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著名医疗纠纷协和梁启超

著名医疗纠纷协和梁启超

发布时间:2021-03-30 13:41:31

Ⅰ 湖北金龙泉创始人术后脑死亡,家属对此事存在哪些质疑

湖北金龙泉啤酒的创始人李大红在海南博鳌超级医院手术后55天被宣布脑死亡,患者在昏迷失去意识之前说过自己被骗了。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专家认为,可能是由于手术并发症引起的意外,还要经过权威的医学鉴定,而家属认为做完手术之后,李大红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而院方并没有及时治疗,过了一个多小时才将降压药送到手术室,认为给李大红做手术的医生,应该有脑外科医生负责,而不是由儿科医生主刀,除此之外,院方连病历都写错,这种最基本的错误,让人怀疑医院方的专业度。

Ⅱ 梁启超的所有事迹极其评价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早年事迹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幼年时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他聪颖过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884年中秀才。1889年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1890年入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购得《瀛环志略》,始知世界有五大洲各国。同年8月,拜南海康有为先生为师。1891年入读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自称“生平知有学自兹始”。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起“公车上书”。后主笔于《万国公报》宣传变法维新,协助康有为创办“强学会”。1896年离京抵沪,与黄遵宪等筹办《时务报》,撰写《变法通义》等书并在《时务报》上连续发表,影响巨大。1897年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邀,赴长沙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开民智、伸民权。1898年“百日维新”开始后,光绪皇帝于7月3日召见梁启超,命呈《变法通议》,授六品卿衔,令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发生,梁启超出亡日本。

海外流亡

梁启超 (东华新闻?Tung Wah News, 1901年4月17日)1898年10月16日梁启超抵达日本东京;康、梁抵日后不久,孙中山等即想与之建立联系,但遭康有为拒绝;12月23日,梁启超在横滨创办的《清议报》出版;该年冬,梁启超撰写《戊戌政变记》,陆续刊登在《清议报》上。

1899年3月,康有为离开日本前往加拿大;其后,孙中山等多次与梁启超接触,商谈两党合作;12月31日,梁启超离开日本抵达檀香山。1900年初,清政府再命各省严拿康、梁;梁启超忙于保皇会与勤王起义事宜;其间,与他的英文翻译何蕙珍女士产生了一段“夏威夷之恋”;4、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迅速发展,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国决定联合出兵,6月清政府与各国宣战;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建立“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简称“保皇会”);7、8月间唐才常策划、发动自立军起义,梁启超由檀香山急速返回中国;自立军起义事败,梁启超经香港前往新加坡与康有为会面,后应澳洲保皇会邀请前往澳洲;1901年春,梁启超返回日本;著《南海康先生传》;开办广智书局;12月21日《清议报》停刊。1901年6月,发表《立宪法议》一文,主张君主立宪。1902年初(正月初一),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在横滨出版;2月至7月,梁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新民说》;创办的《新小说》,发表《新中国未来》。

1903年梁启超应美洲保皇会邀请赴美洲游历,先后抵达温哥华、纽约、波士顿、华盛顿、费城、匹兹堡、圣路易、芝加哥、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后经温哥华返回日本横滨,此次游历长达八个月,在华盛顿期间还拜会了美国外交部长约翰海和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返日后撰《新大陆游记》刊登于《新民丛报》;是年,《饮冰室文集》第一次结集出版。1904年清政府特赦戊戌党籍,但康有为、梁启超二人仍未宽免。

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与梁启超的《新民丛报》论战,此后革命党和保皇党的论战日益激烈。1906年,梁启超代为清政府出洋考察的五大臣起草《考察各国宪政报告》,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梁启超表示支持。1907年10月,梁启超在东京建立“政闻社”,期望推动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但后因遭清政府查禁而告解散。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逝世,梁启超生活困难,以读书、著述为业。1911年清政府责成袁世凯组阁,任梁启超为司法副大臣,梁辞而未就。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梁启超结束流亡生活,9月28日离开日本返回中国。

辛亥革命后回到中国
回国后,梁启超曾任民主党首领,后民主党、共和党与统一党合并为进步党,他被选为理事。1913年进步党熊希龄组成“人才内阁”,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1914年“人才内阁”仅存在五个月便宣告解散,梁启超辞去司法总长职务,任币制局总裁。1915年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进行猛烈抨击。其后梁启超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经越南赴两广参加反袁斗争,梁启超的反袁举动使得他同老师康有为彻底决裂。1916年6月袁世凯在全中国人民的反对中羞愤而死。1917年7月段祺瑞内阁成立,梁启超任财政总长;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下台,梁启超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社会,思想有所转变。1920年梁启超回到中国后,以开始集中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该年《清代学术概论》脱稿。1921年梁启超在天津南开大学主讲中国文化史,在京、津多所学校先后七次讲演。1922年梁启超赴各地讲学;10月起,在南京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讲授《先秦政治思想史》一学期;同年《中国历史研究法》出版。1923年梁启超在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清华大学)讲学。1924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出版。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并担任京师图书馆馆长。1926年梁启超因病入院治疗,发现肾有问题。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终年五十七岁。

家庭
梁启超祖籍广东省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梁氏的先祖为中原南逃的难民。在梁启超曾祖父之前,梁氏家族世代耕田。梁启超祖父名镜泉,是一位秀才;祖母名黎。梁启超的父亲名莲涧,也是一位秀才,在乡里教书;梁启超的母亲为赵氏。

梁启超一生有过两位夫人:李蕙仙和王桂荃。1889年(光绪十五年)年仅十七岁的梁启超考中了举人,与主考官李端棻的堂妹李蕙仙订婚,1891年(光绪十七年)梁启超十九岁时入京与与长他四岁的李蕙仙成婚。婚后夫妻二人的感情一直很好。李惠仙与梁启超结婚时,带了两位丫环,其中一位即王桂荃,王桂荃聪明勤快,深得梁氏夫妇喜欢,1903年她成为梁启超的侧室。1924年9月13日,李惠仙因病而逝,梁启超为此写下了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梁夫人文》。1968年在“文化革命”中,王桂荃与孩子们四散分离,最后死在在一间阴暗的小屋里。

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
梁思宁(1916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现已离休,住在山东济南。
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版
《饮冰室文集点校》梁启超著,吴松等点校,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1. 6册 ISBN 7541519480 。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全十二册) ISBN 7-101-00475-X/K.

故居、纪念馆与墓地
在广东江门和天津都保存有梁启超的故居并建有梁启超纪念馆。

广东江门的梁启超故居位于江门新会会城镇茶坑管理区,这里是梁启超的诞生地。该故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为一座青砖平房,占地面积155平方米。故居于1989年被定为广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故居扩建为“梁启超纪念馆”。纪念馆由莫伯治设计,主体为一座两层中西合璧风格建筑,前部分为具有欧陆风格的白色拱型设计,后部分是岭南风格的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故居大院中央还竖有梁启超铜像,由林敦厚父子设计。纪念馆内有梁启超生平事迹展。

天津的梁启超故居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4号,毗邻的还有位于河北路46号的梁启超书斋——“饮冰室”。这两所住宅是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空地所建。故居建于1914年,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饮冰室建于1924年,为浅灰色两层洋楼,由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建筑面积949.50平方米。天津市政府于2003年将故居和饮冰室扩建为梁启超纪念馆。纪念馆以故居作为展室,展示梁启超生平事迹。书斋“饮冰室”做为复原陈列,再现了梁启超生前的工作、生活环境。

梁启超墓今位于北京市植物园东环路东北的银杏松柏区内。墓地总面积1.8公顷,东西分为墓园和附属林地两部分。墓园由梁启超之子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1978年2月24日梁启超子女梁思庄、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将墓地全部无偿转交给北京市植物园。
参考资料:http://eeeeee.org/wiki/%E6%A2%81%E5%90%AF%E8%B6%85

Ⅲ 材料作文 梁启超肾被切错却不希望别人说出去好让西医在中国立足 求完整原题目 谢谢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读梁启超的传记获知,梁启超的死是由于在协和医院开刀时,医生切错了一只肾所致。对协和医院来说,这显然是著名医院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事后,梁启超对周围的人说,不要对外说,特别是媒体。因为西医刚传入中国,大家对西医信任度不高,如果传出去,西医在中国就无法立足了。

Ⅳ 梁启超 我的病与协和医院大神们帮帮忙

右肾是否一定该割,这是医学上的问题,我们门外汉无从判断。但是那三次诊断的时候,我不过受局部迷药,神智依然清楚,所以诊查的结果,我是逐层逐层看得很明白的。据那时的看法罪在右肾,断无可疑。后来回想,或者他‘罪不该死’,或者‘罚不当其罪’也未可知,当时是否可以‘刀下留人’,除了专门家,很难知道。但是右肾有毛病,大概无可疑,说是医生孟浪,我觉得冤枉…… 出院之后,直到今日,我还是继续吃协和的药,病虽然没有清除,但是比未受手术之前的确好了许多。想我若是真能抛弃百事,绝对休息,三两个月后,应该完全复原。至于其他的病态,一点都没有。虽然经过很重大的手术,因为医生的技术精良,我的体质本来强壮,割治后10天,精神已经如常,现在越发健实了……敬告相爱的亲友们,千万不必为我忧虑。 我们不能因为现代人科学智识还幼稚,便根本怀疑到科学这样东西。即如我这点小小的病,虽然诊查的结果,不如医生所预期,也许不过偶然例外。至于诊病应该用这种严密的检查,不能像中国旧医那些‘阴阳五行’的瞎猜,这是毫无比较的余地的。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这是我发表这篇短文章的微意。 尽力了.......

Ⅳ 梁启超先生,我要对您说

梁启超先生曾说:“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无数志士仁人以国家之任为任,以百姓之心为心,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忠诚守望、勇敢担当的精神滋养着中华儿女,以致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复兴路上,涌现出了几十年背井离乡、远离父母,把一生交给祖国,始终守望着国之重器的黄旭华式的科技工作者;涌现出了带领村民在恶劣环境中战天斗地、劈山凿渠,守望一方的黄大发式的村干部;涌现出了守望母亲、眷顾故土、担忧家国命运而一生泣血的余光中式的“乡愁诗人…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共同担负着复兴家国的重任。
那强有力的语句出自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奋斗,去拼搏。从进京赶考的“公车上书”到变法图强的“百日维新”,这个知识青年立志要救中国于水火之中。
变法失败,捕杀维新人士。懂得变通的梁启超逃到国外,没有人说他是怕死,因为他为国家之崛起保存了力量。十余年的清王朝覆灭,他终于回到故土。
回国的他并未隐姓埋名,而是在教育方面继续做贡献。但天不遂人愿,疾病又降临在这位老人身上。这位老人患上了尿毒症,左肾病变,尿中带血。有人劝他去看中医,也有人建议他去国外,但都被他拒绝了,而他选择了北京协和医院。
所有人都对老人的选择十分不解,而只有梁启超自己才知道原因。他曾经在国外居住十余年,深刻感到了西医之重要。西医有很多优点,快速机动性强,因此,中国要发展、要强大就离不开西医。但当时在国人眼中十分神秘恐怖,这便给西医在中国的传播造成了巨大的阻力。若要让利国利民的西医发展,就必须消除人们这种心理。他便基于这种目的,进入中国最早的西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梁启超住院检查,医生决定为他摘除病变的肾。手术很成功。然而他的病情非但未见好转,反而加重了。他只好去医院复查,结果让所有人吃惊,他的健康的身肾被摘除而保留了一个病肾。医生的疏忽酿成一起医疗事故。
所有人都在等着梁启超去控告协和医院。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又十分平静地住进协和医院,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默默宽容地接受了一切。他知道自己去告医院会有什么后果:中国接受西医至少要推迟十几年。而他的生命却只能依靠药物维持。
他的宽容大度让所有人都敬佩,而他那颗为人民、为国家宁愿牺牲自己的爱国之心,也被代代传颂。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梁启超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

Ⅵ 关于梁启超被割错肾的事件

1926年3月,梁启超因便血腰疼到协和医院诊治,经X光透视显示左肾有黑斑一处,医生诊断结果是左肾患结核,需手术切除。当时梁启超与被誉为中医“四大名医”之首的肖龙友先生相交甚笃,经常往来,为慎重起见,特请肖先生复诊。肖龙友医道精深,医德高尚力起沉疴,妙手成春,经他之手治愈的病人不可胜数,因此上至高官巨贾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奉若神明,就连一些名气很大的西洋医院,在遇到疑难大症束手无策时,也常常找肖先生帮忙。此次肖龙友为梁启超切脉后,断然否定了协和医院的诊断结果:“肾脏绝无大病!”力劝梁启超切勿草率从事,并为梁对症下药,处方诊治。服用了肖先生的中药后,梁启超顿觉神清气爽,颇见功效,但是后来病情又出现了反复,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是梁启超一直没有停止读书治学劳神费心所致。肖龙友见状十分着急,劝告梁启超说“治病不能单纯靠药,三分看病七分养,若想彻底恢复健康,必须放下书本,安心养病,否则即使华佗再世也无能为力。”谁知梁启超听后却不以为然,戏虐地说:“战士死疆场,学者死讲堂,死得其所。何惜之有!”肖龙友听后惊得目瞪口呆,连连叹气,不禁为老友的健康暗暗担心。 时过不久,梁启超的病情果然恶化,旋赴协和医院准备手术。住院后,梁启超饱受病痛的折磨,常常无法忍受,对医院的治疗方案也产生了怀疑和不满,他在给梁思成夫妇的信中这样写道:“这回上协和医院一个大当。他只管医治,不顾及身体的全部,每天两杯泻油,足足灌了十天,把胃口弄倒了。也是我自己不好,因胃口不开,想吃些异味炒饭、腊味饭,乱吃了几顿,弄得肠胃一塌糊涂,以至发烧连日不止。人是瘦到不像样子,精神也很萎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协和医院匆匆为梁启超实行了手术,手术由院长刘瑞恒亲自主刀,但刘瑞恒判断失误,竟将健康的肾脏切去,而留下了病肾,这是导致梁启超壮年逝世的直接原因。对这一重大医疗事故,协和医院医治守口如瓶严格保密,后来为遮人耳目,将事故责任人刘瑞恒调离医院,改任卫生部政务次长,直到几十年后,医学教学在讲授如何从X光片中辨别左右肾时,才举出了这一病例,至此梁启超死因真相大白于天下。 文章中有

Ⅶ 梁启超的英雄事迹400字

少年强则强,少年富则富.”
那强有力的语句出自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奋斗,去拼搏.从进京赶考的“公车上书”到变法图强的“百日维新”,这个知识青年立志要救中国于水火之中.
变法失败,捕杀维新人士.懂得变通的梁启超逃到国外,没有人说他是怕死,因为他为国家之崛起保存了力量.十余年的清王朝覆灭,他终于回到故土.
回国的他并未隐姓埋名,而是在教育方面继续做贡献.但天不遂人愿,疾病又降临在这位老人身上.这位老人患上了尿毒症,左肾病变,尿中带血.有人劝他去看中医,也有人建议他去国外,但都被他拒绝了,而他选择了北京协和医院.
所有人都对老人的选择十分不解,而只有梁启超自己才知道原因.他曾经在国外居住十余年,深刻感到了西医之重要.西医有很多优点,快速机动性强,因此,中国要发展、要强大就离不开西医.但当时在国人眼中十分神秘恐怖,这便给西医在中国的传播造成了巨大的阻力.若要让利国利民的西医发展,就必须消除人们这种心理.他便基于这种目的,进入中国最早的西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梁启超住院检查,医生决定为他摘除病变的肾.手术很成功.然而他的病情非但未见好转,反而加重了.他只好去医院复查,结果让所有人吃惊,他的健康的身肾被摘除而保留了一个病肾.医生的疏忽酿成一起医疗事故.
所有人都在等着梁启超去控告协和医院.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又十分平静地住进协和医院,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默默宽容地接受了一切.他知道自己去告医院会有什么后果:中国接受西医至少要推迟十几年.而他的生命却只能依靠药物维持.
他的宽容大度让所有人都敬佩,而他那颗为人民、为国家宁愿牺牲自己的爱国之心,也被代代传颂.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梁启超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

Ⅷ 梁启超事迹

1,梁启超一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为了民族强盛和国家繁荣,竭力呐喊,四处奔走,付出了几乎全部的心血。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却又因时而异,不断变化,前后矛盾,以致难以令人信服。

2,在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随康有为亦步亦趋,无论办报或教学,都注意并且用力阐述康有为的改良思想和变法理论。他以公羊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为依据,鼓吹变法,讲求维新,宣传西方科学文化,充分显露了年轻爱国志士的朝气和锐气。

3,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一度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一次“破坏”:“历观近世各国之兴,未有不先以破坏时代者。有所顾恋,有所爱惜,终不能成。” 但是这种居于改良和革命之间的摇摆,在梁启超的身上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仍然和康有为一道,鼓吹改良,主张“斥后保皇”。

4,当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展开之后,梁启超又改变旧说,转而提倡实行“开明专制”,试图与“革命”理论相对抗。 使梁启超难堪的是,正当他还在口干舌焦地鼓吹开明专制,反对实行宪制的时候,清廷却正式宣布要“预备仿行宪政”了。

5,以后,梁启超又高唱宪政,在立宪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统治中国近270年的清皇朝已经行将就木,眼看革命派就要取得政权,共和之制势在必行,梁启超再一次改变了以前的政治主张,提出了“虚君共和”的口号。

6,直到民国之后,这种多变的特征,在梁启超的政治生涯中依然时有反映,从拥袁到反袁,从护国到拥段。一变再变,终于技穷。

(8)著名医疗纠纷协和梁启超扩展阅读:

1,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2,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3,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4,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 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5,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4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Ⅸ 梁启超真的是被协和医生割错肾了吗

梁启超这个人我们应该都不陌生,他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可是却是英年早逝,令人叹息。传言说是因为他割错了肾,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06年的时候,协和医院曾经就证实了并不是因为手术食物的原因,但是和医院的误诊也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有没有割错肾的问题我们已经一无所知了,但是误诊这个事情医院也逃不了干系。

Ⅹ 写作 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先生因病住进协和医院。经检查,医生发现其右肾有一黑点,诊断为肿瘤,

【写作指导】
1、本题是一个故事类材料的新材料作文,这与新课标高考的方向是一致的。

2、在审题上不能太难,又要留有空间,能够表现出考生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材料在表述上对于立意已有了相当的提示,如“当时西医刚刚传入中国”“不要借我这回生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之障碍”“事实上,这次误诊确实给他的身体带来巨大伤害”等。抓住这些关键性词句立意往往就是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3、要联系社会热点,但又要超出社会热点。本次命题的背景便是当下非常严重的医患纠纷,意在让考生关注时事,思考社会人生,

4、要能多角度立意,能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该材料讲述梁启超先生对于一次医疗误诊的态度,一方面涉及自身的生命安全,一方面关涉新生科学(西医)在中国的推广。梁先生心量广大,目光高远,以大局为重,不但不问责医院,还排息众议,其情可感。所以可以从梁启超先生的胸怀角度,立意为:伟人的胸怀,诸如“顾全大局,不计得失”“宽容,大度”“理解”“识大体”“爱护新生事物”等;

从西医面临质疑角度,说明每件新生事物的推行,每项科技的发展应用都是经历波折的,离不开开明进步人士的理解支持推动。由此可以立意为“新事物的发展总是要面临曲折的”“要理解支持新生事物”等;

从医院角度,可以立意为“做事态度要严谨”等;
从质疑者角度,还可立意为“对于新事物不可苛责”;

还可以采用对比法,谈你对现在“医闹”的看法。

阅读全文

与著名医疗纠纷协和梁启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