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已注册商标和通用词近似可以起诉通用词侵权吗
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回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答公众的,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二项规定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根据您的描述和法律规定,可以起诉商标侵权事宜。
⑵ 怎么认定商标近似,商标侵权诉讼中如何判断商标近似
关于在商标侵权诉讼中如何判断商标近似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认定商标近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2)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
(3)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根据本条,判断商标近似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采用相关公众的主体判断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商标法所称相关公众,是指与商标所标识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和与前述商品或者服务的营销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经营者。”相关公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以某一个具体的消费者或经营者来取代相关公众的概念。
其次,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准。所谓一般注意力,是指相关公众在通常情形下所施加的注意力,而且是在原告注册商标和被告侵权标识都处于使用状态时,仅凭一般公众对注册商标的大概印象来验证,看其是否会将被控侵权标识与原告注册商标混淆。
最后,判断商标是否近似通常应采用对主要部分观察、整体比对的方法,即应观察标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否相似;只有在主要部分构成近人心齐地,才应进一步从整体上判断两者是否构成近似商标。
⑶ 告诉我几个商标侵权案件 怎么处理
收集足够的侵权证据,然后找专业的商标维权律师解决
⑷ 他人告我商标侵权怎么办
一、他人告我商标侵权怎么办?
商标侵权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侵权人通常需承担停止侵权的责任,明知或应知是侵权的行为人还要承担赔偿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商标法》的规定。侵犯商标权引起纠纷的,应当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管理或部份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处理。
二、侵权行为
商标侵权诉讼的主体、诉权和责任问题探讨
我国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细则以及司法解释所规定的商标侵权,大多都是按照商标侵权行为的内容或者类型来确定案件管辖和案件主体的。商标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商标的;
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但是事实上,商标法所保护的商标专用权都是由主体行使的;行使不同的权利形成不同的权利主体;所规定的侵权行为都是由主体实施的,实施不同行为的主体形成不同的侵权主体。因此;从主体的角度来把握商标侵权,似乎更有利于理解主体、诉权和责任的关系。
三、基本分类
就主体来看,在商标侵权诉讼中;有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这两个基本分类。权利主体是商标权的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权利人通常又是商标权的原始主体,他们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商标并获得核准注册。利害关系人通常则是继受主体,他们通过商标权的继承、转让或者使用许可等方式取得商标权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权益。权利主体作为原告,应当有严格的条件,因为这不仅涉及到诉权的行使问题,还涉及到请求权的享有问题,也即商标权项下的权利(假如涉及到获得侵权赔偿等经济利益时)由哪些主体来瓜分。其实权利和责任一样,其享受或者承担也应当有一定的顺序。属于第一顺序的主体,他们对于权利有同等的分配机会和同一的分配顺序。在他们没有明示放弃实体权利的时候,法院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剥夺其权利。
企业在注册后也是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注册自己的商标,那么在注册时也是不得出现抢注他人商标等行为,如果在获得商标局的审核后同意后就可以正常使用的,如果在发生了其他人恶意抢注或者随意使用自己商标的行为,也是可以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并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
延伸阅读:
商标侵权赔偿金额标准是多少?
商标侵权及认定
商标侵权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⑸ 如果双方都持有注册商标的(属于近似商标在类似商品上的情况) 侵权如何打 可以直接提起侵权诉讼么
双方都持有注册商标授权证书的表明,双方的商标都是经过国家商标局审内批的,容正常情况下双方之间是不会出现商标侵权的。根据问题可以了解到,双方商标之间存在着近似商标且在类似商品上,所谓近似商标,是指与注册商标不完全相同,但在形状、读音或者含义等方面与注册商标却相同或者相近,使用在与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上,易使普通消费者对商品的来源产生错误认识的商标。
《商标审查标准》也对商标类似的含义做出了类似的规定。两个规定对商标类似的含义的表述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区别并不大,都是组成商标的要素之一或各要素组合后的整体在外观、形状、读音、含义结构等方面近似,易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
但是要知道在中国注册商标实行着“一类一商标”的原则,即一个类别只能注册一个商标,而且在商标分类方面也有具体划分,虽然可能是一样的材料,但使用方法不一样,注册商标时选取的类别也不一样,比如水,工业用水与饮用水注册商标时的类别就不同。所以根据问题,首先应当先找专业的代理机构做商标查询及证据搜集,看是否存在着侵权现象,如果没有最好;如果有,搜集的证据也可以是诉讼成功率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