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产品质量侵权可起诉贴牌生产企业

产品质量侵权可起诉贴牌生产企业

发布时间:2021-05-28 01:58:23

㈠ 产品质量侵权责任中不合格产品是否可以得到赔偿

可以,买卖产品是买卖合同,产品质量不合格就是卖方违反了产品质量担保任务,属于违约,同时,若因该不合格产品而造成了对人生或财产的损害,则又是侵权责任,因此,是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你只能择一种起诉,但注意,侵权责任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违约责任不可以,所以,常常人们都选择以侵权责任起诉。要赔偿产品的话,就是违约责任咯。

㈡ 不合格产品的质量纠纷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二)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

(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第三十二条生产者生产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四十条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

(一)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二)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产品的其他销售者(以下简称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

销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规定给予修理、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生产者之间,销售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承揽合同有不同约定的,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第四十三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

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

(2)产品质量侵权可起诉贴牌生产企业扩展阅读

法官解析产品质量责任纠纷案教你依法维权:

汽车自燃、食物中毒、热水器爆炸……近年来,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药品合格问题一再引发社会公众的热议与关注。在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的过程中,法律保护的及时、充分与到位,是消费者最热切期盼,也是最有力的保护屏障。

近日,北京市一中院针对产品责任纠纷的系列问题召开新闻通报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通过对案件特征的总结和诉讼维权重难点问题的梳理,引导和提示消费者如何在遭受产品缺陷侵害后合法理性维权。

北京市一中院二庭庭长高萍认为,基于此类案件以上特征,消费者在借助法律维权时,相应的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注意合理确定诉讼主体。

在原告资格方面,消费者以产品责任纠纷为案由起诉,原告资格不限于商品买卖合同的当事人,产品的实际使用人、实际受害人均可以起诉。另外,对于明知产品存在质量缺陷仍然购买的,即“知假买假”的当事人,法律亦不禁止。

在被告方面,消费者既可以起诉生产者,也可以起诉销售者。如果是通过商场、展销会、交易市场等场所购买的商品,还可以起诉活动开办者、柜台的所有者。新消法颁布后,网络购物中的网络交易平台也可能成为被告,在其不能提供生产者或销售者信息的情况下,需承担先行赔付责任。

2、注意正确选择法律关系和法律依据。

选择不同的法律规范主张权利,会导致不同的法律适用,最终的处理结果也会有所差异。在法律关系方面,如果以合同法律关系主张,则依据双方的买卖合同约定,确定违约责任和实际损失的大小进行赔偿。

若以侵权法律关系主张,则可能获得实际损失之外的惩罚性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在法律依据方面,消费者以《侵权责任法》起诉,能获得实际损失的赔偿金额。

以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起诉,可能获得除实际损失以外的3倍价款的赔偿。选择不同的法律关系和法律依据主张自身权利,可能导致赔偿数额的巨大差异,消费者需理性慎重选择。

3、注意对核心事实证明的程度与方式。

在产品责任纠纷中,消费者需证明的事项一般包括4个方面:

一是购买物的同一性,即消费者所称的瑕疵产品为生产者、销售者所生产出售的产品。

二是产品存在质量缺陷或不符合安全标准。

三是产品的质量缺陷造成了消费者财产和人身损害。

四是损害和产品质量缺陷存在因果关系。

4、注意正确理解损害赔偿法律规定的条件和涵义。

产品责任纠纷中,被侵害人可获赔的范围包括缺陷产品本身、缺陷产品造成的其他财产损失。造成人身伤害的应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交通费。残疾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丧葬费、死亡赔偿金。

如果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被侵害人还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在赔偿数额上可请求多倍赔偿,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可以获得酌定的惩罚性赔偿。

㈢ 请问产品质量发规定瑕疵责任只能告销售商, 而消费者保护法规定,商品问题既可以告生产者也可以告销售者

《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四十二条 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四十三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特别法和一般法冲突,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

㈣ 本案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是商标侵权问题

一、基本案情:2003年1月25日,天台县××电脑公司向天台县××网吧销售同一批次的41只英特尔?赛扬?(Intel?Celeron?)盒装CPU(以下简称盒装CPU),价格为450元/只,共计货值金额1 8450元。2003年4月17曰,双方签订协议,再次明确上述41只CPU为盒装赛扬四代1.7G(注:盒装CPU带风扇,散装CPU不带风扇)。2003年4月23目,天台县××网吧向天台县工商局经检大队投诉,反映天台县××电脑公司所销售的盒装CPU存在着质量问题。2003年4月30日,在双方负责人在场的情况下,天台县工商局依法对41只标称为盒装赛扬CPU(风扇标识为Intel?)的其中4只进行了随机抽样送检,委托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检验。2003年5月26日,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出具的检验报告表明CPU是真的但是散装处理器(即散装CPU),风扇是假冒的。根据检验结论,天台县工商局依法对天台县××电脑公司进行立案查处。二、几种观点:对于该案的定性,产生了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天台县××网吧向天台县××电脑公司购买的是盒装CPU,结果天台县××电脑公司销售的是由散装CPU掺上假冒风扇组装成的假冒盒装CPU,鉴于CPU虽然是散装但毕竟是真的,只有风扇是假冒的,这种行为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条、第三十九条所述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的违法行为。第二种意见:天台县××网吧向天台县××电脑公司购买的是盒装CPU,结果天台县××电脑公司销售的是假冒盒装CPU,鉴于盒装CPU是由CPU加风扇组成的,既然CPU经鉴定为真的并且无法辨别散装与盒装的区别,那么只能对销售假冒Intel?注册商标风扇的行为进行定性,这种行为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所述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第三种意见:天台县××网吧向天台县××电脑公司购买的是盒装CPU,结果天台县××电脑公司销售的是由散装CPU加上假冒风扇组装成的假冒盒装CPU,虽然盒装CPU的CPU和风扇是可以分离的,但是盒装CPU是英特尔公司作为一件产品销售的。因此,应对销售假冒Intel?、Celeron?注册商标的盒装CPU行为进行定性,这种行为同样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所述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三、案件分析:第一种意见的关键是如何理解这个“假”字。掺杂掺假商品从本质上来说是解决商品的内在质量问题,而不是商品的外在标识问题,杂是指杂质,假是指假商品,而不是假冒商品。根据两高院公布的《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0号)第一条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产品明显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五条也将假商品定性为“商品名称与商品质地不符,以假充真的商品。”而假冒商品的外延相对较为模糊,既指假冒他人的产地、厂名、代号等产品标识,也指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从本案看,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出具的检验结果表明风扇是假冒的,只能证明该风扇是侵犯Intel~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权商品,并不必然得出风扇是假商品或劣质商品的结论,虽然天台县××网吧在投诉中指责该批CPU不能很好散热,但要证明风扇是假商品或劣质商品,还需要进一步作产品质量检测,现有证据并不能证明该风扇降低、失去了应有的使用性能。两高院的法释[2001]10号解释虽然是为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活动作出的司法解释,从法律的严肃性和统一性来说,行政处罚案件不应该再对“掺杂掺假”等伪劣商品的概念作另外不同的解释。第二种意见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CPU与风扇的组合问题。是系统整合、有机组合还是一般组合、随意搭配?这种意见把盒装CPU当成了风扇和CPU的一般组合,近似或等同于散装CPU与风扇的随意搭配。认为CPU虽然是散装的,但也是英特尔公司生产的真品,CPU的散装与盒装按现有证据找不出两者之间的区别,现有证据只能证明风扇侵犯了Intel?注册商标专用权。这种定性并无不妥之处。但是笔者一直纳闷,投诉者买的是假冒盒装处理器,经营额近20000元。市面上一般风扇的零售价格为20元一60元,经营额最多只有2500元,如果只定性风扇是假冒的,根本不能体现过罚相当的原则,总感觉放纵了违法行为。第三种意见全面分析了盒装CPU的特点,认为盒装CPU虽然由CPU加风扇组成的,但CPU与风扇的组合是有机的、系统的,不是一般的拼凑。因为CPU在运行时产生的大量热量,需要高品质的风扇进行散热,才能保证电脑的良好工作。而散装CPU随意搭配其他品牌的风扇,其品质参差不齐,难以保证电脑的品质,一般的电脑使用者难以识别,只有英特尔公司等才能将高科技产品的CPU和风扇进行成功的系统整合。这也是电脑使用者热衷于盒装CPU的原因,也导致了市面上假冒盒装CPU应运而生。笔者在征询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的热线电话时,也被明确告知,该公司只销售盒装CPU,不销售散装CPU,散装CPU只面向电脑品牌企业销售的。可见英特尔是将盒装CPU作为一件产品推出的。该公司产品的外包装上把盒装CPU称为英特尔系列处理器,而不是英特尔盒装系列处理器,只是为了与市面上流通的散装CPU区分开来,才加上盒装的称呼,包括该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也称之为英特尔盒装处理(CPU),这也可以证明盒装CPU本来就是一件产品。另外,将散装CPU与风扇组装成假冒盒装CPU,需要有标明英特尔?、赛扬?、Intel?、Celeron?标识的外包装和说明书相配套,这种行为也必须通过伪造或委托他人伪造英特尔?、赛扬?、Intel?、Celeron?标识才能获得,这种行为也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所列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因此将当事人天台县××电脑公司销售假冒盒装CPU的行为而不仅仅是销售假冒风扇的行为定性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是符合过罚相当原则的,也有利于遏制当前假冒盒装CPU猖獗泛滥、屡禁难止的局面。

㈤ 贴牌生产是否侵犯商标权

从历来判决来看,存在分歧。涉外定牌加工行为是否侵权存在明显的结果导向、司法政策导向。
一般而言,如果加工方无恶意,不侵权;加工方有恶意,侵权。

㈥ 贴牌产品是否可以不标注制造商的厂名厂址,是否违法 我厂是生产日化类的,谢谢!

必须标注。

如果不是违法的日化品,最好注明自己的真实信息,而且与提供的各种证书上一致。

在贴牌生产时,会涉及注册商标、专利、著作权的,在合作前都应审查权利法律状态,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这三种知识产权使用权

是否披露实际的加工制造者应当由委托方自行决定或者与受托方协商决定,属于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范畴。委托生产的,委托方可以自行选择标注方式。

(6)产品质量侵权可起诉贴牌生产企业扩展阅读

贴牌产品相关知识

1、规模生产, 降低成本

现代化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即随着产出规模的扩大而呈现出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来自于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固定成本的分摊。如果企业本身就存在这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成本下降的效果将更加明显。参与OEM供给,意味着产出规模的扩大,不但增加了产品的销路,而且降低了成本。

2、可以学习经验, 完善管理

提供OEM的企业往往在OEM购买方的产品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OEM购买方可以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在合作过程中,OEM供应方可以在产品质量控制,成功控制,经营效率控制等的管理上按照购买方的要求组织生产,以先进的组织控制,来自于“干中学”经验积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㈦ 代加工的产品质量有问题对用户造成损失 责任需要由贴牌的企业负责吗

根据合同的相对性,是的,贴牌的再找代加工的,

㈧ 贴牌生产 ,我应该负哪些法律责任

(一)产品质量法第40条则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此外产品质量法第42条则规定: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产品(侵权)责任属于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连带责任,受害人可以任意选择赔偿义务人,然而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生产者似乎应当首先赔偿,因为仅当在销售者存在过错或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或者或供货者时,销售者才应当承担责任。可见,就产品(侵权)责任而言,在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责任顺序以及责任划分、举证责任方面,均存在法律冲突。
(二)从《民法通则》第122条的规定来看,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都是责任主体,都应当依法向受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一规定是我国法律对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的原则规定。①但是受害人应在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选择要求赔偿呢?还是要求二者共同赔偿?《民法通则》的这一原则性规定,没有解决上述问题。《民法通则》颁布生效后,在法学理论界、司法界、消费者、以及生产者和销售者广泛的领域里产生了各种观点和争议,在法律适用上也产生了一定的难度。
(三)OEM是在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条件下企业自主选择的一种合作方式。目前尚未得到政府在产业政策方面的明确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在政策法规方面也遇到一些问题。一般而言,代工厂只能在生产过程中及所生产的产品上隐姓埋名,不披露自己的身份,即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能在产品上露出蛛丝马迹。家电企业反映,一些地方政府的技术监督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具体操作执法过程中,曾就OEM合作产品的厂名、厂址、产地标识问题对某企业做过不合理的行政处罚,认为企业厂址、产地标注,违反了《产品质量法》和技术监督局的《产品标识标注规定》。然而我们发现,这两个法规的有些具体条款是相互矛盾的,至少是不明确的,对企业行政处罚是不合适的。
《产品质量法》第27条第2款规定:产品或产品包装的标识必须真实并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厂址”。国家技术监督局《产品标识标注规定》第9条规定:产品应当有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的,能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第9条第4款还规定:受委托加工的企业为委托人加工产品,并不负责对外销售的,在产品上应当标注委托人的名称和地址。
然而《产品标识标注规定》第18条又规定:生产者标注的产品产地应当是真实的,产品的产地应当按行政区划的地域概念进行标注。本规定所称产地是指产品的最终制造地、加工地或组装地。依据这两个矛盾的法规条款,OEM企业无论标注委托厂还是被委托厂的厂址和产地,都可能遭受处罚。

㈨ 产品质量侵权的起诉主体有什么要求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回安全的不合理危险,有保答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2)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
(3)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该条款对产品质量规定了三项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为不合格产品,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而引起的责任称为产品质量责任。产品质量责任是指因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产品适用、安全和其它特性的要求,给用户造成损失后,由产品的生产者和经销者所承担的民事责任。这里的损失既包括不合格产品对用户的经济效益的影响,也包括不合格产品给用户及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的损害。因此,这种民事责任既包括了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即产品质量违约责任,又包括了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损害赔偿责任,即产品质量侵权责任。

阅读全文

与产品质量侵权可起诉贴牌生产企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终总结简报 浏览:297
究极的妄想发明系列第2 浏览:204
Sw的证书 浏览:69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119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浏览:874
马鞍山开源驾校招聘 浏览:509
马鞍山手工活 浏览:475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总结 浏览:326
品管圈成果汇报演讲 浏览:469
千慧知识产权是什么 浏览:939
马鞍山美孚 浏览:976
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743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台帐 浏览:775
征信报告多长时间有效期 浏览:387
日立挖掘机看年限 浏览:926
马鞍山彪哥 浏览:83
雪花钱包投诉 浏览:956
系统平台使用权授权合同 浏览:75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统计表 浏览:664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 浏览: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