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律是如何规定冷冻胚胎的继承问题的
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监狱少年犯管教所等劳动改造,执行机关。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的保护活动。
❷ 谁的胚胎800字的读后感
国内首例因争夺冷冻人体胚胎处置权引发的案件一审宣判,引发各方对相关法律及伦理问题的思考。
一场车祸,夺去了一对年轻夫妻的生命,留下了四位无助的失独父母。夫妻二人保存在医院里的冷冻胚胎,成为双方父母最后的慰藉。为了取得冷冻胚胎,双方父母打起了官司,医院也牵涉其中。5月15日,国内首例因争夺冷冻胚胎处置权引发的继承纠纷案在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继续由医院保存冷冻胚胎。
冷冻的人体胚胎,能不能继承?这起罕见的案件背后,有许多复杂的法律和伦理难题需要解开。
判决
冷冻胚胎不能继承
家住江苏宜兴的小沈与小刘,因自然生育存在困难,2012年8月,他们来到南京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手术(俗称“试管婴儿”)繁育后代。取得受精卵后,医院为了防范病症,并未立即进行新鲜胚胎移植,而是当天冷冻了四枚胚胎。胚胎移植原本定于2013年3月25日进行,但就在手术前几天,小沈与小刘遭遇车祸,不幸死亡。
保存在南京鼓楼医院的四枚冷冻胚胎,成为双方父母延续“香火”的唯一希望。为此,双方父母经过多次交涉,开了各种证明,希望获得胚胎处置权。但是院方明确表示,不能将冷冻胚胎交给他们。
院方表示,对于“试管婴儿”技术及相关管理问题,卫生部门已有规定。作为医疗机构,院方不可能违反规定而对少数个人特殊对待。对于老人的请求,他们只能报以同情。
无奈之下,2013年11月,死者小沈的父母选择与亲家“对簿公堂”,要求获得儿子儿媳遗留的冷冻胚胎的监管和处置权,并将医院列为第二被告。本报记者事后了解到,其实原告与被告的共同目的都是想从医院取回冷冻胚胎。有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出现“告亲家”的一幕,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诉讼策略。他们认为,这比直接起诉医院胜算要大。
宜兴法院审理后认为,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施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受精胚胎具有发展为生命的潜能,是含有未来生命特征的特殊之物,不能像一般之物一样任意转让或继承,不能成为继承的标的。同时,夫妻双方对权利的行使应受到限制,即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不违背社会伦理和道德,并且必须以生育为目的,不能捐赠、买卖胚胎等。本案中小沈和小刘夫妻均已死亡,通过手术达到生育的目的已无法实现,故他们手术中留下的胚胎所享有的受限制的权利不能被继承,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宣判现场,双方父母情绪激动。小沈的父亲当庭表示,将选择上诉。
争议
胚胎在法律上的“尴尬”
“属于自己孩子的东西,孩子没了以后,为什么就不属于我了?”死者小沈的父亲认为,自己当然有权利继承这四枚冷冻胚胎。而医院方面则认为,冷冻胚胎不具有财产属性,原被告双方都无法继承,也无权行使死者的生育权。
我国继承法明确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因此,只有首先明确胚胎的法律属性,才能决定双方父母是否有权继承和处置。
“冷冻胚胎不属于继承法意义上的遗产。我认为该案的判决理由是成立的,判决结果是公正的。”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燕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冷冻胚胎具有发展为生命的可能,不能任意转让和继承。她还说,为避免对以生殖为目的胚胎的滥用,国外的人工生殖立法均对胚胎的转让予以限制,规定胚胎储存机构只有征得胚胎所有人同意,方可进行一定范围的胚胎转让。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孟强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法院得出冷冻胚胎“不能像一般之物一样任意转让或继承”的结论,说理并不充分。本案当事人的目的不是“任意转让”,而是保管和管理。而且,法院宣判并未说明冷冻胚胎究竟特殊到什么程度,以至于不能继承。“法律只是禁止任何人持有和继承毒品、枪支弹药等物,而对冷冻胚胎没有明确规定。虽然胚胎是否是物存在争议,但在胚胎的父母死亡的情况下,其父母的继承人应当有权对胚胎主张权利。”
学术界对本案判决结果意见不一,折射出胚胎在法律地位上的“尴尬”。“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体外胚胎就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即使到了今天,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依然是法律上的盲点。”孟强说。
孟强告诉记者,对胚胎的法律地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主体说,直接将胚胎认定为人,享有一般自然人的民事主体地位;二是客体说,将胚胎视为物,不能享有民事主体的地位;三是折中说,既不承认胚胎取得人的主体地位,也不把胚胎简单视为一团细胞组成的物,而是把胚胎看作从物到人的中介,赋予比一般物更多的保护。
“无论是何种观点,胚胎权利的行使,都必须符合一定的原则,即尊重胚胎父母的意愿、出于保护胚胎的目的、不违反公序良俗和公共利益等。”孟强说。
但是,在具体个案中如何认定,往往很难找到一个让各方都满意的答案。
代孕
有可能吗?
小沈与小刘同南京鼓楼医院签订的《胚胎和囊胚冷冻、解冻及移植知情同意书》明确,该院对胚胎的冷冻保存期限为一年,如果超过保存期,刘、沈二人选择同意将胚胎丢弃。现在这四枚冷冻胚胎已经超过了保存期,但考虑到事件的复杂性,鼓楼医院表示将继续保存该胚胎。
唯一能让这些胚胎存活的途径只有代孕,但这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的。这或许是法院驳回起诉的一个重要考量。
南京鼓楼医院代理律师郑哲兰表示,代孕会产生严重的伦理问题,孕育出来的婴儿母亲怎么认定,代孕妇女如果出现了死亡、生出来的孩子有问题又怎么办,都难以解答。
张燕玲也认为:“死者的父母作为死者的继承人,无权让胚胎通过代孕而出生。”她解释,人工生殖的目的是治疗不孕不育,而非创造生命;不孕夫妻的意外身亡意味着治疗关系的终止,死者父母不能代为决定是否接受人工生殖手术;人工生殖要以知情同意为基本原则。为保护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避免没有双亲的人工生殖子女出生,应禁止遗留胚胎用于人工生殖。
孟强则认为,原告或被告拿回胚胎如何处理,是否会用于代孕、买卖等违法用途,只是一种法院单方对未来的预测。如果以后确实使用胚胎从事违法行为,自有行政执法机关查处或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如果法院单方面根据这种预测,判决双方父母无法继承胚胎,属于过度干预,有越权之嫌。
宣判后,小沈的父亲对记者表示,如果获得了冷冻胚胎,他们将选择合适的医院保存起来,他的理由是:“也许将来有一天,国家会允许代孕或者捐献胚胎呢?”
❸ 世界上首例冷冻胚胎试管婴儿诞生在哪个国家
对于有超过3个胚胎的试管婴儿患者,可以将多余的优质胚胎冷冻在液氮内,如果移植的胚胎不成功,就可以在下一次治疗周期移植冷冻的胚胎。冷冻胚胎的成功率一般会比新鲜周期的试管婴儿成功率低10%。
世界上首例冷冻胚胎试管婴儿诞生于澳大利亚MonashIVF。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中心都掌握了冷冻胚胎技术。
❹ 我国首例冷冻胚胎继承权案怎么看
抛开中国法律不谈,我个人认为胚胎和我们的器官,财产一样,处置权应该在个人手上(除有特殊协议外)。所以按照继承的规定,如果夫妻双亡,他们的胚胎应该归第一继承人处理。这个案例中就应该是双方父母。至于双方父母如何处理,就是他们的事情。
❺ 如何看待中国首例冷冻胚胎案处理
国内首例因争夺冷冻人体胚胎处置权引发的案件一审宣判,引发各方对相关法律及伦理问题的思考。 一场车祸,夺去了一对年轻夫妻的生命,留下了四位无助的失独父母。夫妻二人保存在医院里的冷冻胚胎,成为双方父母最后的慰藉。为了取得冷冻胚胎,双方父母打起了官司,医院也牵涉其中。5月15日,国内首例因争夺冷冻胚胎处置权引发的继承纠纷案在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继续由医院保存冷冻胚胎。 冷冻的人体胚胎,能不能继承?这起罕见的案件背后,有许多复杂的法律和伦理难题需要解开。 判决 冷冻胚胎不能继承 家住江苏宜兴的小沈与小刘,因自然生育存在困难,2012年8月,他们来到南京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手术(俗称“试管婴儿”)繁育后代。取得受精卵后,医院为了防范病症,并未立即进行新鲜胚胎移植,而是当天冷冻了四枚胚胎。胚胎移植原本定于2013年3月25日进行,但就在手术前几天,小沈与小刘遭遇车祸,不幸死亡。 保存在南京鼓楼医院的四枚冷冻胚胎,成为双方父母延续“香火”的唯一希望。为此,双方父母经过多次交涉,开了各种证明,希望获得胚胎处置权。但是院方明确表示,不能将冷冻胚胎交给他们。 院方表示,对于“试管婴儿”技术及相关管理问题,卫生部门已有规定。作为医疗机构,院方不可能违反规定而对少数个人特殊对待。对于老人的请求,他们只能报以同情。 无奈之下,2013年11月,死者小沈的父母选择与亲家“对簿公堂”,要求获得儿子儿媳遗留的冷冻胚胎的监管和处置权,并将医院列为第二被告。光明日报记者事后了解到,其实原告与被告的共同目的都是想从医院取回冷冻胚胎。有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出现“告亲家”的一幕,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诉讼策略。他们认为,这比直接起诉医院胜算要大。 宜兴法院审理后认为,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施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受精胚胎具有发展为生命的潜能,是含有未来生命特征的特殊之物,不能像一般之物一样任意转让或继承,不能成为继承的标的。同时,夫妻双方对权利的行使应受到限制,即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不违背社会伦理和道德,并且必须以生育为目的,不能捐赠、买卖胚胎等。本案中小沈和小刘夫妻均已死亡,通过手术达到生育的目的已无法实现,故他们手术中留下的胚胎所享有的受限制的权利不能被继承,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宣判现场,双方父母情绪激动。小沈的父亲当庭表示,将选择上诉。 争议 胚胎在法律上的“尴尬” “属于自己孩子的东西,孩子没了以后,为什么就不属于我了?”死者小沈的父亲认为,自己当然有权利继承这四枚冷冻胚胎。而医院方面则认为,冷冻胚胎不具有财产属性,原被告双方都无法继承,也无权行使死者的生育权。 我国继承法明确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因此,只有首先明确胚胎的法律属性,才能决定双方父母是否有权继承和处置。 “冷冻胚胎不属于继承法意义上的遗产。我认为该案的判决理由是成立的,判决结果是公正的。”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燕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冷冻胚胎具有发展为生命的可能,不能任意转让和继承。她还说,为避免对以生殖为目的胚胎的滥用,国外的人工生殖立法均对胚胎的转让予以限制,规定胚胎储存机构只有征得胚胎所有人同意,方可进行一定范围的胚胎转让。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孟强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法院得出冷冻胚胎“不能像一般之物一样任意转让或继承”的结论,说理并不充分。本案当事人的目的不是“任意转让”,而是保管和管理。而且,法院宣判并未说明冷冻胚胎究竟特殊到什么程度,以至于不能继承。“法律只是禁止任何人持有和继承毒品、枪支弹药等物,而对冷冻胚胎没有明确规定。虽然胚胎是否是物存在争议,但在胚胎的父母死亡的情况下,其父母的继承人应当有权对胚胎主张权利。” 学术界对本案判决结果意见不一,折射出胚胎在法律地位上的“尴尬”。“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体外胚胎就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即使到了今天,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依然是法律上的盲点。”孟强说。 孟强告诉记者,对胚胎的法律地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主体说,直接将胚胎认定为人,享有一般自然人的民事主体地位;二是客体说,将胚胎视为物,不能享有民事主体的地位;三是折中说,既不承认胚胎取得人的主体地位,也不把胚胎简单视为一团细胞组成的物,而是把胚胎看作从物到人的中介,赋予比一般物更多的保护。 “无论是何种观点,胚胎权利的行使,都必须符合一定的原则,即尊重胚胎父母的意愿、出于保护胚胎的目的、不违反公序良俗和公共利益等。”孟强说。 但是,在具体个案中如何认定,往往很难找到一个让各方都满意的答案。
❻ 丈夫擅自废弃冷冻胚胎妻子起诉获赔多少
一起离婚诉讼,引出冷冻胚胎废弃争议案件。
南京夫妇张林与王瑶(均为化名),2014年底在美国实施人工辅助生殖手术,5枚胚胎被冷冻在医院内。
此后双方感情破裂。2017年6月,张林提起离婚诉讼后,王瑶才得知,早在2016年3月,张林即停止对冷冻胚胎续费,院方在6个月后进行销毁处理。
王瑶对张林提出精神损失索赔。南京玄武法院一审认定,张林在未经商量的情况下,擅自做出停止续费的决定,构成对王瑶身体权、健康权和生育知情权的侵害,判决其赔偿3万元。新京报记者从法院获悉,这是国内首例冷冻胚胎废弃纠纷案件。
法院认定男方侵权赔偿3万元
法院近日对这一案件开庭审理。男方废弃胚胎,女方能否主张损害赔偿成为争议焦点。
按张林的说法,停止续费是因感情破裂,不希望此后再有交集,他认为自己有权决定是否对冷冻胚胎进行续费。王瑶则提出,自己36岁尚未生育,冷冻胚胎意义重大。此外,张林未经商量擅自做出停止续费的决定,构成侵权。
法院审理认定,考虑到生理上的特殊性,在胚胎手术中,王瑶为付出方,其对于胚胎保持活力的期待,应该受到法律保护。相较于取精,取卵过程伴有风险和痛苦,对身体有负面影响。女方出于对生育的渴望,自愿忍受身体的伤害做辅助生殖手术。在王瑶付出巨大代价后,张林违背合意废弃胚胎,使她的目的落空。此外,张林废弃胚胎未与王瑶商量,侵犯王瑶的生育知情权。
法院认定,生育行为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理、健康条件,并存在风险。此外,生育任务主要由妇女承担,所以当夫妻生育权发生冲突时,应侧重于妇女权益的特殊保护,“符合立法本意,也是司法公正的要求”。
法院据此判决,张林单方废弃胚胎,构成对王瑶身体权、健康权和生育知情权的侵害。法院一审认定,胚胎是“带有情感因素特殊的物”,废弃胚胎对王瑶的精神造成损害,酌定张林赔偿抚慰金3万元。
❼ 关于胚胎归属方面的法律知识
当时江苏宜兴有个案子
江苏宜兴一对双独年轻夫妻不幸因车祸身亡,小两口生前曾在南京鼓楼医院做试管婴儿,并留下4枚冷冻胚胎。为争夺胚胎保留“香火”,双方家长与医院对簿公堂,要求医院归还胚胎,结果一审被驳回。9月17日,中国首例冷冻胚胎继承权纠纷案二审迎来大逆转: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撤销宜兴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由4位老人共同监管和处置南京鼓楼医院的4枚冷冻胚胎。
继承法现在还不完善
估计最近要进行一次修订了
❽ 什么是冷冻胚胎 冷冻胚胎是不是遗产能继承吗
胚胎是指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受精卵在子宫发育前8周为胚胎。
显然,胚胎具有发育成人的潜能,但就它现在的形态来讲,它似乎只能被当作物。所以这里牵扯到了冷冻胚胎在法律上性质的认定问题。如果从静止的观点看问题,那么就这一时刻来说,冷冻胚胎只是物而已。但牵扯到人的时候,绝不能用简单的哲学观点来考虑问题。我觉得这个时候就要从道德层面去考虑。
这里可以多方面思考,民法总论中有提及,当一个人死亡后,人格权归他的亲属所有。显然,死亡无法影响已死之人,影响的是活下来,与他有着相关联系的人。而此时,要维护活着的亲属的人格权,冷冻胚胎的拥有对他们显然是合理的。
❾ "中国好判决"是怎么出炉的
无锡中院称“法情理融合”
江苏宜兴一对双独年轻夫妻不幸车祸身亡,小两口生前做试管婴儿,在南京鼓楼医院留下冷冻胚胎。为争夺胚胎保留香火,双方老人对簿公堂。宜兴法院一审判决冷冻胚胎不能继承。这起中国首例冷冻胚胎继承权纠纷案,因为涉及法律、伦理、道德等方面,引发各方关注。2014年9月17日,无锡市中院二审宣判,支持双方老人共同处置4枚冷冻胚胎。
❿ 丈夫瞒着妻子废弃冷冻胚胎被起诉了吗
何松和妻子张梅结婚多年,2017年他提起离婚诉讼。在案子审理过程中,张梅才发现何松于一年前瞒着自己将二人做试管婴儿手术的胚胎废弃了。张梅受到沉重打击,她认为何松应该赔偿她5万元精神损失抚慰金。2月26 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南京玄武法院的官方微信均公布了这一案例。据悉,这是全国首例男方废弃冷冻胚胎侵权案。
法院认为构成对张梅的侵权
法院认为,何松单方废弃胚胎,构成了对张梅生育知情权和人身权等权利的侵害。首先,男女双方相互协作而使女方怀孕后,男方不得基于其不愿生育而强迫女方堕胎,因为既然男方在和女性发生性关系时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这一行为本身表明其已以默示的方式行使了自身的生育权,这时男方虽然不愿女方生育,但不得强迫,否则仍然是侵犯女方的人身权。
法院认为,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相较于取精,取卵过程伴有风险和痛苦,对身体有负面影响。张梅出于对生育的渴望,自愿忍受身体的伤害做辅助生殖手术。她的这种付出,系以得到健康的下一代为目的。在张梅付出巨大的代价后,何松违背合意,废弃胚胎,使她的目的落空。法院还认为,何松单方废弃胚胎,侵害了张梅的生育知情权。
法院判赔3万元
在确定赔偿数额时,法院还考虑了以下因素:首先,是女方承受的痛苦和伤害,排卵治疗的过程对女性生理的干扰较大,此外,取卵针穿刺身体提取成熟卵泡时,身体伴有一定程度的痛苦。其次,张梅已经 36 岁了,做母亲的愿望强烈,对胚胎也寄予了更多的希望。
基于上述理由,法院准许双方离婚,因男女双方在辅助生殖手术中的投入不对等,女方处于弱势地位,基于公平正义观念和照顾妇女权益的原则,法院酌定何松支付张梅抚慰金 3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