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海南摩根纠纷

海南摩根纠纷

发布时间:2021-03-29 00:09:49

⑴ 摩根石在哪里可以找到

主要产在伟晶岩和云英岩中,主要的商业产地有巴西、俄罗斯、马达加斯加、美国、印度和非洲等地 。
马达加斯加延展数百英里的花岗伟晶岩中产生过许多优质的摩根石。
摩根石原矿
纳米比亚有好几个宝石级摩根石大型伟晶岩矿区,非洲的津巴布韦、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也有绿柱石产生。
美国许多地方都产出摩根石,加里福尼亚州是著名产地。
中国的新疆、云南、内蒙、海南、四川等地均发现有摩根石,其中新疆和云南的质量最佳。

⑵ 海南雅居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项目介绍

雅居乐海南清水湾,占地超万亩,总投资逾200亿,被列为海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是由香港上市集团雅居乐地产主导开发,携手摩根士丹利共同打造比肩全球的滨海度假新国度。项目沿16公里景观大道和12公里海岸兴建6家国际超五星级度假酒店、2家贵族游艇会等高端配套。

⑶ 收集看法,关于摩根认为美国奴隶制和自由是矛盾的

首先,我坚信人人平等,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黑人还是白人。其次,说到奴隶制就不得不说到南北战争了。在南北战争时期,就有政治家提出过这个观点,奴隶制和自由的冲突。但是意义却和摩根说的不同。《独立宣言》中说:人类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能出让的权利,其中如生命,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但是,很显然,美国的奴隶制背离了这个观点,所以当时就有人提出过奴隶制和自由的冲突。摩根认为,穷人某种意义上是社会的敌人。其实这么说不正确,我更愿意相信“贫穷是万恶之源”这句话,前提是为什么贫穷。因为他们是奴隶,就因为他们的肤色黑,从小就要戴上枷锁,在种植园中劳做,被人们当做商品出售吗?南北战争前,人们在说到美国是用复数(英语的复数您懂吧),因为当时的美国一盘散沙,但到了战争后期,人们就改变了这种叫法。南北战争开始时,双方认为这只是白人之间的战争,而并且为了黑人(大多数士兵这么认为),但是随着战争的延续,越来越多的北方军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愿意为了联邦的完整和人民的自由去打仗,北方军也涌现出了很多著名将领,尤利塞斯.S.格兰特将军还有威廉.特库姆塞.舍曼将军(前者后来成为美国总统,后者的名字用来命名了美军的著名装备“谢尔曼”坦克)。当然,这次废奴虽然让奴隶得到了自由,但是种族歧视还是存在,包括后来的“三K党”。直到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黑人才逐步摆脱了种族歧视。释放了奴隶,他们可以去劳动,去创造。并且摩根的穷人危害社会这是不理智的说法。正如林肯所说:那些不肯赋予别人自由的人,本身也无权得到自由,在上帝面前也无法拥有自由。”
所以我认为摩根的说法起码在我看来不合理,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
ArmyRangers(陆军游骑兵)很高兴为您解答这个问题。祝您生活愉快。

⑷ 摩根国际投资基金联盟

骗子公司。。这类公司不用看就知道忽悠的。。。随便瞎掰几个项目。。。胡吹一通。。。不懂的人们就很容易上当受骗。。记住。。天下没有掉馅饼的故事。。。贪会让人迷失了本性。。。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去想。。。财富要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不要听人讲故事。。自己用心去看。。。如果自己用心看的东西还是出错。。那么自己的迷失的心要好好弥补弥补。。因为你已经迷失了人的本性。。。

⑸ 海南正合实业(集团)公司把我们卖了还不给钱 海南正合实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宋久生把职工都卖了至今还不给钱

公司首席执行官 董事长 CEO 总裁之间的关系:CEO是英文Chief Executive Officer的缩写,意思是首席执行官,主管公司的运营。总裁也可以简单的看作CEO,他们并列第二。 执行官比CEO低一级。 而总经理和总监则更多的是负责某一个具体的项目,是项目的领导。在你所问的几个职位中级别最低。文化:董事长、总裁和CEO的权力详解 自从信息产业兴起以来,尤其是网络股泡沫产生以来,“CEO”在中国骤然成为一个流行词汇。总经理和总裁们纷纷改称CEO,这个缩写词比它的中译版“首席执行官”更简洁,在中国人心目中更有神圣感,于是便出现了今天CEO满天飞的局面。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骄傲的在名片上印着自己是某家新公司的CEO,海尔这样年营业额上百亿的大企业总裁也要求别人称他CEO,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个英文缩写词的实质内涵。 董事长,总裁,CEO,这三个公司领导者的称谓不仅仅是文字游戏,它包涵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与其说是权力的基础,还不如说是义务的基础。如果权力变成了一种享受,甚至连权力拥有者的称谓都变成了一种享受,那真是糟糕透顶。 董事长的英文是Chairman(准确的说是Chairman of the Board),总裁是President,首席执行官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这是众人皆知的。但媒体并没有意识到这三个称谓的微妙差异,经常把President译成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CEO有时候又被译成总裁,情况十分混乱。Chairman这个职务可能是现代公司管理层最早确定的职务之一,因为它是股东利益的最高代表,理论上讲是公司管理层所有权力的来源。President和CEO都由Chairman任命,董事会只能由Chairman召集,非例行的股东大会一般也只能由Chairman召集(或者由股东联名呼吁召集,这要看公司章程)。既然President和CEO都是由Chairman任命的,理论上讲Chairman也可以随时解除他们的职务;不仅如此,Chairman可以随时解除任何人的职务,除了董事(Member of the Board)和监事(Member of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因为董事和监事不是公司雇员,而是公司的主人和仲裁人。因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位弄砸了许多事情的CEO被罢免,却依然保留董事职务;即使他没有多少股份,仁慈的股东往往也会允许他在董事会继续呆下去。 董事会不是一个行政机构,而是一个立法性质的委员会,这就决定了董事长和董事们之间没有真正的上下级关系。一位强大的Chairman可能拥有真正的生杀大权,这种大权有时候来自他掌握的多数股份,有时候来自他的人脉资源,有时候来自他早年积累的威信,这时董事会不过是Chairman的傀儡而已,President和CEO也必须真正对他负责(不仅仅是名义上的负责)——比如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的李嘉诚,他们目前在公司都只保留了Chairman的职务,但对于行政事物他们一样拥有最高的发言权。但大部分公司的Chairman只是一种荣誉性职务,就像英国女王一样,拥有无比尊荣的地位,却从来不说有分量的话。尤其是资产特别巨大、股权特别分散的公司,如通用汽车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等等,各大股东及行政人员的关系非常复杂,Chairman只是一个德高望重、用来维持局面的“活人神”而已,除了召开董事会没有任何权力(就连召开董事会都是应President或CEO的要求)。 喔,我也许说错了——准确的说还是有一点权力的,那就是President或CEO太嚣张,以至于大部分股东一致决定发动政变把他搞掉的时候,Chairman经常是政变的主脑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就发动过一次非常著名的宫廷政变,那是在20世纪初期,他是一家铁矿公司的董事长,总裁是洛克菲勒家族之外的人,他与小洛克菲勒产生了严重的冲突,最后小洛克菲勒不得不召开一次特别股东大会来审议罢免总裁议案。当时小洛克菲勒掌握的股份只有四分之一,远没有到达左右大局的程度,但他出色地收罗了工人、行政管理者和小股东的心,最终以压倒优势罢免了桀骜不驯的总裁。不久前迪斯尼公司的CEO也是这样下台的,对于一位资深经理人来说,被自己的董事长发动股东赶下台无疑是最悲惨的事情。 President这个词诞生要比CEO早,范围也比CEO狭窄。被称做President的人,无论是总统、总裁还是大学校长、委员会主席,都是有一定权力和社会地位的人,但CEO却可以随便用在哪个行政负责人身上。看过《兄弟连》的人都记得,E连的战士甚至把连长称为“CEO”,连长的上级也称呼他为“E连的CEO”。对于一个清洁工小组来说,组长就是CEO;对于一个极地探险队来说,队长就是CEO,这个词没有任何特权荣耀的成分,只代表着某个范围内的最高执行权和与之相伴的义务。想想中国国内的总裁、总经理们争先恐后抛弃President的称谓,视CEO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实在让人感到好笑——难道他们不知道美英的一个下级军官、一个职工领班都可以叫做CEO吗? 一般来说,在公司内部,President是掌握实权的人;在CEO这个称谓没有诞生之前,President几乎是唯一掌握实权的人。一个公司的创始人经常同时给自己加上Chairman和President两种头衔,但现代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不是同一群人,再优秀的President往往也只占有很少的股份,一个小股东是不应该成为Chairman的,就好象一个没有王室血统的人即使再优秀也当不了国王。有时候大股东的力量太强大(比如摩根、杜邦这些大财团是许多公司的大股东),以至于President都成为了股东利益的代表,公司的行政实权就落到了其他行政人员手里——比如执行委员会主席,副总裁,财务委员会主席等等,当然也包括CEO. President沦为大股东代表的例子,最典型的是1920年代早期的通用汽车公司,当时通用汽车创始人杜兰特因为疯狂买空股票而被一脚踢出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杜邦财团立即派遣了一位杜邦家族成员担任通用汽车的President(注意不是Chairman,在通用汽车的历史上Chairman一直是无足轻重的角色),直到赫赫有名的阿尔弗雷德?斯隆接任总裁为止。 事实上,西方的President在大部分时候与中国的总经理是一回事情。总经理可以翻译成“President”,也可以翻译成"General Manager",但后者在西方企业中不是一个常见的职位。但中国企业经常同时设立总裁和总经理,如果把总裁翻译成President,总经理就应该翻译成CEO.President和CEO在西方企业里经常合二为一(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当中),即我们所说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你称呼他President或CEO都无所谓;你也可以在礼仪场合称呼他为President(强调身份和地位),在工作场合称呼他为CEO(强调执行权和责任)。 在少数情况下,董事长、总裁和CEO都是同一个人,我们称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或“董事长兼总裁”(称呼“董事长兼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实在是太恐怖了,没有必要),这种兼职大部分由公司创始人拥有(如比尔?盖茨),有时候也是因为公司的传统习惯(如韦尔奇,按照通用电气的传统,他同时担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而且不存在独立的总裁职务)。 看到这里,大部分读者恐怕会有点头昏脑涨,连我自己都昏了头——既然President和CEO的职权没有本质的区别,而且经常是同一个人,那么为什么要把这两种职务分开呢?答案比较复杂:第一,因为某些大公司的行政事务过于繁重,一个人的精力无论如何不能处理,必须有两个地位平等的最高执行官;有的时候,一家公司同时拥有两个优秀的领导者,有必要为他们安排平等的地位,所以President和CEO就变成了两个人。 第二,二战结束之后,欧美大公司的执行权又发生了变化,演化为“重大执行权”和“日常执行权”两块,重大事件如大政方针、重大人事任命和比较大规模的投资等属于“重大执行权”范畴,由CEO掌握;一般政策、一般人事任命和一般规模的投资等属于“日常执行权”范畴,由President掌握。如果说CEO是总理,那么President就是掌握日常工作的第一副总理,如果这两个职位不属于同一人,那么CEO的地位稍微高一点。 我没有调查CEO和President最早是什么时候分开的,但最早的著名例子发生在1960年代的福特汽车公司。当时福特三世邀请号称“蓝血十杰”之首的麦克马纳曼担任福特汽车的President,麦克马纳曼也成为了福特汽车历史上第一位没有福特家族血统的President.但是,福特三世并不想完全放弃行政权,因此他改称自己为CEO,与麦克马纳曼形成了双头统治,这是现代企业历史上CEO职务流行的开始。 从那以后,公司最高执行权掌握在两个人手里变的司空见惯,有时候CEO对总裁有很大的优势,有时候又是总裁乾纲独断。1999年左右,比尔?盖茨曾经任命一位新的微软公司总裁,但自己仍然保留董事长兼CEO的职务;许多媒体报道说是盖茨“辞去”总裁职务,但实际上盖茨只是把微软公司的总裁和CEO两个职务清晰的分离开来,并把日常执行权授予总裁,这谈不上什么辞职可言。 Chairman, President and CEO,这三个词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我们仍然可以把握它的精神实质。简单的说,Chairman是股东利益在公司的最高代表,它不属于公司雇员的范畴,President和CEO的权力都来源于他,只有他拥有召开董事会、罢免President和CEO等最高权力,但他从来不掌握行政权力。一位Chairman如果不兼任President或CEO,就仅仅是一个礼仪职务,一个德高望重的仲裁者,一般来说是某位大股东的代表。 President掌握着公司的日常行政权,既可以译成总裁,又可以译成总经理;President这个称谓包含的荣耀和地位比CEO要高,因此经常用于礼仪场合。许多时候,President和CEO是同一个人,随便你怎么称呼他;但在许多大公司里,President和CEO是两个人,这时“总裁”和“首席执行官”才有严格的差异,有时候两者地位平等,有时候CEO是总裁的上级(实际情况很复杂,必须一一分析)。 有时候President和Chairman一样,也沦落为一种无足轻重的礼仪职位,但至今从没有听说过CEO变成一种礼仪职位——除了在中国。在中国,无数的经理人疯狂地给自己加上CEO的冠冕,以为这就是跟世界接轨,就是拥有了最高的荣誉与地位;他们不知道,CEO这个词在西方没有任何荣誉与地位的暗示。

⑹ 关于海南航空公司的发展过程或现状问题写一篇2000字的文章(追击加分)

海南航空自1993年5月2日创立至今,已整整11年。陈峰主持组建的海航集团总资产由创业之初的1000万元迅速膨胀到目前海南航空的240亿元,10年扩张2400倍,通过运用多种筹资方式和连续不断、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形成了由海南航空、美兰机场、长安航空、新华航空、山西航空、酒店集团以及其他子公司组成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发展速度之快不能不令人吃惊。

股票大全令人叹服

海南航空的资本嗅觉十分灵敏,它几乎抓住了中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机会,成为我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上市股票门类最多的一家。

1989年,陈峰着手组建海南航空,当时的资金只有经海南省政府担保获得的1000万元人民币,仅够买几个飞机零件。此后不久,国家开始推行股份制改革试点。陈峰紧紧抓住这个机会,终于拿到了海南省政府的试点批文。

1993年1月8日,海南航空在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股本金额为人民币25010万元,共计25010万股。就这样,获得了2.5亿元股权融资。陈峰曾戏言,撕一张纸我就“骗”来了2.5亿。接着,海南航空又从银行获得了6亿元贷款,用这些资金购买了2架飞机,并用这2架飞机作担保再购买2架飞机,这样海南航空一下子就有了4架飞机。到1993年5月,公司法人股在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 系统)实行非实物流通。

1997年6月,溢价发行每股面值为人民币一元的B股7,10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为0.47美元,募集资金333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7669万元。B股又捷足先登。

1999年10月11日,发行A股20500万股,发行价每股4.60元,募集资金人民币94300万元。及时补上了A股一课。

2002年11月18日,海航集团控股的美兰机场2.017亿股H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发行价3.78港元,融资约1亿美元。H股发行之后,海南航空获得了中国证券市场所有种类股票的上市机会,并拥有了最多的股票种类。

十闯华尔街

在我国航空业,海南航空还是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5月,中国航空业向外敞开大门,允许外商投资。陈峰有了尚方宝剑,决定去华尔街“蒙”一把。陈峰说,既然资本市场能帮助我们发展航空事业,为什么不玩大一些呢?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不是在华尔街吗?要玩就去那里玩。公司董事会拍板后,陈峰带着海航的梦想和精心准备的“故事”,十闯华尔街。

1995年11月2日,海航向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控股的美国航空有限公司(Amercian Aviation LDC)以每股0.25美元发售100,040,001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一元的外资股股票,占当时海南航空总股本的25%,海航共筹集资金2500万美元。陈峰又戏言,这钱是“蒙”老外“蒙”来的。

此后,2000年度,海航与合作银行JP Morgan Chase以LIBOR利率0.125和0.1的最优惠利率,融资8000万美元用于购买2架B737-800飞机,这一出色的融资业绩荣获了《Airfinance Journal》颁发的“2000年度亚洲最佳交易奖”和“2000年度融资创新奖”。

2001年10月30日,海南航空通过美国摩根大通银行融资购机筹资2.5亿美元。海南航空用这笔融资购买5架波音737—800型客机。在过去三年中,海南航空先后三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通过发债方式筹资5亿美元。

2002年5月17日,海航利用4400万美元西班牙政府贷款引进飞机模拟机项目经西班牙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其中2800万美元为政府贷款,贷款期限33 年,贷款利率0.2%;其他1600万美元为买方信贷。

就这样,海南航空对资本市场和银行贷款实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钱弄到手之后买飞机,然后再把飞机抵押出去买更多的飞机,充分发挥资本扩张的乘数效应,最后形成一个倒悬的资本金字塔。(何济川/文)

⑺ 银行也能倒闭!海南发展银行破产,欠银行的钱还用还么

当然的还 破产银行的债务会被第三方银行接管,债权会转移到接管银行,所以大家欠银行的钱,只是换了个债主而已。

⑻ 摩根和北京市国土局的争执到底是怎么回事

国土局与摩根为3.9万土地出让金发生纠纷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北京大部份媒体陆续造访了总部设在亚运村慧忠北里的北京摩根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摩根)。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下称国土局)在去年收回了摩根公司手里的在建项目土地使用权,摩根随后向朝阳区法院起诉了国土局,这是媒体造访他们的原因。

去年的10月8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公告收回了摩根这一宗总占地面积为38900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他们认定,摩根公司投资在北四环中路的项目“北京摩根中心”没有在约定期限里将全部地价款缴清。

之后,国土局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建委、规划委在北京地方媒体上发布联合公告,认为摩根中心扰乱了北京的房地产市场秩序,宣布取消了他们的立项批复文件、规划意见书、建设用地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摩根公司拒绝接受来自这些部门的决定,在今年的1月5日,他们将此事诉诸法院,要求判令国土局解除收回摩根中心土地使用权的决定,并依法受理摩根公司缴纳剩余土地出让金的申请。另外,他们还分别向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了行政复议申请,要求他们责令北京建委、国土局及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撤消联合公告中的决定,恢复颁给他们的一揽子工程许可批文。这些部门先后受理了他们的申请,但眼下还没有作出裁定。

致命的土地出让金

没有在约定的期限里缴清全部地价款,这是导致国土局收回摩根中心土地使用权的原因,此外,国土局没有透露其他可能导致土地被收回的因素。在上个月早些时候,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别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法制处、办公室取得联系,他们没有就此事发表什么评论,只表示会应诉。

摩根公司的法律顾问否认他们有意拖延缴纳后续85%的土地出让金,此前的2002年9月10日和12月13日,摩根公司和北京市国土局分别签订了摩根中心一期、二期的土地出让合同,那时候他们交付了全部出让金的15%,按照出让合同的规定,在其后的180天之内,他们应该将剩余的出让金全部交付完毕。

不过在2002年底,当摩根公司准备交纳土地出让金时,北京市规划委突然要求他们修改规划,甚至易地重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能够交纳土地出让金。摩根公司方面说,他们是依据相关法律这样做的。

由于项目已不可逆转地启动,在北京规划委的要求下,摩根公司由开始的易地重建转向调整项目规划方案着手报批工作。他们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出示了通过北京市规划委报送北京市政府的有关摩根中心调整方案的请示,经过数次申报,这份请示最终在2003年4月14日被确定下来,获得了北京市官方的签字认可。

规划委在给市政府的请示说明中说,2003年奥体公园总体规划方案确定后,为了使摩根中心项目能与周围环境协调好,他们要求摩根中心进行调整。他们说,摩根公司一共提交了四个调整方案,经过规划委研究比较,他们认为,将摩根中心的主体公寓截成三断比较合适。当北京市的主管官员们都在这份请示上签字之后,原来总建筑面积为426730平方米的摩根中心被削减了10000多平方米。

摩根公司的法律顾问说,北京市的土地出让金是按照实际建筑面积进行缴纳的,当项目的规划调整后,出让合同和土地出让金也应当随之调整。他们要求国土局将出让合同按照新的规划许可证进行调整,把出让金调整到正确的水平,然后再进行缴纳。

不过据他们透露,北京市国土局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给出任何答复,也没有对合同及出让金额进行修改。摩根公司称,这是导致他们无法缴纳剩余地价款的原因。

2004年的3月,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共同推出他们的71号文件,规定从当年8月31日起,将收回开发企业手中闲置两年且没有建设的土地,清理历史遗留问题,不再允许协议转让土地,改行招、拍、挂,史称“8.31土地大限”。摩根公司说,那时候他们向国土局提出不要求调整出让金,愿意多交1000多万元,“先让我们把土地出让金缴清。”

摩根公司没有解释他们为什么不再坚持要求调整出让金额,并且迫切要求国土局受理他们缴款申请的原因,他们只表示,这样做是为了配合政府的71号文件。

在会见记者的时候,摩根公司透露,摩根中心的地块是通过协议转让获得的,2002年,他们从另一家房地产公司手中接受了这块地,当时该地块上已经有一个名为“汇景园”的小区存在。摩根公司表示,由于小区开发商没有取得项目的一系列批文,加之受奥运场馆规划调整的影响,原开发企业寻求退出。他们因此接手了。

但是,在缴纳了15%的首付地价款之后,剩余的地价款由于规划的调整,加上摩根要求国土局相应调减出让金额不被接受而未能缴付,这段时间从2002年底开始,一直到2004年的3月摩根主动要求放弃出让金调整要求,改按原来的全额支付,期间长达13个月之久。有分析师认为,如果摩根在8月31日71号令生效时还不能缴纳剩余地价款,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受到71号令的影响。他们认为,这是摩根主动要求全额支付剩余地价款的原因。

不过,摩根的全额支付要求很快遭到北京市国土局的拒绝,他们拒绝摩根公司的理由是:由于摩根公司和施工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有仲裁纠纷,因此不受理他们缴纳出让金的要求。这一结果直到国土局公告收回摩根中心的土地使用权。

在3月31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没有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获得他们对此事的评论。

仲裁纠纷

摩根公司与建工集团的仲裁纠纷致使国土局拒绝受理摩根中心剩余地价款,这种拒绝到最后变成了国土局收回摩根中心土地使用权的一纸公告。这令摩根公司方面感到不解。

他们的法律顾问对本报记者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国家和地方的规范性文件,说开发商和施工单位有仲裁和诉讼纠纷就不能交纳土地出让金”。

摩根公司与建工集团的仲裁纠纷发生在2004年,提起仲裁迄今已有24个月。他们的法律顾问说,在2002年,当摩根公司获得摩根中心地块转让的时候,那时建工集团就寻求介入,为此动用了“种种关系”向他们施加影响,要求承揽摩根中心的工程。

摩根公司在去年冬天对外发布了一份问题说明,在这份说明中明确提到建工集团承揽工程而摩根不得不接受的原因。他们通过这份说明称,如果不将项目转由建工集团承建,那么,相关政府部门就不予办理相关工程手续。

他们还透露说,这在建工集团先行占场,后补招投标手续,先开工,后办开工证,签署了两份施工合同等情形中可以反映出来。

2002年11月8日和12月8日,建工集团和摩根公司分别签署了有关摩根中心地下工程一期和二期的施工合同和补充合同,按照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建工集团对摩根中心地下工程实行了全面垫资施工,“也就是说在地下工程验收后再支付工程款,但是地下工程由于出现了重大的质量责任事故,这样的质量事故责任直接导致一期地下到现在还完全无法验收,二期的验收资料到现在也不全,整个摩根公司地下工程到现在也没有完全验收。”

该法律顾问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付款义务,他们也并不拖欠建工集团地下工程款。

地上工程同样遇到了问题,在2002年11月20日和2003年1月4日,摩、建双方签署了建工集团承揽摩根中心地上工程的一份意向书和一份备忘录,按照意向书和备忘录,建工集团承诺,对地上工程实行50%的垫资施工,2004年3月双方还签订了摩根中心地上工程的施工合同。

该法律顾问说,就在这个合同刚刚签署时,建工集团随即就要求大幅度地提高合同价款,这个合同总价款是4.5亿元,建工集团要求最高达8亿元,对于这种要求他们表示不同意。

建工集团明确否认地上合同,他们再也没有签订新的合同,摩根公司认为,在没有合同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义务给建工支付工程款,摩根公司也不拖欠建工集团地上工程款。

摩根同时还指认建工集团在工程中有违约行为,在质量上,经过北京仲裁委员会指定,由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鉴定检验中心检测得出的鉴定结论显示,一期地下钢结构工程不合格,另经过建工集团认可的,能够成为质量问题的就有326处。

另外,摩根还指认建工有延误工期、大肆索要价款的行为。

现在的摩根中心已经停工两年,摩根中心的法律顾问说,建工集团的人员眼下仍占场没有离去。3月2日,本报记者提出到摩根中心项目现场看看,只见这座与“鸟巢”等奥运场馆毗邻的项目的确闲置在那里,没有顺利封顶。他们的法律顾问介绍说,还有两层没有完工。不过,本报记者那天在摩根中心的项目里面只见到摩根方面的一群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没有见到建工集团占场的人。

在上个月早些时候,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与北京建工集团法务部的张立春部长取得联系,张指称摩根公司是在炒作,他表示,此事正在仲裁阶段,他们不能发表意见,裁决一旦下来,凡事都会很清楚。

张立春说,摩根的确拖欠了他们的工程款,为此他们才停工。现在,两年时间过去了,摩根公司因为不交纳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权被收走,所有批文相继作废,“他们一看没戏,就出来兴风作浪。”

张立春还说,有关工程质量的问题,他们与摩根曾共同请了一家鉴定公司鉴定,结果是不存在问题,“没有那回事儿(质量问题)。”

但是在3月7日,北京市仲裁委员会受理了摩根公司申请承建方北京建工集团索赔案。他们以工程质量、拖延工期等几项理由向建工提出20亿余元人民币的索赔。他们称,这是继今年1月6日因“拖欠土地出让金问题”将北京市国土局告上法庭后,通过向承建方提出索赔来解决该项目停工问题的又一举措。

3月28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再次与张立春取得联系,并向他提出面访要求,张立春没有答应记者的要求。

“集中会见媒体的时间已经过去,”他说,这个官司打了两年多,他感觉有些累。

他还说,这件事情总会有一个结果,当就摩根中心的地块进行重新招投标的时候,他相信就会有一个结果出来。他建议本报记者等等看。

“现在,我说我的,他们说他们的,很费口水。”他说。

张立春还表示,他对媒体已经失去信心,因为北京的一些媒体在和他见面之后,对他进行了一些神态描写并将之发表,说他拿眼睛瞪着记者说话。而且说他承认在摩根工程中建工集团曾有串标行为,为此他感到极不愉快。

他说:“我什么时候承认串标了?我什么时候瞪过记者?”

在3月中旬,张立春曾经会见过北京一些媒体,有媒体事后公开披露说,张立春怀疑摩根公司的资金实力,他说,建工集团为摩根中心投入了数亿元资金,只获得摩根公司的1690万元,并且这笔钱还只是用于支付钢材备料。

摩根公司认为建工完全是无稽之谈,没有任何依据。

奔走求告

不过,法学界学者认为,无论这种纠纷以什么方式发展,当摩根中心的土地使用权被国土局公告收回的时候,摩根公司对摩根中心的土地使用权已经完结,只能通过法律另行主张。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凯湘对本报记者说,国土局的公告发布之后,鉴于行政行为已经发生效力,开发商的土地使用权已经丧失,“除非其通过行政诉讼撤消国土局关于收回其土地使用权的行政行为。”

摩根公司在抱怨国土局的同时,也对仲裁委员会迟迟没有做出裁决表示怀疑和不满,直至他们将国土局起诉到法院,并再次对建工集团提起新一轮仲裁。他们的法律顾问表示,摩根一直相信,法律一定会做出公正的裁决。

但是,在土地被收回后的两个月时间里,从摩根方面提供的一些材料来看,摩根公司一直试图绕开法律通过别的渠道来解决问题,如果不是这些渠道不畅的话,摩根未必会将此事诉诸法律。

在去年11月间,摩根公司的股东们曾面见北京市高层官员,并汇报了他们公司和项目的一些状况,但是他们在北京的官员那里受到了怀疑——北京市的官员认为,他们没有,他们的美国投资方AC摩根同样也没有资金建设摩根中心。

此外,摩根公司还分别致信北京市的主要官员,请求他们过问此事,敦促有关部门依法行政。

他们虽然和会见媒体时一样,向官员们出示了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试图以此说明他们有能力支付土地出让金及工程款,也可以在2007年完成摩根中心的建设,但这并没有令官员们消除怀疑,转而信服。有官员坚持己见,明确要求他们退出摩根中心的建设,转交他人建设并炸掉部分已完成建筑。

北京的舆论认为,一个背景过硬、实力雄厚的企业,是不大可能遭到灭顶之灾的,因此,他们同样不太愿意相信摩根公司的实力,也普遍质疑摩根公司提到的美国资方AC摩根公司,并且一直试图证实这个公司是否存在和确有其人,不过这种求证迄今还没有什么结果——没有媒体知道这个公司是否在美国本土真实存在。

摩根公司给本报记者的一份采访问答书中说,AC Morgen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私人控股公司,成立者为极少数位于金字塔塔尖的国际资深业界泰斗及商业领袖。他们说,这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皆有表现的顶级信托及投资公司,驾驭及创建着多元化金融工具。

“北京摩根的力量来源于AC Morgen常务董事会所具备的无与伦比的洞察力及他们同世界各地本土权威人士建立战略合伙联盟的独特途径。”他们说,这家业务范围包括:共管基金、非美国基金、私募基金、不动产投资信托、信托服务及不动产规划的公司,给他们以力量和信心。

摩根公司的书面材料和口头谈话均显示,早在1998年前,北京摩根就是AC Morgen在北京建立亚洲总部的代表公司,事实上,北京Morgen公司的股权都是AC Morgen指定人按照中国信托法代持的。

北京摩根那时候有一个前身公司:北京文茂,文茂公司最初的注册是AC Morgen的联络处,“最开始有事情需要接洽联络,接下来是办立项,办立项之前就和AC摩根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后来文茂公司的持股法人代表几经易手,当AC摩根与他的中方伙伴合作在2002年申请下摩根中心这块地之后,文茂由一个联络处升格为代持股公司,并办理了名称变更手续,北京摩根公司自此开始运转。

摩根公司还向本报提供了一些书面材料,以证明他们的美国老板为维护摩根中心的权益做出过努力。这些材料显示,在去年的11月间,当摩根中心地块被国土局公告收回后,美国AC摩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分别从华盛顿来到北京,为他们在北京的投资利益奔走,他们与北京市官方进行了紧密的会晤和斡旋。

AC摩根的首席执行官Tony在一封写给北京市某位官员的信件里明确表示,他认为摩根事件之所以发生,是有人在企图用非法手段抢夺北京摩根中心项目,而且他认为,北京市有关官员获取了太多不真实的信息,并据此采取了无视法律的态度。Tony还说,他确信这起事件系别有用心的人所策划。

Tony说,为什么北京摩根公司数次申请支付剩余土地出让金并更新北京摩根中心土地使用证,却屡遭拒绝?而处于同一时期、相同情形的其它公司却已经成功更新了他们的土地使用证?

此外,摩根公司的人士曾向包括本报在内的中国媒体暗示过,摩根中心由于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邻近奥运场馆规划核心区,有着巨大无比的升值空间,这可能成为招致他人觊觎的原因。

但显然,摩根公司中外高层的种种努力并没有使事情获得好的转机,在过去的四个月间,除了走上法律途径起诉国土局,摩根中心没有像银泰中心等北京其他被公告收回地块的项目一样,起死回生。

摩根中心的法律顾问上月早些时候曾向北京的媒体透露,他们的美国律师团已经抵达北京,摩根的行政部副经理秦飞在上周的电话里向本报记者证实了此事。秦飞还在3月31日晚间通过邮件告诉本报记者,在朝阳区法院的审判尚未出结果时,不久前他们还分别向北京市中院和北京市高院提起对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的行政上诉和民事赔偿诉讼,秦飞说,国土局的做法使摩根公司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不过,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他们并没有向本报记者透露有关此事的更多最新进展,也没有提起美国律师团在华的行踪。

法学家观点

在就国土局是否应该以土地使用权人的项目存在纠纷为由,拒绝收取他们的地价款,一些法学者普遍认为,仅就其给出的理由和做出的举动来看,国土局显然有违法行为。

身在美国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凯湘3月29日通过邮件向本报记者表示,如果仅仅是由于承建商和开发商的纠纷,当然不构成国土局拒绝受理开发商缴纳土地出让金的理由。

刘凯湘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关系,土地使用权人与国土局之间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关系,开发商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之间是建设合同关系或合作合同关系,后者之间的合同纠纷与履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没有法律上的联系。

刘凯湘说,如果开发商未按出让合同缴纳土地出让金达到合同约定,则国土局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这完全是根据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而收回,与建设合同或合作合同没有关系;另外,延期开发,国土局可以收回土地。

他还认为,国土局以存有纠纷为由拒绝受理地价款,后又以未能在规定期限内交清地价款为由收回土地,这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拒绝受理地价款是行政不作为行为,收回是行政作为行为,但都是违法行为。”

他还援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说,国土局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拒绝开发商缴纳地价款。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柳经纬同日也告诉本报记者,在土地出让合同关系中,出让方受领土地出让金是一种义务,法律上称之为受领义务。

柳说,以存有纠纷为由拒收地价款,理由不能成立,又以没有交清地价款为由收回土地,这属于违背诚信的行为。按照《合同法》第9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时,另一方并不能当然地有合同解除权。如果开发商违反支付地价款的义务,国土局应当进行催告,经催告在合理期限内仍不履行的,才有单方解除权(合同法第94条第3项)。柳经纬说,法律对单方解除合同加以限制,是为了确保合同得以切实履行,防止当事人借口对方违约轻易解除合同。

柳经纬对此还抱有忧虑,他说,由于国土局在土地出让的问题上,扮演着双重角色,它既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又是不平等的行政机关,常常使问题复杂化。

刘凯湘则表示,要防止法律不被某些职能部门在行使公务权力时,人为地将“部门行为”强化或拔高成是在“依法行事”或“按照法律规定”行事的法律行为。这就是中央现在提出的当务之急:行政体制改革。

他说,要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关键是要加强对政府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监督,强化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另一方面,法人、自然人要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对违法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不作为行为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这本身也是一种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⑼ 摩根石是哪种宝石

粉红绿柱石。

摩根石(粉红绿柱石Pink Beryl)是祖母绿和海蓝宝石的姻亲,但其在中国的知名度不及后两者,在绿柱石家族中有种“处在深闺无人识”之感。

摩根石的颜色有橙红和紫红色两种,异常娇艳。其取名渊源自美国一位著名的宝石爱好收藏家亦是一位银行家的名字——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摩根石因含有锰元素才得以呈现出如此明丽的粉红色。

(9)海南摩根纠纷扩展阅读:

粉红绿柱石产地:

主要产在伟晶岩和云英岩中,主要的产地有巴西、意大利的厄尔巴岛、俄罗斯、马达加斯加、美国、印度、巴基斯坦、莫桑比克、纳米比亚等地 。

纳米比亚有好几个宝石级摩根石大型伟晶岩矿区,非洲的津巴布韦、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也有绿柱石产生。

美国许多地方都产出摩根石,加里福尼亚州是著名产地,而第一块摩根石便产自与加州

中国的新疆、云南、内蒙、海南、四川等地均发现有摩根石,其中新疆和云南的质量最佳。

阅读全文

与海南摩根纠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