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役权司考真题158条与167条
第一题 相邻关系抄是基于不动产的相互毗邻而发生的,是随不动产的存在而存在的权利,而不是因人设定的。不论相互不动产的所有权或者占用权归何人享有,相邻关系都存在,并不因不动产所有人或占有人变更而消灭。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占有人一方将其不动产转移给他人所有或占有时,相邻权同样也随之转移。
第二题 尽管甲和乙已经约定:乙不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高层建筑;作为补偿,甲每年支付给乙4 000元。但是这种约定并没有经过登记,事实上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地役权的规定,当事人也不可能进行登记。因此甲乙之间的约定也就无法产生对抗第三人的物权效力,而仅仅是在甲乙之间产生一种债权负担。如果是乙违反合同的约定而建设高楼的话,也不过是构成违约而不是侵权。在本案中,作为第三人的丙受让土地使用权后,在该土地上建了一座高楼,由于其与甲并无直接的合同关系,当然也就是没有不得在该地上建高楼的义务。因此第二、三种观点都错误地认识了甲和丙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正确的。
『贰』 相邻权纠纷属于邻里纠纷吗
邻里纠纷应该包括相邻权纠纷!
邻里纠纷,可以是一般民事权利义务纠纷,也是可以是由回此产生的行政治答安纠纷或刑事纠纷;
相邻权纠纷,在物权法上是相邻关系纠纷,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仅指双方在不动产上所发生的纠纷!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遵守相应的容忍义务!
『叁』 纠纷,什么是相邻关系,相邻关系的原则
您好,
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母法条●《民法通则》[1] 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 ,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邻方造成妨碍或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2]
●《物权法》第七章规定:
第七章 相邻关系
第八十四条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第八十五条 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第八十六条 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
对自然流水的利用,应当在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之间合理分配。对自然流水的排放,应当尊重自然流向。
第八十七条 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八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建造、修缮建筑物以及铺设电线、电缆、水管、暖气和燃气管线等必须利用相邻土地、建筑物的,该土地、建筑物的权利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九条 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第九十条 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物质。
第九十一条 不动产权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以及安装设备等,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
第九十二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处理依据
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物权法》第85条)。此条的重点在于“当地习惯”。例如,城市房屋的间隔小一些,农村房屋间隔要大一些,因此处理房檐流水等方面的习惯有很大不同。[2]
常见情况
相邻关系比较复杂,较重要的有:
1、关于生活、工业、农业用水,特别是高低地、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需水与排水,水利与水害关系。如造成对方损失,应予赔偿 ;如分享水利,费用应分担。
2、关于防止危险和危害。如环境污染,存放及使用易爆、易燃物,近房施工,危险建筑等。相邻双方应避免由于自己方面的原因对邻方造成危险及危害。也有权要求排除来自对方的危险和危害。一旦造成损失,责任者应依法承担责任。
3、关于邻地的通行和使用。包括穿越邻地至公共通道的通行权,通过邻地设置管道和线路,以及因建筑施工而使用邻地等。如因此造成邻方的损失,也应赔偿。相邻关系举证应该有实施方承担,被实施方举证要困难的多,类似于环境案件。
而比较常见的相邻关系有几下几种:
(1)相邻土地使用关系;
(2)相邻防险、排污关系;
(3)相邻用水、流水、截水、排水关系;
(4)相邻管线安设关系;
(5)相邻光照、通风、音响、震动关系;
(6)相邻竹木归属关系。
(7)相邻安全关系
原则:
兼顾利益
兼顾各方的利益,互谅互让、互助团结
相邻各方对土地、山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发生争议,或因环境污染发生争议以后,必须本着互谅互让、有利团结的精神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有关国家机关和人民法院解决。在争议解决以前,争议各方不得荒废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不得破坏有关设施,更不得聚众闹事,强占或毁坏财产。对故意闹事造成财产损害和人身伤害的,除追究当事人的民事责任外,还应追究其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相邻各方在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时,要互相协作,兼顾相邻人的利益。以邻为壑,损人利己,妨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是与相邻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相悖的。人民法院处理相邻关系纠纷,也要兼顾各方的利益,使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提供利益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处理因相邻关系发生的纠纷时,应从有利于有效合理地使用财产,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出发。例如在处理地界纠纷时,如果原来未划定地界,就应当根据如何便于经营管理和有利于生产发展的原则,来确定新的地界线。
公平合理
公平合理是民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其中有四层含义:
(1)坚持权利义务平等。相邻各方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谁也不能只行使权利,不履行义务。相邻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应承担民事责任。
(2)行使权利应保持在合理限度内。
(3)尊重历史形成的客观状况和先后顺序。
(4)避免或排除不妨妨害,合理赔偿损失。
相邻关系的种类很多,法律很难对各种相邻关系都作出具体规定,这就需要人民法院在处理相邻关系纠纷时,应该从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兼顾各方面的利益,适当考虑历史情况和习惯,公平合理地处理纠纷。
『肆』 相邻权纠纷怎么告
广州梁律师 :
这种情况你们可以向居委会或者村委会(看你是在城镇还是农村)、内或者要求设容在司法局下面的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要求他们进行协调,这个程序是不花钱的。但是这个程序执行力度不大。
如果在以上的程序还不能达到效果的话,你们可以向当地的法院起诉对方,要求对方改造,这个需要向法院交诉讼费,如果请律师协助的话,还需支付代理费。
『伍』 民法总则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
我国《民法总则中》没有相邻关系的规定,我国《民法通则》有对于相邻关系的规定。
《民法通则》对于相邻关系的相关规定:
第83条“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第100条“一方必须在相邻一方使用的土地上通行的,应当予以准许;因此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101条“对于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筑物范围内历史形成的必经通道,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不得堵塞。因堵塞影响他人生产、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碍或者恢复原状的,应当予以支持。但有条件另开通道的,也可以另开通道。”
第102条“处理相邻房屋滴水纠纷时,对有过错的一方造成他方损害的,应当责令其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第103条“相邻一方在自己使用的土地上挖水沟、水池、地窑等或者种植的竹木根枝伸延危及另一方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应当分别情况,责令其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5)甲乙相邻关系发生纠纷扩展阅读:
不动产相邻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相邻关系发生在两个以上的不动产相邻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之间。相邻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使法人;可以是财产所有人,如集体组织、房屋所有人,也可以是非所有人,如承包经营人、承租人。
第二。相邻关系的客体一般不是不动产和动产本身,而是由行使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所引起的和邻人有关的经济利益或者其他利益,如噪声影响邻人休息,对于不动产和动产本身的归属并不发生争议。有的相邻关系的客体是物,例如,相邻竹木归属关系。
第三,相邻关系的发生常与不动产的自然条件有关,即两个以上所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财产应当是相邻的。如上例承包经营人乙不通过承包经营人甲承包的土地不能到达自己承包的土地。如果甲、乙之间的土地一个在河北,一个在西藏,自然就不可能发生这种通行关系。
所谓“相邻”,不以不动产的直接相邻为限。例如甲、乙两村处于同一条河流的上下游,两村虽然不直接相邻,但亦可能因用水、流水、截水与排水关系,而又相邻关系适用的余地。
相邻关系的规则一般应由法律明文规定。但是,由于不动产利用关系的复杂性,法律不可能对所有的相邻关系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物权法》第85条规定: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陆』 相邻权纠纷处理的基本原则是怎样的
相邻关系纠纷是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中关于权属、侵权及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纠纷案由的一种,是当前法院审理难度较大、法律依据相对较少的一种纠纷。而相邻关系又是我国民法体系中关于所有权相关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是有人的地方,相邻关系都是必然产生和存在的重要的不动产法律关系。因此,对相邻关系纠纷的认定和处理就关系到相邻各方的和睦相处问题,往大的方面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长治久安。作为一名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在这里我就相邻关系纠纷的形成、认定与处理问题作一下我个人的探讨。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 不动产相互毗邻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各自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时,都要尊重他方所有人或使用人的权利,相互之间应当给予一定的方便或接受一定的限制,法律将这种相邻人间的关系用权利义务的形式确定下来,就是相邻关系。可见,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不动产相邻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方所有人或使用人的财产权利的延伸,同时又是对他方所有人或使用人的财产权利的限制。反之亦然。例如,甲、乙都是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人,甲承包的土地处于乙承包的土地与公用通道之间,乙如果不通过甲承包的土地就不能到达公用通道或者虽有其他通道但非常不便,乙就有权通过甲承包的土地到达公用通道或到达自己的土地。这样,在甲、乙两个承包经营权人之间就发生了相邻关系。这种相邻关系对于乙来说,是其土地使用权的合理延伸,而对甲来说,是对其土地使用权的必要限制。这种财产权利的合理延伸和必要限制,既无损于所有人或使用人的正当权益,同时也满足了对方的合理需要,对于充分发挥财产的效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邻关系的基本特征: 相邻关系从权利人一方来看,就是相邻权,从实质上说,它是一种法定役权。从权利人来说,是其权利的合法延伸,而从须提供便利的一方来说,是对其权利的法定限制。因此,相邻关系的发生须具备以下条件,也可以说是相邻关系应当具有的基本特征:
首先,相邻关系的发生须有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相邻关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动产相互毗邻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相邻人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法人或财产所有人。
『柒』 相邻权纠纷怎么上诉
《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 ,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邻方造成妨碍或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第八十六条 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 对自然流水的利用,应当在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之间合理分配。对自然流水的排放,应当尊重自然流向。
我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走民事诉讼程序:
起诉状的内容和写法
(一)首部应依次写明
文书名称"民事起诉状",原告和被告的基本情况。原告应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被告基本情况的写法和原告相同,如有的项目不知道的,可以不写,但必须写明被告的姓名或名称与住址或所在地址。因为"有明确的被告"是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法定条件之一。如有的被告下落不明(如离婚案件的对方当事人),则要说明原因和有关情况。
关于"住所、住址、所在地址"的提法问题。住所,通常亦称住所地。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起诉状中要求写明公民的住址,一般是指该公民的住所地的地址,但该公民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则可写经常居住的地址。为便于联系,提高办案效率,在诉状中应尽量写明原、被告的通讯号码(如办公电话、住宅电话、手机、BP机等)。
(二)正文包括以下内容
1.诉讼请求。要写明请求法院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如请求离婚,有多项具体要求的,可以分项表述。如在离婚案件中有三项具体要求的,写为:①请求判令原、被告离婚;②婚生子×××由原告抚养,由被告给付抚育费;③夫妻共同财产依法分割、债务依法承担。
2.事实与理由。要摆事实,讲明道理,引用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为诉讼请求的合法性提供充足的依据。摆事实,是要把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发生纠纷的原因、经过和现状,特别是双方争议的焦点,实事求是地写清楚。讲道理,是要进行分析,分清是非曲直,明确责任,并援引有关法律条款和政策规定。在离婚案件,一般要写明双方何时结婚,婚前感情基础如何,婚后感情变化情况,何时因何原因关系开始恶化,以致发展到破裂的地步等;说明请求准予离婚的理由,并引用婚姻法有关条款;对离婚后的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提出处理意见,便于法院依法审理。
3.证据及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提起民事诉讼的原告负有举证责任,要能够举出证明案情事实,支持自己诉讼主张的各种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等。列书证,要附上原件或复制件,如系摘录或抄件,要如实反映原件本意,切忌断章取义、并应注明材料的出处;列举物证,要写明什么样的物品,在什么地方由谁保存着;列举证人,要写明证人的姓名、住址,他能证明什么问题等。
尾部写明受诉法院名称,附件除写明起诉状副本×份外,提交证据的,还要写明证据的名称和数量。最后由起诉人签名盖章,写明起诉日期。
说明:起诉状最好以打印形式;如书写的,要字迹清楚,用钢笔书写。
民事起诉书格式:
原告: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职业,住址
(原告如为单位,应写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单位地址)
被告: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职业,住址
(被告如为单位,应写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单位地址)
案由:
请求事项:(写明向法院起诉所要达到的目的)
1.
2.
事实和理由:(写明起诉或提出主张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包括证据情况和证人姓名及联系地址)
此致__人民法院
原告:(签名或盖章)
委托代理人:
_年_月_日
附:一.本诉状副本_份(按被告人数确定份数)
二.证据_份
三.其他材料_份
注:
1.诉状用钢笔或毛笔写.
2.”当事人”栏,均应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项.对被告人的出生年月日确实不知的,可写明其年龄.
3.”案由和诉讼请求”栏,应写明控告的罪名和具体的诉讼要求.
4.”事实与理由”部分的空格不够用时,可增加中页.
5.诉状副本份数,应按被告人的人数提交.
法院关于民事诉讼相邻关系的50元一件!
『捌』 处理相邻关系纠纷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一、原告诉求能否得到支持,即要看其提供的证据是否达到法定标准,又要看其诉求理由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1)从行政角度看:原告提供的证据无法证明被告的房屋系违章建筑。原告的思路是只要被告不能拿出建房的规划许可或产权证,就说明被告的建筑是建章,其实,这样的思路是错误的,依据规划法规定,违章建筑是一种法律事实,需要经过行政规划主管部门的行政确认,并非只要被告不能证明取得行政规划许可证,就一定是违章建筑,就必须予以拆除。
(2)从民法角度看:依照处理相邻关系的司法实践,邻地使用人如果知其越界,而不及时提出异议的,不得请求移去或变更。结合本案情况,如果确如原告所述情况,由于涉案房屋已建成,原告未及时提出异议,被告的建房不存在故意和过失,根据法益衡平原则,司法实务中以建造程度作为是否“及时”的参考因素,如果已经建成,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及时,为平衡双方之间的利益,对利益微小或并无利益的主张,邻地使用人应当负担容忍的义务,不能再行支持拆除的诉求。
二、正确理解相邻权保护的立法精神:
《民法通则》及《物权法》规定的相邻关系,是以调整毗邻不动产权利人之间利益为主,以谋求实现不动产经济利用的最大化为其制度目 的。从原告的诉求内容看,主观上将相邻侵权理解为权利人对“不动产本身”的所有权方面。经现场勘查,现实建筑布局并未对原告行使其不动产权利和利益造成客观上的妨害,原告无证据证明其房屋的使用价值存在后果上、范围上有危险或隐患以及客观损害的实际发生,其诉求理由显然不符合法律关于处理相邻关系的立法精神。
三、程序问题: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一)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第二 关于审理房地产案件几个问题。
四、请求权基础问题:
最高院司法解释对“是否违建”以及“是否拆除”的判断和确认交由行政机关裁定,并未列入民事案件审理的范围,原告的请求权缺乏基础。另从《民法通则》及《物权法》关于相邻权的规定看,现行法律针对相邻权,仅限于“用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污染;损害防免”六项,原告主张的内容不属司法可裁范围。
五、证据标准问题:
原告提供的证据能证明相邻关系的存在,但尚不能证明相邻损害发生的事实。原告递交的证据得不出清楚明确的损害结论,只有主观推断,没有证据支持。
法律规定,法庭的职责并非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是否实施危害不动产安全的事实,法庭也不负责宣告这些事实是否确已发生,法庭只判断案件中“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是否达到足以支持其诉求的标准”,“是否达到必须拆除相邻房屋的标准”,这是法律事先设定的证据标准。原告现有证据缺乏可信度,与法律规定证据的质量规则相差悬殊。
六、诉求理由问题:
处理相邻关系的法律原则是“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相邻权的保护并非针对不动产所有权本身,而是权利人对不动产的利用以及不动产功能的正常发挥。被告翻建房屋是否妨害原告对其不动产的占有、使用、处分的权利,才是法律考查的主要内容。
『玖』 因房屋相邻关系致合法权益被侵害时怎样投诉与索赔
因房屋相邻关系可能导致一些
较为特殊的侵权纠纷,主要包括:1. 甲、乙两家房屋相邻,在相邻房屋之间由于历史形成的必要通道, 甲回家必须穿过乙家门口。此时乙不能以土地使用权归自己为由不让相邻的 甲通过,如建起围堵,或用其他物体予以堵塞等。对于这种情况,甲可以要 求乙拆除围堵,相互之间纠纷可以通过诉讼程序外的调解予以解决。如果调 解解决不了,甲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排除妨碍,恢复原状。2. 甲、乙两家房屋相邻,甲修建新房屋时,与乙的房屋距离太近,以 至于甲的新房房槽滴水至乙家的房屋墙壁上,对乙家房屋造成一定的损坏。 对于这种情况,乙可以要求甲拆除新房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如安装一定的 排水设施使水不再滴到乙家墙壁上等。如经协商解决不了,则可以向人民法 院提起诉讼,要求甲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或恢复原状,如果造成损失的,可 以寻求相应的赔偿。3. 房屋相邻两方共墙的(包括房屋墙壁和围堵墙壁),如果双方对共墙 的权属问题产生纠纷,则可以参照历史和现实情况,由相邻双方协商解决, 可以采取实物归一方所有,他方予以补偿等办法。如果双方协商不成,均对 相邻之墙主张全部所有权时,而主张的双方又拿不出充分证据的,则推定为 共同共有。如果要分割,则按照共同共有分割方法予以分割。4. 甲、乙两家房屋相邻,甲家在自己的房屋边种植树、竹。若干年后, 该树竹长大,其枝条越界影响邻居房屋的通风、采光,或者该树枝直接抵及 他方房屋,对他方房屋的安全及牢固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或影响乙对房屋正常 使用。此种情况下,乙可以要求甲除去枝条或伐去树、竹,造成乙损失的, 甲应当赔偿损失。如果协商不成,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诉讼,要求排除妨 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5. 甲、乙两家房屋相邻,甲家在自己使用的土地上挖水沟、水池、地 窖等而对乙家房屋造成危险或造成损害的,乙有权要求甲消除危险、恢复原 状,如果造成损害的,则要进行相应的赔偿。6. 相邻房屋一方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违反有关规定,在相邻外建造建 筑,由于和他人房屋未保持一定的合理的距离,而影响了他人通风、采光, 影响了他人正常生活,受损害的一方房屋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可以要求侵权 方停止侵害、恢复原状,造成损失的,还应当进行赔偿。如果诉讼外调解不 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当中可以提出的诉讼请求有立即停止侵 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7. 相邻房屋一方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如果有排放废水、废渣、废气的 情况,则该方必须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超过规 定的标准和范围排放。如甲、乙、丙等几户村民房屋旁有一小型乡镇皮革企 业,长期向甲、乙、丙等村民房屋附近排放不合规定的废水,污染严重。根 据法律的规定,这种排污不得影响邻人的生活和人畜的健康及植物的生长。 而此小型企业的排污已经严重影响了甲、乙、丙等村民的健康,而且还使得 甲乙两家所饲养的猪死亡。此种情况下,受害者即甲、乙、丙等村民可以要 求该企业立即停止排放污水,采取防护措施,确保污水排放不再影响其正常 生活,并对已经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如果协商不成,受害者可以向人民法 院提出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8. 相邻房屋一方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如果在他方房屋附近修建厕所, 如甲在乙方厨房窗户旁修建一个厕所,则会严重影响乙的健康与生活,对此 乙可以要求甲将厕所拆除,造成损失的还可以要求其赔偿损失,如果甲不同 意,则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立即停止侵害、恢复原状的诉讼请求。同理,根据法律规定,相邻房屋一方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不得在房屋联合体修建牲 畜栏厩,或堆放垃圾、腐烂物、放射性物,有毒物、易燃物、易爆物等,影 响他人正常的生活,否则他方有权要求其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9. 相邻房屋一方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所造成噪音、粉尘不得超过国家 规定的标准,也不得造成影响他人健康的异味。即使在自己家中有上述行为 也是侵权行为,如在自己家中凌晨三点大放音乐、高声叫喊,在自己家中造 成粉尘大量外泄等。受害者有权要求侵害者立即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协 商不成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10. 相邻房屋一方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利用相邻的地理位置或有利地 形、楼层、门窗朝向等非法窥视、窥探、偷听相邻他人的个人隐私的,被侵 权者有权责令其立即停止侵害,.如果造成损失的,有权寻求赔偿。如果诉讼 外协商不成,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拾』 相邻关系纠纷,什么是相邻关系,相邻关系的原则
相邻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回有、答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就是,在所有人或使用人在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发生矛盾的,应当运用法律调节彼此间的矛盾,使他们有权从邻方得到必要的便益,并防止来自邻方的危险和危害。同时,对各自所有权的行使也应有所节制,不能损害邻方的合法权益。
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物权法》第84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第85条规定:“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