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因船舶碰撞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 )的人民法院管辖。
A.碰撞发生地B.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C.被告住所地
民事诉讼法
第三十条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㈡ 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哪
管辖问题?
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九条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条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一条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二条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㈢ 海上船只故意碰撞导致受害方守到人身伤害该如何处理
对于海上船只碰撞的情形,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侵权赔偿责任。另外,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十条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㈣ 内河发生的船舶租用、船舶碰撞引起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等等是否属海事法院管辖
这个规定我看过,它并没有区分海船和内河船,也没有讲多大的船舶,让我一头雾水版。比喻我们这权里一条小河的渡轮和一艘载人的小机动船发生碰撞,难道也由武汉海事法院管辖吗?我们这是湖南省,离武汉很远。这里的海事是不是广义的海事(含内河运输),并不单指《海商法》意义上的海事对吗?我们这里没有海,却有地方海事局。是不是海事法院审理的案件并不要求都依《海商法》、《海诉法》来审理,内河发生的案件就适用其他法律来审理,比如适用交通部的《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 查看原帖>>
求采纳
㈤ 是船舶碰撞案件,我国有哪些法律法规
船舶碰撞纠纷包括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纠纷以及与船舶碰撞相关的其他纠纷,属于典型的海事纠纷。海商法和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系调整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的特别法律,应当优先适用于船舶碰撞纠纷案件的审理。在海商法和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应当适用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故《规定》的主要法律依据包括海商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等。
《海商法》第八章是关于船舶碰撞的专门规定,该章节的规定基本上是参照1910年布鲁塞尔统一船舶碰撞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以下简称1910年碰撞公约)的规定而制定的,包括船舶碰撞的定义、碰撞后的施救通报义务、以及船舶碰撞的责任承担原则等共计6条规定。1910年碰撞公约规定,船舶碰撞致使有关船舶或者船上财物遭受损害时,对这种损害的赔偿都应该按照公约的规定办理。该公约首次确立了按照碰撞过失的比例确定碰撞船舶财产损害赔偿责任的原则,受害人只能按照各船的过失比例分别向各加害船舶索赔财产损失,碰撞船舶并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虽然我国于1993年才正式加入1910年碰撞公约,但是在制定海商法时已经通过参照国际公约规定的方式,将公约所确立的过失比例责任制度这一特殊原则制定成为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充分体现了船舶碰撞纠纷的特殊性,具有鲜明的海事特点。因此,在审理因船舶碰撞引起的各种纠纷案件、确定碰撞船舶赔偿责任时,海商法第八章作为调整船舶碰撞纠纷的特别法律规定应当优先适用。
在法律适用部分,还应当正确掌握因不同原因造成船舶触碰事故引发侵权纠纷时应当如何正确适用法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和触碰案件财产损害赔偿的规定》,船舶触碰是指船舶与设施或者障碍物发生接触并造成财产损害的事故,例如船舶触碰港口设施或者码头等。导致船舶触碰事故的原因很多,包括由于船舶之间发生碰撞导致船舶触碰码头,或者由于单船驾驶过失导致船舶触碰码头等。对于因船舶碰撞导致船舶触碰引起的侵权纠纷,应当如何确定碰撞船舶对触碰事故的赔偿责任,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船舶碰撞造成触碰事故,属于共同侵权,应当按照民法通则关于共同侵权的规定由碰撞船舶对触碰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一种意见认为船舶触碰码头造成财产损失构成侵权,应当按照民法通则关于侵权损害赔偿的规定由触碰船舶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触碰损害是由船舶碰撞引起的,应当按照海商法第八章的规定由发生碰撞的船舶按照碰撞责任比例对触碰承担比例赔偿责任。我们认为,虽然海商法第八章是对船舶碰撞作出的规定,而并未对船舶触碰作出专门规定,但是根据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碰撞造成第三人财产损失的,各船的赔偿责任均不超过其应当承担的过失比例。因此只要船舶触碰是由于船舶碰撞造成的,船舶触碰造成的损失就属于因碰撞造成的第三人的财产损失,就应当按照海商法第八章的规定确定碰撞船舶的比例赔偿责任。但是对于非因船舶碰撞导致的船舶触碰案件,由于并不涉及船舶碰撞,不能适用海商法第八章的规定,而应当按照一般侵权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确定触碰船舶的赔偿责任。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船舶触碰事故,对船舶来说,都属于海上航行中发生的事故,是典型的海事侵权纠纷案件,应当适用海商法的规定。虽然在非因船舶碰撞造成的船舶触碰中不能适用海商法第八章有关碰撞责任的规定,但海商法中关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船舶优先权等其他规定均应当适用。故根据《规定》,对因船舶触碰港口设施或者码头造成损害的,触碰船舶仍然有权援用海商法规定的责任限制等进行抗辩,受害人有权依据海商法的规定主张船舶优先权等。
㈥ 内河发生的船舶租用、船舶碰撞引起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等等是否属海事法院管辖大神们帮帮忙
这个规定我看过,它并没有区分海船和内河船,也没有讲多大的船舶,让我一头雾水。比喻我们这里一条小河的渡轮和一艘载人的小机动船发生碰撞,难道也由武汉海事法院管辖吗?我们这是湖南省,离武汉很远。这里的海事是不是广义的海事(含内河运输),并不单指《海商法》意义上的海事对吗?我们这里没有海,却有地方海事局。是不是海事法院审理的案件并不要求都依《海商法》、《海诉法》来审理,内河发生的案件就适用其他法律来审理,比如适用交通部的《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 查看原帖>>
㈦ 船舶碰撞案件第三人的营运损失可以赔吗
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的概念编辑本段
船舶碰撞事故发生后,最终要确定过失方损害赔偿问题,即过失方赔偿金额。由于海商法未明确地规定赔偿的原则、范围、计算方法等,故应适用民法以及海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
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原则编辑本段
1.恢复原状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5年8月18日发布的《关于审理船舶碰撞和触碰案件财产损害赔偿的规定》(以下简称《碰撞损害赔偿规定》)第2条规定:“赔偿应尽量达到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折价赔偿。”恢复原状就是损害赔偿应使受害方尽量接近受害事故发生前的状况。但是,对碰撞造成的人身伤亡不适用该原则。
2.直接损失赔偿原则。
我国《碰撞损害赔偿规定》第1条第1款确定了该项原则,并明确地规定了直接损失的范围。据此原则,受害方只能追偿碰撞造成的立即的直接损害,包括可以合理预见的损失,如因船舶碰撞导致航次租船合同解除而损失的本可赚得的运费、渔船错过捕捞季节而损失的收益等。但是,受害方不能追偿因营利损失而失去投资、投标、贷款等机会的损失。
3.受害方尽力减少损失的原则。
根据我国《碰撞损害赔偿规定》第1条第2款规定,受害方不得要求赔偿因自己的过错而扩大的损失。换言之,受害方采取合理措施就可以避免或减少的损害,不得追偿。因此,当船舶发生碰撞后,受害船舶应尽力采取合理措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范围
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不仅包括船舶本身的损害赔偿,而且包括船上所载货物及其他财产的损害赔偿,还包括船上旅客和船员的(二)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范围。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不仅包括船舶本身的损害赔偿,而且包括船上所载货物及其他财产的损害赔偿,还包括船上旅客和船员的人身伤亡损害以及污染损失。
1.船舶损失。可以具体分为:
第一,船舶全损的赔偿。船舶损失分为实际全损与推定全损两种情况。在实际全损时,损害方向责任方的索赔额为:船舶价值+滞期损失+支付给第三方的赔偿+ 船员工资和遣返费用+其他费用。其中在确定船舶价值时应考虑船舶类型、船龄、条件和操纵性能及碰撞时所具有的价值等诸项因素。如果有可能取得类似船舶,则应参照该类似船舶价格确定。如果无法找到可以参照的市场价格,则以造价减去折旧确定其价格。在确定船舶价值时,应以船舶灭失之日为准,而且受害方支付的船舶保险费不应计入船舶价值以内。根据我国《碰撞损害赔偿规定》,船舶全损的赔偿范围包括船舶价值损失以及未包括在船舶价值内的船舶上的燃料、物资、备件、供应品、渔船上的捕捞设备、网具、渔具等损失。船舶价值损失的计算,应以船舶碰撞发生地当时类似船舶的市价确定;碰撞发生地无类似船舶市价的,以船舶船籍港类似船舶的市价确定或以其他地区类似船舶市价的平均价确定;没有市价的,以原船舶的造价或购置价,扣除折旧计算;折旧后没有价值的,按残值计算。船舶被打捞后尚有残值的,船舶价值应扣除残值。
滞期损失又包括货船的滞期损失和渔船的滞期损失。货船的滞期损失为运费损失。由于货船营运本可赚取运费,但碰撞后致使其无法赚取该部分收入,由此遭受的损失亦属于碰撞的直接后果,可以索赔。在受害船舶为班轮时,因航线固定,运费收入可以事先预料,因此,在全损后船舶丧失使用的合理期限内,可追偿的运费损失容易确定。在受害船舶为航次租船时,受害方必须证明在船舶丧失使用的合理期限内确有另外的航次租船合同存在时,才可以索赔。在受害船舶为期租船时,出租方有权根据租船合同向责任方追偿租金损失。所谓“船舶丧失使用的合理期限”,是一个事实问题,一般以受害方可以找到替代船舶的合理时间为准。
我国《碰撞损害赔偿规定》第10条规定,在船舶全损时,滞期损失以找到替代船所需要的合理时间为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滞期损失一般以船舶碰撞前后两个航次的平均净盈利计算。如果碰撞导致期租合同承租人停租或不付租金的,船舶所有人的索赔额以租金额扣除可节省的费用计算。因货物灭失或损坏导致运费损失的,以尚未收取的运费金额扣除可节省的费用计算。渔船的滞期损失为渔汛损失,以该渔船前3年的同期渔汛平均净收益计算,或以本年内同期同类渔船的平均净收益计算,计算期限以找到替代的合理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扣除休渔期为限,或以一个渔汛期为限。
支付给第三方的赔偿,主要指受害船舶需要对外承担的财产赔偿责任,如由于加害船舶的过失致使受害船舶碰撞码头,以及在造成第三人人身伤亡的情况下必须承担的连带赔偿责任。受害方在对外赔付之后,可以向加害方索赔。
对于船员工资和遣返费用,根据1925年《国际劳工公约》规定,船员因船舶失事或灭失而被解雇时,船员对解雇期间的工资享有权利,期限为2个月,除非船舶所有人证明该船员能够马上获得适当雇佣。这一原则已为各国所普遍接受。此外,如果船舶碰撞发生在国外,还会发生将船员遣返回国的遣返费。上述两笔费用均可以由受害方索赔。
船舶价值的利息从碰撞之日起算,直至赔付之日终止。如果船舶所有人索赔了运费损失,则利息从运费损失终止计算之日起算,因为索赔运费损失已意味着船舶所有人对无法利用船舶价值的损失进行了索赔。对运费利息的计算,从运费应支付之日起,至实际赔付之日止;支付给第三人的费用,从实际垫付之日起,至实际获偿为止。
我国《碰撞损害赔偿原则》第13条规定,船舶价值的损失利息从船期损失停止计算之日起至判决或调解确定的应付之日止,其他各项损失则从损失发生之日或费用产生之日起计算至判决或调解确定的应付之日止。
受害方可以索赔的其他费用包括合理的救助费、沉船的勘察、打捞和清除费用、设立沉船标志的费用、共同海损公摊、拖航费用以及杂费(如诉讼费、通讯费等)。我国《碰撞损害赔偿规定》亦有类似规定。
第二,船舶推定全损的赔偿。推定全损是指船舶实际全损已无法避免,或者虽然未达到全损,但其恢复、修理、救助的费用将超过船舶价值。船舶推定全损的损失计算方法与实际全损时相似,但亦有若干特别的费用。比如,在确定船舶是否推定全损之前,船舶所有人往往会打捞、检验该船,由此产生的打捞费、检验费亦可索赔。
第三,船舶部分损失的赔偿。在船舶部分损失的情况下,赔偿范围包括三部分:修理费及附带费;支付第三方的费用;滞期损失赔偿。船舶未发生全损时,索赔方有权追偿临时修理和永久修理费用,以及附带费用。附带费用包括船舶检验费、进坞费、码头税、监督费等。根据我国《碰撞损害赔偿规定》,船舶部分损害的赔偿包括合理的船舶临时修理费、永久修理费及辅助费用和维持费用。辅助费是指为进行修理而产生的合理费用,包括必要的进坞费、港口费、检验费、住坞费、清仓除气费等。维持费用是指在船舶修理期间,船舶和船员日常消耗的费用,包括燃料、物料、淡水及代用品的消耗和船员工资等。支付第三人的费用主要包括救助费用、拖船费用、打捞费用、赔偿人身伤亡或个人财产的损失以及杂费等。滞期损失是指在船舶修理期间,由于船舶所有人不能正常使用该船而遭受的损失。有关计算方法与船舶全损时的计算方法相似。
2.货物损失。
船舶碰撞中货物损失金额的计算,主要取决于货主向承运人索赔时所依据的法律原则。由于货主可能分布于世界各国,因此,具体的法律规定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在货物损坏时,应按其实际价值计算,扣除因此而减付或免付的有关运输费用。在货物损坏的情况下,赔偿金额应为货物到达时的完好价值减去损坏后的价值的金额。我国《碰撞损害赔偿规定》第9条规定,货物灭失时,应按其实际价值,即以货物装船时的价值加运费加请求人已支付的货物保险费计算,扣除可节省的费用; 货物损坏时,以修复所需的费用,或以货物的实际价值扣除残值和可节省的费用计算。在受害船舶为渔船时,船上捕捞的鱼货价值应参照事故发生时的当地市价,扣除可节省的费用;网具的价值,应按原购置价或造价扣除折旧费用和残值计算。
3.人身伤亡损失。
人身伤亡分为人身伤害和人身死亡两种情况。船舶碰撞中责任方应承担的人身伤亡赔偿责任,主要取决于审理案件时适用的准据法以及有关雇佣契约。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1992年5月16日公布的《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人身伤亡的赔偿范围如下:在伤残赔偿时,赔偿范围包括收入损失、医疗护理费、安抚费及其他必要的费用。需要注意的是,安抚费是指对伤残者的精神损失给予补偿,可按伤势轻重、伤痛情况、残废程度,并考虑年龄、职业等因素作一次性赔付。安抚费实际上具有精神赔偿金的性质。
在死亡赔偿时,赔偿范围包括收入损失、医疗护理费、安抚费、丧葬费(以死者生前6个月的收入总额为限)以及其他必要费用。其中收入损失的计算公式为:收入损失=(年收入-年个人生活费)×死亡时起至退休的年数+退休收入×10。该规定同时限定海上伤亡赔偿的最高限额为每人80万元人民币。
㈧ 青岛海事法院有权判决在深圳发生的案件
这个应该是针对侵权行为重新提起的民事诉讼,可以由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但是属于海事法院管辖就有点奇怪了,不知道案件有没有一下情况: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收案范围的规定》的规定:
一、海事侵权纠纷案件
1.船舶碰撞损害赔偿案件,包括浪损等间接碰撞的损害赔偿案件;
2.船舶触碰海上、通海水域、港口的建筑物和设施的损害赔偿案件,其中包括船舶触碰码头、防波堤、栈桥、船闸、桥梁,以及触碰航标等助航设施和其他海上设施的损害赔偿案件;
3.船舷损坏在空中架设或者在海底、水下敷设的设施损害赔偿案件;
4.船舶排放、泄漏有害物质或者污水,造成水域污染或者他船及货物损害的损害赔偿案件;
5.海上或港口建设、作业以及拆船造成水域污染或者他船及货物损害的损害赔偿案件;
6.船舶航行、作业损坏渔网、其他捕鱼设施和水产养殖的赔偿案件;
7.航道中的沉船、废弃物、海上作业设施不当影响船舶航行造成损失的损害赔偿案件;
8.海上运输或海上、通海水域、港口作业过程中的人身伤亡事故引起的损害赔偿案件;
9.非法留置船舶和船载货物案件;
10.其他海事侵权纠纷案件。
二、海商合同纠纷案件
1.水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件,其中包括远洋运输、含有海运区段的国际多式联运、沿海和内河运输.以及水水联运、水陆联运等水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件;
2.水上旅客和行李运输合同纠纷案件;
3.船舶的建造、买卖、修理和拆解合同纠纷案件;
4.以船舶作抵押或以船舶营运收入作抵押的借贷合同纠纷;
5.租船合同纠纷案件,其中包括海船的光船租赁、定期租船、航次租船合同,沿海、内河运输船舶的祖赁、承包合同纠纷案件;
6.船舶代理合同纠纷案件;
7.货运代理合同纠纷案件;
8.供应船舶营运或者日常所需物品等合同纠纷案件;
9.海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
10.海上救助、打捞合同纠纷案件;
11.拖航合同纠纷案件;
12.海上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其中包括海运货物保险、船舶保险、油污和其他保赔责任险、人身保险等保险合同纠纷案件;
13.海上运输联营合同纠纷案件;
14.其他海商合同纠纷案件。
三、其他海事海商案件
1.海运、海上作业(含捕捞作业)中重大责任事故案件;
2.港口作业纠纷案件,其中包括在港区内进行的测量、勘探、建港、疏浚、爆破、打捞、救助、拖带、水上水下施工、港口装卸(装卸、驳运、保管)和理货作业等纠纷案件;
3.共同海损纠纷案件;
4.装卸设备、属具、集装箱灭失赔偿纠纷案件;
5.海洋开发利用纠纷案件,其中包括对大陆架的开发和利用(如海洋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海岸带的开发和利用(如围垦、滩涂、采矿、工程建筑等),海洋渔业和水产品的养殖的开发和利用、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水下工程、海洋科学考察等纠纷案件;
6.船舶共有人之间的船舶经营、收益、分配纠纷案件;
7.船舶所有权、占有权、抵押权,或者海事优先请求权的纠纷案件;
8.认定船舶及其他海上无主财产的案件;
9.涉及海洋、内河主管机关的行政案件;
10.海运欺诈案件;
11.法律规定由海事法院受理的和上级人民法院交办的其他案件。
四、海事执行案件
1.海洋、内河主管机关依法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
2.海事仲裁机构作出裁决,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对方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案件;
3.申请执行与船舶和船舶营运有关的公证机关确认的债权文书的案件;
4.依据1958年在纽约通过的《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规定,申请我国海事法院承认、执行外国或者地区的仲裁机构仲裁裁决的案件;
5.依照我国与外国签订的司法协助协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则协助执行外国法院裁决的案件。
五、海事请求保全案件
1.海事请求权人为保全其海事请求权,在诉前申请扣押船舶的案件;
2.海事请求权人依合同规定,在诉前申请扣押船载货物或者船用燃油的案件。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1984年1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设立海事法院几个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海事法院收案范围的规定同时废止。
㈨ 海事侵权纠纷案件包括哪些
1、船舶碰撞损害赔偿案件,包括浪损等间接碰撞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2、船舶触碰海上、通海水域、港口及其岸上的设施或者其他财产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其中包括船舶触碰码头、防波堤、栈桥、船闸、桥梁以及触碰航标等助航设施和其他海上设施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㈩ 海事法院都管辖什么样的官司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收案范围的规定》的规定:
一、海事侵权纠纷案件
1.船舶碰撞损害赔偿案件,包括浪损等间接碰撞的损害赔偿案件;
2.船舶触碰海上、通海水域、港口的建筑物和设施的损害赔偿案件,其中包括船舶触碰码头、防波堤、栈桥、船闸、桥梁,以及触碰航标等助航设施和其他海上设施的损害赔偿案件;
3.船舷损坏在空中架设或者在海底、水下敷设的设施损害赔偿案件;
4.船舶排放、泄漏有害物质或者污水,造成水域污染或者他船及货物损害的损害赔偿案件;
5.海上或港口建设、作业以及拆船造成水域污染或者他船及货物损害的损害赔偿案件;
6.船舶航行、作业损坏渔网、其他捕鱼设施和水产养殖的赔偿案件;
7.航道中的沉船、废弃物、海上作业设施不当影响船舶航行造成损失的损害赔偿案件;
8.海上运输或海上、通海水域、港口作业过程中的人身伤亡事故引起的损害赔偿案件;
9.非法留置船舶和船载货物案件;
10.其他海事侵权纠纷案件。
二、海商合同纠纷案件
1.水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件,其中包括远洋运输、含有海运区段的国际多式联运、沿海和内河运输.以及水水联运、水陆联运等水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件;
2.水上旅客和行李运输合同纠纷案件;
3.船舶的建造、买卖、修理和拆解合同纠纷案件;
4.以船舶作抵押或以船舶营运收入作抵押的借贷合同纠纷;
5.租船合同纠纷案件,其中包括海船的光船租赁、定期租船、航次租船合同,沿海、内河运输船舶的祖赁、承包合同纠纷案件;
6.船舶代理合同纠纷案件;
7.货运代理合同纠纷案件;
8.供应船舶营运或者日常所需物品等合同纠纷案件;
9.海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
10.海上救助、打捞合同纠纷案件;
11.拖航合同纠纷案件;
12.海上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其中包括海运货物保险、船舶保险、油污和其他保赔责任险、人身保险等保险合同纠纷案件;
13.海上运输联营合同纠纷案件;
14.其他海商合同纠纷案件。
三、其他海事海商案件
1.海运、海上作业(含捕捞作业)中重大责任事故案件;
2.港口作业纠纷案件,其中包括在港区内进行的测量、勘探、建港、疏浚、爆破、打捞、救助、拖带、水上水下施工、港口装卸(装卸、驳运、保管)和理货作业等纠纷案件;
3.共同海损纠纷案件;
4.装卸设备、属具、集装箱灭失赔偿纠纷案件;
5.海洋开发利用纠纷案件,其中包括对大陆架的开发和利用(如海洋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海岸带的开发和利用(如围垦、滩涂、采矿、工程建筑等),海洋渔业和水产品的养殖的开发和利用、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水下工程、海洋科学考察等纠纷案件;
6.船舶共有人之间的船舶经营、收益、分配纠纷案件;
7.船舶所有权、占有权、抵押权,或者海事优先请求权的纠纷案件;
8.认定船舶及其他海上无主财产的案件;
9.涉及海洋、内河主管机关的行政案件;
10.海运欺诈案件;
11.法律规定由海事法院受理的和上级人民法院交办的其他案件。
四、海事执行案件
1.海洋、内河主管机关依法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
2.海事仲裁机构作出裁决,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对方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案件;
3.申请执行与船舶和船舶营运有关的公证机关确认的债权文书的案件;
4.依据1958年在纽约通过的《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规定,申请我国海事法院承认、执行外国或者地区的仲裁机构仲裁裁决的案件;
5.依照我国与外国签订的司法协助协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则协助执行外国法院裁决的案件。
五、海事请求保全案件
1.海事请求权人为保全其海事请求权,在诉前申请扣押船舶的案件;
2.海事请求权人依合同规定,在诉前申请扣押船载货物或者船用燃油的案件。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1984年1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设立海事法院几个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海事法院收案范围的规定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