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关于侵权被告的事例

关于侵权被告的事例

发布时间:2021-05-11 11:29:17

侵权行为和事例,100字

21岁的胡某和19岁的王某,一天闲逛,看见路边趴着一头猪,胡某便让王某逗它,王某拿石头扔猪,猪被砸中后就向前冲,这时一60岁老太太在街上走,见猪冲过来急忙躲闪,将路边一陶瓷瓶碰翻价值1400元,老太太被猪撞翻在地,摔断右腿,医药费,住院费共2000元,
问:1,老太太推翻瓷瓶的行为是何种性质的行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
2,胡某王某的行为属何种性质的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
3,若当地习惯放养动物,老太太的医药费由谁承担,为什么?
4,若王某9岁,老太太的医药费由谁承担,为什么?
5,陶瓷瓶的损失由谁承担,为什么?

② 有没有一些侵权行为的案例

倪XX、王X诉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侵害名誉权纠纷

一、事实概要

原告到被告下属的超级市场购物,被告工作人员怀疑二原告偷拿东西,于是在公众场合训问二人,并根据市场内所贴无效公告,对被告进行搜查,未查到任何属于市场所有的东西。原告起诉被告侵犯其名誉权。

二、裁判要旨

首先,公民或法人行使某一“权利”如果没有法律的依据或者不符合法律的规定,都不能自认为有权利行使这样的行为。法律从未赋予市场工作人员有盘 问顾客和检查顾客财物的权利,因而被告无权张贴要求被告将自己的提包打开供被告工作人员查看的公告。

尽管此公告张贴在市场门口,但由于它没有法律依据,因而是无效的,顾客有权不执行公告的规定。其次,被告工作人员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在公众场合用带有贬义的话语询问原告是否偷拿东西,并根据市场内所贴 无效公告对原告的包裹、衣服等进行搜查。

上述行为足以使原告感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已遭贬低,而且也实际影响了对二原告的品德、声望、信用等方面的社会评价。

原告的名誉因此而受到损害。被告的工作人员是在工作岗位上履行被告为其规定的工作职责时对二原告实施侵权行为的,因此,其侵权民事责任应由被告承担(依据 民法通则第43条)。

三、法院判决(处理)及适用的法律

在法院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后,双方自行和解。被告愿向原告表示歉意并向两原告各支付1000元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原告撤诉。

(2)关于侵权被告的事例扩展阅读:

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知识产权,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发生后,在侵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就产生了特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即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不法行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侵害行为。

“一般认为,侵权行为首先是一种民事过错行为,也就是说,侵权行为破坏了法律规定的某种责任——这种责任是在法律上严格规定不许被破坏;侵权行为同时又是对他人造成了伤害的行为,而加害人必须对被伤害人做出赔偿。

构成要件

一、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二、受害人的过错

受害人的过错,是指受害人对侵权行为的发生或者侵权损害后果扩大存在过错。

三、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不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四、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不得已采取的致他人较小损害的行为。

五、受害人的同意

受害人的同意,是指受害人在侵权行为或者损害后果发生之前自愿作出的自己承担某种损害后果的明确的意思表示。

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

(三)公平责任原则

③ 有关侵犯财产权的事例

何代常诉何玉明强收分家后其责任地里的庄稼侵犯财产权案
被告何玉明系原告何代常之父,何代常独身。1987年,由何玉明主持,何代常与弟弟何代树分家别居。何代常奉养母亲肖安君,经营管理自己和肖安君的2份责任地,同时承担2人相应的农业税、提留、统筹等法定义务。何代树奉养父亲何玉明,经营管理自己一家和何玉明的5份责任地,也承担5个人相应的农业税、提留、统筹等法定义务。何玉明对何代常、何代树兄弟二人具体经营管理的责任地的位置和面积指划明确,何代常、何代树无异议,各按其划分的责任地自主经营管理。1995年肖安君病亡,何玉明要求耕种肖安君的那份责任地,何代常未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将肖安君的责任地退还给所在三社集体。何玉明对此不满,与何代常发生纠纷。1996年夏收、秋收季节,何玉明先后强收何代常种植的黄豆5公斤、黄谷50公斤。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人民政府兴隆村村民委员会于1996年8月20日进行调处,明确:争议的承包责任地系何代常分家后耕种,何玉明多次收割何代常种植在承包责任地里的庄稼,是错误的,应当归还何代常。何玉明不执行此调解意见,何代常诉至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
原告何代常诉称:被告何玉明于1996年6月、7月、8月,先后强收其种植在自己经营管理的承包责任地里的黄豆7.5公斤、黄谷125公斤为己有。要求判令被告返还粮食或折价赔偿。
被告何玉明辩称:收走的黄豆、黄谷生长在自己的承包责任地上,不属原告人所有,不同意赔偿。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与被告系父子关系,当和睦相处。争议之地的所有权属打古镇兴隆村三社,长期由何代常耕种,他人无异议,何玉明也无异议,该地的经营管理权应属何代常。何玉明所持争议之地的经营管理权属自己的理由与事实不相符合,不予采纳。被告强收原告种植的庄稼,无法定理由,属侵权行为,由此给原告造成的损失,应予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作出如下判决:
被告何玉明赔偿原告何代常的庄稼损失折合人民币96元,限于判决生效后三日内付清。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规定,农民种植在自己承包责任地里的庄稼,属自己所有,为自己的合法财产,不容他人非法侵占。这里的“他人”,应为该农民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包括未与该农民共同生活的父母、兄弟姐妹等近亲属。因此,父亲强收已分家独立生活的子女责任地里的庄稼为己有,应属侵权。有人认为父母有权将子女的庄稼无偿占为己有,作为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费,不是侵权行为。这种观点在子女未尽赡养义务情况下似乎有一定道理。但事实上,追索赡养费与侵占子女的财产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不能混同。如果子女未尽赡养义务,父母应求助法律手段来确定子女应尽的赡养义务,并取得相应的强制执行权。如果子女尽了赡养义务,父母无法定事由占有子女的财产,就与我国法律关于保护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规定相违背。因而主张父母有权占有子女的财产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在古代封建社会法律制度下,父母强收子女的庄稼为己有,才不认为是侵权行为。因为封建法律制度规定:父母对子女有绝对的权利,包括财产权、教诫权、主婚权等,甚至有生死予夺之权。子女的一切都是父母的,父母将子女的财产无偿占为己有是天经地义、合法合道德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关于保护公民个人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规定,父母非法侵占子女的合法财产,也是违反法律的侵犯他人财产权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案何玉明虽年近8旬,需要子女赡养,但其并未主张受赡养的权利,而是认为儿子的责任地仍属自己(实际是名义大家庭)承包的责任地(不排除当初承包时是以被告作为户主名义承包的,分家后未改变原承包合同名义承包人)。但事实是因分家已将责任地分开,由原来的一个承包群体变成两个以上承包群体,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上承认分家带来的法律后果,新的承包群体成为新的财产权主体,所以,被告强行收走其年过50的儿子何代常种植的庄稼为己有,其行为违反了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保护的规定,侵犯了何代常的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人民法院判决何玉明赔偿何代常的损失是正确的。

④ 关于民法侵权的案例

上纲上线的说是刑事犯罪(只是情节显著轻微,违反了《治安处罚法》);在民事上讲“要求返还原物”即可。

⑤ 消费者侵权的事例

买的自行车骑着的时候就卡住了,新车。然后人就摔伤了。

⑥ 民事侵权法律关系案例

1、该法律关系的主体即权利义务的享有者和承担者:李某和刘某两人均是主体,刘某享有版索赔权,李某负有权赔偿义务;客体是人身权和财产权,即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具体的说是刘某的身体权、健康权以及刘某因伤就医的财产损失;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权利义务关系,即刘某享有向李某索赔的权利和李某负有向刘某赔偿的义务,此为法律关系的内容。
2、根据新颁布实施的《侵权责任法》,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饲养人承担无过错责任,如果受害人故意的,饲养人免责,如果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饲养人可减轻责任,若受害人存在一般过失的,饲养人不免除责任,即刘某需要对该案中的侵权行为发生事实、侵权损害造成的财产损失、侵权行为与侵权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三点承担举证责任即可,无须证明饲养人是否存在过错;如果饲养人想免责,必须就受害人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⑦ 关于侵犯著作权的一个案例

先从排除法的角度来说:作者对其作品享有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回作财产权,其中,改编权答便是作者著作财产权的一种,第三人若想改编作品,须经作者的同意并支付报酬,否则便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因此,电视台肯定侵犯了作者的改编权和支付报酬权,排除B和C,改编权属于著作权的一种,侵犯了改编权当然就侵犯了著作权,因此排除B,所以选A。
为什么没有侵犯作者的发表权呢?发表是指将作品以印刷出版或其他形式大量的向不特定的人公布,该电视台虽然将该作品改编成题为《干柴烈火》的情景喜剧已具备向不特定的人群公布这项条件,但是电视台发表的只是经过改编后的作品,并不是原作品的形式,因此没有侵犯作者对其作品的发表权。

⑧ 关于侵权的案例

大家都知道复的:

某著名网制络公司在网游“泡泡堂”红极一时的时候推出了与之十分相象的“XX堂”游戏,

在网游“跑跑卡丁车”越来越火的时候也模仿制造了自己的“XX飞车”,

在“网络知道”为网络公司获取了巨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也推出了自己类似的网络咨询服务

⑨ 列举5个侵犯他人姓名权的案例。

侵犯他人姓名权的案例。

案例一

2000年至2001年期间,原告徐诚被某市招生办派往下属某区招生办协助进行中专、技校的招生工作。2000年8月,被告李桦以“徐成”的名义,向省招生办公室写检举信,声称考生张剑“在入学考试时,系他人冒名顶替参加”。

并在信中称“我是市招生办干部,现协助某区招生办进行本年度中专、技校招生工作,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对此事予以反映,本着对国家、对学校、对张剑本人负责的精神,恳请省招生办领导予以查处此事。”省招生办接信后对此事认真进行了调查核实,并进行了考卷笔迹鉴定。

8月28日,省招生办复信“徐成”,说明“参加考试系张剑本人所为,无冒名顶替现象”。徐诚接信后,感到莫名其妙,就向市招生办及有关部门反映此事,要求调查事实真相。

2001年3月,经鉴定:检举信是被告李桦书写。在调查取证及进行鉴定的7个月内,徐诚因精神压力大,受到一定的精神损害。

案例二

江某为能赶上其男友即林某所在单位的分房,因其未到法定婚龄,不能办理婚姻登记手续,于是,谎称其身份证已丢失,以购买进口药需要居民身份证为借口,向张某借用身份证。

随后,江某假冒张某之名到其单位开出婚姻登记介绍信,并拿走张某所在地的公共户口薄,与林某一起去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江某的假冒行为后被张某发现,张某认为江某的假冒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姓名权,并因此承受了强大的社会压力和精神打击,于是要求江某赔偿损失5000元并赔礼道歉。

案例三

原告A系某公司的股东、董事,在A未参加董事会的情形下,B董事直接在董事会决议等文件上伪造A的签名,致使A变成了公司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A认为,B的行为是公司职务行为,因此公司未经其同意而盗用其姓名,侵犯了其姓名权,要求法院确认上述盗用姓名的侵权事实,并要求被告公司撤回相关的工商登记,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案例三

第3562067号“易建联Yi Jian Lian”商标(即争议商标)由案外人名乐公司于2003年5月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并于2005年9月被核准注册,其专用期限至2015年9月,核定使用商品为第25类服装、柔道服、足球鞋等。

2009年5月,经商标局核准,争议商标转让给易建联体育用品(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建联公司)。2006年3月,易建联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商评委)请求撤销争议商标。

评审期间,易建联提交的新浪网网页打印件等证据载明:易建联自1999年开始从事篮球训练,2002年入选广东队,同年入选国家青年队。2002年获得亚洲青年篮球锦标赛冠军,2003年获得全国男篮甲A联赛亚军。

网页打印时间为2006年3月。2009年11月,商评委作出商评字〔2009〕第33584号《关于第3562067号“易建联Yi Jian Lian”商标争议裁定书》,认定:易建联系我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在争议商标申请注册之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

易建联公司未经易建联授权,将与其姓名相同的文字申请注册商标,侵害了易建联的姓名权,违反了商标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裁定:争议商标予以撤销。易建联公司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案例四

几年前,高先生与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期房购销合同,约定房地产公司保证在高先生入住之日起1年内为其办理房屋产权手续,如现房实测面积与期房预测面积发生变化时,按实测面积交纳相关税、费。

高先生入住后不久,房地产公司通知他到公司交纳办理房屋产权证所需的契税、过户费及印花税,高先生交纳了全部费用,并将私人印章交给房地产公司。因高先生购买的期房实测面积大于预测面积,办理产权证需按实测面积重新签订《北京市内销商品房买卖契约》。

房地产公司在高先生在场的情况下,填写了3份内容相同的《北京市内销商品房买卖契约》,同时在乙方签字处填写了高先生的名字,并加盖了高先生的私人印章。

半年后,房地产公司将房屋的产权证、新合同及高先生的私人印章交给高先生,并向他讲明新合同是为了办房产证而签订的,双方仍沿用旧的期房购销合同。

后高先生起诉至通州法院,称签订新合同他不知道,此合同中减少了许多对他有利的条款。房地产公司为自身便利,冒用他的姓名侵犯了他的利益,要求房地产公司承认错误、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2000元。

诉讼过程中,房地产公司辩称,我公司为高先生的利益使用其姓名,且我公司与高先生实际履行的仍是旧合同,没有给高先生造成经济和精神损失,不构成侵犯他的姓名权。

案例五

2005年6月份,被告王某、李某准备登记结婚,因李某全家搬迁,户籍丢失,无法办理结婚登记。王某随找到自己妹夫姨家(即原告方某家)亲戚,称未婚妻户籍登记丢失,无法办理结婚登记,想用方某的户口薄和身份证附李某的照片去办理结婚登记。

当时方某在外务工,只有父母在家,其父母想只是借用女儿的户口簿和身份证,不会有什么问题,就同意把女儿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借给王某使用。2005年6月24日,王某、李某登记结婚,结婚证上是方某的名字。

后方某务工回家得知此事,找到王某、李某两人要求用他们自己真实姓名登记结婚。2005年9月5日,王某、李某到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又于2005年9月8日以双方真实姓名重新登记结婚。方某户籍薄上留下了“离异”字样,引起了男友对其有“婚史”的误解,无奈之下诉至法院。

⑩ 侵权事例

看日记。体罚。没收物品

阅读全文

与关于侵权被告的事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