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学生因口角发生纠纷

学生因口角发生纠纷

发布时间:2021-05-01 17:34:09

① 学生在学校发生言论纠纷怎么办

因学生间的小矛盾上升到家长间的矛盾,今天跟双方家长谈了两个半小时。在谈话的过程中,双方家长一直在点头,最后圆满解决。我觉得今天我说的一些点,对于上小学的家长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这次我跟双方家长谈话的思路是这样的

一、关于学生在校发生矛盾的建议

二、还原并分析学生事件

三、家长陈述各自想法,分析并调和矛盾

四、家长反思


一句话三个问题,三个不同的重音

1、学生在【学校】发生的矛盾,应该在哪解决?

2、【学生】在学校发生的矛盾,应该由谁解决?

3、学生在学校发生的【矛盾】,应该怎样解决?

我们先说问题1:

学生在【学校】发生的矛盾,当然应该在学校解决。因为学校是第一事发现场,有当事人在,有旁观者在,能够更好的还原事件。当然,要在学校里解决。

问题2:

【学生】在学校发生的矛盾,是学生发生的矛盾,当然应该由孩子自己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找老师解决。家长应该做的,是在引导完孩子之后,第二天询问老师,孩子有没有主动去找老师解决问题,对事件之后孩子解决问题的行动做好追踪,而不是由家长出头,【替代】去找老师解决,更不能私下去找对方家长解决。

我非常理解家长在知道孩子在学校发生矛盾时的心情,怕孩子受委屈,挨欺负,想替孩子出头。于是,家长往往混淆了问题的主语是谁。

在学校的矛盾,是学生该去解决的问题;而家长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无法陪伴孩子一辈子。在孩子的慢慢求学之路上,甚至整个人生中,要经历太多挫折。这次,是我们看到了,知道了,我们能帮他解决。那下一次呢?下下次呢?那些我们看不到的,无从知晓的,孩子终将遭遇孤立无援时,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我们的目标,不是替代孩子解决当前的小矛盾,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具备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心理上自我疏导的能力以及行为上的去解决问题的合适的语言和行动。当我们替孩子出头时,一定要想一想,这样的举动,能达到我们的目标吗?还是与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替代他做,孩子等于什么都没做,不去实践,不去尝试,那他永远也学不会。

所以,如果爱,请放手,给孩子机会去成长。

问题3:

学生在学校发生的【矛盾】,应该怎样解决?

老师去解决一个矛盾,首先,要问问当事人,双方都要描述下事情的经过,之后要找到第三方旁观者,如果实在无法分辨,调监控。

为什么要这么复杂,因为学生仅是6、7岁的孩子,他们的表达能力,记忆能力都有限。有时会说谎,因为这是孩子趋利避害的本性;有时歪曲事实并非有意,因为孩子会把自己认为对的事当做真实发生的事。所以为了达到尽量公平,要尽可能的多方面了解情况。这也是为什么矛盾要在学校解决,要由学生解决的原因。

家长在家听到的信息,只是由孩子单方面从自己角度传达的信息,真实性,客观性都有待考察。如果只根据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去判定问题,肯定会有所偏颇,有失公正。而且有些孩子,在和家长描述事件的时候,会夸张一些。这也不是孩子有意为之,而只是一种发泄,在对父母的倾诉中为自己的情绪找到一个出口。我们说孩子之间的矛盾,大部分是朋友间的小打小闹。前一分钟还气的不行,后一分钟又高高兴兴一起玩去了。

孩子内心对待朋友的宽松和大度,很多时候我们成人都要自惭形秽。把问题扩大的,往往是家长。在为孩子间的一些小事沟通的过程中,产生了家长间的矛盾,殊不知,孩子这时已经拉着手和好如初了。然后又碍于面子,让孩子不许跟对方交往。明明在孩子心里不是大事的事,却在家长的权威下必须当成大事处理。想一想,这是不是又与我们的初心背道而驰了呢?我们希望孩子快乐,孩子的宽容就可以使孩子快乐,但我们是不是又阻碍了它呢。


还原并分析学生事件

经过调查,在一方孩子心里不舒服的两件事,一个是误会,一个是因为对方不当的处理方式。两件事情,之所以成为隔阂的原因,都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良好的沟通,不知道如何选择更恰当的沟通方式。如果在事情发生当时,能够很好的跟对方解释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并且在行为之前,想一想这种举动是不是合适,这些小矛盾也就不会发生了。

在之前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时,都进行了“穿越”表演,如果事件到退回去,我们下一步要怎样做。最后,还让孩子做了反思,说一说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该怎样办。把孩子的反思录了下来,给家长看。在反思中,两个孩子的第一句都是“我想跟她做朋友”。这句话,没有经过我的任何引导,反而在与孩子聊天的过程中,我是赞成孩子有选择的交朋友的。家长看了视频,听了孩子这样的话,火气也冷却了不少。


家长陈述各自想法,分析并调和矛盾

我相信家长的目标其实是一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希望解决问题,并没有任何一方是故意要制造矛盾。引起争执的原因,无非是各自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或其中有没解开的误会,又或者,无法在语言的含义上达成一致。

尤其,是用手机信息通讯的时候,争执往往是从自己对对方文字的妄加揣测开始的。所以这个环节,就让家长把自己在整个问题中的心里过程,对这个问题的真实想法,开诚布公的讲出来。而教师的角色,就是抓住双方家长思想相一致的地方,话语之间理解上的误会,引导家长认识到各自的问题,理解对方的初衷,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以及找到如何解决才是更好更有效的方式。

经过真诚的沟通与交谈,家长将心中的结解开,才不会再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以及双方以后得交往。


家长反思

这一步,是处理学生矛盾时,必不可少的一步,当然,家长也应该有所反思。家长说出自己的抱歉,以及以后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回家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等等,对这次的谈话进行复盘。能够真诚的反思出的内容,才是更有可能去实践的事。相信这一次的谈话,家长们都有了新的认识。

家长在处理孩子在学校里发生的矛盾时,一定要正确的引导,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切勿参与其中,把问题放大。当我们把教育的眼光放长远,在遇到问题时,就能够找到更妥当的解决办法了。​​​

② 成年女子与小学女生发生口角纠纷结果怎么样了

(12月29日)12时许,因发生口角纠纷,一名女子将一名小学女生刺伤。下午,事发地所属公安局——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通报称,受伤的学生已被送往医院救治,目前暂无生命危险,警方也已将嫌疑人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③ 学生之间发生矛盾纠纷的调解原则有哪些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的社会现状: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需要人与人之间密切合作才能完成一项工作,而一个人若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与别人相处,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自私、做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半径画一个圆”、不关心他人,不懂得体贴父母,不善与他人合作,做错事不愿承担责任等等的弊端就显现出来。说到底,不就是不懂得为人处事吗?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家中,他们是家长心中的“宝贝”,做什么事大人都迁就,久而久之养成了这种性格。然而到了学校,和其他同学相处在一起,没有了别人的迁就,自己再不懂得迁就别人,矛盾自然就发生了。有时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就可能大打出手。更有甚者,在课堂上顶撞老师,与老师发生矛盾。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处理这些矛盾,使之学会为人处事,显得尤为紧迫。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其实,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但由于他们还处于成长阶段,对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还缺乏理性的认识,所以矛盾发生后,很容易感情用事,使起初的小摩擦发展成对立,从而使矛盾双方的心理遭受很大的压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中调解,用成年人理性的思维分析双方的行为,使之认识事情的本质,妥善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
最后,我想谈谈我的看法和具体做法。我认为,我们在了解学生产生矛盾的原因时,并不一定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因为矛盾双方会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对方的错误,以掩饰自己的过失(这是学生头脑中潜在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果向其他同学调查,就有些劳师动众,效果并不理想。我的做法是顺其自然,就让双方互相指责,甚至辩论、争吵,待双方发泄完对对方的不满后,心情自然平静下来,这时,老师对事情的真相也就一清二楚了,然后再从中分析双方的对与错,就有了针对性,矛盾双方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双方产生的矛盾也就更有清醒的认识。最后,一说两开,矛盾也自然解决了。同时,为同学怎么处理矛盾,也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④ 我还是大二学生,因与人发生口角,导致抓扯,后报110,对方是一个当5年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⑤ 因口角发生纠纷的轻微伤,该赔偿多少

。赔偿项目和计算方法:
1、医疗费: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2、误工费: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3、护理费: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4、交通费: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5、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6、营养费: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⑥ 学生发生纠纷的原因有哪些

您好!学生中发生纠纷的原因有很多,但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争专吵斗嘴,互相攻击,属谩骂。二是打架斗殴,争吵不断升级,发展为你推我拉,最后大打出手。此外还有其它一些形式,如写恐吓信、背后进行造谣、污蔑等。
学生之间纠纷的分类如下:
1.按纠纷的主体身份,可分为同学纠纷,师生纠纷,亲朋纠纷,邻里纠纷等.
2.按引起纠纷的直接原因或纠纷的具体内容,可分为恋爱纠纷,学籍管理纠纷,生活管理纠纷,财务纠纷,公共活动纠纷.
3.按参与纠纷的人数或规模,可分为个人纠纷,群体纠纷,个人与群体纠纷,群体与群体纠纷.
4.按纠纷发生的场所划分,可分为校内纠纷,校内与校外纠纷,内部纠纷与外部纠纷.
5.按纠纷的性质,可分为轻微刑事纠纷,治安纠纷,民事纠纷,行政纠纷.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发生经济纠纷.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⑦ 学生在校和同学发生纠纷,在不愿当事人的情况下学生有权申诉吗

学生在校和同学发生纠纷,学校可以调解,如果学生不愿意调解的,可以要求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学校不是司法机关,无权强制对学生进行调解或者做出处罚,学生不服的,可以不接受调解,对学生违法处理的,学生可以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反映。

⑧ 刚成年因口角发生冲突致人受伤法律怎么说

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造成你与同学的冲突并造成对方受伤,你就应该承担责任 ,由于你还是学生,赔偿就双方家长协商解决,而且对方家长提出的补偿条件是合理的,并不过分。

⑨ 因口角纠纷引起的校园欺凌案例占百分之多少

各校各地情况不尽相同。

⑩ 学生间发生纠纷该如何处理

一、背景:班上一位女同学张花怀疑男同学李小小喊她外号,打了男同学,并把其脸上抓伤。男同学的家长找到学校来,责骂女同学,恐吓女同学,让女同学心里很恐惧。老师安抚好家长情绪后,调解了双方的矛盾,让两同学讲明情况,握手言欢。二、准备
提前布置论题,让学生思考,拟定发言提纲
三、活动过程
1、老师宣布活动主题,并板书。
2、学生举手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2: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应该向老师报告。这不是打小报告,班干部也应该把情况及时报告给老师。如果这次班上受伤的李小小及时把这件事报告了老师,老师肯定会处理好了,也用不着他妈妈来学校大吵大闹,影响我们学习情绪。如果张花怀疑李小小喊了她外号,应该问清楚,不应该先动手打人。挨了骂不应该怪李小小妈妈,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学生3:李小小太小心眼儿了,只是怀疑,根本就没弄清楚,就乱发脾气。如果不是过分的自尊,就是过度的自卑。学生4(张花):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乱猜测别人了。有事当面说清楚,还应该宽容别人,也应该受得委屈。这次的事给了我很深的教训,我再次给全班同学道歉。(掌声)学生5:有学校发生的纠纷应该在学校处理,尤其是像这样的小事,李小小不应该告诉妈妈。学生6:(李小小)我没有告诉妈妈,是她自己发现的,我还说是自己撞到的。可是她不信,非要来学校。她不讲理,骂了张花,大人不讲理你跟她说不清。我根本就不怪张花,但是我也没有叫张花的外号。学生7: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有外号,不应该叫外号,太伤人自尊了。学生8:确实如此,我觉得外号伤人。我保证以后不叫人外号,也请大家不叫我的外号。(同学们纷纷点头)学生9:如果学生间有矛盾,自己化解不了的就找老师,如果老师解决不了怎么办?如果有同学受了很重的伤……学生10:受伤有医院,我们大家都会帮忙的。学生11:我妈妈总不来学校,我觉得家长不应该出事才来,应该多来学校了解情况。学生12:我不想家长来,他们总是骂我。学生13: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和同学搞好关系,不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家长就可以放心了。……教师总结:今天,大家发言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非常好。我们明白了,在学校发生的事尽量在学校解决,每个同学都要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同学间应该互相尊重关心,同学间解决不了的要跟老师汇报。同学间回到家也要做做家长的工作,让他们也跟你们一起成长,倾听你们的声音,只要敞开了心扉,就会有许多的朋友。你们说,我们在一个班级,是不是一个大家庭,应不应该像一家人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同桌的你》。(学生鼓掌)活动后记:1、本次活动促使学生对同学间发生的纠纷进行思考,提高了认识,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阅读全文

与学生因口角发生纠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