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方丈遗产纠纷代理

方丈遗产纠纷代理

发布时间:2021-05-30 07:00:58

㈠ 寺庙方丈死亡,子女有没有权利继承遗产

没有权利,因为从出家起,就和以前的家人断绝亲人关系了。僧人死后财产是归寺院的。从出家起,这个人吃喝拉撒睡,生病等都有寺院管,死后财产也归寺院。

㈡ 释永修的财产纠纷

2010年1月26日零时左右,19岁的吴某和11天前刚过完20岁生日的瞿某二人,到玉溪市红塔区玉河巷“大悲普度寺”(属灵照寺下院)方丈释永修的住处留宿。凌晨2时许,趁释永修熟睡之机,吴某用小板凳砸释永修的头面部数下,接着瞿某用手掐住释永修的脖子,后二人用绳子勒其脖子,将释永修杀害。释永修死亡后,二人抢走其现金5000余元、银白色手机一部和一些随身物品,连同作案工具一起带离现场。二人作案后将抢劫杀人的事告知了钟某,三人一起将作案用的凳子、绳子、所穿外衣及其抢得的一些物品丢弃于城外某鱼塘内,又将释永修的随身物品掩埋在某水库岸边。
当天,警方便破获释永修被害一案,吴某、瞿某、钟某三人于26日被抓获。2010年9月10日,吴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瞿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钟某因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200元。吴某、瞿某连带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张某云、释某红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31.3936万元。 然而,释永修身亡后,围绕着他又发生了更为让世人震惊的事情:其个人名下有银行存款474.6933万元,债权20.0390万元。释永修出家前生育的女儿张某云为继承遗产,一纸诉状将玉溪市红塔区灵照寺佛教管理委员会告上了法庭。
原告张某云在诉讼请求中提及,释永修被害后,她和玉溪市红塔区灵照寺佛教管理委员会在红塔区民宗局的主持下,清点释永修的个人财产,发现释永修个人名下银行存款321.5608万元(经法院核实为474.6933万元),债权20.0390万元。原告在释永修被害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多次找被告及红塔区民宗局协商,要求继承释永修的遗产,未得到被告同意。为此,2012年1月16日,原告张某云将玉溪市红塔区灵照寺佛教管理委员会起诉至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
原告认为,释永修个人名下的财产理应属于释永修所有,请求法院确认释永修个人名下存款474.6933万元、个人债权20.0390元属于释永修个人财产。6月26日,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法庭辩论时,原、被告双方、代理人围绕释永修财产的来源、归属,展开激烈的辩论,原告方从现行法律规定出发,被告方以佛教戒律为依据,双方剑拔弩张,争执不下。 2012年6月26日上午8点30分,该案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庭审还未开始,很多人便聚集在第一法庭内等待着。除双方当事人外,前来旁听的达数十人。
庭审一开始,双方就阐明各自诉求,并提供相关证据。随着庭审的继续,双方围绕释永修财产是否属于个人财产、张译云的诉讼主体资格是否适格等焦点问题展开激烈辩论。
原告认为:遗产属个人财产,其女儿享有继承权法庭上,张译云的代理律师说,僧人也是普通公民,有着普通人所享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现行法律并没有将僧人的继承问题列为例外,他死后的遗产应该是他的个人财产,他的子女也就应享有继承权。
为了证明自己与释永修的子女关系,张译云说了一些与释永修相处的事情。“我父亲遇害后,我每天都在悲痛中度过。”刚说了一句话,张译云就哽咽了,话不成语。平静了一下,她流着眼泪说,“我父亲虽然出家了,但放不下我这个女儿,他很关心我,常回家看我,为我交学费、给我零花钱,每年清明还会带我回家扫墓。他原本有更好的去处,但为了就近照顾我,他选择了来玉溪。只不过因为他的身份、地位特殊,在公开场合我们不能相认,但私底下一直和其他父女一样相处。”对于灵照寺管委会提出的释永修“公款私存”,张译云及其代理律师并不认可,他们认为灵照寺有公共账户,释永修没有公款私存行为,其名下财产应属个人财产,他们希望法庭能还其父亲清白,并判定其财产为个人财产。
被告认为:按照丛林规制,僧人没有个人财产。灵照寺管委会代理律师则提出,佛教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形成了传统的丛林规制和习惯。僧人出家后,便与出家前的俗家亲属不存在任何关系,出家后的生老病死一切经费都由寺院负责。从法律、民间传统习惯和宗教信仰上说,僧人出家就与俗家亲属脱离了经济上的权利、义务关系,随之形成与寺院以共同信仰为纽带、以寺院经济共有为基础的供养、赡养、抚养关系体系。灵照寺对释永修除负责日常供养外,其医疗、丧葬等费用均由灵照寺支付。因此,张译云没有诉讼主体资格。
按照丛林规制,僧人死后其身边的一切财产均归其生前所在寺院享有,一概由寺院集体继承并遵照佛教丛林制度进行处理,其俗家亲属不能继承。此外,灵照寺不是一个生产盈利性的组织,寺院主要经济来源是信徒的布施和社会力量的捐赠,僧尼个人也不得从事经营性的生产劳动来获取报酬或利益。因此,僧人不能通过宗教活动拥有自己个人的收入和财产。对于释永修为何会在多家银行有存款,灵照寺管委会认为是释永修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身份,自己既做会计又做出纳,经常将“公款私存”造成的。因此,释永修名下的存款等不属于个人财产,而属于寺庙财产。
由于被告一方不愿接受调解,法庭没有为双方现场主持调解。合议庭将对案件进行合议后,择日作出宣判。 庭审中,法院调取了以释永修和辛应恒的名义,在多家银行的存款,共计281万余元,其中部分存款在张某与灵照寺佛教管委会共同清理时并未发现,加上法院未调取的但已经双方清理确认的存款,张某变更了诉讼请求,请求法院确认420万元属父亲个人财产。
法院一审认为,释永修被抢劫杀害后,认定张某是释永修的女儿,其作为原告起诉主体适格。
同时法院查明,从1988年起,释永修就在该寺院生活。虽然名下有多笔存款,但张某并不能提供证据,证明款项的来源。而寺院提供的证据,能够证实款项来源于信徒布施、捐赠、寺院卖香火和素斋的收入。法院确认,释永修出家后,在寺院生活期间,其取得的财产均属寺院所有。
2012年9月20日,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依照国家物权法、国家民法通则相关规定,驳回张某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也由其负担。拿到判决后,张某尚未表态。

㈢ 僧人遗产如何继承和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对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一司关于僧人遗产处理意见的复函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作者: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一司:

你司《关于对僧人遗产的处理意见》的函收悉。

经研究,我们认为:我国现行法律对僧人个人遗产的继承问题并无例外规定,因而,对作为公民的僧人,在其死后,其有继承权的亲属继承其遗产的权利尚不能否定。僧人个人遗产如何继承的问题,是继承法和民法通则公布施行后遇到的新问题,亦是立法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我院不宜作出司法解释。建议你们向立法机关反映,通过立法予以解决。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关于 钱伯春能否继承和尚钱定安遗产的电话答复 (1987年10月16日〔1986〕民他字第63号)

上海市高级法院:

你院(86)沪高民他字第4号函请示的钱伯春能否继承和尚钱定安遗产的问题,经研究认为:

1.我国现行法律对和尚个人遗产的继承问题并无例外的规定,因而,对作为公民的和尚,在其死后,其有继承权的亲属继承其遗产的权利尚不能否定;

2.鉴于本案的具体情况,同意对和尚钱定安个人遗款的继承纠纷,由受理本案的法院在原、被告双方之间作调解处理。

请你院按照我院审判委员会的上述意见办理。对你院的请示报告不再作文字批复。

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钱伯春能否继承和尚钱定安遗产的请示报告(86)沪高民他字第4号

最高人民法院:

钱伯春的叔父钱定安在解放前是上海清凉寺和尚,解放初还俗,以设摊卖香烟为生,与一妇女同居,未生育,其妻于1973年死亡。1981年钱定安到上海玉佛寺当和尚,因脑溢血于1984年9月26日死亡,丧葬由玉佛寺料理。不久其兄(即钱伯春之父)也死亡。其弟表示放弃继承。钱伯春凭本市黄浦区公证处出具的继承权公证文书,从银行提取了钱定安的遗产1500元存款。之后,钱伯春又去玉佛寺要求继承已被该寺收取的钱定安的其它遗产计存款2700元和国库券100元等,该寺不允。

上海市宗教事务管理局和佛教协会认为,宗教有特殊性,按照佛教的传统,和尚的生养死葬均由寺庙负责,他们的遗产归寺庙所有,故应尊重佛教传统,和尚的遗产继承人不得继承。

我院民庭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应遵照国家宗教政策,和尚的生养死葬均由寺庙负责,与家庭已无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和尚的遗产应归寺庙所有。另一种意见:继承法对此没有特别规定,和尚的继承人依法应有继承权。

我院审委会意见: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和继承法都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继承法对和尚遗产的继承无例外规定,因此和尚的继承人依法可以继承。因涉及宗教政策,为慎重处理,特报告你院,请批示。

1986年9月4日

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日期:1987年10月16日 实施日期:1987年10月16日 (中央法规)

律师点评: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在被继承人钱定安的身份,作为一个和尚,个人财产究竟是属于寺院还是个人,存在着宗教和法律上的不同认识。在宗教人士看来,和尚四大皆空,何来财产,所有的钱物自然归寺院所有;但从法律角度分析,“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和尚的财产归寺院所有,那么和尚,同时身为一个公民,自然享有法律赋予公民应有的权利,其有继承权的亲属当然能够继承其遗产。

㈣ 方丈女儿有权继承方丈的“遗产”吗

方丈为什么会有女儿?
方丈为什么会有遗产?
你先解释这个给我听

㈤ 方丈以下的所有管事人的称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寺院的严格管理,是一个寺院稳定发展的保证,管理寺院首先要落实到人,因职务的不同而称谓也不同。如今一般的丛林制度,都是按照百丈禅师创立的“清规”为依靠,在丛林里,丛林职事人员之多寡,各依其规模建制大小而定。但都是按东西两序排列,一般大的丛林主要有四大班首(首座、西堂、后堂、堂主)和八大执事(监院、知客、僧值、维那、典座、寮元、衣钵、书记)。以下,将这些丛林执事的称谓做一整理,进行简单的介绍,让教界人士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上座:上座是术语,原始佛教将僧人依戒腊年限之长短分为下座(10年以下)、中座(10年至20年)、上座(20年以上)。后来转而为寺院职务之称。上座为一寺之长,主要是弘扬佛法,作僧中表率。唐代以后称为方丈或住持。也用于对有德行之僧或僧腊较高者的尊称。
法主:术语,指佛有诸法,故称法主。通指以说法知法之僧为法主。
寺主:位居上座之下,负责一寺实际事务。唐代以后也称寺监或监院,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当家。
住持:住持是表示僧团聚居处之首领,有能安住於世,而护持佛法者故名住持。也为一寺之长,有护持佛令久住世之意。
方丈:方丈是指禅林寺院中住持所居住的地方,别称堂头、函头。方丈来源于唐代王玄策至印度探迹,度量维摩居士石室,四方各长一丈。归国后传与人知,百丈禅师取而用之,订在百丈清规上,一直沿用至今,又因其所居之处为“方丈”室,故而得名。
首座:是指禅堂内的六头首之一,为一会大众的上首,也称为第一座座元、禅头等。也即西序居首者,凡年高德隆、戒行堪为师表者,为修行之模范,掌禅堂中号令之权。
西堂:西堂与东堂并称,又名西庵、东庵。为西堂首座,辅助方丈教导修行的僧人。
后堂:为后堂首座,简称为后堂,与前堂首座相对称,负责后堂修行之事务。
堂主:为延寿堂主的略称,居首座之下,负责禅堂、念佛堂之事务。
都监:位在监院之上,上辅住持,下匡监院,虽不如监院勤劳理事,而大端则须尽知,故名都监。
监院:是总领众僧的职称,为一寺之监督。即负责协助方丈或监管理寺院之事务,有权指挥,一切行政事宜。古称监寺、院主、主首、寺主,后为特尊住持而改称此名,俗名当家。大寺可设几名监院。
当家:为监院之俗称。
维那:维是汉语,纲维、统理之义。梵语“羯摩陀那”,后称“维那”。位居上座、寺主之下,管理众僧杂务,调和僧众纠纷,辨别度牒真伪等。又负责僧众纪律事务。唐代以后维那成为丛林八大执事之一,主要负责宗教仪轨、佛事唱念等。
知客:又称作典客、典宾,为客堂负责人,掌管全寺接待事宜,凡是来客的食宿、听法、拜谢等礼法,都是由知客引领。大丛林可设数名知客。
僧值:本为值日僧,又称“纠察”,负责监察僧人上殿过堂,管理清规执行情况及僧众威仪。僧值在开大静后,要由头山门到后山门各处巡查,防火、防偷等安全。
典座:为厨房、斋堂负责人,管理僧众伙食及信徒供斋等事务。受其支配的有饭头、粥头、米头、柴头、园头等。
寮元:为云水堂负责人,管理来寺挂单僧侣的事务。
衣钵:全称为衣钵侍者,为方丈室负责人,帮助住持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书记:又称书状、记室、外史,是掌管寺内文书往来之事。
化主:一、指丛林中负责向施主募化的僧人。二、意为教化之主人,通常指丛林之住持。
侍者:指服侍住持之僧人。大丛林住持可有多位侍者,分为烧香侍者、书状侍者、请客侍者(帮助接待客人)、衣钵侍者(帮助掌管住持钱物)、汤药侍者(负责住持的饮食、医疗杂务)、衣物侍者(帮助浆洗衣物)等。
此外,大丛林中通常还设有副寺(管财会)、直岁(管农作)、知藏(亦名藏主,管藏经楼)、知浴(又名浴主,管浴池)、知殿(又名殿主,管殿堂香火、卫生)、庄主(管庄田、领地)、园主(管菜地,或称菜头)、塔主(管理塔院)、门头(负责门卫)、磨头(管理磨坊)、净头(管理环境卫生)、毛头(管理发)、司库(又名库头,掌管仓库)、参头(司掌法事礼仪)等等。

㈥ 方丈的400万遗产,是归他女儿还是归寺院

出家人的钱,,是十方众生的供养【供养三宝的】,,遗产是归寺院!,,,他俗世的子女是万不可以继承的,,否则,,这个子女,就欠了,十方众生的债,,这个债,,永生永劫【无量劫】,都难以还清的!

㈦ 方丈遗产该谁继承

我想知道,什么叫方丈遗产,意思是这个遗产是方丈的吗?如果是方丈私人遗产当然是先按照遗嘱约定来判定谁来继承。如果没有遗嘱的话,则按照法定顺序来继承(不过,这要看他有没有在方丈或和尚前有子女或兄弟姐妹了)。
如果不属于他个人的财产,那就不能算做遗产,要按特别的法律来判定财产的继承问题了。

㈧ 遗产继承法是否适用于方丈

方丈接收遗赠时应看对方是遗赠给寺院还是方丈个人的,如果是遗赠给寺院,方丈只是经手内接收,容当然寺院财产。
方丈如个人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偷漏当然存在偷税漏税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针对的是国家工作人员,看一下方丈是否是国家工作人员。详见刑法
第九十三条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㈨ 灵照寺方丈遗产该谁继承

先看死者是否有遗嘱,有遗嘱的,应按遗嘱执行。
没有遗嘱的归近亲属所专有。继承人第一顺属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最后其财产没有法定继承人,也没有立遗赠的财产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二条: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该种情况应该是收归国家

阅读全文

与方丈遗产纠纷代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Sw的证书 浏览:69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119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浏览:874
马鞍山开源驾校招聘 浏览:509
马鞍山手工活 浏览:475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总结 浏览:326
品管圈成果汇报演讲 浏览:469
千慧知识产权是什么 浏览:939
马鞍山美孚 浏览:976
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743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台帐 浏览:775
征信报告多长时间有效期 浏览:387
日立挖掘机看年限 浏览:926
马鞍山彪哥 浏览:83
雪花钱包投诉 浏览:956
系统平台使用权授权合同 浏览:75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统计表 浏览:664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 浏览:652
楚楚街转让 浏览:414
马鞍山何家俊 浏览: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