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本人为被告对方要求房屋确权一案中被告可否反诉
一、 反诉的概念和特征
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诉讼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原告为相对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的与本诉存在牵连关系的独立的反请求。其特征是:
1、反诉当事人具有特定性,反诉只能由本诉的被告向本诉的原告提起。
2、反诉具有相对独立性,反诉只要提起,不因本诉的撤回而终结。
3、反诉目的具有对抗性,反诉可抵消、吞并、排斥原告的诉讼请求。
反诉不同于反驳。反驳是指在诉讼中,一方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出各种有利于自己的事实和理由,以否定和驳斥对方当事人的主张的一种辩论活动。
二、 提起反诉的条件
1、只能由本诉的被告对本诉的原告提起。
2、只能在本诉进行中提起。
3、只能向受理本扩的法院提起。
4、与本诉适用同一种诉讼程序审理。
5、与本诉有牵连关系。
三、 反诉的审理
被告提出反诉后,法院应审查是否符合起诉的一般条件和反诉的特别条件,对符合条件的反诉,应予受理。被告如果在开庭过程中才提出反诉,除非原告放弃法定的答辩期利益,法院应休庭让原告答辩并另行指定开庭的期日。法院原则上应一并审理本诉与反诉,将两诉合并调查和辩论,并且一并对两诉作出裁判。在例外情况下,法院也可将反诉与本诉分开调查和辩论,并且在其中一诉已达到可作出判决的程序时,先行作出部分判决。
② 民事确权之诉的原告可是谁
民事确权之诉的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确认之诉是指诉的目的仅在于消除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查明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③ 确权诉讼是否应该把所以相关的当事人都告上法庭
如果是单纯的确权诉讼,被告应该是奶奶,如果奶奶已经去世,则你父亲应以要求继承房屋的叔叔为被告提起诉讼,至于其他的叔叔,应当由法院通知其作为共同原告或列为共同原告。依据是最高法院关于适用民诉法的意见第54条。
④ 关于土地确权问题,双方当事人有争议。经双方自行调解后,双方同意更改,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更改吗
可以。
土地确权登记证书出现错误,当事人可到乡(镇)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申请变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 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登记簿记载错误的,有权申请更正。第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受理变更申请后,应及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报请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并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簿上记载。
⑤ 关于土地确权问题,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有争议,经双方自行调解同意更改。可以更改吗
双方意见达成一致,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更改。
⑥ 什么是确权诉讼
没有“确权诉讼”这一概念,但从字面理解应该就是指确认之诉。确认权利存在与否。
确认之诉就是要求确认权利关系或法律关系之诉,承认这种请求的判决被称为确认判决。确认之诉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一方当事人提出确认之诉的目的,不是要求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的给付义务,而是要求法院明确某一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存在或者存在的具体状态。第二,法院对确认之诉进行审理后所作出的判决,没有给付内容,不具有执行性。
⑦ 什么是对方当事人
举个例子哈,如果民事案件中有一个原告一个被告,对于原告来说被告是对方当事人,对于被告来说原告就是对方当事人。
⑧ 对方当事人是谁,是不是原告
对方当事人是相对于本人而言的,本人如果是被告则对方当事人为原告,如果本人是原告,则对方当事人为被告。解律提供法律知识 可来看本解律。
⑨ 我国法律如何处理土地权属纠纷
土地纠纷问题,如调解不成,不同的土地纠纷依不同途径解决:
1、土地确权纠纷
土地确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以作出处理决定的人民政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2、土地侵权纠纷
土地侵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行政调处。当事人对行政调处不服的,可以以对方当事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当事人也可不经行政调处直接提起民事诉讼。
3、土地行政争议
土地行政争议,按一般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程序处理。
补充说明:土地确权争议的处理方法。
1.村委会办公室、医疗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及其他经依法批准用于非住宅建设的集体土地,应当依法进行确权登记发证,确认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将集体土地使用权依法确认到每个权利主体。凡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单位或个人应申请确权登记。
2.运用土地确权原则和方法,确定实践中具体土地权利的类型、性质、主体、客体,以及权利内容等。
3.掌握土地权属争议的类型、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中规定的处理方式、处理机关、处理程序;运用有关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的规定,对具体争议案件提出处理方式和程序。
4.运用土地确权和争议调处法律、政策,针对具体争议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
各地要从机构建设、队伍建设、经费保障、规范程序等各方面,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