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国有公办医院的医生,其与用人单位的纠纷,属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
当然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⑵ 关于医院劳动关系纠纷的法律方面问题
1、看医院有没有跟那个人事代理医生签订服务协议,看协议是如何规定的。
2、不合法。因版为根据劳动权合同的相对性,那个人事代理医生的老婆不是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不受医院跟那个人事代理医生订立的劳动合同的约束。
3、如果闹到仲裁或者法庭,主要是看谁提供的证据更有说服力,还要结合其他因素作出裁判的,还没深入了解整个案件的事实之前,很难判断出谁更有优势。
4、医院现在可以采取协商、仲裁、法院等方式去解决问题。
⑶ 医生是否受劳动法保护
医院不给你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手续,你可以使用如下方法进行维权,获得合法权益:
1是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2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提起劳动仲裁(不服仲裁再提起诉讼)。
⑷ 医院的用人是否适合《劳动合同法》的问题
劳动法关于适用范围的规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劳动法执行。对于仿照公务员编制管理的事业组织人员、社会团体人员,不适用劳动法。医院不是公务员体制的管理,可以适用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但是并不是必须,因为医院和医生的关系是特殊的劳动关系,不能简单的用这个法来处理,行业规范等也很重要。
新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同时,在附则中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
所以你最好先咨询下律师看有多大胜算再去辞职比较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⑸ 医院雇佣无行医证的医生后,医生与患者发生纠纷,医生与医院责任的分配原则
怎么还有这样的情况,现在也只能是自己倒霉了
⑹ 和医院的劳动纠纷问题
你好,单位没有理由不给你办理离职手续,如果协商未果,请去当地劳动局监察大队举报!
⑺ 医生与所在医院的劳动纠纷,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
考虑到目前事业单位正处于改革过程中,用人制度的情况比较复杂,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具体特殊性和复杂性,将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工作人员纳入本法调整需要慎重。同时,考虑到事业单位中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如不纳入本法调整,将缺乏实体法依据,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本法第二条关于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维持了劳动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表述,另外在本条中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对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人员的劳动合同如何适用本法作出特别规定。有人形象的说这种条文安排是“先请出去,再拉进来”。这样规定,既解决了本法与现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解决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无法可依的局面,也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留下空间。
参考资料: http://www.51labour.com/zhuanti/2007ldht/html/R2-96.asp
简单的说,适用的,但比一般人要多出一些“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如果与这些相抵触的时候不适用,不抵触的,都以劳动法为准。
所以要看你朋友打什么官司了。具体,你朋友也可以请律师咨询。
⑻ 打医疗纠纷官司应以谁为被告
现实困惑
韩某因头疼到某医院治疗,该医院医生夏某对韩某进行诊断后开了药,由护士杨某对韩某进行肌肉注射。随后,韩某一直感到被针扎过的左臀疼痛,无法正常活动。三天后,韩某疼得无法忍受再到医院就诊,被确认为肌肉注射造成坐骨神经损伤,韩某为此支付医疗费等费用8千余元。出院后,韩某将为他治头痛的医生夏某及护士杨某告上法院并要求赔偿。夏某与杨某辩称自己是医院的工作人员,他们行为的后果应由医院承担责任,因此韩某不应将他们列为被告。韩某告错人了吗,医疗事故应以谁为被告?律师点评
本案中医生夏某与护士杨某的行为是职务行为,应由医院承担相应的责任,韩某应将医院作为医疗损害赔偿诉讼的被告。实践中,在医疗事故赔偿诉讼中以医生个人为被告,多出现在个体医生在行医的过程中致人损害的情况,而且即使是个体诊所所雇用的人员在治疗中致人损害,也应直接以个体诊所的业主为被告,而不应该向受雇人索赔。
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情况,比如甲医院的医生在医院不知情的情况下,受聘于乙医院,即所谓的“干私活”。这种情况下如果致患者伤害的话,则应以医生本人与乙医院作为共同被告,而不应以甲医院为被告。如果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医疗机构通过某种方式的合作共同实施医疗行为,一旦因医疗过错伤及患者,则可将两家医院作为共同被告起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五十六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当事人。
特别提醒
因为医疗事故受到伤害,患者不能直接告医生,而应当以医院为被告,这是因为此时医生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但这并不绝对,如果医生“接私活”给患者看病,造成医疗事故的话,则由医生个人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