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歌曲常来常往控辩双方的观点是
2004年5月2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对《常来常往》“抢歌”案进行了第二审,但未作出最后的判决。此案的基本事实是:2002年11月18日,被告李某与原告及金某商议将《常来常往》制作成歌曲由原告李某某演唱,并参加2003年的春节晚会竞选。三人就此签订了协议,共同出资12000元将该曲的伴奏编曲制作完成。
业界传闻不断的2003年春节晚会歌曲《常来常往》著作权纠纷终于从幕后浮上了台前。前天,铁路文工团歌唱演员李丽霞(艺名李响),在海淀法院起诉了《常来常往》音乐制品的共有人李刚和该歌曲的演唱者陈红、蔡国庆。海淀法院已于当日受理了此案。原告李丽霞在起诉书中称:2002年10月25日,原告与李刚和另一歌手张金松共同出资,以李刚为歌词《常来常往》创作的曲谱作为蓝本,以李丽霞和张金松为原唱,共同委托王音编曲、组织乐队演奏并录制了歌曲《常来常往》的伴奏录音制品。三方商定,由李丽霞和张金松演唱该首歌曲,并将该歌曲作为向200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组申报演出的曲目。但是,被告李刚在未经原告与张金松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该伴奏录音制品提供给蔡国庆、陈红使用。事情发生后,原告曾多次就该伴奏录音制品的著作权和《常来常往》的原唱权利等向李刚、陈红、蔡国庆提出交涉,三被告均置之不理,后该歌曲被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组采用。随后又多次在大型晚会上演唱并在数家音像媒体上播放其制作的MTV。原告认为,《常来常往》伴奏录音制品的共有人和《常来常往》歌曲的原唱人,对该伴奏录音制品和该歌曲的演唱享有相应的著作权和邻接权,被告李刚未经共有人和原唱人同意,擅自将该伴奏录音制品转让给陈红、蔡国庆使用、演唱并从中牟取利益,侵犯了原告和共有人的著作权和邻接权。被告陈红、蔡国庆明知《常来常往》的伴奏录音制品存在权利上的瑕疵,《常来常往》歌曲系他人原唱而仍然使用、演唱和播放,其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利。原告提出的主要诉讼请求有:判令蔡国庆、陈红立即停止使用原告等人制作的《常来常往》伴奏录音制品;判令被告李刚退回原告制作费4000元;判令三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8万元并在相应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等。(李罡)
② 什么法律网,可以找妻案件,陈红、蔡国庆演唱《常来常往》不构成侵权的庭审全文
庭审全文?
你可以去最高人民法院网站的案例库看看.或者,这个案件在哪审的,就去该法院的网站.这种庭审记录如果网上有,也肯定是在官方机构的网站里.
③ 纠纷调解案例
邻里纠纷调解案例
在生活中邻里纠纷往往是由于人们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不够,相互之间缺乏谅解礼让,所产生的摩擦 2011年5月,XX社区盘西组居民庄春花与庄永华就两家相邻巷子砌墙一事,发生了矛盾纠纷,双方互不相让,由口角很快发展到动手。庄春华说这条巷子经常有污水流淌,现在整治酷夏天气炎热,每天都会有阵阵恶臭散发出来,影响了自己家人的生活。于是庄春华未和隔壁庄永华商量便在在巷子里起了到隔墙。这一下污水是进不来了,但引起邻居庄永华的强烈反映:你怎么有权随便砌隔墙自己独用?这不成了你自家的巷子了吗?双方很快发生争吵并动起手来,庄永华阻止庄春花继续砌隔墙。
庄春花向XX街道XX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反映了情况,请求法律帮助。XX社区调解委员会给予了接待,并及时介入调解。调解人员先到现场勘察,并向其他居民和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庄永华说:“我也不是没事找他家麻烦,这个巷子是公共的小道路,她凭什么把它围起来?成了她一家的吗?”社区调解人员针对庄永华提出的问题征询庄春花的意见,问她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没想到庄春花脱口说:“还能怎么办,他打我也打了,骂我也骂了,我岂不是白吃亏呀?现在谁怕谁啊!”调解人员严厉地说:“现在是法治国家,你说的是不对的。还有,举国上下都在建设和谐社会,邻里之间互动友爱是一种美德的体现。古人都晓得远亲不如近邻,你们怎么不明白呢”。并耐心开导她:“第一火气不要大,第二要讲法,第三要讲德。你耐心地听我讲,污水引发的恶臭,影响了你正常的生活;你可以跟隔壁商量下怎么解决而不是什么也不说就自作主张的忙活起来。还有违章砌隔墙有两个不对:第一是违章,第二是占为已有,走道是公用的,不能设障。你的要求是合理的,是为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但行为却是违法的,要纠正。他虽然动手是不对的,但是你也有不对的地方,所以双方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协商才能解决问题。
通过调解人员的耐心开导劝说,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一、围墙南至前门小屋,北至庄永华房屋卫生间窗户北侧50厘米处,墙高不超过2米。二、北侧围墙尽头处由庄春花安装一扇门,庄永华同意在自家房屋墙上打一门栓插孔。门锁钥匙各人一把,出入时通知对方。三、建围墙及门的费用由庄春花负责,所有权属庄春花,双方签字后生效。
在社区平时生活中,邻里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纠纷,如果处理不当或多或少会影响着社区安定。其实邻里纠纷大部分都是些小事,但就因为双方互不相让,导致矛盾激化。邻里双方应当按照“方便生活,团结友善和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相互间的通行、通风、采光、卫生、噪音和互不干扰等相邻关系。如给对方造成妨碍或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调解作为一种方便高效率、经济实用的纠纷处理方式,在处理邻里纠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民调解委员会分布在我们城市的大街小巷,贴近我们的生活;人民调解工作人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他们了解我们的生活。邻里纠纷也就那些小事情,不至于闹的你死我活的,更不至于闹上法庭,而人民调解就很快捷方便的满足了居民的需要,维护了邻里关系的和谐和稳定,促进了社区的健康与文明,是基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④ 案件名称“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一案”是什么意思
您好,您可以详细描述您的问题。
合同纠纷,是指因合同的生效、解释、履行、变更、终回止等行为而引起的合同当事人的所有争议。合答同纠纷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争议主体对于导致合同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法律事实以及法律关系的内容有着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合同纠纷的范围涵盖了一项合同的从成立到终止的整个过程。
不当得利纠纷,是指因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产生的纠纷。
无因管理纠纷,是指因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的管理或者服务的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所产生的债务而产生的纠纷。民法通则第93条: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管理人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⑤ 电子合同纠纷案
北京法院应作出判决,北京公司胜诉,无须赔偿纽约公司的利益损失.法院判决北京公司胜诉的依据是,纽约公司的承诺(即其“还盘”)被北京公司职员从其电脑中检索到时,已经超过了北京公司要约规定的承诺期限,其“承诺”未生效,双方之间的买卖合同并不成立,北京公司无须承担违约责任.
电子合同要约必须规定承诺期
要约又称“发价”或“发盘”,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作出的意思表示.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14条的规定,凡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其内容十分确定并且表明要约人在其要约一旦得到接受时就受其约束的意思,即构成要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称“合同法”)第16条及《公约》第15条均规定:要约于抵达受要约人时生效.通常情况下,要约都具体规定一个有效期,作为对方表示接受的时间限制,超过要约规定的时限,要约人就不受约束.
承诺又叫“还盘”,是受要约人对要约表示无条件接受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23条及《公约》第18条规定,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否则承诺不能生效.当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在本案中,纽约公司与北京公司之间的争议焦点,在于承诺是否超过了一个星期.纽约公司认为,北京公司的要约于纽约时间5月31日晚上9时许(北京时间与纽约夏时制时间的时间差为12个小时)到达其公司的电子邮箱,纽约公司于6月7日晚上8时许发出其承诺,并于6月8日上午8时22分抵达北京公司的电子邮箱,该公司的承诺是在要约规定的一个星期的承诺期限内作出的,而且也在承诺期限内抵达了要约人,双方之间的合同已告成立.北京公司未按合同行事,将合同所涉货物出售给他人的行为已构成违约,应当向其承担违约责任.
北京公司则认为,虽然纽约公司于6月7日晚上8时许发出其承诺,并于6月8日上午8时22分抵达北京公司的电子邮箱,时间并未超过要约规定的承诺期限,但纽约公司的承诺并不是按北京公司发出要约使用的电子邮箱地址回邮的,而是发送到了北京公司的另外一个并不经常使用的邮箱,到北京公司检索到该邮件时,已经是北京时间6月9日上午11时许,距离其发出要约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个星期,因此,纽约公司的承诺并不生效,双方之间的合同关系没有成立.
对于北京公司的上述观点,纽约公司反驳称,不论是国际条约还是中国的《合同法》,都规定了网络商务合同以“收到生效”为原则来判断承诺生效的时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于1996年订立的《电子商务示范法》(以下称“示范法”)第15条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数据电文的收到时间按下述办法确定,……(b)如收件人未指定某一信息系统,则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一信息系统的时间为收到时间.”因此,其作出的承诺生效的时间应按该承诺抵达北京公司电子邮箱的时间即6月8日上午8时22分计算,而不应当按北京公司检索到该邮件的时间来计算.
北京公司则采取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援引了“示范法”的同一条款来抗辩,只是引述的是该条款的不同部分:“数据电文的收到时间按下述办法确定,(a)如收件人接收数据电文而指定了某一信息系统,以数据电文进入该指定信息系统的时间为收到时间;或如数据电文发给收件人的一个信息系统但不是指定的信息系统,则以收件人检索到该数据电文的时间为收到时间.”北京公司认为,既然其已经使用了一个特定的电子邮箱发出要约,就应当认为其已向纽约公司指定了一个特定的信息系统作为后者回邮的地址,但纽约公司没有使用该指定的系统,则其承诺生效的时间应当按照承诺被检索到的时间来确定.
最终,北京公司的观点获得了法院的采纳,纽约公司被判败诉.
我们可以做出一些经验的总结:
首先,北京公司在本案中获得胜利的关键,是其在发出要约时给对方承诺设定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限制,如果没有这个限制,北京公司恐怕在平时也都难于找到理由为自己开脱,一旦遇到国际价格波动有利于对方时,更可能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可见在对外发盘时,按常规给对方规定一个承诺时间,并非多此一举,而是生意人自我保护的一个坚强盾牌.
其次,从纽约公司方面来说,就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换来了个“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惨痛教训,如果熟悉国际的相关规则,恐怕也就不会贸然用另外一个邮箱来跟对方联系了.国际贸易涉及到的各项规则多如牛毛,在实务操作中多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显得尤为重要.
⑥ 当你所处的村里发生了邻里矛盾纠纷(案例)时,用你有效的办法如何处理
当你所处的村子发生淋浴毛利纠纷,按时就有需要的办法,可以到派出所报案,让他们来处理
⑦ 常见的纠纷分哪些类型
常见的纠纷有:赡养纠纷、房屋纠纷(常见的),还有合同纠纷、工程合同纠纷、商务纠纷、医疗纠纷、旅游纠纷、劳动纠纷、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1、离婚纠纷
依照法定手续解除婚姻关系。即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
对于一般离婚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民事纠纷
所谓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可处分性的),是处理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所以所有违反这一概念的行为就会引起民事纠纷 。
民事纠纷分为两大内容:一类是财产关系方面的民事纠纷,另一类是人身关系的民事纠纷。其解决机制有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
3、劳动合同纠纷(法律概念)
劳动合同纠纷是劳动争议的一种。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在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都属于劳动合同纠纷。
《规定》对劳动合同纠纷列举了七种情形:
(1)确认劳动关系纠纷;(2)集体劳动合同纠纷;(3)劳务派遣合同纠纷;(4)非全日制用工纠纷;(5)追索劳动报酬纠纷;(6)经济补偿金纠纷;(7)竞业限制纠纷。
4、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买卖合同是指出卖人将房屋所有权转移给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此处的房屋,包括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房改房,农村房屋等各类合法性质的房屋。
5、财产损害赔偿纠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根据自愿原则进行调解。当事人对调解达成的协议应当履行;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