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认定保证合同纠纷中的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一方或者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维持婚姻家庭共同生活或者为共同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与夫妻共同债务对应的是个人债务。婚姻法语境下的个人债务是指夫妻一方婚前债务或者婚后以个人名义所负的与夫妻共同生活无关的债务。可见,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应该以该债务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是否使夫妻共同受益或者存在夫妻共同受益的可能作为基本的判断原则。
《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对于《婚姻法解释二》中的“明确约定”,存在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此处的明确约定,是强调形式上的明确,只有双方以明示的方式表达了该债务为个人债务的意思表示,才可以认定为个人债务。另一种观点认为,并不必然以明示为形式要件,要视债务本身的属性而定。基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本质乃因夫妻共同获益而产生的债务,第二种观点更符合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
综上所述,保证合同具有鲜明的人身特征,而按照现行婚姻法律制度,婚姻关系的缔结,并不会影响夫妻任何一方作为自然人的人格独立,亦不会带来夫妻双方人格上的混同和附随。同时,婚姻关系使得夫妻双方财产上的独立性大为降低,共同生活必然带来财产上的共同所有、受益、处分和分配。因此,在认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保证合同产生的债务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时,要以夫妻是否共同获益或者存在共同获益可能,区分不同情形。
(1)无获益保证合同产生的保证债务不宜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保证合同本身具有单务和无偿性。因此,在保证合同中,大部分保证人是纯粹负担义务,而无任何经济上的获益。在此种情况下,保证人的配偶基于夫妻双方的人格独立,无法约束保证人基于人身信任、个人情感等原因作出的保证承诺,同时又无法享受到该保证合同带来的任何利益。在此种情形下,因保证合同产生的保证债务不宜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2)直接获益保证合同产生的保证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保证合同虽然具有单务和无偿性等特征,但这并不能必然得出保证人不会因此合同获得任何收益。在实践中,基于债权人对保证人的人身信任,为了促成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一般民事合同成立,债务人会向保证人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请求其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在此种情形下,保证人通过该保证合同直接获取经济利益,如果保证合同缔结时,双方没有明确约定该债务为个人债务,则该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若债权人主张保证人的配偶对该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应当予以支持。承担责任后,获得同保证人同等的权利,可以向债务人追偿。在该情形下,债权人应对保证人直接获益负担举证责任。
(3)间接获益保证合同产生的保证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在某些情形下,保证人获取的利益并非直接以收取服务费等形式直接体现。在此种情形下,虽然保证人未直接获益,但其获益却通过能够得到银行贷款得以间接体现。该贷款或用于家庭生活,或用于生产经营,保证人的配偶也因此获益。尽管获益是间接的,但就获益本身而言,奠定了配偶连带承担保证责任的基础。因此,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同样,仍要以保证合同中未以明示方式明确约定该保证责任为个人债务作为前提。在此种情形下,债权人应当对保证人通过该保证合同间接获益,其获益与订立保证合同存在因果关系负担举证责任。
『贰』 保证合同纠纷与追偿权纠纷有什么不同
保证合同纠纷是因 保证合同履行、解释、变更、解除等由争议而产生的纠纷。
追偿权纠纷 是对追偿权的 成立、行使 等存在争议而产生的纠。
『叁』 关于民事诉讼法中因保证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的当事人问题。
最高院关于民诉法的意见是1992年颁布的,而根据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回法答》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是法律,而最高院关于民诉法意见是司法解释,效力低于法律;且最高院关于民诉法意见颁布时期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相对来说属于旧法,也应被新法的效力所替代。故当上述二者之间的内容有冲突时,应优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
综上,如果一份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也没说是一般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实际承担的是连带责任,即债权人有权仅起诉保证人,法院不必通知被保证人参加诉讼。
『肆』 合同法有关保证合同的问题
本人认为应该选C。
保证人一般是指用人的信用来担保债务人的债务,向债权人出具的保证。
此外保证人分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伍』 担保合同纠纷
一 贷款合同是有效的
二 担保条款是无效的,条文你已经比较清楚了(但是你要承担举版证责任)
三 律师费用可权以和律师面谈,胜诉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四 如果败诉了,要承担连带责任,并且你当时也有过错(签字前合同上无贷款人甲的名字也没有其他人的姓名)
五 当然你如果能举证证明银行即债权人有过错的话(如对方不具备贷款条件),你承担的赔偿责任不超过甲不能偿还的1/2
补充:银行明知对方无还款能力还放贷,个人认为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者利益 符合无效合同要件(担保无效)
『陆』 保证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
就是一般的民事诉讼状
保证人作为被告起诉
网上有搜一下改改就可以
注意法律规定是否修改
『柒』 数字化时代如何解决电子合同纠纷,实现数字正义
电子合同本就是当下合同纠纷解决“预防+解决”的基础。
何为数字正义?数字正义是随着法律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兴起的新研究流派,在数字化的今天,我们如果要Access to Justice的话,那必要和现实的途径之一就是实现数字正义。“数字化”正在成为社会经济交往越来越普及的方式,以前买东西要去商店,现在手机端就能实现。
传统的企业风险防控与纠纷解决,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一个高大上的律师团队来给你做长期的法律服务,但现在,电子合同将会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功能替代角色。电子合同的前期存证实际上就是一个最好的风险预防,它保证了交易后期双方发生争议和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会比较小。
电子合同通过一系列数据的分析提取和交叉比对,相当于现在纠纷解决当中的早期专家评估,传统的专家评估原来是依赖专家,现在数据和算法却可以在早期和中期的时候给你提供这样一种预测,告诉你不必跟对方争了,直接告诉你大数据分析的结论是怎么样的,这就相当于一个早期的专家评估。到后期的数据分析反馈,则会直接帮助纠纷解决阶段实现高效便捷的程序处理与方案设计。在线争议解决最近五年发展迅速,现在智慧法院建设已经颇有成效,北京已经有互联网法院了,在线仲裁的发展也非常迅猛,这几年也在以几十万的数量往前激增。而这一切都需要与前期的电子数据的规范化、合法化的技术手段和制度相配套,电子合同就是其基础配套设施之一。
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电子合同+在线仲裁,也是我们研发推出的一个服务于企业、特别适合企业的未来商业模式选择。
『捌』 最高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 保证合同成立的认定”现行有效吗
您好,现行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发[1994]8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经验,对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保证合同成立的认定
1.保证人与债权人就保证问题依法达成书面协议的,保证合同成立。
2.保证人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表示,当被保证人不履行债务时,由其代为履行或者承担连带责任并为债权人接受的,保证合同成立。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玖』 担保合同纠纷,这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保证,这种担保负什么责任如何该如何答辩
看甲方有没有偿还能力,没有的话,你偿还,然后你向甲追偿,你也可以工程款中扣除甲方应该给你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