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l投诉主体

l投诉主体

发布时间:2021-05-28 16:43:11

A. 有限责任公司的分公司能否成为诉讼主体

如果分公司是法人在总部之外设立的,有权执行法人部分营业活动的组织,可以作为诉讼主体。

根据《公司法》

第十四条 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 干问题的意见》

40.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 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包括:

(1)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私营独资企业、合伙组织;

(2)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型联营企业;

(3)依法登记领取我国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

(4)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领取社会团体登记证的社会团体;

(5)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

(6)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8)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

(9)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其他组织。

从上文可以看出,如果分公司是独立的分支机构就可以作为诉讼主体,如果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1)l投诉主体扩展阅读

案例:

2013年10月29日,时任山东省定陶县某投资公司山东省日照市分公司(以下简称定陶投资公司日照分公司)法定代表人的陈某,到原告日照某家具厂处,以定陶投资公司日照分公司名义购买了价值6700元的沙发、茶几等家具。

后陈某在工商服务业统一收款收据中对上述购买物品及价款进行了签字确认,但未当场支付价款。2013年12月2日,定陶投资公司日照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公某。后日照某家具厂要求定陶投资公司日照分公司支付6700元家具款遭拒,遂将陈

【分歧】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陈某在担任分公司法定代表人期间在原告处购买家具所欠的货款应由谁来承担。

第一种意见认为,应由陈某承担,陈某在明知自己即将卸任分公司法定代表人之前,以分公司名义从事民事活动,属于其个人行为,这种情况下,应由陈某个人承担其从事活动的后果。

第二种意见认为,应由分公司承担,陈某在担任分公司法定代表人期间从事的民事活动应认定为职务行为,结果也应当由分公司承担。

【评析】

1、陈某应否承担给付货款的民事责任

2013年12月2日,被告陈某卸任分公司法定代表人职务,但应该看到,在购买家具的当日即2013年10月29日,其仍系被告定陶投资公司日照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以分公司名义到原告处购买办公用品的行为系职务行为;

其法律行为的后果应由被告定陶投资公司日照分公司承担,因此对于原告要求被告陈某给付其所欠货款6 700元的主张,法院不予支持。

2、分公司能否承担给付货款的民事责任

被告定陶投资公司日照分公司虽然是定陶县某投资有限公司的分公司,但分公司是法人在总部之外设立的,有权执行法人部分营业活动的组织,其并非法人的职能机构。

分公司在授权范围内有权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包括营业在内的相关民事活动,具有相对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因此被告定陶投资公司日照分公司在原告处购买办公用品的行为是合法有效的,买卖关系成立。

其未及时足额给付货款,已构成违约,应承担继续给付货款的义务,因此对于原告要求被告定陶投资公司日照分公司给付其所欠的货款6 700元的主张,法院予以支持。


3、总公司应否承担给付货款的民事责任

分支机构经营责任的承担,可表述如下:不论在诉讼中是以分支机构为单独被告,还是以法人为单独被告,还是以分支机构及法人为共同被告,分支机构在经营中引致的责任均可先以分支机构的相对独立财产支付,不足的部分再以法人财产支付。

当然,也可以直接执行法人的财产。实际上,分支机构与法人财产都是法人的财产,分支机构的财产并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独立性,故实际上分支机构的责任最终是由法人承担的。

但有人称分支机构与法人要承担连带责任,对于这一说法,笔者持否定态度。连带责任是以连带责任人之间彼此财产相互独立,人格相互独立为前提。而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并不存在这种人格和财产上的严格独立关系,故二者不成立连带责任。

B. 公文的主体部分是什么

公文的主体部分是: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组成。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无论从事专业工作,还是从事行政事务,都要学会通过公文来传达政令政策、处理公务,以保证协调各种关系,决定事务使工作正确地、高效地进行。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2)l投诉主体扩展阅读: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第一条 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第三条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第四条 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五条 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C. 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主体有哪些及内容是怎样的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l款规定,辩护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
此次修改,由原《刑事诉讼法》系38条的“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改为“辩护人和其他任何人”,原条款一直被认为是对辩护人的“歧视性”条款,可能作出上述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不仅仅包括辩护人,其他相关人员或者公检法机关人员也存在干扰的可能性,所以,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主体应包括辩护人或者其他任何人。此外,本次修改还作了一些技术性的文字处理,将“不得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中的“证人改变证言”予以删除,因为,“作伪证”与“改变证言”相互重复,不符合法律用语的习惯。
《刑法》第306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事诉讼法》本次修改,与刑法保持了一致,但在犯罪主体上,《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主体不仅限于辩护人,还包括“其他任何人”,但《刑法》第306条的犯罪主体仅限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这就出现了法律条文之间的不衔接,需要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

D. 刑诉申请回避主体

民诉第四十五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司法考试,法律咨询4L.HN/RxR8\
前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刑诉第二十八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综上所诉,楼主所说的有的申请了,又的未申请可能是不同性质之间的案件
准确地说,在没有被害人允许的情况下,其近亲属是没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民诉和刑诉都没有对相关主体的规定 上面是对被申请人也就是客体的相关规定
法律规定的是被害人近亲属没有申请回避的权但是被害人近亲属在委托诉讼中
当作为委托主体 也就是代替被害人成为原告的时候就享受原告的权利
所以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一般是律师
所以说各个地方法院规定的内容是相同的,没有申请回避权而在代理诉讼中又委托代理权其实是不矛盾的

E. 管理的主体是什么

管理主体是指在管理活动中,承担和实施管理职能的人或组织。包括各级各类领导者、管理者和各种管理机构。广义指在社会领域中具有能动作用、执行团体职能、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包括整个系统的人、组织,以及阶级、政党等。

其特征是具有主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处于主动的、主导的地位,对客体具有能动作用。与"管理客体"互为前提,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拓展资料

管理的主体特点

1、管理主体的阶层性

管理主体的阶层性指的是作为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中的层次位置。一般而言,人们可以把一个组织内的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三个层次。低一层的管理者既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实际上又是更高一层管理主体的管理对象。

2、管理主体的部门性

在一个组织中,基层和中层的管理者又有其不同的分属领域,对于不同管理部门的管理者来说,从整体着眼,从本职着手是很重要的。

3、管理主体的全员性

从更宽泛的视角来理解管理主体,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他本职工作岗位和领域中的管理主体。各级管理者如何发挥全体成员的工作自主性和积极性,是管理实施的重要条件。

F.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中,被诈骗的主体是否要求必须是个人有依据么

一、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的认识并“自愿”处分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从诈骗罪的定义可以看出,为骗取“公私财物”,所以其构成要件中,被诈骗者的主体非必须是个人。
二、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诈骗罪立案标准。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当立案。诈骗罪是数额犯,行为人采用诈骗的方式骗取公私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能构成诈骗罪,予以立案追究。
(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诈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1、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2、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3、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
(二)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犯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1、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2、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3、共同犯罪中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
四、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一) 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二)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三)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G. 分公司能否作为诉讼主体

《民事诉讼法》第49条、最高人民法院《民诉法意见》第40条第(5)项规定,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可以作为独立的民事诉讼主体。

《公司法》第l4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由此可见,《公司法》的规定解决的是实体民事责任的最终承担问题,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是诉讼主体资格问题。有限责任公司的分公司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又有自己的财产,可以独立参加民事诉讼,以方便诉讼。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其他司法解释也持此种态度。当然,分公司参加诉讼,但最终的民事权利义务实际上由有限责任公司享有和承担。

阅读全文

与l投诉主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终总结简报 浏览:297
究极的妄想发明系列第2 浏览:204
Sw的证书 浏览:69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119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浏览:874
马鞍山开源驾校招聘 浏览:509
马鞍山手工活 浏览:475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总结 浏览:326
品管圈成果汇报演讲 浏览:469
千慧知识产权是什么 浏览:939
马鞍山美孚 浏览:976
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743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台帐 浏览:775
征信报告多长时间有效期 浏览:387
日立挖掘机看年限 浏览:926
马鞍山彪哥 浏览:83
雪花钱包投诉 浏览:956
系统平台使用权授权合同 浏览:75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统计表 浏览:664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 浏览: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