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国中,刘备借荆州是不是孙权默许的
导语:
荆州是刘表的地盘,刘表去世以后,荆州被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继承,刘琮将荆州献给了曹操。所以在赤壁之战前,荆州是曹操的地盘。
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都出了力,为什么说荆州一定是孙权借给刘备的呢?如果孙权实力足够雄厚,拒绝给予刘备任何土地,那么刘备又该怎么办呢?
鲁肃作为江东谋臣,他没有资格也没有理由,将荆州借给刘备,所有主动权都在孙权手里,所以不能把这件事怪罪在鲁肃身上。
所有认为鲁肃借荆州的人,都不愿意去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鲁肃哪来的权力?荆州是鲁肃的私人后花园吗?他想要借出去就能借出去吗?当然不行。
荆州地盘的归属权,是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所需要讨论的问题,
上升到这个层面的话,鲁肃顶多也就是一个外交部发言人的角色,他负责传递双方的意思。
最多鲁肃是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不过你让一个提意见的谋士为主公的错误来背锅,是不是要寒了天下谋士的心呢?毕竟决策权在孙权手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聪明的孙权还是知道的。
B. 刘备借荆州不还,算不守信用吗
按那时的情况来说的话 刘备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和安全 所以才没有还荆州 个人认为那是被逼的不守信用!!
C. 刘备借荆州为什么不还
民间俗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一句话让刘备变成了千年老赖。但实际上刘备从来没有借荆州,甚至可以说,在真正的历史上,东吴能够得到荆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刘备的功劳。
刘备借荆州的说法是江东孙权为合法吞并荆州的一面说辞,刘备‘借’的仅仅是荆州南郡的一小部分,也是双方出于共同对抗曹操达成的协议,荆南四郡还是刘备自己打下来的。
后来,刘备取的益州后,逐渐壮大,引起孙权担忧,就派人向刘备收回荆州,双方谈判后,以湘水为界划分荆州,孙权仍不满足,趁关羽北伐,荆州空虚派吕蒙突袭荆州,最后擒杀关羽。
刘备占荆州,是从曹操手里重新夺回荆州控制权,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而孙权为一念之私不惜背弃盟约,为突袭荆州寻找借口才说‘荆州是借给刘备’,为自己的背信弃义披上合法外衣。
D. “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这个俗语故事是怎样的
刘备借荆州本来就是一个为了能够占领荆州的幌子,诸葛亮想出借荆州的法子,也是为了保全孙刘联盟。可是本来就是谁占了,就应该是谁的,可是江东却坚持声称荆州是他们江东胜利的成果。其实,战场上哪有那么多的道理可讲,就连平日里最在乎仁义名声的刘备也对此供认不讳,说明鲁肃的那套说辞,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赤壁,周瑜率领江东子弟攻退曹操,可是他们江东不杀曹操,将曹操赶到刘备的地盘,想借刘备之手杀了曹操,这又是什么道理。
荆州是夺过来了,可是还是要找很多借口来圆这个“借荆州”的幌子,双方都想保全孙刘联盟,毕竟北方曹操还是和隐患。诸葛亮对鲁肃说只要有了别的立身之地,就将荆州归还。鲁肃也答应了。可是周瑜本就和鲁肃不是一派,周瑜坚持要夺回荆州,可是最终死也没能看到收复荆州的场面。
E. 刘备借荆州究竟是怎么回事荆州是属于谁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东汉朝廷名存实亡,因此各个地方上的军阀将地方上的官职、财产、人口、土地全部据为己有,将原本属于汉朝的州、郡、县纳入自己的私人财产,就拿东汉十三州之一的荆州来说吧,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所杀后,董卓控制的朝廷委派刘表出任荆州刺史。刘表依靠荆州地方上的豪强摆平了荆州上的叛乱势力,控制了荆州,如果以当时的既成事实来看,荆州是属于刘表的,直到刘表去世后,他的儿子刘琮继承了刘表的所有,成为荆州牧,但是刘琮即位后不久,就投降了曹操,那这个时候,荆州就归属曹操。
F.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真实历史是怎样的
受三国演义影响,有句流传很广的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说的是东汉末年,赤壁之战以后,刘备为了自己的生存,向东吴借荆州驻扎。后来东吴数次催促刘备归还荆州,刘备都以种种借口拒绝。因为一开始刘备就没打算归还荆州,于是留下了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的歇后语。
就在此时,曹操出兵进取汉中的张鲁。汉中被成为“巴蜀咽喉,益州门户”,一旦曹操夺取汉中,则益州门户洞开。刘备急忙提议与孙权讲和协议瓜分荆州以回师抵御曹操。
刘备和孙权协议,以湘水为界,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也就是说刘备用零陵郡和武陵郡,再加上之前的汉昌郡和孙权交换了南郡的江陵部分。至此,刘备集团与孙权集团在荆州问题已经两不相欠。
G. 刘备等人夺荆州是不是赖
不算赖的,刘备得荆州已经将一些地方让给了孙权,其实等于是还了,他们之间是有过协议的。至于借荆州,更是无稽之谈,荆州也不是孙权的,有资格说话的除了刘琮就是刘琦了。毕竟至于他们兄弟俩有权继承荆州。而荆州既然被刘琮送给了曹操,那要从曹操手中夺回荆州,自然只有刘琦才有大义名分了。事实上,刘备也是以刘琦的名义收荆州,这是大义,孙权那还算是窃占呢。你说你防御曹操吞并东吴,这无可厚非,但荆州也不是你的,那时候就是谁先占就归谁。荆州就是无主之地,要说最权威的还是刘备啊,人家把刘琦抓在手上,是帮刘琦收复的,这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刘备借荆州一说明显是无稽之谈。那是演义的说法。历史上压根无此根据,那不过是后来东吴背盟,杀关羽的借口。其实东吴只是觊觎荆州而已,那时候曹魏开出的条件就是让东吴吞并蜀国那三分之一的荆州。别看荆州只是一州,却是天下大州,下属郡县多,人口也多,三分之一的荆州可抵半个蜀国。当然,那是指未分裂前的。但依旧让东吴眼馋。你看的估计是三国演义,里面虚构成分太多了,只是以正史的脉络加入了作者的改编。所以,那只是小说家言而已,大可不必纠结。事实上,当时的刘备是没办法并吞整个荆州的。一来,兵力太少;二来,东吴这个竞争对手也在加紧时间吞并荆州,刘备的吞并空间有限;三,就是曹魏守住了三分之一的荆州。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刘备、孙权、曹操各得三分之一的荆州。而刘备的占领区跟孙权肯定有所冲突嘛,在吃的时候不注意,但吃完后就发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毕竟不是亲兄弟啊,怎么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就协商把靠近东吴的地盘跟接近刘备一方的地盘兑换。正好形成一个整体。其实刘备做的很好了。很难有突破的空间了。首先,曹操赤壁虽败,但依旧守得住荆州小部,而那时候刘备依旧是很弱小的,是属于夹缝中壮大的。自然不能跟曹魏硬拼,最后便宜了东吴啊。而东吴,孙刘是联盟,那么自然不能动手去抢了。所以,只能抓紧时间能多占就多占了。而且刘备也是十分聪明的,他利用刘琦的名义,几乎兵不血刃的得到了三分一的荆州,算是损失最小的一方。他是师出有名损失也是最小的。
H. 刘备到底有没有借荆州如果是借的却迟迟不还,算仁君吗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是大家熟悉的歇后语,不过说起来刘备肯定觉得很冤枉,因为他从来没有借过整个荆州,实际上当时荆州被曹、刘、孙三家分割,各占了一部。刘备从孙权手里得到的仅仅是南郡,而且后来他归还了长沙、桂阳两郡,可能还有江夏郡的一部分,理论上也算还清了。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一下当时荆州的归属情况。荆州共有南阳、南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江夏7个郡,在东汉末年本来是刘表占据。后来驻守宛城的张绣投靠了曹操,曹操也得到了宛城,刘表则控制着剩余的荆州地区。
刘备夺取益州以后,孙权向刘备索取荆州,刘备不同意,双方为争夺荆州闹得剑拔弩张,隔着湘江对峙。最后因为曹操夺取了汉中,刘备和孙权担心继续闹下去会被曹操可趁之机,于是决定和谈,最后以湘水为界,瓜分了荆州。
刘备让出了长沙、桂阳两郡和江夏部分地区,转交给了孙权。《湘水之盟》以后,孙刘两家关于荆州归属问题的争议实际上已经划上了一个句号,刘备也算是还清了借南郡的债,不存在不还的问题。
I. 刘备赖着不还荆州,是不是活该被东吴打
人无完人,刘备也是人嘛。更何况刘备不像老百姓,他是最高权力统治者,他和孙权都相当于现在的国家领导人,没人管他们,他们为了权力爱咋地咋地,啥招都可以使。你说刘备讲仁义对自己人就行了,还对东吴施仁?他累不累?
J. 借荆州这一行为,是不是只是刘备与孙权达成利益交换
赤壁之战后,曹操集团基本上撤出了对荆州的争夺战,只控制了南阳郡和江夏郡北部一带,孙权和刘备则开始了对荆州归属权的争夺,期间发生了大家熟知的事情,也就是刘备借荆州,又借无还的说法,那么刘备是不是无赖,到底有没有借荆州呢?
那么说到底,刘备想要的地盘就是周瑜手里掌握的南郡北部了。
《三国志.周瑜传》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所以说周瑜是极力反对的,毕竟把南郡交出去,那么他成什么了,南郡就是他的功绩啊,打了那么久才打下来,说给人就给人,周瑜肯定心里要骂娘了,只是最终孙权同意了。
那么孙权让出的是,南郡北部一带,以及从武陵长沙撤出兵力,这应该就是孙权借荆州的全部,那么孙权得到了什么呢?毕竟孙权是不会做赔本买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