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泥不凝固怎么办
估计是勾兑的问题,要不就是水泥的标号不对,如果现在是很稀的那种感觉,到还可以挽救,你说的那个没办法了,只有重新筑了。
⑵ 宜章的地理位置对长征的重要
科学发展观引领宜章大发展
翻开中国地图,如果在广州和长沙之间划一条直线的话,那么这线段的中点就是郴州。而属郴州管辖、一脚踏湘、粤两省的宜章则正好是这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坪梅铁路支线纵贯宜章全境,南至广州,北至长沙,均可朝发午至。
建制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的宜章(古称义章),雄居湘南边陲,地处楚尾粤头,居七泽之末,联五岭百粤之徽,进可制韶关,退可蔽衡湘,固南北之咽喉,势险要之当防,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的“南大门”,史称“楚粤之孔道”。
由于南岭的阻隔,郴州在历史上就被视为大陆的终点。但现在,它已成为湖南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桥头堡,而宜章则是郴州连接“泛珠三角”的前哨站,是“粤港澳后花园”、“粤港澳产业梯度转移的基地”。
“没有比宜章更合适做粤湘合作的‘二传手’了”在南中国的经济加速跑中,自信、意识超前的宜章人早已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宜章境内以莽山、骑田岭瑶岗仙闻名。莽山是地球同纬度最大的一片原始森林,为“中国原始生态第一山”,被中外学者誉为“生物基因库”、“动植物王国”,而且被相继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称誉,宜章还享有全国“有色金属、建材、煤炭之乡”的美誉,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多达9类36种。国土资源部对外发布骑田岭为迄今世界最大的锡矿资源基地。煤炭已探明表层储量达1.5亿吨。
“宜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资源优势,还有什么比宜章经济发展更优越的条件呢?”宜章县委书记张长发和谈起宜章的发展就颇为激动。
“但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激动过后的张长发显得颇为冷静。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张长发一语中的。
旅游兴县:宜章发展的动力
宜章境内奇山异水、鬼斧神工的自然杰作是宜章手中的一张王牌。善于推销自己的宜章人不遗余力地向路过宜章的全国各地客商展示这张王牌。
徜徉在宜章的街头,到处可以看到“粤港澳后花园”、“生态旅游王国”、“中国原始生态第一山欢迎您”等标语。
为了向世界展现魅力无比的宜章,2004年9月中旬,宜章成功承办了2004年中国郴州(莽山)生态旅游节、中国湖南旅游节闭幕式。本届节会共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及各级媒体近2000人,是宜章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节会筹备历时近16个月,共投入资金1.84亿元。
政府塔台,企业唱戏。在这次节会中,数宜章县莽山瑶族食品厂、惠泽百合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笑得合不拢嘴。这些企业,抓住两个节会发展契机,保质保量生产莽山四季宝、惠泽百合等一批名优土特产,新增产值760万元,实现增加值258万元。制作企业以莽山风光为背景制作的永久性巨型广告、为节会制作的会标、会徽、彩旗等标志物收入190万元,实现增加值80万元。带动工业增加值338万元,拉动GDP增长0.12个百分点。
开心的不只有这些获得盈利的企业,还有宜章县委书记张长发。
“仅从建筑业看,以两个节会为主的旅游开发前所未有,形成投资1.8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200万元,拉动GDP增长1.16个百分点。在这次活动中,我县发布项目30个,签约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达7.6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张长发谈起宜章举办这次前所未有的大型活动,还显得津津乐道。
佳绩频传,2004年,宜章县共接待游客32.5万人,同比增长4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55.2万元,同比增长276%。宜章的旅游业出现了“井喷”的局面。
宜章县抓住“两个节会”为发展契机,聘请全国著名的旅游规划专家对县境内具有开发价值的景区进行科学论证,详细规划,有效地推进全县旅游产业整体开发。目前,宜章县境内形成了“三大旅游区,四条旅游线路”:莽山风景区、一六温泉区、白石渡八角寨丹霞风景区等三大旅游区;以县城为中心,形成了县城——一六温泉群——莽山风景区;县城——城南万亩水果基地——浆水石虎山——琦石革命纪念室;县城——沙坪三仙洞——太平里法官坦;县城——白石渡八角寨丹霞风景区等四条旅游线路。
“宜章要打好旅游兴县这张牌,就必须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宜章县委副书记、县长周笑春这样诠释着他眼中的科学发展观。
工业强县:宜章发展的希望
宜章人不但擅长推销自己旅游资源品牌,而且善于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向别人取经。
与广东毗邻,宜章在经济上一直都想冲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做粤湘合作的“二传手”,与珠三角融为一体,崛起于湘南。
“建立一体化的经济区,半径500-1000公里比较合理”郴州市湘南学院社科系主任曾天雄认为,只有在这样的范围内,才能保证人流、物流、市场的畅通。
这就越发有理由让宜章比京广沿线上任何一个城市更早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
而让人为之钦佩的是,宜章人对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思考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国人恐怕还不知道改革开放是何概念的时候,开放意识强烈的宜章人就在思索如何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崛起于湘南。
宜章人终于盼来了。
1988年国务院批准郴州设立“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可以不受湖南省的政策限制,其目的就是对接广东。1992年3月,宜章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办南京洞开发区的设想,这成了湖南与广东“全面对接”的最早尝试。憋了若干年的宜章人终于突破了政策的限制,可以大干一番了。
之后,南京洞开发区连续创造了几个“湖南第一”:1992年第一次公开拍卖土地;1995年成为湖南第一批“三来一补”加工基地;1996年开办第一家省级“边境贸易市场”;1997年设立第一家县级证券交易市场。
虽然宜章在变,郴州也在变,但现实中的宜章与广东的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拉得更大。
“这说明广东比我们进步更快。因此,仅仅政策对接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产业对接、文化对接、经济对接、观念对接”宜章县委书记张长发这样解释着的疑问。
对于宜章来说,“泛珠三角”计划也许姗姗来迟了。但在多年的盼望之后,它毕竟是来了。宜章人的迫切就写在这座城市的外表,也刻在他们的内心。
外企、粤企北伐宜章,正在“泛珠三角”的春潮涌动下加速进行……
一些先行探路的企业已经在宜章落地生根了:
2003年10月12日,菲律宾康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独资兴建的康达水泥项目落户宜章,将于今年6月试机投产。
2004年1月19日,广州环球动物药品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东方红药业有限公司落户南京洞开发区。将于今年6月建成投产。
2004年4月7日,澳籍华人蒋恒亮独资创办的高科技电子企业——恒维电子有限公司落户南京洞开发区。将于今年4月建成投产。
……
行走在宜章县各个开发区,到处可见静待投资者光临的平整过的地块,它们大多有上百亩的面积,都已经做好了迎接外企、粤企的准备。
在家坐等外商来投资,这不是宜章人的性格。他们深知:在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的同时,要四面出击,崛起湘南。
2004年初夏,对于湘粤合作来说,又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开始。
宜章县和广东省的连州市党政领导一个大胆构想横空出世:建立环南岭县市的经济网站协作圈,把同处南岭地带的宜章、连州、阳山、乐昌、乳源甚至连南、连山、临武等县市联合起来,为粤北、湘南两地携手经贸发展与合作,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就拿旅游资源而言,宜章的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连州的地下河、阳山的广东第一峰、乳源的大峡谷、乐昌的九陇十八滩漂流,都是旅游名胜。如果今后几地能够打破地域壁垒,把各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势必形成省内甚至国内的旅游强档品牌。因此,旅游项目将是南岭地带县市携手发展的重点”张长发对南岭地区经济协作圈充满了期盼。
如今,经历数十年之痒的宜章人开始发力了。
科学发展观:宜章发展的命脉
新年伊始,宜章县委、县政府延续着去年的喜悦。
他们没有理由不高兴,2004年,宜章县各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GDP37.33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长值分别为7.03亿元、14.1亿元、16.2亿元,同比增长4.3%、22.2%、12.1%;农业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20.6%;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同比增长58.7%;实际利用外资2040万美元,内联引资75027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120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2亿元。截止到今年1月份,宜章县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77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319万元,同比增长131.96%。
宜章县委副书记、县长周笑春告诉,宜章工业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沿海企业的内移效应凸现以及旅游业带动工业的快速发展等因素。
宜章县委书记张长发对说,宜章要取得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深化认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宜章发展的命脉。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创新,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观念。
“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资源的同时,要统筹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最终建设一个开放宜章、平安宜章、诚信宜章、文明宜章、小康宜章”张长发最后说。(王晓红喻向阳)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⑶ 宜章县平和乡水泥价格多少钱一吨
宜章县平和乡水泥价格420–460元左右一吨。
⑷ 郴州有哪些水泥厂
1.桂阳县燕山建材有限公司东塔水泥厂(城郊乡五里亭) 2.湖南省资兴市自来水公司水泥压力管厂(新区东江南路) 3.湖南郴州北湖区鲁塘水泥厂(北湖区鲁塘镇) 4.湖南省三都水泥厂(三都镇) 5.湖南省资兴市第二水泥厂(碑记乡) 6.汝城县三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土桥镇龙谭桥) 7.浙江浦峰集团湖南资兴水泥有限公司(凤凰路3号) 8.资兴市三都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三都镇) 9.郴州市振生水泥制品厂(调味食品厂内) 10.安仁县永乐水泥有限公司(平背乡朴塘三字亭) 11.郴州地区水泥厂纸袋分厂(同心路5号) 12.临武县青春水泥有限公司(汾市乡黄沙冲) 13.桂东县沙田电杆厂(沙田镇农机站院内(周光村)) 14.湖南省东江水泥厂职工医院(资兴市凤凰路1号) 15.湖南省临武县文华水泥厂(武水镇太平水) 16.湖南宜章筑英白水泥有限公司(白石渡镇) 17.临武县韩塔水泥有限公司(汾市乡黄沙冲) 18.湖南省汝城县土桥水泥厂(土桥镇) 19.湖南省宜章县杨梅山水泥厂(杨梅山) 20.湖南省资兴市特种水泥厂(碑记乡石巩村下水源) 21.湖南省资兴市兴宁水泥厂(兴宁枫枧村) 22.康达(湖南)水泥有限公司(太平里乡) 23.宜章辉亮水泥有限公司(白石渡镇大龙山) 24.永兴县鲤鱼塘水泥厂(鲤鱼塘镇东岭村) 25.安仁县龙海水泥厂(龙海乡茨冲村) 26.郴州神杨特种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杨梅山镇香花村) 27.湖南郴州新市水泥有限公司(苏仙区邓家塘) 28.湖南省嘉禾宏达水泥有限公司(车头镇) 29.湖南省永兴县洋塘水泥厂(洋塘乡大泉村) 30.湖南宜港水泥有限公司(城南乡东塘坪) 31.宜章县富利水泥厂(杨梅山镇富里坪村) 32.桂东县电杆厂(桂东县城关镇郴桂路) 33.湖南省宜章玉溪水泥有限公司(城南乙山坪。) 34.宜章县兴宜水泥有限公司(城南乡东塘坪) 35.湖南省嘉禾县水泥制品厂(珠泉开发区晋屏大道) 36.桂阳县武建水泥厂(城郊乡火田村) 37.湖南省郴州市郴王水泥有限公司(廖家湾乡) 38.阳山水泥厂水东分厂(水东乡深渡桐子坪) 39.安仁县水泥厂(平背乡朴塘村) 40.湖南宜章宫宇水泥厂(城南乡东塘坪) 41.汝城县乐施水泥有限公司(汝城县新建东路323号) 42.永兴县水泥厂(城关镇白头狮) 43.桂阳县市政工程公司水泥制品厂(城关镇接官亭) 44.郴州南方特种水泥厂(白石渡镇) 45.湖南省郴州凤先水泥有限公司(邓家塘) 46.宜章县麻田水泥厂(麻田乡) 47.汝城县土桥水泥制品厂(土桥镇) 48.郴州市特种水泥厂(骆仙路7号) 49.湖南省安仁县龙海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福利纸袋厂(龙海镇) 50.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鑫塔水泥厂(北湖区鲁塘镇)
⑸ 知道对湖南省宜章某个方面的发展提出建议
科学发展观引领宜章大发展
翻开中国地图,如果在广州和长沙之间划一条直线的话,那么这线段的中点就是郴州。而属郴州管辖、一脚踏湘、粤两省的宜章则正好是这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坪梅铁路支线纵贯宜章全境,南至广州,北至长沙,均可朝发午至。
建制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的宜章(古称义章),雄居湘南边陲,地处楚尾粤头,居七泽之末,联五岭百粤之徽,进可制韶关,退可蔽衡湘,固南北之咽喉,势险要之当防,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的“南大门”,史称“楚粤之孔道”。
由于南岭的阻隔,郴州在历史上就被视为大陆的终点。但现在,它已成为湖南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桥头堡,而宜章则是郴州连接“泛珠三角”的前哨站,是“粤港澳后花园”、“粤港澳产业梯度转移的基地”。
“没有比宜章更合适做粤湘合作的‘二传手’了”在南中国的经济加速跑中,自信、意识超前的宜章人早已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宜章境内以莽山、骑田岭瑶岗仙闻名。莽山是地球同纬度最大的一片原始森林,为“中国原始生态第一山”,被中外学者誉为“生物基因库”、“动植物王国”,而且被相继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称誉,宜章还享有全国“有色金属、建材、煤炭之乡”的美誉,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多达9类36种。国土资源部对外发布骑田岭为迄今世界最大的锡矿资源基地。煤炭已探明表层储量达1.5亿吨。
“宜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资源优势,还有什么比宜章经济发展更优越的条件呢?”宜章县委书记张长发和谈起宜章的发展就颇为激动。
“但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激动过后的张长发显得颇为冷静。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张长发一语中的。
旅游兴县:宜章发展的动力
宜章境内奇山异水、鬼斧神工的自然杰作是宜章手中的一张王牌。善于推销自己的宜章人不遗余力地向路过宜章的全国各地客商展示这张王牌。
徜徉在宜章的街头,到处可以看到“粤港澳后花园”、“生态旅游王国”、“中国原始生态第一山欢迎您”等标语。
为了向世界展现魅力无比的宜章,2004年9月中旬,宜章成功承办了2004年中国郴州(莽山)生态旅游节、中国湖南旅游节闭幕式。本届节会共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及各级媒体近2000人,是宜章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节会筹备历时近16个月,共投入资金1.84亿元。
政府塔台,企业唱戏。在这次节会中,数宜章县莽山瑶族食品厂、惠泽百合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笑得合不拢嘴。这些企业,抓住两个节会发展契机,保质保量生产莽山四季宝、惠泽百合等一批名优土特产,新增产值760万元,实现增加值258万元。制作企业以莽山风光为背景制作的永久性巨型广告、为节会制作的会标、会徽、彩旗等标志物收入190万元,实现增加值80万元。带动工业增加值338万元,拉动GDP增长0.12个百分点。
开心的不只有这些获得盈利的企业,还有宜章县委书记张长发。
“仅从建筑业看,以两个节会为主的旅游开发前所未有,形成投资1.8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200万元,拉动GDP增长1.16个百分点。在这次活动中,我县发布项目30个,签约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达7.6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张长发谈起宜章举办这次前所未有的大型活动,还显得津津乐道。
佳绩频传,2004年,宜章县共接待游客32.5万人,同比增长4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55.2万元,同比增长276%。宜章的旅游业出现了“井喷”的局面。
宜章县抓住“两个节会”为发展契机,聘请全国著名的旅游规划专家对县境内具有开发价值的景区进行科学论证,详细规划,有效地推进全县旅游产业整体开发。目前,宜章县境内形成了“三大旅游区,四条旅游线路”:莽山风景区、一六温泉区、白石渡八角寨丹霞风景区等三大旅游区;以县城为中心,形成了县城——一六温泉群——莽山风景区;县城——城南万亩水果基地——浆水石虎山——琦石革命纪念室;县城——沙坪三仙洞——太平里法官坦;县城——白石渡八角寨丹霞风景区等四条旅游线路。
“宜章要打好旅游兴县这张牌,就必须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宜章县委副书记、县长周笑春这样诠释着他眼中的科学发展观。
工业强县:宜章发展的希望
宜章人不但擅长推销自己旅游资源品牌,而且善于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向别人取经。
与广东毗邻,宜章在经济上一直都想冲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做粤湘合作的“二传手”,与珠三角融为一体,崛起于湘南。
“建立一体化的经济区,半径500-1000公里比较合理”郴州市湘南学院社科系主任曾天雄认为,只有在这样的范围内,才能保证人流、物流、市场的畅通。
这就越发有理由让宜章比京广沿线上任何一个城市更早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
而让人为之钦佩的是,宜章人对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思考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国人恐怕还不知道改革开放是何概念的时候,开放意识强烈的宜章人就在思索如何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崛起于湘南。
宜章人终于盼来了。
1988年国务院批准郴州设立“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可以不受湖南省的政策限制,其目的就是对接广东。1992年3月,宜章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办南京洞开发区的设想,这成了湖南与广东“全面对接”的最早尝试。憋了若干年的宜章人终于突破了政策的限制,可以大干一番了。
之后,南京洞开发区连续创造了几个“湖南第一”:1992年第一次公开拍卖土地;1995年成为湖南第一批“三来一补”加工基地;1996年开办第一家省级“边境贸易市场”;1997年设立第一家县级证券交易市场。
虽然宜章在变,郴州也在变,但现实中的宜章与广东的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拉得更大。
“这说明广东比我们进步更快。因此,仅仅政策对接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产业对接、文化对接、经济对接、观念对接”宜章县委书记张长发这样解释着的疑问。
对于宜章来说,“泛珠三角”计划也许姗姗来迟了。但在多年的盼望之后,它毕竟是来了。宜章人的迫切就写在这座城市的外表,也刻在他们的内心。
外企、粤企北伐宜章,正在“泛珠三角”的春潮涌动下加速进行……
一些先行探路的企业已经在宜章落地生根了:
2003年10月12日,菲律宾康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独资兴建的康达水泥项目落户宜章,将于今年6月试机投产。
2004年1月19日,广州环球动物药品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东方红药业有限公司落户南京洞开发区。将于今年6月建成投产。
2004年4月7日,澳籍华人蒋恒亮独资创办的高科技电子企业——恒维电子有限公司落户南京洞开发区。将于今年4月建成投产。
……
行走在宜章县各个开发区,到处可见静待投资者光临的平整过的地块,它们大多有上百亩的面积,都已经做好了迎接外企、粤企的准备。
在家坐等外商来投资,这不是宜章人的性格。他们深知:在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的同时,要四面出击,崛起湘南。
2004年初夏,对于湘粤合作来说,又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开始。
宜章县和广东省的连州市党政领导一个大胆构想横空出世:建立环南岭县市的经济网站协作圈,把同处南岭地带的宜章、连州、阳山、乐昌、乳源甚至连南、连山、临武等县市联合起来,为粤北、湘南两地携手经贸发展与合作,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就拿旅游资源而言,宜章的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连州的地下河、阳山的广东第一峰、乳源的大峡谷、乐昌的九陇十八滩漂流,都是旅游名胜。如果今后几地能够打破地域壁垒,把各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势必形成省内甚至国内的旅游强档品牌。因此,旅游项目将是南岭地带县市携手发展的重点”张长发对南岭地区经济协作圈充满了期盼。
如今,经历数十年之痒的宜章人开始发力了。
科学发展观:宜章发展的命脉
新年伊始,宜章县委、县政府延续着去年的喜悦。
他们没有理由不高兴,2004年,宜章县各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GDP37.33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长值分别为7.03亿元、14.1亿元、16.2亿元,同比增长4.3%、22.2%、12.1%;农业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20.6%;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同比增长58.7%;实际利用外资2040万美元,内联引资75027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120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2亿元。截止到今年1月份,宜章县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77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319万元,同比增长131.96%。
宜章县委副书记、县长周笑春告诉,宜章工业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沿海企业的内移效应凸现以及旅游业带动工业的快速发展等因素。
宜章县委书记张长发对说,宜章要取得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深化认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宜章发展的命脉。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创新,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观念。
“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资源的同时,要统筹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最终建设一个开放宜章、平安宜章、诚信宜章、文明宜章、小康宜章”张长发最后说。(王晓红喻向阳)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⑹ 宜章资料有没有
宜章
宜章古称义章,建治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她雄居湘南边陲,地处楚尾粤头,居七泽之末,联五岭百粤之徽,进可制韶关,退可蔽衡湘,固南北之咽喉,势险要之当防,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的“南大门”,史称“楚粤之孔道”。全县总面积2142.72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下辖27个乡镇,349个行政村,其中有16个乡镇与广东的乐昌、阳山、乳源、连州等县市接壤,湘粤边界线长达220公里。
宜章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含有金、银、铅锌、锡等矿产,品种繁多,共有9类36种,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年产量达300多万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另外,花岗石、大理石储量近40亿立方米,品种繁多、花色齐全,多属中、高档石材,其“宜章红”系列被称为“中国第四红”,蜚声中外。
宜章还是我国中南部地区罕见的生物基因库,境内近300平方公里的莽山原始森林,既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上千种国家保护动、植物。其中莽山烙铁头蛇属全球独有蛇种,已被列为国家濒危保护动物。
宜章县交通、通讯发达。公路有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1803省道贯通南北东西,铁路有京广复线及白杨支线、坪梅支线纵横交错,加上正在修建即将开通的宜连一级公路,全县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正在形成。邮电通讯方便快捷,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宽带信息,省时畅达。
近几年来,宜章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实施了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战略”,瞄准粤港澳市场,把握市场脉博,努力把宜章建设成为粤港澳市场的“物资后备库”。宜章还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招商,投资8600万元的香港俊丰印染有限公司以及投资近1亿美元的康达(湖南)水泥有限公司于2000年先后落户宜章,该县目前在建或峻工投产的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达11个。
地势南北两端向中部倾斜,西北部向中部东部倾斜。最高的莽山主峰海拔1902.3米。主要河流有武水、章水、玉溪河、长乐水等。年均温18.3℃,1月均温7.1℃,7月均温28.1℃,年降水量1600毫米,无霜期292天。
稻谷、苎麻、生猪,饮誉湘粤。县内有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气候优势,对稻谷生产十分有利,尤其是在良种推广方面,一直走在全区各县之前。1979年,县办双季杂交稻示范片3100亩,获亩产952公斤。法国遗传学术考察团、孟加拉国水稻考察团先后到县考察。以后全县大面积推广,至1983年,全县杂交稻增产粮食共36318吨,是1950?1969年增产之总和。1985年,杂交稻占水稻总面积80%,比例居全国之首。“宜章雅麻”为全国3大优良麻种之一。是全国瘦肉型生猪基地,年商品猪达10万余头,1988年全县饲养生猪50.81万头,出栏27.14万头,提供商品猪22.22万头,其中外销8万头。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钨、锡、铅、铜、锑、钼、大理石、石英石等30多种。工业以采掘业为主。出口产品有结晶硅、硅铁、“鸳鸯竹席”等。湘琥酒为省优质产品。1988年,全县社会总产值5.01亿元,工业产值1.25亿元,国民总产值3.38亿元,人均680元。
宜章县是全省22个重点林区县之一。南部莽山万山重叠,峰峦起伏,原生、次生林遍布,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珍贵树种有粤松、铁杉、楠木、福建柏等。野生动物有华南虎、梅花鹿、短尾猴、黑熊、野牛、红咀候鸟、相思鸟、蟒蛇、穿山甲、鹰咀龟、娃娃鱼等。
⑺ 威远县康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威远县康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是2001-09-08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威远县铺子湾镇两河口。
威远县康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110242067124095,企业法人宋学初,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威远县康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销售:普通硅酸盐水泥,耐火材料制品,矿石粉,玻纤粉.(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威远县康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