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杨学志与华为专利纠纷

杨学志与华为专利纠纷

发布时间:2021-05-12 05:05:12

A. 怎样看待华为前工程师杨学志关于4G核心专利的看法

日前,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公布的信息显示,2014年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专利数量共计30.0678万件,其中约92%为发明专利,IBM连续22年占据榜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华为公司凭借755件发明专利位居2014年美国专利授权TOP50企业排行榜第48位。
进入4G时代以来,“核芯”竞争力缺乏一直是困扰国产手机厂商的大问题。然而,随着技术的积累,这块短板正迎来重大突破。日前,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全球范围4G领域专利中,华为公司拥有专利数量占比已达25%。
近年来,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依靠自身努力和技术创新,逐渐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尤其是华为公司注重创新,以专利质量取胜的创新模式在科技领域不断取得好成绩。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华为公司每年在国内外获得的授权专利数量不断增长,尤其是在4G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要看到,华为公司与国际巨头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业内专家建议,国内企业要想在所关注的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不仅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企业潜下心来研发更多的核心技术,不断提高产品品质。
注重创新以质取胜
近日,华为公司公布的2014年公司业绩预期数据显示,该公司2014年全球销售收入为2870亿元至2890亿元,同比增长约20%;预计2014年华为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为339亿元至343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率约为12%,与2013年基本持平。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2014年是华为公司自2011年以来销售收入增幅最大的一年。
与高速增长的智能手机销量相比,华为公司核心的电信设备制造部门——运营商事业群增长比较温和,但也贡献了15%的增长。业内人士指出,这方面的扩张得益于全球对3G和4G网络的投资,尤其是中国上一个财年的4G网络支出约占全球总投资的一半。运营商网络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与华为公司2014年广泛布局和开拓4G市场密不可分。据华为公司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在全球范围300多张LTE网络中,华为公司建设了超过154张4G网络,所建网络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46%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为了保持行业领先,“在过去的10年间,华为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已累计超过1880亿元。”孟晚舟表示,依靠巨额资金的投入,华为公司不仅占据中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第一的位置,还闯入2014年美国专利授权TOP50企业排行榜前50位,欧洲专利授权量排行榜前15位。近年来,华为公司共提交546件4G标准专利申请,在行业内占比达2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华为公司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以及知识产权意识逐渐增强。”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负责人宋林清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为公司在4G领域的专利积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具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
抓住核心突出重围
一直以来,华为公司不仅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还在关键和最新的领域持续创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华为公司除了在4G技术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外,还可能在2018年前至少投资6亿美元,用于5G技术的研发。
据华为公司内部人士表示,也许华为公司在2G和3G时代都是付专利费用给别人,但是LTE时代华为公司就不再如此了。因为近几年,华为公司已经开始在专利授权方面获得数亿美元的收入。业内人士表示,2014年,华为公司依靠充足的4G专利储备一举拿下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约1/3的合同,并在2014年建设了约60万座4G/LTE基站。
“从市场反应来看,华为公司是受益于国内运营商的4G网络升级工程。”一位长期研究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表示,注重创新,以质取胜是华为公司多年来的经营理念,这使得华为公司在4G领域积累了许多核心技术,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B. 怎样看待华为前工程师杨学志关于4G核心专利的看法

日前,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公布的信息显示,2014年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专利数量共计30.0678万件,其中约92%为发明专利,IBM连续22年占据榜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华为公司凭借755件发明专利位居2014年美国专利授权TOP50企业排行榜第48位。进入4G时代以来,“核芯”竞争力缺乏一直是困扰国产手机厂商的大问题。然而,随着技术的积累,这块短板正迎来重大突破。日前,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全球范围4G领域专利中,华为公司拥有专利数量占比已达25%。近年来,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依靠自身努力和技术创新,逐渐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尤其是华为公司注重创新,以专利质量取胜的创新模式在科技领域不断取得好成绩。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华为公司每年在国内外获得的授权专利数量不断增长,尤其是在4G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要看到,华为公司与国际巨头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业内专家建议,国内企业要想在所关注的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不仅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企业潜下心来研发的核心技术,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注重创新以质取胜近日,华为公司公布的2014年公司业绩预期数据显示,该公司2014年全球销售收入为2870亿元至2890亿元,同比增长约20%;预计2014年华为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为339亿元至343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率约为12%,与2013年基本持平。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2014年是华为公司自2011年以来销售收入增幅最大的一年。与高速增长的智能手机销量相比,华为公司核心的电信设备制造部门——运营商事业群增长比较温和,但也贡献了15%的增长。业内人士指出,这方面的扩张得益于全球对3G和4G网络的投资,尤其是中国上一个财年的4G网络支出约占全球总投资的一半。运营商网络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与华为公司2014年广泛布局和开拓4G市场密不可分。据华为公司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在全球范围300多张LTE网络中,华为公司建设了超过154张4G网络,所建网络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46%的市场份额。事实上,为了保持行业领先,“在过去的10年间,华为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已累计超过1880亿元。”孟晚舟表示,依靠巨额资金的投入,华为公司不仅占据中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第一的位置,还闯入2014年美国专利授权TOP50企业排行榜前50位,欧洲专利授权量排行榜前15位。近年来,华为公司共提交546件4G标准专利申请,在行业内占比达2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华为公司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以及知识产权意识逐渐增强。”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负责人宋林清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为公司在4G领域的专利积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具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抓住核心突出重围一直以来,华为公司不仅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还在关键和最新的领域持续创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华为公司除了在4G技术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外,还可能在2018年前至少投资6亿美元,用于5G技术的研发。据华为公司内部人士表示,也许华为公司在2G和3G时代都是付专利费用给别人,但是LTE时代华为公司就不再如此了。因为近几年,华为公司已经开始在专利授权方面获得数亿美元的收入。业内人士表示,2014年,华为公司依靠充足的4G专利储备一举拿下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约1/3的合同,并在2014年建设了约60万座4G/LTE基站。“从市场反应来看,华为公司是受益于国内运营商的4G网络升级工程。”一位长期研究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表示,注重创新,以质取胜是华为公司多年来的经营理念,这使得华为公司在4G领域积累了许多核心技术,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C. 5G通信取得局部性胜利!关键技术到底有哪些

不久前,中国华为公司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消息一出,在网络上就炸开了锅,甚至有媒体用“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来形容这次胜利。那么,媒体报道是否名副其实,除了编码之外,5G还有哪些关键技术呢?

5G通信到底是什么

5G,顾名思义是第五代通信技术,3GPP定义了5G三大场景:

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Enhance Mobile Broadband),按照计划能够在人口密集区为用户提供1Gbps用户体验速率和10Gbps峰值速率,在流量热点区域,可实现每平方公里数十Tbps的流量密度。

海量物联网通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不仅能够将医疗仪器、家用电器和手持通讯终端等全部连接在一起,还能面向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并提供具备超千亿网络连接的支持能力。

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Ultra Reliable &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主要面向智能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能够为用户提供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和接近100%的业务可靠性保证。

从中可以看出,相对于4G通信,5G通信能够提供覆盖更广泛的信号,而且上网的速度更快、流量密度更大,同时还将渗透到物联网中,实现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工业自动化、医疗仪器、无人驾驶、家用电器和手持通讯终端的深度融合,换言之,就是万物互联。

5G通信有哪些关键技术

有媒体将中国华为主推的Polar在信道控制eMBB场景中击败美国主推的LDPC和法国主推的Turbo2.0,认为是华为掌握了5G的核心专利,并用“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来形容。但这种描述是比较值得商榷的。

本次高通和华为争夺的eMBB场景编码方案,就这件事情本身而言还不能成为核心专利。核心专利是由几个体系来组成的,一般来说,物理层都认为是最核心的关键技术,这其中就包括编码,编码一方面可以传递信号,同时编码技术也可以增加抗干扰能力,Turbo2.0、Polar Code、LDPC就是目前法国、中国、美国主推的编码方案。

另外一个就是多址,多址技术指的是解决多个用户同时和基站通信的问题,怎么来分享资源的技术,第一代通信采用的是FDMA技术,第二代通信采用的是TDMA技术,第三代通信采用的是CDMA技术,第四代通信采用的是OFDMA技术,5G时代多址是一个很关键的争夺点,现在流行看法就是NOMA。不过,4G奠基性技术“软频率复用”的发明人杨学志不久前撰文《NOMA只是一个误解》,认为NOMA未必能问鼎5G时代,依旧存在一定变数。

还有一项关键技术就是多天线,多天线是一种增加容量的技术,在理论上能把容量提高很多倍。简单的说,就是在现有多天线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天线数,甚至配置数十根甚至数百根以上天线,支持数十个独立的空间数据流,实现用户系统频谱效率的大幅提升。现在比较火的是MIMO技术,大规模MIMO技术不仅能够在不增加频谱资源的情况下降低发射功率、减小小区内以及小区间干扰,还能实现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在4G 的基础上再提升一个量级。此外,射频调制解调技术也属于关键技术。

为何说“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名不副实

所谓核心专利,是指能在物理层方面做出基础性的创新并掌握话语权的专利技术,所谓话语权就是,一旦技术商用后,就具备狮子大开口的技术实力。比如高通在3G时代掌握拥有软切换和功率控制两大核心专利以及两千项外围专利,具备了像爱立信、华为、诺基亚、中兴等全球通信厂商征收“高通税”的技术资本。华为如果仅凭一项Polar码是构不成核心专利的,何况Polar码也并非华为原创。

美国高通主推的LDPC是由国际信息领域泰斗Gallager约五十年前提出的,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改进,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虽然由于提出的时间较早,部分理念已经不能称之为先进,但经过多次改进和扩展,依旧是非常优秀的技术。

法国主推的Turbo2.0是Turbo的延伸和发展,Turbo码是4G时代使用的编码之一,在技术上同样非常成熟。而中国主推的Polar码是由土耳其毕尔肯大学Erdal Arikan教授(是Gallager的学生)在2008年首次提出,polar码的优势在于纠错能力强,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已知的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这对于高带宽网络的规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已经取得了和Turbo码和LDPC码相同或更优的性能。但劣势也非常明显,就是诞生时间太短,技术不够成熟。

本次Polar码战胜LDPC码和Turbo码赢得的是eMBB场景短码控制信道。之前说过,3GPP定义了5G三大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物联网通信(mMT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而华为这次仅仅获得了eMBB场景中短码的控制信道,而高通却斩获了eMBB场景的长码和短码的编码信道,而且mMTC和URLLC场景的编码方案还悬而未决。抛开之前提到的多址技术、多天线技术、射频调制解调技术等关键技术,仅仅凭华为在编码上取得了eMBB场景中短码的控制信道,一些媒体就声称“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这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颇有捧杀的嫌疑。

诚然,本次能够在编码标准的制定上占据一席之地是中国通信产业取得的胜利和实力的体现,但也不可忘乎所以,将取得的局部性胜利定义为“拿下5G时代”。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铁流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D. 5g杀到,射频前端的需要怎样的工艺和技术

不久前,中国华为公司主推的PolarCode(极化码)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消息一出,在网络上就炸开了锅,甚至有媒体用“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来形容这次胜利。那么,媒体报道是否名副其实,除了编码之外,5G还有哪些关键技术呢?▲5G通信到底是什么5G,顾名思义是第五代通信技术,3GPP定义了5G三大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EnhanceMobileBroadband),按照计划能够在人口密集区为用户提供1Gbps用户体验速率和10Gbps峰值速率,在流量热点区域,可实现每平方公里数十Tbps的流量密度。海量物联网通信(mMTC,),不仅能够将医疗仪器、家用电器和手持通讯终端等全部连接在一起,还能面向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并提供具备超千亿网络连接的支持能力。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UltraReliable&LowLatencyCommunication),主要面向智能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能够为用户提供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和接近100%的业务可靠性保证。从中可以看出,相对于4G通信,5G通信能够提供覆盖更广泛的信号,而且上网的速度更快、流量密度更大,同时还将渗透到物联网中,实现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工业自动化、医疗仪器、无人驾驶、家用电器和手持通讯终端的深度融合,换言之,就是万物互联。————————▲5G通信有哪些关键技术有媒体将中国华为主推的Polar在信道控制eMBB场景中击败美国主推的LDPC和法国主推的Turbo2.0,认为是华为掌握了5G的核心专利,并用“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来形容。但这种描述是比较值得商榷的。本次高通和华为争夺的eMBB场景编码方案,就这件事情本身而言还不能成为核心专利。核心专利是由几个体系来组成的,一般来说,物理层都认为是最核心的关键技术,这其中就包括编码,编码一方面可以传递信号,同时编码技术也可以增加抗干扰能力,Turbo2.0、PolarCode、LDPC就是目前法国、中国、美国主推的编码方案。另外一个就是多址,多址技术指的是解决多个用户同时和基站通信的问题,怎么来分享资源的技术,第一代通信采用的是FDMA技术,第二代通信采用的是TDMA技术,第三代通信采用的是CDMA技术,第四代通信采用的是OFDMA技术,5G时代多址是一个很关键的争夺点,现在流行看法就是NOMA。不过,4G奠基性技术“软频率复用”的发明人杨学志不久前撰文《NOMA只是一个误解》,认为NOMA未必能问鼎5G时代,依旧存在一定变数。还有一项关键技术就是多天线,多天线是一种增加容量的技术,在理论上能把容量提高很多倍。简单的说,就是在现有多天线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天线数,甚至配置数十根甚至数百根以上天线,支持数十个独立的空间数据流,实现用户系统频谱效率的大幅提升。现在比较火的是MIMO技术,大规模MIMO技术不仅能够在不增加频谱资源的情况下降低发射功率、减小小区内以及小区间干扰,还能实现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在4G的基础上再提升一个量级。此外,射频调制解调技术也属于关键技术。————————▲为何说“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名不副实所谓核心专利,是指能在物理层方面做出基础性的创新并掌握话语权的专利技术,所谓话语权就是,一旦技术商用后,就具备狮子大开口的技术实力。比如高通在3G时代掌握拥有软切换和功率控制两大核心专利以及两千项外围专利,具备了像爱立信、华为、诺基亚、中兴等全球通信厂商征收“高通税”的技术资本。华为如果仅凭一项Polar码是构不成核心专利的,何况Polar码也并非华为原创。美国高通主推的LDPC是由国际信息领域泰斗Gallager约五十年前提出的,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改进,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虽然由于提出的时间较早,部分理念已经不能称之为先进,但经过多次改进和扩展,依旧是非常优秀的技术。法国主推的Turbo2.0是Turbo的延伸和发展,Turbo码是4G时代使用的编码之一,在技术上同样非常成熟。而中国主推的Polar码是由土耳其毕尔肯大学ErdalArikan教授(是Gallager的学生)在2008年首次提出,polar码的优势在于纠错能力强,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已知的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这对于高带宽网络的规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已经取得了和Turbo码和LDPC码相同或更优的性能。但劣势也非常明显,就是诞生时间太短,技术不够成熟。本次Polar码战胜LDPC码和Turbo码赢得的是eMBB场景短码控制信道。之前说过,3GPP定义了5G三大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物联网通信(mMT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而华为这次仅仅获得了eMBB场景中短码的控制信道,而高通却斩获了eMBB场景的长码和短码的编码信道,而且mMTC和URLLC场景的编码方案还悬而未决。抛开之前提到的多址技术、多天线技术、射频调制解调技术等关键技术,仅仅凭华为在编码上取得了eMBB场景中短码的控制信道,一些媒体就声称“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这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颇有捧杀的嫌疑。诚然,本次能够在编码标准的制定上占据一席之地是中国通信产业取得的胜利和实力的体现,但也不可忘乎所以,将取得的局部性胜利定义为“拿下5G时代”。内容来自:科普中国

E. 5G关键技术到底有哪些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
我们知道3G采用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irect Sequence CDMA ,DS-CDMA)技术,手机接收端使用Rake接收器,由于其非正交特性,就得使用快速功率控制(Fast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来解决手机和小区之间的远-近问题;而4G网络则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技术,OFDM不但可以克服多径干扰问题,而且和MIMO技术配合,极大的提高了数据速率。由于多用户正交,手机和小区之间就不存在远-近问题,快速功率控制就被舍弃,而采用AMC(自适应编码)的方法来实现链路自适应;NOMA希望实现的是,重拾3G时代的非正交多用户复用原理,并将之融合于现在的4G OFDM技术之中。从2G,3G到4G,多用户复用技术无非就是在时域、频域、码域上做文章,而NOMA在OFDM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维度——功率域;新增这个功率域的目的是,利用每个用户不同的路径损耗来实现多用户复用。

阅读全文

与杨学志与华为专利纠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