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东会自行召集请求权是指
如果持有一定数量股份的股东向董事会提出召 集股东大会的请求,但董事会不启动召集程序,少数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召开会议。
Ⅱ 股东会决议未全体股东签字的,登记机关是否应审查股东会召集是否合法
这个问题实质就是在登记中是实行什么审查形式?从立法上看,我国企业登记审查原则经历了从实质审查向形式审查为原则、实质审查为例外的折衷审查的历史演变。(1)我国1988年制定的《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审查范围是:审查提交的文件、证件和填报的登记注册书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并核实有关登记事项和开办条件。从条例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当时的企业登记审查立法和实践是奉行实质审查原则的,既要审查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还要审查有关登记事项和开办条件。(2)2000年《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修订后,将该条款修改为:审查提交的文件、证件和填报的登记注册书是否符合有关登记管理规定,并核实有关登记事项和开办条件,删除了对申请材料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登记主管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真实性是否承担相应责任问题的答复》中明确,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和证明文件是否真实的责任应由申请人承担。登记主管机关的责任是对申请人提交的有关申请材料和证明文件是否齐全,以及申请材料和证明文件及其所记载的事项是否符合有关登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查。以上规定说明审查方式逐渐从实质审查向形式审查转变。(3)2004年7月1日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规定,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予以登记。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两人以上的工作人员进行核查。《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以形式审查为原则,但同时又规定了登记机关的实质审查裁量权,实行的是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相结合的折衷审查方式。国家工商总局在制定《企业登记程序规定》时,对企业登记审查原则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推敲,考虑到由登记机关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查缺乏有效手段,且行政责任过大、效率不高,根据《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再次确立了形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的审查原则,即登记机关一般只对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书面审查,在认为有必要时保留实质审查的权力。
Ⅲ 股东有权随时召集股东会吗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39条的规定,股东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期会议应当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按时召开。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提议召开临时会议的,应当召开临时会议。由此可见,“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有权利提议召开股东会。
Ⅳ 股东大会召集程序违法的,股东何时可以行使撤销权
股东大会召集程序违法的,股东可以行使撤销权,自该决议作出后的六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撤销决议之诉。
Ⅳ 股东会召集权纠纷该如何处理
符合召集程序的组织就可以召集,10%股东,1/3董事,监事会都可以召集股东会。
Ⅵ 执行董事和监事召集临时股东会会议,是他的权利还是他的义务
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执行董事召集股东会议即是职权也是职责,权利义务具有相对性;监事召集临时股东会议属于权利范畴。
纵横法律网
张作信律师
Ⅶ 如何确定股东大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效力纠纷的诉讼当事人
1,如果股东会决议、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时候。原专告为任何人属,因为这时候,决议违反法律,是有害于公共社会利益的。任何人都有权利发起诉讼,被告为公司。
2,如果股东会决议、股东大会决议内容违反章程的规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召集、表决程序不符合法律的规定的时候。此时,决议的效力为待定。原告为股东,被告为公司。这时候如果股东发起诉讼的时候,是要求股东提供担保的,防止股东权利的滥用。
3,董事会决议内容违反章程的规定,或者召集、表决程序不合法,造成公司利益受害,股东有权利要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监事以公司的名义为原告,董事会为被告(其中,未参加董事会,或者是参加了明确表示不同意在董事会决议中签名的董事无责任)。如果,情况紧急或者监事会在30日不起诉,那么股东以股东个人的名义为原告,董事会被被告。
PS:::不懂还可继续问。。。
Ⅷ 持有公司多少以上股份的股东享有临时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
持有公司30%以上股份的股东享有临时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