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名誉侵权被驳回

名誉侵权被驳回

发布时间:2021-05-10 10:50:46

A. 请问被告在500人的跳蚤群里发诽谤信息,并未删除,被告人律师说不构成名誉损害。法院驳回原告诉求。

法院即是权威,法院说是这样,那肯定是这样,公民不可能和法院对抗的

B. 侵犯他人名誉权算违法吗算犯罪吗

名誉权和荣誉权都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保护的人身权的重要内容。也是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被屡屡侵犯的合法权益。尤其是涉及文化名人的各类名誉权官司,更频繁见诸报端。《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第102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可见,名誉权和荣誉权是一对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的法律概念。两者之间存在如下联系:

第一,保护客体具有内在的相通性。名誉权和荣誉权保护的客体分别是民事主体的名誉、荣誉。名誉是指社会公众对自然人、法人的品德、才干、生活作风、信誉等方面的一般的、总体性的评价。荣誉则是因特定主体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由政府、社会组织授予的一种赞美称号,如某人被评为最佳男主角,以及某人的长篇小说获茅盾文学奖等。可见,荣誉和名誉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把荣誉视为名誉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二,不是财产权但都与财产权相关。名誉权和荣誉权属于人身权中的人格权,它们都与特定的人身不可分离而且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但是,它们又可以与一定的财产权发生关联。如果公民的名誉权和荣誉权受到侵害,他可以要求赔偿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一定的精神损害金。

但是,名誉权与荣誉权毕竟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第一,权利主体不同。名誉权的权利主体是所有的民事主体,任何自然人、法人都享有名誉权,具有普遍性。而荣誉权的主体则不是所有的民事主体,而是依据是否获得荣誉的事实而定,因而有的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有的则不享有,它具有专属性。

第二,取得和丧失权利的方式不同。公民自从出生时起、法人自其成立时起就开始对自己的名誉依法享有不受侵犯的权利,而荣誉权并不是公民一出生便能享有的权利,而必须是有了突出贡献被有关组织授予某种称号以后才能产生的一项权利。如果公民的荣誉称号被合法取消或剥夺,其荣誉权也就丧失了,但名誉权不会丧失。需要说明的是,公民的名誉权和荣誉权并不一定随着公民的死亡而必然丧失。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死者名誉权是可以得到保护的。最先提出此要求的是天津已故艺人荷花女的母亲,她于1987年起诉小说《荷花女》的作者及刊登小说的《今晚报》损害其女儿的名誉权,法院的判决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作出肯定性回答。近几年来,这方面的案件不断出现,不久前由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的杨子荣名誉权案也是如此,杨子荣的养子杨克武因电视剧《林海雪原》起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认为被告在电视剧中虚构了不少情节,严重侵犯了英雄杨子荣的名誉权。3月15日,法院裁定驳回了杨克武的诉求,原因并不是法律不保护死者的名誉权,而是因为法院认定杨克武与杨子荣的收养关系不成立,不是适格的原告。

第三,侵权方式不同。侵害名誉权是以侮辱、诽谤、报道失实、公布他人隐私等行为损害他人名誉,侵害荣誉权的主要方式是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具体而言,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侵害名誉权的主要方式主要体现为诽谤、侮辱、新闻报道失实。例如,去年,歌手韦唯为《韦唯的燃情岁月》一文起诉一家画报社及作者王学仁侵犯名誉权,原因主要是某画报未经同意连载了名为《韦唯的燃情岁月》的文章,文章内容主要描述她个人情感生活方面不愿让人知晓的情况等。如果批评文章反映的问题虽然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或者基本内容失实的,都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文学作品使用素材不当也有可能构成此类侵权。创作文学作品时,故意用小说等文学作品侵害他人名誉权的,为诽谤。作者使用素材不当,损害生活原型人的名誉权的,构成侵害名誉权。

在实践中,因名誉权纠纷产生的案件众多,而荣誉权的诉讼相当少见,原因就是名誉权具有普遍性,侵权方式具有多样性,而荣誉权具有专属性,法律明文规定的侵权方式只有剥夺他人荣誉称号这一种。像2002年于洪东诉今日中国出版社一案被称为“全国首例荣誉权官司”,于洪东因曾在珍宝岛保卫战表现突出被荣记一等功并多次受国家领导人接见,可是,今日中国出版社在一本标明“战况纪实、历史写真”字样的书中却张冠李戴,将于洪东的事迹全写到战友冯某头上,侵害了原告的荣誉权。

参考资料:中国艺术报

C. 侵犯他人名誉权会被判刑吗

侵犯他人名誉权情节严重的可构成侮辱或诽谤罪,但这类案件属于自诉案件,公安机关一般不会主动依职权侦查或受理当事人报案,被害人可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

D. 有人侵犯我名誉权,怎么告他

如果当事人未满十八周岁,可以让当事人监护人向有关部门进行求助,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4)名誉侵权被驳回扩展阅读:

相关案例:

艾毅幼儿园发公开信称其园5岁男孩小健(化名)有“特殊儿童倾向”,被小健母亲以侵犯名誉权告上法院,在一审驳回诉讼请求后,小健母亲选择上诉。

法院二审认为,幼儿园没有证据证明孩子存在异常,以公开信的形式向近百名家长发布不实言论,容易造成其他人对孩子的错误理解,构成名誉侵权。法院二审据此依法改判园方赔礼道歉,并赔偿小健精神损害赔偿金5万元。

法律底线不容触碰,特别是在关乎儿童权利保护方面,法律应是不可逾越的高压线。作为心智健全的成年人,遇到类似涉及幼儿名誉评价的行为,都应谨慎对待,切实遵守法律,小心呵护幼儿的身心健康,从而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因自己的违法任性行为而受到伤害。

这是最基本的法治理念,也是文明社会的底线。它应该作为法治社会的一项常识和本能,烙刻在每一名社会成员的内心深处。这是艾毅幼儿园发公开信称5岁男孩有“特殊儿童倾向”一案被判决侵犯名誉权的最大警示意义。

E. 一名誉纠纷案,被驳回再审申请,法院故意回避证据,含糊其辞,妄下结论,该怎么办

目前中国是二审终审制,当然,在二审之外,还可以再有一个再审制度,用于纠正一二审中的错误。一二审如果都是这个结果,那么,如果没有充分的新证据(证据必须是“新”的,以前没出示过的,且对案件结果影响很大)证明事实,那么再审程序是不会被批准的。。。
省高院的驳回再审,或许是你们在证据上没有什么有力的新证据证明,也或许是你的证据在重复一二审时的证据或者稍加改动。。。
建议你在好好审查你提供的证据?
如果不行,你也可以试着通过媒体去给司法机关施压,曝光等,或许会有点效果。。。
至于追究责任,都弄到省高院了,责任也不好追究,那只能等最高院的看法咯~

F. 告人家名誉侵权失败算诬告吗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款[2]刑法第243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最高司法机关认定该条规定的犯罪是诬告陷害罪。

G. 李晨名誉权纠纷案败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转载行为不具有主观恶意,因此不构成侵犯李晨名誉权。

H. 名誉侵权最多赔多少啊如果败诉的被告拒绝道歉怎么办呢拒绝赔偿怎么办呢谢谢~~~

1、名誉侵权来的索赔,一般按自造成的损失来确定。自己主张,可以要求10万的赔偿;实践中,主要是法官酌定;
2、如果拒绝赔偿,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I. 一名誉侵权案件,原告再审申请被驳回,法院完全回避证据,含糊其辞,妄下结论,该如何继续维权

1、向发生效力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向发生效力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请,请求检察院发起抗诉。
这种再审的案子本来就不好弄,只能多申请几次了,或者上访,找媒体投诉

J. 他侵犯我的名誉权 我是告到派出所还是法院

可以向派出所报警,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一答,人民法院收到有关名誉权纠纷的起诉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应予受理。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裁定不予受理;对缺乏侵权事实坚持起诉的,应裁定驳回起诉。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二答,当事人在公共场所受到侮辱、诽谤,以名誉权受侵害为由提起民事诉讼的,无论是否经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人民法院均应依法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予受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七条,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10)名誉侵权被驳回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阅读全文

与名誉侵权被驳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