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劳动仲裁后公司注销了怎么办
劳动仲裁后,公司尚未清偿债务就注销的,可要求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可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为被执行人,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首先,要确定该公司是否还在营业。可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其状态,如果尚未注销,应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如果该公司在执行或上诉过程中注销,可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为被执行人,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1)劳动纠纷如何告已经注销公司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作为被执行人的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为被执行人,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 劳动纠纷发生期间,公司发生了注销,该如何处
可以要抄求仲裁庭出具仲袭裁结果,然后变迁诉讼对象向法院起诉,向相关组织或个人追讨劳动报酬。
劳动争议主体即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劳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如果在劳动争议过程中企业已进入清算阶段,则劳动者应将清算组作为争议的主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条第(八)项规定,清算组可“代表破产企业参加诉讼和仲裁活动”。清算组即清算机构,是企业经营终止后执行清算事务并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权务机构,它负责企业清算期间的一切事宜。也就是说,如果劳动争议发生时,用人单位进入破产清算,那么劳动者在选择相对一方主体的时候应当直接将清算组列为被申请人。
3. 如果公司有劳动纠纷在法庭起诉可以将公司注销吗
不可以,公司注销需要有法定事由,而劳资纠纷不会对公司注销产生影响。
4. 公司已注销,如何处理劳资纠纷
第一步、到工商局查找注销的登记。查找注销时有关财产的处理材料,包括资产清算情况。核对出资人的出资信息是否存在出资不到位的情况。
第二步、如果在清算时有剩余资产,可以要求该资产的所得者退回该财产,如果出资不到位可以要求股东承担出资不到位的责任。
第三步、如果存在上述情况,起诉上述股东。
5. 劳动纠纷如果被告公司注销了公司营业执照我还能拿到赔偿金吗
找个时间仅需一年,所以你的赔偿金没在法律程序和时间上都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老板会不会再想办法托你的钱。所以你最好去申请备案或者要求强制执行
6. 去劳动局投诉后,老板把公司注销掉了,怎么办
可以要求仲裁庭出具仲裁结果,然后变迁诉讼对象向法院起诉,向相关组织或个人追讨劳动报酬。
劳动争议主体即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劳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如果在劳动争议过程中企业已进入清算阶段,则劳动者应将清算组作为争议的主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条第(八)项规定,清算组可“代表破产企业参加诉讼和仲裁活动”。清算组即清算机构,是企业经营终止后执行清算事务并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权务机构,它负责企业清算期间的一切事宜。也就是说,如果劳动争议发生时,用人单位进入破产清算,那么劳动者在选择相对一方主体的时候应当直接将清算组列为被申请人。
法律延伸:
1、劳动争议案件提起诉讼必须以“劳动仲裁”为前置条件,如果劳动争议已经进入仲裁阶段,尚未结束,此时,用人单位单出现被吊销营业执照、被责令关闭、撤销以及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歇业,出现不能承担相关责任的情况,这个时候律师建议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八条将单位的出资人,开办单位或者主管部门作为共同当事人来主张权利。
2、实践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用人单位进入破产阶段,其主体始终处于一种变动的状态,如:劳动仲裁之时用人单位还存在,但诉讼时进入了清算阶段;或仲裁之时处于清算阶段,但诉讼时清算组已解散;或一审之时仍存在,二审时已进入清算阶段;或一审之时处于清算阶段,二审时清算组解散。考虑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案件进入诉讼的前置程序,就用人单位破产过程中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因为主体发生变化,劳动者重新起诉,那么,是否还应以劳动仲裁为前置程序?
我们提出如下观点:
首先,仲裁机关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为主体作出仲裁裁决,进入诉讼阶段,如果主体转变为清算组,该裁决仍可作为诉讼的前置条件。因为清算法人与原用人单位法人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只不过此时的清算法人是法律上为了某种需要而拟制的法人而已。而且,劳动者与原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的事实没变,并不因清算组的产生而有所影响。这也是企业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劳动者持有仲裁裁决书,向法院申请诉讼主体名称变更,法院可直接将清算法人变更为被告的理由。
其次,如果出现劳动争议一审判决尚未生效,恰巧清算组解散,这个时候劳动者因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二审法院,此时应当列工商注销文件中的债权债务承担人为被告,就这一点而言并非劳动争议案件独有,司法实践中相关的民事相关案件都是如此处理。
需要补充的是,劳动者以原用人单位出资人为被告提起诉讼的情形属于属于比较少见的特殊情况,主要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四条,劳动者与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的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应当将用人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列为当事人。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八条,发生争议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以及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歇业,不能承担相关责任的,依法将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主管部门作为共同当事人。也就是概括的说可以在劳动争议中列出资人为当事人的,只存在于非法用工,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营业执照被吊销;或用人单位被责令关闭、撤销以及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歇业,不能承担相关责任的的情形。
7. 想申请劳动仲裁,但是公司已经注销了怎么办
已经注销了还在营业可以去工商局举报。公司没清算是不能注销的。您在公司当地工商局网站上查询下公司的主体信息,如果没有主体信息,您也没办法申请劳动仲裁。
8. 公司被注销后 劳动纠纷应该怎样处理
有劳动争议的公司是可以注销的。
因为注销公司是工商管理部门的事情,不属于劳回动合同法或者答劳动调解仲裁法的管辖范围。
但是,有争议的事项仍由注销的公司或法人承担:
1、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公司解散(注销)前必须先经过清算程序、出具清算报告。清算程序开始后,清算人应当以公告等方式通知债权人;
2、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二,公司股东、董事或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解散后,恶意处置公司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或者未经依法清算,以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人注销登记,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3、公司有劳动争议未解决,在程序上是可以注销的;但是如果注销违反了法定程序,债权人可以要求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赔偿损失。
9. 劳动纠纷-被告公司注销
如果要起诉股东在清算后分配利润的情况下,起诉股东。
清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职工工资问题,如果未解决,公司又已注销,股东又分得了红利,那么,等同于股东的红利里面包含了应该分配的工资,权利人有权追回。
我觉得B公司如果不是股东的话,不是被诉的主体。那份证明只能说明B公司承接了A公司的业务而已,不能说明其对A公司的债权债务有连带责任。
你说A和B同属于一个法人,给我的理解是,他们的大股东是一个,如果是这样的话,不能说明什么。
从实务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把股东和B公司作为共同被告最实惠。
不起诉,考虑直接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