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上海动迁纠纷案例

上海动迁纠纷案例

发布时间:2021-05-08 17:21:19

1. 上海动迁家庭成员内部纠纷如何找律师打官司

尽量自己家人协商解决,家庭矛盾找当地的律师就可以办理。

有拆迁纠纷可点击头像右侧可见联系方式,免费咨询

2. 冠领的律师打上海的拆迁纠纷案子怎么样

中国太大, 不了解(自问自答吧)
当地法院附近有很多律师事务所。
可以就地咨询委托,方便沟通办理。
避免异地委托,产生不必要的费用。

3. 上海产权房拆迁后纠纷!达人进!

其两位子女可以按照继承 主张你后奶奶拟进人口应得的份额

4. 上海动迁如何认定同住人和他处有房

笔者雷敬祺律师全面研究上海相关法律规定,上海法院相关口径及案例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同住人,共同居住人认定:仅指福利性住房。
法律依据:上海高院2004年解答、上海高院2014年公房居住权纠纷研讨会综述
多数意见认为:应限定在福利分房,但曾经在他处享受过公房动迁补偿,未将补偿款用于购房的,或者获得其他住房福利补偿的,达到标准的,也应视为“他处有房”。理由主要有两点:第一,《关于房屋动拆迁补偿款分割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在涉及公房拆迁中的共同
居住人认定时,对“他处有房”的解释,限定为福利性分房(增配除外),虽然公房居住权与公房拆迁补偿纠纷不同,但二者在本质上都涉及福利政策享受的限制标准问题,根据同类问题同样对待的原则,在公房居住权认定时,“他处有房”应仅指福利分房。第二,从现实角度考虑,公房在具有居住保障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财产属性。如果以在他处拥有私房为由,剥夺其在公房中原本享有的权益,实际上是以当事人的现实居住条件为标准来判断权益享有或丧失,这样不仅会遏制公房同住人在外勤勉购房的动力,还会在现实中造成明显的不公,
例如当事人虽经济条件较好但未另购私房的,或者在诉讼前、诉讼中又将私房处分掉的,则其仍在公房享有居住权益,与前面所述情形形成明显不合理的反差。
(二)居住困难户托底保障、经济适用房认定:既包括福利性住房,也包括非福利性住房。
法律依据:上海市府71号文第31条、沪房管规范保[2012]8号、沪房管征(2014)243号
按照《细则》及本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核定规定,居住困难审核的内容,应当是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在被征收房屋处有本市户籍的人员,在本市有无其他住房或者是否居住困难。其他住房指在被征收房屋处有本市户籍的人员本人及配偶(或以未成年子女名义)在本市有其他住房,有下列情形之一均认定为其他住房:
(1)在他处拥有公有住房使用权,或者拥有私有房屋所有权(含宅基地、商品住房包括使用贷款购房的情形);
(2)将已购公有住房出售、公有住房承租权差价交换,或者获得过住房货币补贴;
(3)他处房屋获得过拆迁补偿安置,或者房屋征收补偿;
(4)享受过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
居住困难户的房屋征收补偿所得包括保障补贴,按照《细则》规定,属于被征收人所有,或者公有房屋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人共有。

5. 推荐一下上海好的动迁纠纷方面的律师

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的高军律师专门办理房产纠纷、动迁拆迁纠纷案件。

6. 目前上海法院在判决承租房动迁的案子,法律己据是什么

这个问题你要去查一下,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各项规章制度

7. 上海动迁分配案件

百分百赢,你要打要快,不然满5年他们把房子卖了你就残了,如果你打了官司,请及时告诉我们消息,我们可以进一部分析

8. 上海拆二代得到拆迁款后都经历了什么

上海拆二代得到拆迁款后都经历了什么?

其实拆迁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情况,因为很多地区都会面临着拆迁,有些城市正在逐渐扩展,在逐渐扩展的过程中就会占用一部分郊区的土地,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拆迁的一个原因?

但是不同地区拆迁的补偿金额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当地的物价水平,有的地区拆迁的补偿金额就会比较高,但是有些地区拆迁的补偿金额就比较少,就比如一些农村地区,他们的拆迁补偿金额就会比较少,但是如果是城市地区在这种情况之下,城市的拆迁补偿金额是非常高的,很多人都可以以此为收益。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点赞关注,我将会和大家积极互动。

9. 上海虹口区旧改(提篮桥街道)公有房屋拆迁补偿款分割纠纷案件

1、案情介绍
2012年底,被告金某代表公平路某弄某号公房承租人及原告等共同居住人与上海市虹口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签订了《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协议》。依照上述协议,被告获得补偿款及各项奖励共计230余万元。原告两人主张应分得50余万元动迁补偿款项。被告金某等称两原告数十年来一直在无锡上班生活,且在江苏南通享受过福利分房,现拆迁房屋系其母亲(承租人)的房屋,她如今无处居住(协议约定属于全货币补偿)需要买市区内商品房,拒绝原告50万元的请求。经提篮桥街道司法所、拆迁办扥更多次调解,被告等愿意拿出5万余元补贴原告。原告遂找到上海申之春律师事务所陈强律师,委托代为诉讼维权。接受委托后,代理律师通过法院财产保全程序冻结了动迁部门尚未发放的50余万元款项。
2、法律分析

一、 本案三原告属被征收公有房屋利益的共同共有人。

首先、三原告在被拆迁公有房屋中有合法的居住权,依法属于共同居住人。此公有住房使用权基于法律的明确规定(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51条,上海高院关于房屋动迁补偿款分割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5条)。

本案系争房屋公房租赁凭证记载的居住面积只有27.40平方米,根本无法满足12人共同生活居住。原告系68届知青,从出生到下乡时就一直居住在系争房屋内,户口因知青上山下乡的原因迁出至黑龙江,退休后一直有着回上海家中居住的心愿,其与另一原告均系按国家知青返沪政策落户在系争房屋内,拥有本市户籍分别已满15年和2年。原告无力在上海市场上购买商品房居住,加之系争房屋居住困难,故在外借房居住。

被告出示证明指出原告在江苏省南通市享受过动迁,但是当时南通市的动迁属于宅基地上的私房动迁,并非上海市公房动迁,更非在上海市(本市)获得的福利性房屋。其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的明细规定毫无冲突。另外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房屋动拆迁补偿款分割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三条明确了同住人是指在拆迁许可证核发之日,在被拆迁居住房屋处有本市常住户口,已实际居住一年以上,且本市无其他住房或者虽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难的人。解答同时确定了这里所指的他处房屋的性质,仅限于福利性质取得的房屋,包括原承租的公有住房、计划经济下分配的福利房、自己部分出资的福利房,房款的一半以上系用单位的补贴所购买的商品房,公房被拆迁后所得的安置房(包括自己少部分出资的产权安置房),以及按公房出售政策购买的产权房等。

因此,同住人的认定并非必须以实际居住为条件,原告是因系争房屋居住困难而在外居住的,且原告在上海市他处均未取得过福利性房屋,也未在上海市公有房屋动迁中获得过补偿,因此依法应当认定为同住人。

其次、三原告之公房使用权还得到了公有房屋承租人的书面承诺保证(承租人变更时,被告人金某作为新的承租人承诺原告在系争公有房屋中的永久居住权),因此三原告确属被拆迁公房之同住人。

按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制定的《关于公有居住房屋变更、分列租赁户名的若干规定》中的解释:承租人死亡,其生前在本处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共同居住人协商一致可要求变更租赁户名;由此可见,承租人身份的取得必须基于户口内所有共同居住人的同意。被告金某在变更承租人时作出书面承诺保障原告在该公房中的永久居住权。

最后、依照本次动迁法律文件《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本案中所涉动迁利益应由公房承租人及共同居住人共有。

二、三原告依法应当分得所在公房拆迁利益。

首先、原告均已退休,作为知青返沪,生活拮据居住困难。上海高院关于房屋动迁补偿款分割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九条中明确:承租人、同住人之间,一般遵循一人一份、均等分割的原则取得拆迁补偿款。

其次、被告和其他共同居住人均没有法律规定的酌情多分的情形。本案原告作为上海人,不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想在上海有一安身之所安居乐业。作为亲属,原告并未对被告之子不属于公房同住人提出异议,也未坚持要求承租人依法申报困难户以多得补偿款,希望能保持家庭和睦。但本案被告凭承租人身份提出要原告放弃法定份额,具体补偿由其随意决定。原告坚决反对,坚持依法分割。

最后、知青下乡是一段艰辛的经历,本案被告金某也是两年前才落户返沪的知青,对此应有同感。我们认为,基于特定的历史事实,法院应该充分保障返沪知青及其子女法律和国家赋予的合法利益,不要使他们成为权利上二等公民,再遭受不公正的侵害!因此,代理人恳请法院认定被告与原告在拆迁利益的分割上具有相同的权利并依法分割相关款项。

三、 公有房屋拆迁利益的具体分割主张:

本次拆迁房屋补偿类费用计1760014.40元,原告应分得440003.6元;

自购房补贴382175元,原告应分得104229.55元;

各项签约搬迁奖励小计339870元(包含未认定建筑面积奖,征收面积奖,签约奖,按期搬迁奖,集体鼓励奖,签约超标鼓励奖,额外奖励,但装潢补贴、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费原告不参与分割)原告应分得84967.5元;

上述三类款项44天的银行利息(440003.6+104229.55+84967.5)*5.6%/360天*44天=4306.53元。)计4306.53元。



3、判决结果

因被告金某等人随着诉讼对抗的深入,对诉讼结果的预判越来越悲观,在开庭审理3次后,提出调解。原告方同意调解,结案。

4、律师建议

上海市虹口区旧改法律咨询志愿律师提醒:不论私有房屋还是承租公房,在2012年起的虹口区旧改新一轮动迁中已经按照俗称的“三块砖”加补贴奖励的形式进行签约履行,极少数托底的按照人头进行处理。基于以上原因,签约后,家庭内部极易出现纠纷,各当事方必要时咨询旧改地懂法律懂政策有实务的专业律师,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合理分配利益,不要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维持家庭和睦。

阅读全文

与上海动迁纠纷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