做不出来怎么办,岂不失去很多客户,所以我的措施是设置一个杠扛原理,通过这样的一个杠扛控制,如果这个部门效益差,员工的收入就差,如果你部门的效益好,员工的福利就好,这样如果只要是公司的职工都会理解,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Ⅹ 用人单位裁员案例
用人单位裁员都必须按劳动法给补偿的,应该是工作每满一年给一个月的工资补偿。假如你在这里工作了五年,就给你五个月的工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