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案由司法解释中有以物抵债合同纠纷吗
抵债协议是基于原债权债务协议的履行问题而产生,可以视为原协议的补充协议,因此如发生争议,还是以原协议的种类性质来确定案由。
② 财产依以物抵债裁定抵债给当事人后又转让,共有人执行异议如何处理
有啥意义?比翼物抵债再定抵债给当事人后,又转让共有人执行异常,这样的专业问题,你需要上渡网上查询就完全可以掌握
③ 在执行局签了以物抵债协议被告能反悔吗
一何为以物抵债
以物抵债,简单举例来说,就是原本欠别人一定数额的金钱,但期限届满后无法偿还,便约定用某物来抵债,或者在借款时就约定若按期无法偿还,将用特定物来抵债。从设立的时间来看,以物抵债有两种情况:一是债务履行期届满前就约定将来若无法如约偿还债务就以物抵债,二是债务履行届满后双方再经协商约定以物抵债。
目前直接见于法律规定的以物抵债多发生在执行程序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1条规定:“经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同意,可以不经拍卖、变卖,直接将被执行人的财产作价交申请执行人抵偿债务,对剩余债务,被执行人应当继续清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19条第1款规定:“拍卖时无人竞买或者竞买人的最高应价低于保留价,到场的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执行债权人申请或者同意以该次拍卖所定的保留价接受拍卖财产的,应当将该财产交其抵债”。除了上文明确认可的以物抵债,其他情况下以物抵债的效力如何,则取决于其本质所归属的法律制度。
④ 有关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以物抵债,具体是怎么回事
司法实践中,关于以物抵债的成立要件则是另一番回应。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纪要[2014]2号认为,以物抵债具有实践性,在债务清偿期届满后当事人达成以物抵债协议,在尚未办理物权转移手续前,债务人反悔不履行抵债协议,债权人要求继续履行抵债协议或要求确认所抵之物的所有权归自己的,人民法院应驳回其诉讼请求。
⑤ 以物抵债一方反悔能否支持
【案情】孙某向冯某借款人民币15万元,由于种种原因孙某未能到期归还欠款,后孙某与冯某签订协议约定,孙某自愿以自己所有的轿车一辆归冯某所有以抵偿债务。因孙某未将车辆交付冯某,也不协助冯某将车辆产权过户给冯某,冯某无奈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孙某将车辆交付冯某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分歧】在审理过程中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孙某与冯某的约定虽然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也不存在可撤销、无效合同规定的情形,但此规定本质上是一种以物抵债的担保行为,违背了担保立法的精神,应认定为无效,故不应支持冯某的诉讼请求。第二种意见认为,孙某与冯某在协议中明确约定,孙某自愿将自己所有的轿车归冯某所有,且合同约定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违反《合同法》关于可撤销、无效合同规定的情形,所以应认定为合法有效,应支持冯某的诉讼请求。笔者支持第二种意见。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该协议的法律性质该如何定性。第一种意见认为,该协议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认定为无效。在签订协议时双方约定如到期不能偿还债务,则轿车产权归冯某所有,此违反了《担保法》关于禁止流质条款的规定,流质条款是学理概念,《担保法》第40条、第66条规定,抵押(质)权人和抵押(出质)人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质)权人未受清偿时,抵(质)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第一种意见误解了本案中协议的性质,本案中协议不是《担保法》关于禁止流质担保的规定,此协议是在债务到期后双方签订的一种新协议。 【评析】笔者认为该协议是合法有效的,符合《合同法》关于有效合同的约定。债务到期后冯某与孙某签订该协议虽然表面上是一种以物抵债的行为,但其法律性质是双方就该辆轿车达成的一种新的协议即车辆买卖合同,只要不存在违反《合同法》关于无效、可撤销合同等情形,就是一种合法有效的协议,应当得到法院的支持。本案中,孙某与冯某借款到期后,双方达成了以孙某自有的轿车一辆作为债务进行抵偿,孙某与冯某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双方不存在重大误解、欺诈和胁迫等可撤销合同的情形,同时也不存在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形,所以该协议自始至终就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的一份合法有效的协议,一方反悔不履行该协议是一种违约行为,法院应当判决其继续履行合同,故冯某的诉讼请求应得到法院的支持。
⑥ 以物抵债可以裁定吗
不可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六条 当事人达成以物抵债执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不得依据该协议作出以物抵债裁定。
第十一条 申请执行人以被执行人一方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为由申请恢复执行,人民法院经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恢复执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不予恢复执行:
(一)执行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申请恢复执行的;
(二)执行和解协议约定的履行期限尚未届至或者履行条件尚未成就的,但符合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情形的除外;
(三)被执行人一方正在按照执行和解协议约定履行义务的;
(四)其他不符合恢复执行条件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条 和解协议达成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执行:
(一)各方当事人共同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和解协议的;
(二)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和解协议,其他当事人予以认可的;
(三)当事人达成口头和解协议,执行人员将和解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各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的。
第十四条 申请执行人就履行执行和解协议提起诉讼,执行法院受理后,可以裁定终结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自动转为诉讼中的保全措施。
⑦ 以物抵债协议法律效力如何认定
1.以物抵债,系债务清偿的方式之一,是当事人之间对于如何清偿债务作出的安排,故对以物抵债协议的效力、履行等问题的认定,应以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基本原则。
2.一般而言,除当事人明确约定外,当事人于债务清偿期届满后签订的以物抵债协议,并不以债权人现实地受领抵债物,或取得抵债物所有权、使用权等财产权利,为成立或生效要件。只要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即为有效。
3.当事人于债务清偿期届满后达成的以物抵债协议,可能构成债的更改,即成立新债务,同时消灭旧债务;亦可能属于新债清偿,即成立新债务,与旧债务并存。基于保护债权的理念,债的更改一般需有当事人明确消灭旧债的合意,否则,当事人于债务清偿期届满后达成的以物抵债协议,性质一般应为新债清偿。
《物权法》第六条违约责任
(一)甲方逾期交付抵债财产和相关证书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按照逾期天数,每天支付相当于逾期交付财产的抵债金额的万分之四的违约金或者扣减相当于应付违约金数额的抵债金额。
(二)甲方逾期办理登记手续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按照逾期天数,每天支付相当于须办理登记财产的抵债金额的万分之四的违约金,或者扣减相当于应付违约金数额的抵债金额。
(三)抵债财产被第三人追诉的(因抵债财产发生的交通事故赔偿等),乙方因此而支付的费用由甲方承担;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支付费用,或者扣减相当于该费用数额的抵债金额。
⑧ 法院变卖程序,以物抵债问题!急!!
首先我国法律为了维护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公平,是不允许债权到期后债权人占有整个担保物的,只能通过拍卖或者变卖,用所得房产偿付债务,剩余款项会退还给债务人。这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得以有效实现,同时避免了双方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债务人的损失。
同时,你说的将债务人的房产全部归于债权人的话,会对债务人不公平,如果责令债权人予以补偿,则对债权人不公平(等于是将该房产强行卖给债权人)。
如果变卖不成,也许会延长期限也许会进行拍卖,总之会将房产卖掉,用其债款偿付。但债权人有优先购买的权利,如果债权人同意,可以优先购买该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