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假结婚假离婚有什么后果
孙文军与邻村女青年小梅经人介绍认识,恋爱期间感情很好,1978年两人喜结良缘,婚后双方的感情十分融洽,生有一男一女。1986年孙文军到外地做生意发了财。孙文军谎称自已未婚,并与小红谈起了恋爱。1990年,当小梅发现丈夫另有新欢时,多次劝告无效。此时,孙文军为达到与新欢结合的目的,欺骗小梅说:“我与小红的事大家都知道。小红现在已经怀孕了,她说我如果不与她结婚,她就告我强奸罪。看在我们多年夫妻的份上,救我一把吧。咱们先协议离婚,等以后我再想办法与你复婚。”小梅信以为真,为了丈夫的未来,答应与丈夫协议离婚。协议时丈夫只承担一个孩子的抚养费。小梅与孙文军到市民政部门办理了协议离婚的手续。此后,善良的小梅一直等着丈夫复婚,一年过去了,孙文军再也未回到这个家庭。急于复婚的小梅找到了孙文军,孙文军一反常态,否认与小梅的离婚是假离婚,并告之与小红已结婚并且生有一个男孩。此时小梅知道自已受到了欺骗,于是向原婚姻登记机关申请要求宣告其离婚无效。
问题:该案应该如何处理?
答:本案涉及假离婚的问题。假离婚是婚姻当事人双方为了共同的或各自的目的,双方暂时离婚,等目的达到后再复婚的行为。假离婚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假离婚登记,二是在人民法院达成假离婚调解协议。
对于在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的离婚登记而引发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应当由当事人向原婚姻登记机关申请解决。只有在原婚姻登记机关重新处理撤销了离婚登记收回离婚证之后,人民法院才受理当事人提出的离婚诉讼。根据《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申请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应当如实向婚姻登记机关提供有关证明,不得隐瞒真实情况。对当事人弄虚作假、串通,共同欺骗婚姻登记机关,骗取离婚登记的,根据条例规定,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撤销离婚登记并宣告其解除婚姻关系无效,收回离婚证并对当事人处以200元以下罚款。如果一方当事人持离婚证与他人结婚,应在单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法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当事人双方均已再婚,一方或双方要求原婚姻登记机关撤销离婚登记的,婚姻登记机关经查明后可宣布其离婚无效和收回离婚证;对于在人民法院达成假离婚调解协议的,调解书送达后,一方当事人持调解书与他人另行结婚,应承认其婚姻有效,因此,一方要求复婚后,应驳回其复婚请求。如果双方当事人均另行结婚,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
对本案的处理,婚姻登记机关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小梅与孙文军合谋搞假离婚,视法律为儿戏,弄假成真,现孙文军又与他人结婚,离婚与结婚都已办理了法律手续,小梅应承担后果,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处理。
第二种意见认为,孙文军用欺骗手段,使小梅与其离婚,因此婚姻登记机关宣告离婚协议无效,恢复与孙文军的婚姻关系。
第三种意见认为,尽管孙文军欺骗小梅而离婚,但他与小红的结婚是双方自愿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合法的,不能采取简单的方式处理这一问题。如果对孙文军进行批评教育,并对小红揭开事实真相后,孙文军和小红都同意离婚,可到原结婚登记机关依法解除现在的婚姻关系;如果双方不同意离婚,则应承认其婚姻登记的法律效力。但应经审判监督程序纠正原调解协议的不合理部分。
婚姻登记机关最后采取了第三种意见。经查明小红并不知道孙文军通过欺骗的手段与小梅假离婚,现有一个两个月的孩子,不同意离婚。婚姻登记机关在对孙文军批评教育的同时,说服小梅正视现实,放弃了复婚的要求。对原调解协议作了更改,按法律规定孙文军承担了两个小孩的抚养费至孩子能够独立生活为止。
Ⅱ 为了买房子假结婚或者假离婚为什么不行
在法律上离婚没有真假,以结婚证和离婚证为唯一依据。如果只是为了某些利益夫妻离婚,有很大可能弄假成真,进而引发民事纠纷甚至刑事案件,对社会稳定和谐造成危害。现在尽管房价高,一般人承受不了,但也不要弄这个所谓假动作,往往给当事人造成不好后果。
Ⅲ 如何规避假结婚假离婚的财产纠纷
有的人会用假结婚和假离婚来骗取一定的财产或者是保险,那么这样的话就一定要去核实他们的情况是否属实。
Ⅳ “假结婚假离婚”有哪些法律风险
假离婚的法律风险是很大的,因为假离婚的实质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在此过程中当事人很可能通过制作各种虚假协议或者对自己的财产进行虚假申报,不仅损害债权人、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更是对国家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不应有的伤害。一旦被查处,轻则赔偿损失,重则被追究刑事责任。
其实没有所谓的假离婚,法律上是真离婚,在夫妻双方看来是"假离婚",但从法律上看,在夫妻双方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或者离婚裁判文书生效后,原夫妻双方不再是一个家庭,而是变为两个独立的家庭。只要在形式上符合新政的要求,就应享受房产新政关于购买首套房屋的优惠政策,从而达到了规避政策的目的。
Ⅳ 利用假离婚再假结婚套取国家征收款
这个是很不幸的现象,但是钻了法律的空子。以前政策法规是以人性本善的角度来制定的,以征地时的人口家庭现状来作为补偿依据,但是征地行为是个漫长的过程,最少半年最多有10年,这么长的时间内,我们不能禁止公民的婚姻自由,因此,只要征地未完成,补偿的认定就必须按现实婚姻情况调整。即便你知道他们是假结婚离婚,但是没有证据。他们双方只要说自由恋爱婚姻自由,你就没有理由不允许。
而且,如果禁止婚姻变化,那些真实的婚姻怎么办,他们的权利可是要保护的。
目前只能靠群众举报来查证了。去年开始公检法部门已经介入各大片区调查,你可以提供更加详实具体的情况给有关部门。
Ⅵ 假结婚假离婚如何处理谢谢大家
婚姻关系没办法改变,财产可以要求重新分配
Ⅶ 为了买房假结婚假离婚 潜在的风险都有哪些
、伪造证件属违法行为
如果是伪造结婚证购房的,那么,伪造证件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2、房产分割风险
为买房假结婚,那么房子属于“假夫妻”婚后共同财产,婚后财产就涉及到房产的分割。一般来说,假结婚买房,双方都会签署相关的财产分割协议。
但如果该协议约定不规范也容易造成无效,比如有些人约定如果双方离婚的,房屋归某某方,如果终双方没有协议离婚而是诉讼离婚的,这个约定就会被法院认定为无效约定。
3、法院判决的风险
到底是真结婚还是假结婚,很难判断。但两人领了结婚证,从法律上来看,就是真的结婚了。一旦发生纠纷,涉及到房产的分配,法院在处理类似纠纷时就只能是按照双方真结婚来处理。
4、结婚容易离婚难
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协议离婚双方协商一致离婚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届时一方出于某种原因不愿离婚,而必须要诉讼离婚的话,就比较麻烦了。如果你是假结婚为买房,然后真结婚,这假结婚的婚离不成,还能真结婚吗?
5、为假结婚而假离婚 风险更大
有些是夫妻两人没有买房资格,因此假离婚,再由夫妻中的一方与具有买房资格的人假结婚。这假离婚和假结婚风险都很大,假离婚可能弄假成真,复婚后,原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子,变成了一方的婚前财产。而假结婚,也存在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弄不好,还会影响夫妻感情。
另外,假结婚后还得离婚,个人就属于离异状态。一个从未结婚的人,因为假结婚而离异,总归是不太好的。总而言之,假结婚有风险,个人要谨慎。
Ⅷ 为了获取买房资格而进行的假结婚或假离婚,有哪些风险
如今一线城市楼市走高,特别是北上广深,政府为了稳定商品房交易市场,采取了一些限购措施。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人为了能够获取买房资格,于是想到了假结婚或者假离婚。
甚至网上流传这样的段子:「结婚之前先签好离婚协议书,双方盖好手印。周一登记结婚、周二办理户口、周三买房、周四支付假结婚的手续费、周五离婚」。你看,想买房的买房愿望实现了,想拿钱的钱也到手了,各取所需呀。
可是事情都会得偿所愿吗?假离婚、假结婚过程中签订的协议受法律保护吗?一方反悔不肯履行或者变卦索要巨额补偿怎么办?假结婚假离婚对个人征信会有影响吗?
实际上,不同于刻假章,伪造结婚证或者离婚证件的情况(这种情形是要受到行政处罚或者以伪造国家公文印章罪受到刑事处罚的),只要双方是通过民政局办理正式的手续,符合办理结婚或者离婚的条件,结婚就是结婚,离婚就是离婚,法律上,并不存在「假结婚」或者「假离婚」的说法。但是,现在确实有很多人为了能够买房等其他动机,利用婚姻登记做交易。出现了很多假结婚的却离不掉,假离婚的却弄假成真的现象。
比如就有这样一对夫妻,结婚十多年,最近二人所在的城市出台限购政策,家庭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了六成。为了再买一套房,丈夫呢,跟妻子提出假离婚,说:「咱先将家里的房产写在我名下,你净身出户,等购买了房子我们再复婚。」妻子同意了,于是二人去民政局办理了协议离婚。
等二人办完离婚手续,房产也过户了,女方想找男方一起筹款买房,结果竟然被男方拉黑了。后来女方从别人口中得知,男方在一年前已出轨,假离婚原来是他给女方设下的套……女方很愤怒,心想,他背叛我不说,现在还骗我,让我将房子拱手让给他,还有没有天理了?于是一怒之下,将男方告到法院,要求撤销离婚协议,重新分割财产。
我们知道,一般来说,离婚协议是双方当初自愿当着民政局工作人员面签的,经备案登记后就具有了法律效力。有些人期望靠签署私下的补充协议来规避「假离婚」风险,法院不会采纳这种二人私下的协议。女方现在必须费很大的劲儿去证明由于男方恶意欺诈,使自己陷入错误认识,作出了违背真实意愿的处分。而如果单纯为了买房协议离婚后不能复婚而请求法院重新分割财产,就更难得到法院支持了。你看,为了买房,拿着婚姻和家庭做赌注,结果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接下来我要讲一个为买房办「假结婚」,后来却离不掉婚的真实案例。80 后男子小徐来自河北保定,在上海做外贸生意多年。由于是个体经营,几年来他并没有缴纳社保,时至今日居住证积分距离落户和购房要求还相距甚远,小徐的老婆也没有购房资格。眼看女儿到了上学年龄,两人都琢磨着买套学区房,让女儿读个好一点的学校。
通过房产经纪人,他们好不容易相中了一套。可到交定金时,经纪人才知道夫妻两人都没有购房资格。经纪人向小徐暗示,可以找一个有本地户口的人「假结婚」,等买房手续办好之后再行离婚,但需要支付给其一定好处费,小徐和妻子几番犹豫,决定接受这个建议。
周小姐是一名 80 后,地地道道的上海人,目前在一家物业公司上班,名下无房且未婚,几乎满足小徐的所有要求。周小姐同意以 「假结婚」的方式帮助小徐买房,事成之后啊要收取 6 万元「劳务费」。为此,双方签署了《协议》,约定办理结婚手续后去买房,其中小徐享有房屋 99% 产权份额,周小姐享有 1% 的产权份额,房子买好后双方办理离婚手续,周小姐配合小徐从产权证上除名,小徐分两笔付给周小姐 6 万元的「好处费」。
可当房产购买手续完成,小徐要求周小姐按照协议办理房产证除名并办理离婚时,周小姐却提出要更多「好处费」,否则不同意离婚。周小姐在法庭上称,考虑到小徐的条件和自己的年龄情况及自己又是初婚,她对双方的婚姻抱有良好的经营愿景。男方本无购房资格,是占用了她首套房 3 成首付 9 折贷款利率的优惠才得以买到。
现在原告小徐购买的房子地理位置优越,几年之后价格很可能会翻倍。非要离婚的话,小徐应当进行相应赔偿。关于赔偿数额,周小姐称婚后购买的房屋登记在双方二人名下,应为夫妻共有财产,离婚需要均分,自己应取得房子 50.5% 的产权份额。综合房屋价值及自己的各项损失,周小姐提出了 100 万元的赔偿要求。后来在法院调解下,小徐支付 20 万元给周小姐,二人才解除婚姻关系。
这个案子虽然以调解方式结案,但是也给我们很多人一个警醒。「假结婚」之前一般会签署协议,表面看来是一套完美的程序,但背后的风险很大。
第一,对于购房人来说,因为通过这种假结婚方式,购房行为一般发生在婚后,很多地方比如北京,不能以无购房资质一方名义单独署名房本,必须以夫妻双方名义购房,这样房子很有可能演变为夫妻共同财产,若离婚时对方变卦或者以离婚为谈判条件,提出分割财产的要求,实际购房人及其家人均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第二,结婚容易离婚难。通过诉讼方式离婚也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第三,有的人因为顾忌到后期财产损失风险,在房屋买卖合同中途单方毁约,还会遭到出卖方起诉索要违约赔偿。在实务中,有很多的这种涉及假离婚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大多数的法院认为,通过假结婚买房或者转让房产并没有达到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的地步,所以对于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是予以认可的,因为违约或者一方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那么将面临不小的违约责任。
第四,对于假结婚来说,正如我在前面讲的,离婚就是真的离,离婚协议是具备法律效力的,而且离婚之后的变数自己也无法控制,因为受骗而将财产拱手让人让很多人有苦难言。而即便是复了婚,经过一离一结,已经分割的财产不再是双方的共同财产,而变成了一方的婚前财产,若是再次离婚,另一方的利益必然受损。
第五,对于假结婚、假离婚过程中提供虚假证件、证明材料的,有可能被列入婚姻登记严重失信人「黑名单」。 那么将来在国家公职人员招录、成为单位法人、申请贷款、行业评优、申请补贴资金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