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的著名商标侵权案有哪些
知识产权,广义而言包括版权即著作权、专利即技术发明、商标、商业秘密和知名权等,其中前三类受到相当全面的保护。今天,我们介绍两个有关商标专属权的案例。
一个例子是,世界摔角协会为什么会更名为世界摔角娱乐。
首先澄清一下:摔角不同于摔跤。摔跤是竞技体育,是奥运比赛项目。而职业摔角则具有极大的娱乐性,拿薪水的选手以强烈刺激感官的方式,伴随着挑逗性的言语,按照基本上预先设定的结果进行打斗。这种摔角竞技表演的代表,就是世界摔角娱乐(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WWE)。
WWE的前身是泰坦体育,其创始人之一是今天WWE主要持股人文斯·麦克马洪的父亲杰斯·麦克马洪。在那个时代,美国的摔角竞技可以说是处于“春秋战国”的时代,三十来个摔角表演公司各有自己的地盘,在电视开始普及之后,它们也仍然依照旧规,在各自地区的地方电视台进行转播。
文斯和其夫人琳达接手之后,打破地域传统,将他们主持的摔角表演通过全国性的电视网进行直播,几经波折,最终战胜群雄,不但成为美国式摔角表演的霸主,而且走向了世界。它的总部仍然设在康涅狄格州的斯坦福德,但是在纽约、洛杉矶、伦敦、墨西哥城、孟买、上海、新加坡、迪拜、慕尼黑和东京均设有办事处。
文斯和琳达执掌泰坦体育之后,在1982年收购了Capitol Wrestling Corporation及其控股的世界摔角联盟(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并于1998年更名为世界摔角联盟有限公司。1999年再改名为世界摔角联盟娱乐有限公司,最终于2002年去掉“联盟”一词,成为今天的世界摔角娱乐(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而且从2011年起,公司用WWE作为自己的商标。
这一系列的名称变化,都源于与历史悠久的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冠名权上的纠纷。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成立于1961年,开始时叫做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1986年改为现名。世界摔角联盟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都用WWF作为自己的商标,于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就其商标权起诉世界摔角联盟。1994年,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泰坦同意停用WWF作为推广摔角时的书面用词,在电视广播中特别是有字幕的时候,也尽量少用这一简称。自然基金会也就不反对世界摔角联盟使用其英文的全名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
但是在200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再次提起诉讼,因为世界摔角联盟仍然在许多场合使用了WWF这一商标,特别是用在它的纪念品和其他商业产品上面。
英国专利法庭裁决世界摔角联盟败诉,所以世界摔角联盟才在2002年最终改名为世界摔角娱乐,简称为WWE,网站域名也随之改变。除了历史上的录影,不能再使用WWF三个字母作为标识。
还有一个著名的商标侵权案件,就是阿迪达斯起诉玮伦鞋业。
阿迪达斯是一家知名的鞋业公司,它的三条纹标识从1952年就开始使用,后来注册成为驰名的商标。玮伦鞋业也是一家老牌公司,成立于1956年,但是它模仿阿迪达斯,使用两条或四条条纹作为自己产品的标记。两家公司曾经达成协议,玮伦放弃使用它的条纹标识。但是在2001年,玮伦再次在它的产品上加上条纹,这次阿迪达斯把玮伦告上法庭。
经过多年的缠讼,在2008年陪审团审视了268类玮伦的条纹商标产品,一致裁定玮伦仿冒了阿迪达斯的商标,判决玮伦公司败诉,罚款为其利润1.37亿美元,加上惩罚性赔偿1.37亿美元和其他费用,总计3.046亿美元,也就是相当于一条阿迪达斯的条纹罚了它一亿美元。
㈡ 腾讯回应博泰车联网诉讼:“恶意炒作垄断”不该为侵权挡箭牌
针对博泰车联网未获得腾讯公司授权和许可情况下开发“新宝骏车联”App、“微信通知助手”软件涉嫌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等行为,我司已于2020年9月29日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已于2020年10月29日正式立案。
腾讯及其产品遵循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理念为用户和第三方产品提供服务。“恶意炒作垄断”不应当成为侵权的挡箭牌。
2019年,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新宝骏车联”App、“微信通知助手”软件,未经腾讯官方授权,在驾车场景调用、操控微信软件,经检测存在以下问题:
1)该软件在未获得腾讯及用户的明确授权情况下,可以收集、存储和上传微信联系人信息、聊天信息等敏感数据,严重侵害了微信用户的隐私及个人信息权益。
2)出于驾驶安全考虑,微信车载场景只允许驾驶员使用基础的语音交流功能,该软件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微信的操作,并且伪造成Android auto应用欺骗微信获得微信消息的回复接口,以此实现各种复杂功能,对用户驾驶安全构成风险隐患。
3)上汽通用五菱及博泰公开宣传其研发了车载微信功能,并频繁使用“微信”、“WeChat”等商标,误导用户和合作伙伴,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
车联网产品使用场景具有特殊性,用户使用安全、驾车安全至上。符合相关法律规定、遵从用户安全至上理念,是我们与车联网领域合作伙伴开放合作的基础,我们将继续秉持这一原则,愿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打造良好共赢的生态,反对恶意炒作。
㈢ 中国明朝时期,侵犯我们国土的倭寇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哪些人物
倭寇一般指指13至16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盗。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这批海盗最初都来自日本(当时称为倭国),所以被统称为“倭寇”。及至后期,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日本幕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已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和朝鲜的海商与海盗,他们依从著过去倭寇抢掠的方式继续为祸于东海,也被归于倭寇之列。
“倭寇”的引申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演,倭寇一词所指的,不一定都是来自日本的海盗,明史‘日本传’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三”,即真正的日本海盗大概只占三成;而朝鲜正史 ‘世宗实录’(二十八年十月壬戌)亦记载“然其间倭人不过一二而本国民假著倭服成党作乱”,可见所谓的倭寇,大多数不是真正的日本人,而是朝鲜人或中国人等冒名或混杂其间作乱。
所谓“倭寇”一辞的由来,是从‘高句丽广开土王碑’(西元414年)碑文上所记载“倭,寇○○(某地名)”而来,在此“寇”当动词,即“倭人侵略(某地名)”之意,而之后“倭寇”二字作为名词独立,用以称呼来自日本的侵略者。另一方面,在16世纪丰臣秀吉对朝鲜半岛出兵、以及中国的抗日战争里,两国的人民都称呼侵略的日本军为“倭寇”。而在往后的排日风潮中,倭寇更成为敌视日本人的用语。
前期倭寇及后期倭寇
虽然大家同被称为倭寇,但两者的成份其实分别很大。根据年代大致可以分为“前期倭寇”及“后期倭寇”。
前期倭寇
前期倭寇是以日本海盗为中心,主要攻击范围为当时臣服于元朝的高丽。由于先前臣服于元军的高丽军,在元世祖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的军事行动中,对日本的对马、壹岐、松浦、五岛列岛等地的居民进行屠杀,因此前期倭寇以这些地区的残存者为主要构成份子,对于朝鲜沿海进行含有报复式的海盗行为,目的一方面在于夺回被俘的岛民,一方面则在掠夺粮食以弥补因遭虐杀而下降的农业生产力。朝鲜史取对马岛、壹岐岛、平户岛三地之名,称为“三岛倭寇”(以平户藩松浦家为核心)。清朝的徐继畲所著“瀛环志略”,以及朝鲜的安鼎福所著“东史纲目”,均指出倭寇的起因在于朝鲜人(高丽人)配合蒙古侵日行为所引发的报复。
后来日本进入南北朝的分裂状态,倭寇的活动也由于政府管制力减弱而加剧。由于前期倭寇对于日本与明朝、高丽贸易造成破坏,初成立的明朝政府对日本南朝发出讨伐倭寇的要求,随后敕封讨寇有功的南朝征西将军宫怀良亲王“日本国王”(后醍醐天皇之子)的称号。之后北朝(室町幕府拥立)统一南朝后,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再度进行讨伐,随后受封为新的“日本国王”。
李氏朝鲜的开国君主李成桂因为讨伐倭寇有功得到很大的声望和势力,后来进行政变取代高丽王朝建立朝鲜王朝。之后随着明朝与日本间勘合贸易的盛行,以及对马岛与朝鲜之间的贸易开放,前期倭寇也逐渐式微。
前期的倭寇,是以日本人为主体,故被称为“真倭”。
后期倭寇
明成祖发动政变,夺取政权,迁都北京后,据说建文皇帝在南方的残余势力与日本海贼合作,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报复性侵扰,由于这些南方人体型上也比北方人矮小,所以沿用“倭寇”这名词来称呼由日本人与南方中国人所组成的海盗集团。
明成祖晚年,由于陆上北方威胁为除,南方郑和下西洋以后,激增的海陆来往也带来了渐盛的倭寇侵扰,遂实行海禁政策,只开放勘合贸易(官方许可贸易),但后来到了嘉靖二年(西元1523年)爆发了宁波之乱,加上稍早时,葡萄牙人入侵发生了屯门之战与西草湾之战,此后沿海治安多次陷入危机,明朝遂宣布中断一切贸易,期望以围堵的政策来减轻倭寇的威胁,但也断绝许多自唐朝以来整个贸易产业链相关从业人员(鱼业、手工业、造船业、贸易)的生计,致使贸易地下化,商业纠纷无从解决,遂转成武力报复,倭寇之乱不减反增,造成了嘉靖倭乱。
后来的发展上,明人王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王直曾上书朝廷请求开海禁,被拒绝后,把基地设在日本的平户藩,以反对明朝海禁政策的南方中国人为基础,与日本人、佛朗机人合作进行走私,在后期倭寇中,很为知名。胡宗宪与戚继光曾参与讨伐倭寇的军事行动。
15世纪半至16世纪,其活动舞台为中国沿岸、东南亚方面,成员以中国人及朝鲜人为主,被称为“假倭”。此时期倭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明代中国的生产力增加,但却施行海禁政策。史书所见的最后倭寇,在1624年7月侵犯福建沿海。“推其祸始,乃由闽、浙沿海奸民与倭为市;而闽浙大姓没其利,阴为主持,牵连以成俗。当时抚臣朱纨欲绝祸本,严海禁;大家不利,连为蜚语中之,而纨惊死矣。纨死而海禁益弛,于是宋素卿、王直、陈东、徐海、曾一本、许恩之流争挟倭为难。自淮扬以南至广海万余里,无地不被其残灭,而闽祸始惨矣”。
之后的东亚海上贸易活动
由于丰臣秀吉发布八幡船禁止令(海盗行为禁止)的影响,倭寇的活动开始减少,东亚的海上贸易也因此平静不少;而类似支持反清复明运动的郑芝龙与郑成功之类的武装海商集团也是存在的,但是已经不称其为倭寇了。
㈣ 写超级英雄小说里面出现了美漫里的人物和名称算侵权吗
凡是你剧情中已经有的人物是其他剧本中已经存在的,且有故事发表中得到观众认可的,你这样的作品属于改变,一定要得到原作者的授权同意才行,发表或商业运作更要慎重,否则就侵权
㈤ 在商品上用漫赏秦腔里动漫人物侵权吗
在商品上用漫赏秦腔,李动漫人物侵权吗?应该涉及到侵权。
㈥ “蓝弧侵权奥特曼”法院是如何判决的
日本败诉。
奥特曼版权之争,自电影《钢铁飞龙之再见奥特曼》2017年7月份定档以来,圆谷持续掀起波澜,此次在电影拿到广电总局龙标后,赶在电影上映前向院线施压。
据悉,在得知《钢铁飞龙之再见奥特曼》片方向广电总局申请放映许可证后,圆谷曾联系广电总局称电影侵权,而总局联系蓝弧动画创始人、电影导演王巍沟通此事,确认未侵权后并给予了电影放映许可证。
事实上,当圆谷首次称电影侵权,蓝弧便发布声明回应:
1、中国最高法终审(和高院二审)皆判决日本圆谷败诉;
2、中国最高法认定日本圆谷失去奥特曼海外版权和商标权的独占使用权;
3、圆谷公开拒绝承认此判决,在中国国内大量从事奥特曼商业活动,并拒绝交出商标权,我司将对此采取必要法律行动;
4、我司此次是从UM公司得到合法授权。
2017年9月15日,电影导演王巍还以个人身分霸气回应:“日本圆谷在说谎!在说谎!在说谎!”并列出了《1976年合同》英文原版内容、中国最高法院终审裁定内容以及中国《著作权法》,明确重申蓝弧拥有制作奥特曼电影的权利,并表达了对日本圆谷混淆视听的不齿。
(6)泰寇侵权扩展阅读
九头身、八块腹肌、大长腿,中国版奥特曼真的要来了。近日,蓝奇文化、乐视影业、蓝弧动画三方联合出品的3D电影《钢铁飞龙之再见奥特曼》在京举行发布会,正式宣布该电影定档国庆。
然而,早在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中国片方透露将演绎奥特曼后,日本圆谷株式会社(下称日本圆谷)就宣布,日本圆谷为所有奥特曼系列作品的制作人以及著作权所有人,公司未就中国版奥特曼进行任何授权。
对此,中国片方坚称,已从UM Co.,Ltd.(下称UM公司)处获得合法授权,并公布了相关授权证明。
奥特曼作为日本经典动漫早已深入人心,这让中国版奥特曼一发布就遭遇了“山寨”的质疑。但实际上,奥特曼虽然最早在日本创作推出,但其在日本之外的版权情况却非常复杂。
日本、泰国和中国都曾发生过历时多年的奥特曼著作权纠纷案。在中国,日本圆谷与泰国人辛波特、泰国公司采耀版权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的广州购书中心有限公司、上海音像出版社之间的版权纠纷,经一审、二审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再审裁定,广受业界关注,并入选了2013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
㈦ 如何看待蓝弧被圆谷和新创华污蔑侵权事宜
当初把初代和泰罗的大陆奥特曼版权判给了UM公司确实不假,但是剩下的奥特曼版权全内部判给了上海世纪华创容,而烂糊的版权是从UM公司那里买的,烂糊使用了版权以外的奥特曼形象当然侵权了。可烂糊还真是无知者无畏,烂糊公司只知道圆谷败诉,却不知道某些公司侵权迪迦奥特曼赔偿了华创2.5万元。烂糊还做贼心虚强调自己不侵权、不山寨,可是一般正版才不会老强调这些,只有盗版才强调这些。请大家抵制住烂糊无耻行为,不要去看烂糊的电影。
㈧ 蓝弧侵权奥特曼,法院应如何判决蓝弧太可恨,对于奥迷来说,纯粹引
会进行赔偿,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㈨ 泰岳牌石膏板和泰山牌石膏板属于商标侵权吗
这也要具体分析了,这两个商标是全部已经注册下来了吗?如果都拿到注册证书了是不算侵权的,毕竟商标局都承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