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消费欺诈,三倍赔偿和违约可并用吗
可以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⑵ 对《是欺诈消费者还是商标侵权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三条第(二)项规定的“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欺诈消费者行为,是一种积极作为的违法行为。此案如果要定性为欺诈消费者行为,必须证明当事人应某有以下任一种行为:一是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进行测量导致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二是使用合格的计量器具进行不诚实的测量,出具虚假数据,导致定量包装商品标称量与实际量不符;三是厂商合谋以开业、店庆、节日庆典等名义生产一批商品分量不足的商品;四是故意告知消费者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消费者购买分量不足的商品。显然,应某不是第一、第二种计量违法行为的适格主体。从应某按照49.9元(仅加价0.9元)的价格进行销售的情况看,应某主观上并无欺诈消费者的故意。仅以应某有销售分量不足的商品的行为,就认定其构成欺诈消费者行为缺乏证据支持。 当然,并不是说应某不应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经营者应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条规定,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⑶ 是商标侵权还是欺诈消费者
不算侵权反向假冒商标侵权中的“投入市场”应指“投入市场销售”行为。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五)项对反向假冒的商标侵权行为进行了定义: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构成反向假冒,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因此,要构成商标侵权行为,反向假冒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1)更换了商品上的注册商标;(2)将更换了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更换注册商标,在实践中比较容易认定,但第二个条件中的“投入市场”则难以直观认定。2.反向假冒他人高品质商品作为样品展示不构成“投入市场”行为,不构成商标侵权。3.反向假冒他人商品作为样品展出构成虚假宣传。真实性是诚实商业惯例的一个主要原则,禁止欺诈是正当竞争的一个主要内容。市场经营者对自己商品的特性,如质量、功能、用途等作引人误解的表示或说法,不仅欺诈了消费者,也不正当地抢夺了同业竞争者的客户,扰乱了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构成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告行为只要足以对消费者造成误导性影响,即构成虚假宣传,须停止该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告行为主观具有过错的,应承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⑷ 欺诈行为是侵权行为吗
1,消费欺诈,是指经营者夸大向消费者提供的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版用途、有效期权限等信息,对提供的有关商品或者服务介绍不真实,作出虚假或者使消费者误解的宣传。
2,依《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中第六条的规定,消费欺诈行为包括:
(一)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二)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
(四)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
(五)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六)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七)谎称正品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
(八)夸大或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性能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
(九)以其他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方式误导消费者。
⑸ 消费欺诈的认定是什么
一、首先,欺诈方主观上具有欺诈的故意。
1、欺诈的故意,是指欺诈一方明知自己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且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欺诈人主观上有欺诈的恶意。多数情况下,欺诈人主观上的欺诈故意十分明显,也易于认定,但在少数情况下就很难认定。
2、比如销售者出售产品,向消费者陈述时,销售者并不肯定陈述的真伪,但仍向消费者作出陈述,以致因陈述事实的虚假性而导致消费者陷入错误。在陈述时,销售者应当知道该事实若是虚假的,会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因此,这种情况可认定销售者具有欺诈他人的故意。
3、商场出售过期商品,但却是以打折促销的方式销售的,而且在店堂告示中明确告知购买者“打折商品,售出恕不退换”。消费者购买后发现是过期产品,便以商场销售过期产品构成欺诈为由,要求退货并赔偿。
(1)对此,商场则常以其已在店堂告示中明确告知购买者“售出恕不退换”为由作为抗辩。商场出售任何商品,不论是否打折,都必须保证商品的质量,包括不得出售过期商品。这是商场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而不是商场对消费者承担的合同义务。
(2)对于其不得出售不合格商品的法定义务,商场不得利用店堂告示的方式予以免除。有的商场认为,商品的保质期印在商品的外包装盒上,商场并没有对保质期作任何修改,消费者购买时不可能不注意到商品的保质期。
(3)不得销售过期商品是商场的法定义务,无论是食品卫生法还是产品质量法,对此均有明确规定。既然法律设有禁止性规定,则表明商场只要从事经营就必须履行该法定义务,换言之,只要是过期商品,商场就不得销售。
(4)商场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易的,在商品出售前,其负有检查商品是否过期而再行销售的义务。在商品已经过期而商场仍然公开销售的情况下,按照普通的商事交易惯例,应当认定商场知道商品过期的事实,而如果商场主张确实不知商品过期,应负举证证明责任。
(5)事实上,这种对其主观心理状态的举证从法律意义上讲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商场出售过期商品,肯定构成欺诈。
二、其次,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
1、欺诈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大都表现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
(1)故意告知虚假情况,也就是陈述虚假事实,如将劣质产品说成是国优产品。
(2)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是指销售者有义务向消费者如实告知真实情况而故意不告知。
2、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据此,经营者负有向消费者如实陈述有关商品真实信息的义务,这种义务是法定义务,经营者必须履行,违反此义务,将构成欺诈。
三、最后,被欺诈一方因欺诈而陷入错误,并因错误而作出了意思表示。
(5)消费欺诈是侵权还是违约扩展阅读
具体表现形式有: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2、采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谎称是正品的;
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6、不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8、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9、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对商品做虚假宣传的;
10、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11、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预约条件提供商品的;
12、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13、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⑹ 欺诈消费者赔偿三倍损失是合同责任还是侵权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版应当按照消费权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⑺ 是商标侵权还是欺诈消费者
不算侵权
反向假冒商标侵权中的“投入市场”应指“投入市场销售”行为。内
商标容法第五十七条第(五)项对反向假冒的商标侵权行为进行了定义: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构成反向假冒,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因此,要构成商标侵权行为,反向假冒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1)更换了商品上的注册商标;(2)将更换了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更换注册商标,在实践中比较容易认定,但第二个条件中的“投入市场”则难以直观认定。
2.反向假冒他人高品质商品作为样品展示不构成“投入市场”行为,不构成商标侵权。
3.反向假冒他人商品作为样品展出构成虚假宣传。
真实性是诚实商业惯例的一个主要原则,禁止欺诈是正当竞争的一个主要内容。市场经营者对自己商品的特性,如质量、功能、用途等作引人误解的表示或说法,不仅欺诈了消费者,也不正当地抢夺了同业竞争者的客户,扰乱了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构成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告行为只要足以对消费者造成误导性影响,即构成虚假宣传,须停止该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告行为主观具有过错的,应承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⑻ 消费者向销售者追究的是违约责任还是侵权责任,还是两种任选一个
你的答案完全正确。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损害,要求销售者赔偿的,如果您选择违约责任之诉,则只能要求销售者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您选择侵权责任之诉的话,可以要求销售者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两者相比,选择侵权责任之诉对于受害方来说较为有利。
⑼ 欺诈消费者行为赔偿是合同纠纷还是侵权纠纷
您好,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判断。如果对您的人身或财产产生侵权,就会产生侵权责专任,此时可以属是侵权纠纷。同时商家和消费者之间一定会产生一个买卖合同,因此一定有一个合同纠纷。
简而言之,一定属于合同纠纷,很多情况下也同时是侵权纠纷。在具体处理时,要在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之间选择一个要求赔偿。希望能够帮到您,满意请采纳,谢谢!
⑽ 是侵权还是违约,若可以起诉,案由是什么
当事人可以自复由选择,既可以提起侵制权之诉,也可以提起违约之诉。
1、第一百零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第一百一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