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意外保险中,如果侵权人属于善意,被侵权人在不追究侵权人责任的情形下,能够获得赔偿额度大一些吗
可以,
人身险和财产险不一样,不存在代位求偿的问题。因为人的生命无法估价,所以不管你免除不免除对方责任, 意外保险只赔保额,跟对方的赔偿没关系。
比如,你已经获赔50万,但是你能保证被侵权人的生命只值50万吗?为什么不能得到更多赔偿?
关键问题只在一点,你免除对方责任的时候留下了什么证据,这个证据法庭会不会支持。
2.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哪些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
见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内)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容;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3. 关于钟秀勇老师讲的合同效力待定(一物多买)的问题
钟秀勇老师精讲民法:效力待定的合同
效力待定的合同
《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八条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五十一条 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合同法解释(二)》
第十一条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追认的意思表示自到达相对人时生效,合同自订立时起生效。
第十二条 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被代理人已经开始履行合同义务的,视为对合同的追认。
《买卖合同解释》
第三条 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移转,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例1】甲男15岁,身高体壮,前往乙处购买价值2万元的IBM笔记本电脑,乙问及其年龄,甲出示的假身份证显示为21周岁;乙问其是否高中生,乙出示假工作证。乙对甲具有完全行为能力深信不疑,遂与甲签订电脑买卖合同。①《合同法》第47条的立法目的在于保护心智不完备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旦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诈术,冒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善意相对人订立合同,即无失去保护的必要性。②甲、乙的买卖合同有效。
【例2】甲(14岁),富家男,于4月1日用压岁钱在乙车行订购“三菱”红色跑车一部。甲的父母于4月3日得知此事后,深感欣慰,举四只手赞成。由于车行迟迟不交货,甲的父母才于5月1日给车行打电话,表示同意甲的行为。①4月3日,甲父母的追认尚未生效。②5月1日,甲父母的追认生效。③甲、乙的买卖合同于4月1日生效。
须注意:《合同法》第51条有两个例外。①《合同法》第228条规定:“因第三人主张权利,致使承租人不能对租赁物使用、收益的,承租人可以要求减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第三人主张权利的,承租人应当及时通知承租人。” 《合同法》第228条属于《合同法》第51条的例外。故:擅自出租他人之物,只要不属于非法转租,则适用《合同法》第228条,租赁合同有效(见(08年四川·卷三·58题))。②根据《买卖合同解释》第3条以及《合同法解释(二)》第15条,因无权处分订立的买卖合同,买受人因出卖人欠缺处分权不能取得标的物所有权的,有权对出卖人主张违约责任(这就表明买卖合同有效)(见(11年·卷三·86题))。
还须注意:《城镇房屋租赁合同解释》第16条规定:“出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承租人转租,但在六个月内未提出异议,其以承租人未经同意为由请求解除合同或者认定转租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据此,非法转租合同无效。但出租人未在6个月内表示异议的,视为同意转租。
【真题研习】甲公司将自己所有的10台机器出租给了乙公司,乙公司未经其同意,将其低价出售给知情的丙公司,丙公司又将其出租给丁公司。丁公司对上述交易过程完全不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08年四川·卷三·58题)
A.丙、丁之间的租赁合同有效
B.甲公司有权请求丁公司返还机器,并且无须补偿其任何损失
C.甲公司有权请求丁公司返还机器,但是应补偿其损失
D.甲公司无权请求丁公司返还机器,但是丁公司应当补偿甲公司的损失
【答案】AB
【真题研习】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由甲公司向乙公司交付1吨药材,乙公司付款100万元。乙公司将药材转卖给丙公司,并约定由甲公司向丙公司交付,丙公司收货后3日内应向乙支付价款120万元。
86.关于乙公司与丙公司签订合同的效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11年·卷三·86题)
A.效力待定B.为甲公司设定义务的约定无效C.有效D.无效
【答案】C
4. 钟秀勇 人身损害赔偿是财产关系还是人身关系
人身损害赔偿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是指自然人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法律制度。
所以人身损害赔偿不是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而是权利义务关系。即被侵权人依法享有对侵权人索要赔偿的权利,而侵权人负有赔偿的义务。
5. 善意占有人的损失赔偿问题
我国《物权法》第242条规定“占有人因使用占有的不动产或动产,致使该不动产或动产受到损害的,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244条规定“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灭失,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请求赔偿的,占有人应当将因毁损、灭失取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返还给权利人;权利人的损害未得到足够弥补的,恶意占有人还应当赔偿损失。”
尽管这两个条文对恶意占有人的承担责任的用语不尽一致,但学说上一致认为,通过反面解释,善意占有人在此情形并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其理由是:在无权占有的情况下,除有相反证据证明外,善意占有人在使用占有物时即被推定为物的权利人,具有占有使用的权利,因此,对其因使用占有物所致的损害,不承担赔偿责任(1)。但对于占有物毁损、灭失情形,通说认为应当依不当得利原则,确定善意占有人(指自主占有)承担返还责任(2),或者有限赔偿责任(3),还有学者认为适用代位侵权损害赔偿原理进行代位赔偿(4)。其用语不尽一致,究其原因乃在于对不当得利原则中的损害与侵权责任法中的损害概念没有作出区分:
6. 知识产权法的善意侵权
知识产权法的善意侵权,是指在不知情的状态下销售或者使用了侵犯他人知识产内权的行为,可不承担侵权容责任。这种情况有人将其概括为知识产权善意侵权。
善意侵权人的获利不属于不当得利,不需要返还。
但是如果销售商在得到专利权人通知之后仍然销售其库存的侵权产品,则不能认为其不知情。我国专利法将这种情形具体规定为“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行为。在这里,行为的范围仅限于使用和销售。对于制造或者进口等,依照现行法行为人应当或者有义务知道其制造、进口的产品是否专利产品。在法律上,专利公告的有关程序提供了了解专利状况的途径。有关厂商在制造或者进口产品时应当了解该产品在专利法上的状态。专利法虽然对不知情而使用或者销售侵权产品的情况也有特别规定,但并不认为这种行为不是侵权行为,只是对在其不知情的期间所为之行为不承担侵权的赔偿责任而已。
7. 什么是专利制度中的善意侵权及其构成要件
善意抄侵权,是指在不知情的状态袭下销售或者使用了侵犯他人专利权的产品的行为,可不承担侵权责任。这种情况有人将其概括为善意侵权。但是如果销售商在得到专利权人通知之后仍然销售其库存的侵权产品,则不能认为其不知情。我国专利法将这种情形具体规定为“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行为。
在这里,行为的范围仅限于使用和销售。对于制造或者进口等,依照现行法行为人应当或者有义务知道其制造、进口的产品是否专利产品。
在法律上,专利公告的有关程序提供了了解专利状况的途径。有关厂商在制造或者进口产品时应当了解该产品在专利法上的状态。专利法虽然对不知情而使用或者销售侵权产品的情况也有特别规定,但并不认为这种行为不是侵权行为,只是对在其不知情的期间所为之行为不承担侵权的赔偿责任而已。
8. 什么是善意侵权
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或销售了侵犯他人专利权的产品的行为,可以版不承担侵权权责任的情况。
依我国《专利法》规定,所谓的“不知情”应是: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是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合法来源的情况。这种行为尽管是因不知情而为,但仍然是侵权行为,只是因为其属善意而为,因此不负赔偿责任。但是此种行为只限于使用或销售,制造或进口行为的行为人有义务注意其制造或进口的产品是否为他人的专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