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被人举报后不属实是诬告陷害罪吗
如果属于举报不实,不会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是诬告陷害,可能涉嫌犯罪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
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干部、群众,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
(1)被诬陷投诉扩展阅读:
诬告陷害罪的立案标准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捏造”,是指无中生有,虚构犯罪事实,意图使被诬告者受到错误侦查、起诉、审判等。“虚假告发”,是指行为人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单位进行告发。
告发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署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诬告陷害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具有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故其行为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同时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按照有关规定,行为人涉嫌诬告陷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一是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二是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三是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四是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犯诬告陷害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告,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构成犯罪。
至于诬陷没有达到法定年龄或者没有辨认或控制能力的人犯罪,仍构成诬告陷害罪。虽然司法机关查明真相后不会对这些人科处刑罚,但将他们作为侦查的对象,使他们卷入刑事诉讼,就侵犯了其人身权利。
量刑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17条的规定,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任何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属于一般主体。
但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的,从重处罚;虽已年满16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人犯诬告陷害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处罚规定只适用于诬告陷害罪既遂,而诬告陷害罪之预备、未遂和中止都规定在刑法总则之中,因此探讨诬告陷害罪之预备、未遂和中止的处罚,必须结合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
依照刑法第22条、第23条、第24条、第243条的规定,对于诬告陷害罪预备,可以比照诬告陷害罪既遂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诬告陷害罪未遂,可以比照诬告陷害罪既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诬告陷害罪中止,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如果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除上述规定之外,刑法总则规定之自首、立功等刑罚具体适用制度也能适用于诬告陷害罪。就自首而言,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刊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就立功而言,刑法第68条明文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以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② 被实名举报当事人如何维权
关于举报证据不抄足的问题,有两种情况,需要区别对待
一种是恶意举报,通过捏造事实,捕风捉影的方式,诬陷被举报对象的,如果被查出来,肯定会被严肃处理,纪委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恶意举报人作除相应处理,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或诬告陷害罪的,由司法机关处理
另一种是证据不足的,即举报人正常进行举报,但实际情况因客观原因导致举报失实的,不构成违法违纪,纪委不应当对其进行处分
③ 单位被人举报,单位有人诬陷是我举报怎么办
干部提拔被诬陷,这主要看单位领导怎么看,这完全要看领导的主观判断,并不回是你觉得怎么办就可以。
干部提答拔被举报主要分四种情况:
一是所反映问题不存在的,予以任用;
二是对于一般性缺点、不足,不影响提拔任用的,按预定的方案任用,并在谈话时向干部指出存在的问题,督促改正;
三是对政治立场、思想品质、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经党委(党组)复议后不予任用,对其中属于违纪违法的,应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四是反映的问题性质比较严重,一是难以查实但又不能轻易否定的,暂缓任用。
暂缓任用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三个月内仍未查实的,由公示对象本人作出负责任的书面说明,以党委(党组)研究认为不影响任职的,可履行任职手续。
此后,如经查实发现有影响任职问题的,解除现职并依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也可结合实行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在试用期内作进一步的考察。
④ 被人诬陷检举,该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
根据刑法第243条的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根据该条规定,如果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是诬告陷害,您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
⑤ 我多次举报我被人诬陷,却被别人说我是诬陷别人.为何
因为你的举报看来没有形成证据事实,证明不了被举报人有过错,因此你和被举报人的行为反转,当然说你诬陷了。
⑥ 被人匿名举报诬陷了,被害人该如何处理,如何报
保护匿名举报人。对于匿名举报人,只要他们的行为合法,只要他们举报的事情符合事实,就要保护他们。
2/6
为开展工作成立调查小组。为尽快查清事实真相,当然要成立调查工作小组,以便开展调查工作,替党和政府负责。
3/6
对举报的事情进行调查。被举报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工作组成立之后,就要立即开展调查工作。
4/6
向匿名举报人通报调查的进展情况。在法律和纪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了对举报者负责,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向匿名举报人通报一些情况。
5/6
公开调查的结果。事情调查完之后,事情的真相到底怎么样呢,一定要在法律和纪律允许的范围内公开调查结果。
6/6
发出通告要求举报事情要符合事实。事情处理完之后,为了便于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工作,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发通告要求举报符合事实。
⑦ 我被匿名举报,纯属诽谤,怎么办
这种情况涉嫌诬告陷害罪,可直接去公安局报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7)被诬陷投诉扩展阅读:
什么情况可构成诽谤罪:
一、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此外,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二、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1、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2、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3、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4、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5、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6、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7、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⑧ 被人客人冤枉投诉我可以告他什么罪
对方已构成涉嫌诬告陷害犯罪
我国民法和和刑法均对诬告陷害等行为的责任和处罚作出了相关规定,如果后果尚不严重,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要求被告(诬告人)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如果后果严重,例如被诬告的人因此被公安机关采取拘留等措施甚至被逮捕的,则诬告人将涉嫌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此外,这种情况下,有关执法机关,例如公安局、监察院等,还有可能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对方证据和起诉书不一致的情况下对你提起诉讼,已构成诬告,你可视后果严重程度(是否被拘留),向对方提出诉讼追究其民事责任,或指控其涉嫌诬告陷害犯罪,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既然他的起诉书和证据不一致,法院一定会公正的处理。你要及时寻找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是被诬陷的。
假如法院判你败诉。你可申请上诉。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对方采取侵害他人名誉的方式诬告的话那你可以起诉对方侵犯名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⑨ 被冤枉投诉能怎么办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与受理投诉的单位或者部门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事实的真相,及时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