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商标权的特征
又称专有性或垄断性,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独占使用权。赋予注册商标所有人独占使用权的基本目的,是为了通过注册建立特定商标与特定商品的固定联系,从而保证消费者能够避免混淆并能接受到准确无误的商品来源信息。换句话说,在商业中未经许可的所有使用,都将构成对商标专用权的侵害。这种专用权表现为三个方面:
(1)商标注册人有权依据《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将其注册商标使用在其核准使用的商品、商品包装上或者服务、服务设施上,任何他人不得干涉;
(2)商标注册人有权禁止任何其他人未经其许可擅自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
(3)商标注册人有权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注册商标,也可以将自己的注册商标转让给他人,这种许可或转让要符合法律规定并履行一定的法律手续。 类别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依照商标注册申请人提交的《商标注册申请书》中核定的类别和商品(服务)项目名称进行审查和核准。注册商标的保护范围仅限于所核准的类别和项目,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供的《商标注册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为基础,国家商标局制定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将商品和服务总共分为45个类别,在相同或近似的类别及商品(服务)项目中只允许一个商标权利人拥有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在不相同和近似的类别中允许不同权利人享有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贰』 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有哪些特点
你好,
网络环境下的商标侵权可以定义为:未经商标权人同意,也不具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合理使用的情形,侵权人通过使用互联网相关技术,侵害商标权人的合法利益。
1.侵权主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
按类型划分:网络信息的发布者、网络信息的接收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三类。
(二)网络环境中的商标侵权的特点
1.侵权主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
按服务内容划分:
单一型平台服务提供者,不参与具体的交易,如淘宝网。
混合型平台服务提供者,参与具体的交易,如当当网。
居间型平台服务提供者,双方订约提供机会并促成交易。如阿里巴巴网。(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是全球企业间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
特征:技术支撑、市场虚拟、身份隐蔽、方便快捷、全球化、风险高。
互联网的虚拟性,为侵权人提供了隐身衣,侵权主体判定的困难性成为解决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纠纷的洋脚石。在网络环境下的商标侵权纠纷中,由于侵权人通常具有一定的网络技术以及专业知识,他们往往会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来规避法律的制裁。
(一)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
1、未经商标权人许可
2、使用了与商标权人相同或相似的“商标”
3、相关公众可能混淆或误认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叁』 侵犯商标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商标权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一、商标权的概念
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权利。商标所有人的这种权利是由国家商标管理机关贪污授予商标所有人并受到国家强制力保护的权利。商标权又是工业产权的一部分。商标权的实质就是商标所有人因其对商标的占有与支配而与非商标所有人之间发生法律关系。商标法是通过这些法律关系体现出来怕。
商标法是以保护商标权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因此,也可以说商标权是商标法的核心。商标权量个集合概念,它包括商标所有权和与此相联系的商标专用权、商标续展权、商标转让权、商标使用许可权等项与商标相关的权利。其中,商标专用权,也就是商标的专有使用权,是商标权的核心内容。没有商标专用权,商标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商标法都规定,在商标权被确认以后,商标所有人同时取得商标专用权。因此,不少专学都不回敬嘿把商标权和商标专用权相并论,认为商标权就是商标专用权的简称。所以,我国《商标法》第1条即把“保护商标权”作为立法宗旨明确下来;在第3条中又明确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并且在第37条至第40条中又进一步规定了对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保护。
二、商标的法律保证
商标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是工业产权的一种。作为人们脑力劳动的成果是一种精神同地富,是国家法律确认并加以保护的一种无形财产权。商标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与有 则产权相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固有的法律特征。商标权所独具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绝对性和普遍性
绝对性是指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专有使用及充分完整的支配权利。这种权利是商标权人通过自己的行为直接实现的,无须他人行为的协助。商标所有人行使这种权利是绝对的。当然商标权人这种约对权利的行使离不开法律的保护和制约。没有法律保护的权利是不可能实现的,不受法律制约的至高无尚 的权利也是不存在的。
普遍性是指商标权对商标所有人以外的任何人都成立一种不可侵犯的权利,也就是说除了商标权所有人以外,其他一切人者普遍地负有不得侵犯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的商标的义务。在商标权的这一特定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是特定的,即商标所有人;而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它包括除商标所有人以外的任何人。当商标权人正当行使其商标权时,其他任何人都不行干涉。这就是商标权所具有的普遍性的含义。
2.专有性和排他性
专有性又称独占性和垄断性。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专有使用的,未经商标的所有人的同意,其他任何人有得擅自使用注册商标所有人的注册商标。未经注册的商标所有人不享有此种权利。这种权利一经取得,即为此商标所有人独占,绝不允许别人侵犯。
商标权的专有性,具体反映在以下两方面:①商标所有权人享有“使用权。所谓“使用权”,是指注册商标的怕有人在注册商标所核定的商品上,有使用商标的权利,其他人无权干预。但是,商标所有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应当符合法律规定,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变更注册商标,也不能把注册商标使用在虽属本企业生产经营,但非核定使用的商品上。如果注册商标所有人适用滥用注册商标制裁;②商标所有权人享有“禁止权”。所谓“禁止权”,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有排除他人擅自使用其注册商标的权利。如果注册商标所有人没有这种权利,听任他人以与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在同一种或同一类商品上使用,必然会造成商品出处的混乱,不仅会妨害注册商标所有人的使用权,还会直接损害商标权利人的利益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因此,我国商标法明确规定,禁止他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同意,在同类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的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否则,即可认定其行为构成侵权,权利人可请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法院贪污追究其侵权的法律责任。
排他性也就是通常讲的“一物一权”,妈一项财产权只能属于一个人,如果人对某物具有了所有权,同时就排除了其他任何人对该项财产的所有权。商标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一项商标只能授予一次,只能有一个统一的所有权。
3.时间性和地域性
商标权的时间性是指商标权的有效期限。除少数国家对商标权的有效期限不作具体规定外,大多数国家的商标法都规定了商标的有效期限,只不过是有长有短而已,长的20年,短的只有7年,我国规定为10年。商标权的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内,受法律的保护;超过有效期限,法律将不再保护该项注册商标的商标权。规定商标权有效期限的国家,同时也作出了关于商标权“续展”的,即商标权期限届满前,如商标所有人认为需要继续使用的,可以依照商标法的规定请示续展。批准续展的,其商标在批准续展的期限内仍然有效。但如商标所有人到期不办理续展的,或续展申请被驳回的,即丧失其商标权。
地域性,是指根据一国法律申请取得的商标权,只在该国境内有效,对其他国家发生法律效力。一项商标如需在他国等到法律保护,必须到该国申请注册并获准注册。即使是在参加 某一有关商标权的国公约的情况下,某项商标也只能在参加这一国际公约的范围(所有参约成员国)内有效。因此,我国出口商品的商标特别是驰名商标,不仅应在本国申请注册,也应及时到销售国或地区申请注册。否则,一旦被其他国家抢先注册,我国出口商品得不到该 国或地域的法律保护,就会直接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销售。
『肆』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标侵权存在哪些特征
您好,电子商务里边的商标侵权行为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一)商标的域名抢注
这是目前网络商标侵权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域名抢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正法律意义上的“域名抢注”,侵权人故意把知名或比较知名的商标或商号大量注册为域名,这些抢注者通常还将抢注的域名进行出售、出租或让商标权人高价“赎回”;另一种则属于域名注册人与知识产权人之间的权利冲突,即域名注册人并无故意“抢注”,是由于域名的唯一性和“先申请先注册原则”,不可避免地与知识产权人发生权利冲突。
(二)网页链接中的商标侵权
在因特网上,处于不同服务器上的文件可以通过超文本标记语言链接起来。只要上网浏览者在网页上点击超链接部分(又称“锚”),另一个网页或者网页的另一部分内容就呈现在用户的计算机屏幕上。合理设置的链接,在网络上都是允许的,因为链接技术是互联网存在的基础。但是,如果在自己网页上将他人注册商标或驰名商标设为链接,采用深度链接或加框链接技术,绕开被链接网站的主页,这种行为就有借他人商标的知名度来增加自己点击率和浏览量的“搭便车”的嫌疑。
(三)搜索引擎中的商标侵权
元标记指万维网超文本置标语言的一种软件参数,网主用以描述其网站,包括网主的基本情况、版权声明及关键词等这些信息访问人是看不见的,但搜索引擎必须依靠它工作。将他人的商标用作自己网页的元标记,将元标记埋藏于自己网页的关键词中,虽然并没有以可见的形式使用他人的商标,但当消费者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他人的商标时,行为人的网页则会从搜索结果中跳出来,因此,在网页的元标记中埋置他人的商标,网民在通过搜索引擎寻找时就会不知不觉地访问该网站。这种不经商标权人许可而使用商标作为关键词的行为明显构成对商标合法权益的侵犯。
(四)电子商务中的其他商标侵权行为
此外,电子商务中还存在通过网络广告、远程登录数据库查索、电子邮件帐户以及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假冒、盗用他人的注册商标推销、兜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或在网上随意地诋毁他人商标信誉等侵权行为。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