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吴某未经王某同意与甲公司签订合同购进一批劣质产品,甲公司算善意第三人吗
如果甲公司不知道或者不应该知道吴某没有代理权,且不知道合同标的是劣质产品,就属于善意第三人;如果甲公司明知吴某没有代理权,可者明知合同标的是劣质产品,仍签定合同 ,则属于恶意串通,不属于善意第三方。
B. 关于买卖合同法律效力的问题,牵涉到善意第三人
你可以仔细阅读下《合同法》
第四十八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
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第四十九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
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如果B是以A的名义与C签订合同的,B没有代理权限的,需要经过A的确认。
而B是以自己的名义与C签订合同,而古董属于动产,B持有古董并对此作出处分,C有理由认为B是所有权人并以合理的价格善意取得,因此,买卖合同有小,A只能向B要求赔偿,而不能要求C返还。
C. 商标侵权案件中的合法进货渠道怎么认定
你好,可以提供发票,进货单等证据,也可以带领工商局人员去现场,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D. 商标侵权案当事人可以提供合法的进货凭证和供货商工商部门怎么处理
依据中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注册实行自愿原则,因此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就产生了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现行商标法只从管理的角度对未注册商标进行调整,对于未注册商标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商标法》第31条有关制止抢注行为,但对一旦抢注成功后,抢注人能否要求商标在先使用人停止使用或者损害赔偿未置可否。可以将商标在先使用权作如下界定,即在注册商标的申请日之前,就已经在该商标注册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或者类似商品或服务上善意连续地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该商标使用人有权继续在原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该商标。
所以你提供的证据如果能证明你使用在先,主管部门会支持你的意见。
E. 商标许可使用未经备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是什么意思
就是对许可使用人而言没有备案的许可,商标权人还可以在同一地区许可任何第三人使用
F. 关于出售假冒商标的衣服的案件
1、你说你不知道这个衣服的牌子是假冒的?这个你有什么证据?这很关键,如果你能证明你是善意第三人,那么你就不用承担这么严重的法律责任了,只要不卖,完了没收你之前没有卖完的衣服,最好赔点钱了
2、商标侵权的案子侵权认定很关键。所以要想卖别人的,还是取得授权或者自己有商标注册证。
G. 我进了不知道是商标侵权的货物,却被告了30000元的赔偿金.我该怎么办
你这个有进货的相关凭证吗?比如送货单发票之类的,如果有,可以不赔偿。
H. 关于商标许可备案与对抗善意第三人的问题!高分急求解答!
仅供参考:
1.乙不属善意第三人
2.甲是商标所有人当然享有商标专用权
3.备案是甲与A的问题和乙无关.
4.这不是商标许可备案问题是商标侵权问题.
5.可以起诉乙
I. 销售侵权商品案如何认定合法取得
具体来说,“合法来源”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一、抗辩主体需合法
现阶段,我国的假冒现象较为猖獗。在商标权侵权诉讼中,权利人的主张所针对的一般为侵权商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对于侵权商品的生产者来说,除他人委托其加工外,大多是由于其积极实施的侵权行为才导致了诉讼的产生,并且生产者具有积极追求侵权结果发生的主观故意,属于恶意范畴,故不能成为善意第三人。所以,能够主张所销售的侵权商品具有合法来源的,就只能是经营者,即商品的销售者。
二、主观上,经营者需善意
侵权经营者主观上的善意,是指侵权商品销售者主观上不知道其所经销的商品侵权,“不知道”有两种形式,即“不可能知道”与“应当知道但因疏忽大意而不知”。如果经营者明知其所销售的是侵犯他人商标权的商品而仍然销售,属于恶意,则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但是,如何判定经营者是“不可能知道”抑或“应当知道而因疏忽大意导致的不知”,则是实践中商标侵权案件的难点所在。
对于“应当知道”,我国的商户,特别是中小型商户,对于商品的真伪、是否侵权普遍缺乏辨别能力,如果简单推定经营者具有疏忽大意的过失,必将导致商业经营风险的扩大化,导致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畏手畏脚。
三、客观上需来源合法
来源合法,是认定商品具有合法来源的基础。在商标侵权司法实践中,一般推定经销者所销售的商品不具有合法来源。但是,此时仅仅是法律上的推定。经销者若想不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则必须提供所经销的产品来源合法的证据,即经销者通过合法的渠道取得产品。在证据上,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合法的合同。经销者从生产者处取得商品,应当具有买卖合同。但是,这一点在证明经销者商品来源合法中却不是必要的,原因有两个:
(1)法律的允许。法律上允许交易双方口头合同的存在,合同法也专门对口头合同做出了一些规定。作为经销者,以口头合同的方式取得商品并不违反法律的规定。
(2)商业交易效率的要求。在现实商业交易中,鉴于商业交易效率与惯常的做法,口头合同大量存在,经营者往往是通过一个电话,即可以取得经销的商品。
2、合理的价格。合理的价格是法律上判定经销者商品来源是否合法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商品的价格差异较大,对于经销者来说,应当是明确知晓的,则经销者应当对商品是否侵权等产生进一步辨别的意识,认真加以核实。
3、具有合法的商业发票。商业发票是证明经销者所售商品来源的一个重要证据。现实经营中,也存在部分经营者出于逃税等目的而不出具商业发票的现象。此种行为以违法为前提,一旦经销者所售商品侵权而无法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商品来源合法的话,则不能免除其赔偿责任。
4、具有完整的日常经营记录。实际经营中,一些经销者出于逃税等目的,往往不建立销售记录。这种违法行为并不能免除其法律上的义务。在无法提供其他商品来源合法的证据时,经营记录是判定侵权商品是否具有合法来源的重要证据,否则,将由经销者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
我国《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此款规定能够提供商品合法来源的商标侵权人免除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