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劳务纠纷如何解决
双方发生纠纷后最好先协商,通过自愿达成协议来消除隔阂。 实践中,职工与单位经过协内商达成一容致而解决纠纷的情况非常多,效果很好。但是,协商程序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双方可以协商,也可以不协商,完全出于自愿,任何人都不能强迫。
也可以申请调解。
调解程序是指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 根据《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的劳动争议。
B. 劳务纠纷伤亡赔偿
按我国的民法与侵权责任法,你是应负责的,按民法是为你的利益而为,按侵权责任法,你是无过错推定,按我国的死亡赔偿管理条例,应为你当地生活水平年收入的20倍。这还没有算受其抚养的人呢,所以也很合理,我只不过细告你法律规定,再细的你自己搜下
C. 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和提供劳务者致害责任纠纷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责任纠纷最大的不同是归责原则不同:前者是过错责任原则,后者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当然具体适用起来还得具体分析。
D. 劳务纠纷问题
劳务公司是否有资质,如果是有资质的劳务公司,那么就看你是否存在和对版方拥有事实劳动关系权的证据,工卡,花名册,工资等,还有就是你是不是16-60周岁之间,是不是全日制用工,如果是可以去提出仲裁。
如果劳务公司是没有资质的公司,那么你则需要认定和你提供劳动的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其他同上;
此外,仲裁花耗时间可能比较长,如果可以协商达到想要的结果当然是最好的。
E. 劳务纠纷当事人去世家属应该承担赔偿吗
一般来说这个当事人去世的话,他的家属应该是相应的承担相关的赔偿责任,应该要继承相关的一些债务,应该进行相应的偿还。
F. 劳动纠纷和劳务纠纷有什么区别
劳务纠纷和劳动纠纷的区别:
1、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生产要素的结合而产生的关系;劳务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双方的约定。如果双方不存在协商订立契约的意思表示、没有书面协议,也不存在口头约定,而是根据章程的规定而产生的一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具有整分合一性质的权利义务关系,一般应当认为是劳动关系而不是劳务关系。
2、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务关系主要由民法、合同法、经济法调整,而劳动关系则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范调整。
3、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关系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也不能同时都是法人或组织;劳务关系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4、合同内容受国家干预程度不同。劳动合同的条款及内容,国家常以强制性法律规范来规定。如劳动合同的解除,除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外,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条件等。劳务合同受国家干预程度低,在合同内容的约定上主要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除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外,由双方当事人自由协商确定。
5、内部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不同。劳动合同是一种特殊的雇佣契约或者说从属的雇佣契约。企业对职工遵守内部规章制度的情况有进行奖惩的单方权力。用人单位经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规章制度,或未设职工代表大会的用人单位经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权力机构或依相应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尽到告知义务的,一旦发生劳动争议,这些规章制度将和劳动合同一起作为处理问题的依据。而劳务合同双方发生争议,只有劳务合同本身可以作为解决争议的依据,任何一方的内部规章制度不能成为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
6、劳动力的支配权不同。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支配权,归掌握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行使,双方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隶属关系;在劳务关系中则由劳务提供方自行组织和指挥劳动过程
G. 劳动纠纷解决了,老板还是不给钱,找警察可以吗
你说的劳动都纠纷解决了是什么意思?是双方已经劳动仲裁了,还是法院已经判决了。如果是双方以经劳动仲裁。双方双方也都没有提起民事诉讼的话。劳动仲裁是已经生效的,可以申请执行。如果是法院判决了,对方也没有上诉的话。判决生效后也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种情况下,你找警察是没有什么用的。只要有生效的法律文书,你可以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H. 老板拖欠工资,真想杀了他,六月份到现在还没发,一直拖,也不说不发,求大家帮帮我
首先一点你必须要有准备把这工资讨回来,换老板的意思。换其他地方或公司上班!只要你有心好好工作!其他公司或其他老板那儿可以去深造!现如今的社会吃苦耐劳的人还是很好找工作的。
言归正传!就你被拖欠工资的是要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诉,要求他们出面解决。因为当地劳动局是国家制定专属解决劳资纠纷的政府职能部门。他们有责任,有权利,有义务解决劳资问题。
不瞒你说,不怕笑话,我是一名
农民工。你经常被拖欠工资,但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
都是向当地劳动局申诉,请求帮忙。每次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向当地劳动局表示深深的谢意。
还可以寻求劳动仲裁的法律援助。
抑或者,寻求社会舆论的关注,电台媒体的介入已曝光。
你社会舆论的触觉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分分钟分分秒可以路人皆知,天下皆知!影响非常巨大。
依我个人之见!单枪匹马,单打独斗讨薪是不容乐观的!
但你如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善于借助国家的监督力量!那么讨薪就不再是问题。
那么!你这棘手烦人的事就能得到圆满解决!
祝好运!
(工作欠薪事宜让一线劳动者心苦伤神!
I. 遇到劳务纠纷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这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三个渠道。
1.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部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它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工会代表三方组成。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所进行的调解活动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活动,具有群众性和非诉性的特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步骤如下:
(1)申请:指劳动争议当事人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的请求。
(2)受理: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接到当事人的调解申请后,经过审查,决定接受申请的过程。受理包括三个环节:
第一,审查发生争议的事项是否属于劳动争议,只有属于劳动争议的纠纷事项才能受理;
第二,通知并询问另一方当事人是否愿意接受调解,只有双方当事人都同意调解,调解委员会才能受理;
第三,决定受理后,应及时通知当事人做好准备,并告之调解时间、地点等事宜。
(3)调查: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掌握证据材料,弄清争议的原委以及调解争议的法律政策依据等。
(4)调解:调解委员会召开准备会议,统一认识,提出调解意见;找双方当事人谈话;召开调解会议。
(5)制作调解协议书:经过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即由调解委员会制作调解协议书。
2.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依法成立的、独立行使劳动争议仲裁权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同级工会、用人单位三方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为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办理仲裁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一个带有司法性质的行政执行机关,其生效的仲裁决定书和调解书具有法律强制力。
劳动争议仲裁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先行调解原则。调解简便易行,能灵活迅速地缓解矛盾,因此,应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再实施仲裁。但要贯彻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
(2)及时、迅速原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期限结案,即“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作出”。
(3)一次裁决原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每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一次裁决即行终结的法律制度。当事人不服裁决,可在收到仲裁书之日起15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仲裁决定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劳动争议仲裁一般分为5个步骤:
(1)受理案件阶段。即当事人申请和委员会受理阶段。当事人应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书面申请,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7日内做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
(2)调查取证阶段。此阶段工作分三个步骤:第一,拟定调查提纲;第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取证工作;第三,审查证据,去伪求真。
(3)调解阶段。调解必须遵循自愿、合法的原则。“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
(4)裁决阶段。调解无效即实行裁决。
(5)执行阶段。
3.通过法院处理劳动争议
法院并不处理所有的劳动争议,只处理如下范围内的劳动争议案件:
(1)争议事项范围:因履行和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法律规定由法院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2)企业范围:国有企业;县(区)属以上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
(3)职工范围:与上述企业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经劳动行政机关批准录用并已签订劳动合同的临时工、季节工、农民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参照本法处理的其他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