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处理纠纷的典故

处理纠纷的典故

发布时间:2021-05-08 09:11:11

❶ 康熙调解纠纷讲的是什么故事

康熙有些武艺,且喜爱打猎,这一天,在侍卫的前呼后拥下,又来到一座森林。康熙一眼看见一只花翎野鸡,正要开弓,突然从树林中扑棱棱跑出两只小梅花鹿。康熙放下雕弓,观看那两只梅花鹿,只见惊恐的小鹿怪叫着掉头向山冈上跑去。康熙挺好奇,就率随从们催马追赶上去。
他们跑下一道冈,又上一座冈,在一片杂木林里,小鹿不见了。康熙见林中有人正争抢一只大梅花鹿,便命侍从前去探视。侍从回报:“陛下,两个乌喇贝勒各领一帮壮勇,正在争抢一只梅花母鹿,互不服气,已经厮打起来了。”
康熙率众飞马到了近前。两伙人见旌旗伞盖遮天而来,都放下兵器,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康熙问道:“因何争斗?”一个贝勒说:“禀皇上,这里是奴才的围场。”另一个贝勒说:“禀圣上,奴才围场的鹿逃到这里来了,因此前来追讨。”两个贝勒各执己见,还要争辩。康熙皇帝道:“因一只野鹿,竟伤了和气吗?退下!回宫再议。”侍卫们过去摘下了两个贝勒的顶戴,将他们押回行宫。
康熙回到大乌喇布塔噶山行宫,马上派人冒着小雨到周围暗中查访。他得知这一带的大小山林都叫贝勒、将军、宗室瓜分了,非常痛心。当他听说族人内部连年争斗,闹得连驿道都不通畅时,拍案道:“长此下去,岂不无法无天了吗?我定要杀他几个!灭灭他们的锐气!”
晚上,康熙翻来覆去睡不着,思来想去。初来乌喇,功臣遗老甚多,自己临政不久,怎能以此图治呢?北方罗刹又时有进犯。励精图治,贵在人和,种族内部岂能自相残杀?
第二天,康熙把将军、诸贝勒和亲随大臣们传进行宫。人们都以为皇上要发怒,怪罪下官。两个争斗的贝勒,有惊驾之罪,必死无疑了。
众人正在猜测之时,康熙笑道:“朕身穿的袍子织得好看吗?”众臣异口同声地说:“天下无双,天下无双!”康熙又说:“朕初访乌喇,没有所赐,就将这锦袍分赐众位勋臣吧!”大家一听,都惊呆了,皇上的龙袍,哪个敢分割呀!
康熙笑了笑:“乌喇锦绣山川,良田沃土,都是先王留下的,可供万民衣食之用。民富可使民安,民安才能国强。它就像朕身上这身袍子,能工巧匠,用经丝纬线织成,如果众手都来抽丝拔线,难道它还是袍子吗?乌喇土地怎能私占豪夺呢!”
那些贝勒们听后又羞又怕,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互相争斗了。

❷ “法律”的十个小故事都有哪些

  1. 法律与良心
    在柏林墙推倒的前两年,东德一个名叫亨里奇的守墙卫兵,开枪射杀了攀爬柏林墙希图逃向西德的青年克利斯。在墙倒后对他的审判中,他的律师辩称,他仅仅是施行命令的人,基本没有挑选的权利,罪不在己。而法官则指出:‚作为警察,不施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然而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自动承担的良心义务。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心。当法律和良心抵触之时,良心是最高的行动原则,而不是法律。尊崇性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绳。

  2. 要奔前程走正道 花钱贿选要处罚 湖南岳阳市某镇召开人大会拟补选一名副镇长。现年34岁的本镇畜牧水产站站长邹鲁得知后,便通知邹游、柴荣共同商议如何竞选副镇长。邹鲁武决定拿出3000元,由邹游、柴荣对各自熟悉的人大代表行贿,共贿赂27名人大代表。邹鲁武还利用自己是镇人大会第四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跟镇人大代表打招呼,结果在选举会上顺利当选。 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条把破坏选举的行为依法定为破坏选举罪。该罪是指违反选举法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当地县人民法院近日对邹鲁武贿选案作出判决,以“破坏选举罪”判处剥夺政治权利1年。在今年6月,邹鲁武因贿选被镇人大会罢免了副镇长职务。参与策划贿选的邹游、柴荣免予刑事处罚。

  3. 咨询收费一个肉店老板在路上碰见了他想去找的律师。他问道:“如果一只狗偷吃了别人的东西,那么这只狗的主人是不是要替自己的狗赔钱?”律师回答:“那是当然的了。”肉店老板:“你讲话算数吗?”“当然!我是专门从事诉讼的律师,我讲话是有法律依据的。”“那么,请你付给我十块钱吧,因为你的狗偷吃了我的一块肉。”律师笑道:“好,我同意。但是,你要知道,我是律师,凡是向我咨询每次收费二十块钱,所以你必须先付给我二十块钱,扣除我赔偿你的十块钱之后,你还应付给我十块钱。”

  4. 右手犯罪这是一起盗窃案。辩护律师说:“被告只是把右手伸进窗户偷了几件东西而已。他的右手不等于他整个人,怎么能因为一只右手犯了罪而惩罚整个人呢?”法官最后判决:“辩护意见有理,予以采纳。判决被告的右手一年徒刑。被告是否随右手一起入狱,由他自己决定。”律师飞快地帮被告把装在右臂上的木制假手卸下来交给法官,然后拉着只有一只手的被告扬长而去。

  5. 证物年轻的律师住在公寓,因公寓只有一个厨房,常要与楼内其他人员合用,所以他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常常不翼而飞。有一次,他订了一只烧鸡,这只烧鸡本应该下星期一才送来的,结果在星期五便送来了。他为防万一,放烧鸡进冰箱时附带了一张条子。星期一打开冰箱时,烧鸡果然还在。那条子上写的是:“请勿触摸!谋杀案证物。”

  6. 文物保护遇挑战 目光短浅拆古桥 2003的某一天,在浙江某村村民为了出行的方便,擅自拆掉了清朝嘉庆年间建造的古石桥,该桥已在2001年被确认为市文物保护点,为什么村民非拆掉它不可呢,原来该桥已经严重影响村民的车辆通行,在旁边另修一座水泥桥则费用很大,而该村经济基础薄弱,于是大家决定把古桥石以12万元的代价卖给桐乡乌镇某单位,用这笔资金在原址上造一座可通汽车的水泥桥,后来当地镇政府向区委反映,区委命令镇政府把古桥石追了回来,但石桥已无法恢复,实在太可惜啦。 村民们这样做既不符合自己的长期利益,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二十五条规定:“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转让、抵押或者改变用途的,应当根据其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由当地人民政府出资帮助修缮的,应当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六条也规定:“ 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 看来对农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很有必要。

  7. 争执为何事 只为体育课 某市民办初中十分重视教学质量,每次开会校长都会说:“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生命,如果今年初三的中考成绩不佳,那么招生形势就严峻,有的教师就得下岗。所以一些副课要砍掉点,如体育考试是学校自己操作的,少点课也不影响体育成绩……”。任教初二初三体育的吴老师是一位市名教师,对学校砍掉初三体育课的做法表示不同意见。有一次,为争取让初三学生每周上两节体育课,吴老师和校长发生了争执,此事后来反映到了市教育局。市教育局领导表扬了吴老师不愧是一位市名教师,而且批评了该校校长,并要求该校初中每周开足三节体育课。 为什么市教育局领导要表扬吴老师呢?因为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条的规定:“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显然以前该校的做法是欠妥的。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其中,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8.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在律师竭尽全力的辩护下,被告人终于被宣布无罪释放。在法院门口,律师问被告人:‚你已经获得释放,我们即将分手了。现在请你最后向我说实话,你是否真的犯了罪?‛

    被告人回答:‚律师先生,当我在法庭上听到你为我作精彩的辩护时,我刚刚明白,我原来是清白的。

    短评:个案正义的缺失是法治得以顺利运行的成本,中国律师要解开自己的心结,从职业职责要求出发在规范内寻求自己和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无可厚非。

  9. 证物。年轻的律师住在公寓,因公寓只有一个厨房,常要与楼内其他人员合用,所以他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常常不翼而飞。有一次,他订了一只烧鸡,这只烧鸡本应该下星期一才送来的,结果在星期五便送来了。他为防万一,放烧鸡进冰箱时附带了一张条子。星期一打开冰箱时,烧鸡果然还在。那条子上写的是:‚请勿触摸!谋杀案证物。‛

    短评:用兵之道,以奇制胜。

  10. 从善如流。柯德希:律师先生,如果我在开庭之前送一只肥鹅给法官,并附上我的名片,您认为怎样?律师:您发疯了,您会立刻因贿赂法官而输掉这场官司的!开庭的结果是柯德希赢了官司。第二天他得意地告诉律师:‚我没听您的劝告,还是把鹅寄给了法官!律师怀疑地说:这不可能!可能的!他解释道:只是我把对手的名片同鹅一起寄去了。

    短评:如果这是律师如此设计的,则高!实在是高!既取得了当事人的效果,而又臵身事外,不会有麻烦,可谓从心所欲未逾矩!

❸ 古代邻居因地界纠纷的故事

六尺巷来传说
六尺巷传自说是安徽桐城的地方民间传说故事。这是一则发生在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 是这个吗?

❹ 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的历史典故

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比较有名。

❺ 关于民事纠纷的典故有哪些

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专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属,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民事诉讼动态地表现为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静态地则表现为在诉讼活动中产生的诉讼关系。民事诉讼就是民事官司,是指当事人之间因民事权益矛盾或者经济利益冲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经人民法院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特殊案件的活动,以及这些诉讼活动中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总和。通俗地讲就是你的人身和经济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当事人通过打民事官司,达到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目的。纵横法律网-广东德城律师事务所-贵铸律师

❻ 民事纠纷类的法律故事

2010年,笔者曾处理一起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仲裁案件,虽然在仲裁层面上已经圆满划上了句号,但是该纠纷的当事人在民事诉讼路上因其法律不健全而遇到困境,至今尚未妥善解决。
一、案情简述
何某于1988年从组上承包了8份土地共8.8亩。1991年,何某举家到外省打工,户籍仍保留在组上。离家时,何某与组订立了口头协议,将承包地交给村民小组代管,以8份田土三年的收益来冲抵通电筹集贷款、农业税和农民负担等款项共314.30元,三年期满后,将承包地收回,若三年期满后,何某仍未回家,承包地暂由村民小组继续代管,待何某回家后,归还给何某。2008年末,何某回到组要求组上退还承包地时,组上已把何某从1988年取得承包经营权的8.8亩土地收回,另行发包给了本组村民李某八户农户,每户发包1.1亩,并在1998年延长土地承包期时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何某因要求村民小组退还承包地未果向县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纠纷仲裁
2010年4月2日,县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依法受理了该村民何某与村民小组及第三人李某等8人退还承包土地纠纷一案,2010年5月19日经县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依法设立仲裁庭开庭进行了公开审理。仲裁庭认为,组上在1998年延长土地承包期期间,将何某的承包地收回,并重新发包给本村民小组八户农户的行为,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第1、2款关于收回承包地的相关规定,何某要求返还其承包地的主张,仲裁庭予以支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6条第1款的规定,做出了裁决意见:依法确认申请人何某在第一轮土地承包过程中取得承包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资格;依法确认被申请人及第三人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中涉及申请人何某的承包地部分无效;依法核减本案第三人共八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中涉及申请人何某承包地部分,每户核减1.1亩,其中旱地1亩,田0.1亩,重新核发八户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三、民事诉讼
第三人李某等8人不服县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于2010年6月30日向县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诉求内容:“1.请求维护原告的土地使用权证的合法有效;2.请求撤消县仲裁委的裁决书。”2010年9月29日县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决书:“驳回李某等八人的诉讼请求。”
四、法院执行过程无章可循
2011年1月4日,何某申请县人民法院执行,申请执行的依据是县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和县法院的判决书。县法院收到执行申请后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规定“ 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因第三人李某等八人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提起了民诉,裁决书失效,虽然法院驳回李某等八人的诉讼请求,但对驳回李某等八人的诉讼请求后仲裁裁决是否恢复法律效力的问题,查无法律依据。虽然《仲裁法》第64条有“人民法院裁定撤销裁决的,应当裁定终结执行。撤销裁决的申请被裁定驳回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执行。”的规定,但第77条 “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另行规定”的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不适用经济纠纷仲裁法,所以,对撤销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诉讼请求被裁定驳回的,人民法院没有对应裁定恢复执行的法律依据,裁定不予执行。
五、民事诉讼过程中的疑点
一原告在民诉过程中混淆证件名称:原告李某等八户农户在诉讼请求事项中:“请求维护原告的土地使用权证的合法有效”,实际上原告李某等农户没有“土地使用权证”,实际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法院受理庭在受理此案时对此有疏漏,民庭在审理过程中也遗漏了此问题。
二原告诉求类似于行政诉讼:笔者认为,原告李某等八户农户“请求撤消县仲裁委的裁决书”的诉求内容超出了民事诉求范围,形似于行政诉求,反过来讲,作为民事诉讼案,法院不应受理针对仲裁机构的诉讼请求。
六、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效力问题之拙见
笔者认为,仲裁裁决是否恢复法律效力应根据诉讼案的判决情况而定。一方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起诉后,进入了诉讼程序,此时的仲裁裁决暂时失去了法律效力,但是案件的处理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仲裁裁决的效力。关于“请求撤销仲裁裁决”之诉,结果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法院支持“撤销仲裁裁决”的诉求,即否定了仲裁裁决,仲裁裁决理所当然不发生法律效力。第二种是原告撤诉情形,原告撤诉后,纠纷案又回到仲裁裁决状态,仲裁裁决应恢复法律效力;第三种是法院驳回“撤销仲裁裁决的诉求”,即支持仲裁裁决,在审理过程中当事人的诉求被驳回的情况下,仲裁裁决应恢复法律效力。
上述问题,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特别向市中院报告,市中院的意见也同上述县法院的意见一致,在执行过程中遇到法律真空,此案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❼ 化解矛盾的故事

舒扬始终不肯面对她和王彦辉的事,其实也没多少人知道他们二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也是略知一二。他们二个也蛮配的,在一起很开心,不过一谈到感情上的问题,舒扬就回避了,总是开玩笑地带过。也不是她说对王彦辉不好,那种感觉说不清楚,但每次舒扬谈起他都是开开心心的,嘴上说着他笨啊,什么的,脸上却是一脸的灿烂。

王彦辉说他们二个像是一个人,但是舒扬死不承认。这事后来舒扬告诉过我,说完那句话后,舒扬就没再说话,我也没有问下去,她在沉思。她就是那种刀子嘴的人,嘴上那样说说,其实心里或许是反话,懂她的男人才能了解这一点。我想,王彦辉是了解她的,不然不会在舒扬老说气话后还依旧对她好。

很多人只看表面,诸不知,最会骗人的就是外表的东西。无论舒扬表面说得跟内心天大的差别,王彦辉还是能明白,然后纵容她,在他的世界里,她做什么都是可以的,只要她开心。舒扬还算好,都做得不过分。有个那样的男人疼,是件很幸福的事,显然舒扬也体会到了那种幸福,但是在她的内心里总有个抵触的东西在阻止她光明正大地接受这种幸福。

相比之下,舒扬和王彦辉也是幸福的,虽然舒扬不肯谈感情的事,但是王彦辉明白啊。那天晚上舒扬突然来了句“为什么?”听得我稀里糊涂,我说“什么为什么?”她说“哦,没什么。”真不知道她那小脑袋里面装的是什么,说话语无伦次。接着她跟我说了最近和王彦辉的事情。我一直觉得舒扬对不起王彦辉,因为王彦辉对她好,她却阴晴不定,不给对方一个固定的答案,好象在玩捉猫猫。现在算是听明白了,也理解了电视上那句“女人啊,这辈子就是言不由衷。”

其实舒扬也很矛盾,她明白眼前这个男人对她怎么样,也明白自己,却没那个勇气去接受。她说王彦辉给她的爱太沉重了,她怕自己没有像他爱自己那样爱他。她说王彦辉其实还是个孩子,需要找个宠他的人爱他,而她自己也想找个宠自己,二个人都想找个宠自己的,怕自己承担不起。在我面前,她坦白了他们二个的确像是一个人,彼此都明白对方,而她自己却依然那么倔强,她最大的对手是自己。在王彦辉面前,舒扬总是说“我不想你”“不理你了”类似的话,其实舒扬说“不”的频率越高越证明“是”的概率越大,只是她自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我跟她说,能碰到一个真正明白自己又对自己好的人不是件容易的事。舒扬说,她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在乎那抵触的东西,她很想解开那个结,但是很多事情说不出来,那些关于感觉的东西。王彦辉虽然明白,但是他从不要求她做什么,总是任着她做什么。所以这也是导致舒扬烦恼的一件事。很明显舒扬这个时候需要一点压力,来自王彦辉给的压力,而王彦辉又太纵容她。“纵容”是个很难把握的词,过了就会成为放纵,紧了又会觉得压抑。

听着听着,我也糊涂了,究竟王彦辉想要的是什么?无私不求回报的爱吗?……

时间很会摧残事情原本的发展,何况又配上了这个天气变化无常的城市。他们两个人最终没有在一起,但是王彦辉比舒扬好,起码他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而舒扬没有。

尽管舒扬和王彦辉的内心翻涌着,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仍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这无关于我的个性,很多事情与感情无关。

❽ 古代有什么关于“道歉化解矛盾”或“有话好好说”的故事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❾ 求古代好友分道扬镳、后会无期的故事、典故,类似于割席断交的故事,多多益善

出处:《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高祖曰:“洛阳,我之丰、 沛,自应分道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释义:“扬镳”,举鞭驱马前进。分路前进,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 的事。

故事: 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 屡建功勋。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 志。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 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搬 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 贵族,往往表示轻视。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照 理,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 不让路。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 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 元志并不买李彪的帐,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 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 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 理。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的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 然不肯让道。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 他主管的户籍里,他怎么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 孝文帝听他们的争论,觉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 任何一个,便笑着说: “洛阳是我的京城。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认为你 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吗?”

后会无期
有一个叫路子渊的虎贡,自述是洛阳人。过去孝昌年间,戍守在彭城。
同营人樊元宝得到假期返还京城,陆子渊带附书信一封,让元宝送到他家,说:家在灵台南,近洛河,你只要到那里,我的家人自会出来相见。
听从了他,至灵台南,空旷没有人家在其中,元宝抬脚想离开。
忽然见一老翁来问:你从哪来,仿徨到这个地方?
元宝详细地告诉了他。老翁说:是我的儿子。收下书信,引元宝入。于是看见馆阁崇宽,屋宇佳丽。两人就坐,老翁命令婢女取来美酒。一会儿,看见婢女抱一死小儿而经过。元宝最初认为这事非常奇怪。酒立刻就到了,颜色绯红,香美异常。老翁同时设下美味的饭食,海鲜和山珍都有。
饮酒后元宝便向老翁辞行,老翁送元宝出门,说道:“这一别, 不知何时还能见面”元宝心中很是悲伤,难分难舍。老人返回,元宝再看,不见了原来的巷道和房门,只见高岸对水,绿波汪洋。还有一个孩子,才15岁, 刚被淹死,鼻子还在出血。才明白刚才喝的酒就是他的血。回到彭城,子渊也消失了。元宝与子渊同吃同住三年,竟然不知他就是洛水的水神。

出自《洛阳伽蓝记》

【成语故事】汉朝末年,读书人管宁与华歆从小在一起读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两人性格不一样,管宁读书刻苦,不贪慕富贵,华歆行事浮躁,羡慕荣华富贵,渐渐地管宁厌恶他,就把两人共坐的席子割成两半,分席而坐,从此两人断绝交情。
【出处】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解释】席:坐席,草席。把席割开分别坐。比喻朋友绝交。

❿ 寻找一些关于“解决矛盾要从根源去找问题”的典故或者生活中可以与这个道理合拍的事情。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已。

我觉得你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关于如何认识根源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处理纠纷的典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