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网络侵权有什么特点
(1)将网络上他人作品下载并复制光盘,如学术网络上电子布告栏他人发表的文章,下载复制到随书赠的光盘,同杂志一并出卖。
(2)图文框连接,此种行为使他人的网页出现时,无法呈现原貌,使作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侵害了著作权。
(3)FTP文件传输系统,行为人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文件上载或下载非法使用;超越授权范围的使用共享软件,使用期满不进行注册而继续使用等。
(1)数字信号侵权案扩展阅读:
侵权界定:
网络案件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案件的一些显著特征,如网络空间的全球化、虚拟化、非中心化等特点,这些特点无疑动摇了传统管辖的基础,使法院对网络民事侵权纠纷的管辖面临挑战。网络是技术含量极高的领域,其举证、质证、确认救济方式无一不与技术有着密切联系。
确认管辖权时,还要对法院能否应对技术问题加以考虑,在审级上加以限制,或由一些具备条件的法院集中受理,从而为案件的及时解决创造便利条件。
中国应加快网络立法,尽快解决传统法律不适应网络空间之处,弥补司法解释的不足,借鉴外国的司法实践,针对网络特性,制定出一套适应中国当前司法形势的管辖制度。具体可表现为坚持侵权行为地、侵权结果地和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原则。
对侵权行为地认定,赞成《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观点,“侵权行为地”是“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
侵权结果地的认定首先应坚持禁止一定因素作为确认管辖权的基础,同时应确立合乎国情的确定侵权结果发生地因素,如被告对侵权结果地预知并故意希望侵权结果在该地实现,则这类侵权结果地的法院享有管辖权。
Ⅱ 什么叫网络著作权的间接侵权应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1.间接侵权主要发生来在中源间商身上。比如,提供链接方便广大网民下载某一受网络著作权保护的资源,网民下载了就是直接侵权,提供网络链接的就是间接侵权。
网络著作权的间接侵权是指,没有实施受网络著作权专有权利控制的特定行为,但故意引诱他人实施“直接侵权”,或在明知或应知他人即将或正在实施“直接侵权”时提供实质性帮助,以及特定情况下“直接侵权”的准备或扩大其侵权后果的行为。
2.《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规定,链接提供者构成间接侵权须满足以下构成要件:1、存在软件用户的直接侵权行为;2、软件供应商对于用户的直接侵权行为起到了教唆、引诱或实质性帮助作用;3、软件提供商存在主观过错,即明知或应知。
这实际上等同于同侵权行为,下载链接的人与提供连接的中间商形成共同侵权,应依法承担共同侵权的民事责任。
Ⅲ 网络著作权侵权的认定及赔偿责任
网络著作权侵权的认定及赔偿责任,版权是法律上规定的某一单位或个人对某项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销售的权利,任何人要复制、翻译、改编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否则就是对他人权利的侵权行为。网络著作权侵权的认定及赔偿责任目前,我国已形成以《民法通则》、《著作权法》为主干,以相关司法解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为补充的关于著作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本文谈及的网络著作权侵权与赔偿责任问题,就实质而言应属现有法律框架下法律的适用问题。网络著作权侵权的认定及赔偿责任:认定1、侵权认定的前提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其构成要件包括独创性和可复制性,网络环境下的作品也应具备这两个条件。(01)独创性,只要某作品是作者独立完成的,不是从他人作品中抄袭而来,即可认为具有独创性。(02)可复制性,通常情况下,作品都是在事先创作完成的,表现为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摄影作品等,然后经人工录入,在计算机程序的作用下转化为数字信号存储在计算机内存里,形成上述作品的数字化形式,再通过网络传播出去,这一过程实质是作品不断被复制的过程。2、侵权行为的构成著作权作为一项知识产权是一种绝对权,著作权人是权利主体,其他任何人都负有不得非法干涉和侵害权利人所享有的专有权的义务,违反了此种不作为义务,便构成了对著作权人权益的侵害。通过网络行使权利人专有使用权的不法行为,其构成要件有两个:(01)是擅自通过网络行使了著作权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专有权或侵害了其他利益。(02)是行为违法,另外如果行为人擅自行使了权利人的某项权利,但此种使用行为是法律所准许的,如合理使用行为或法定许可行为,那么其行为并不构成侵权。以上内容是关于网络著作权侵权的认定及赔偿责任,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拨打八戒知识产权在线客服。八戒知识产权是深圳市花蘑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2016年在深圳成立,2017年获中国主板上市公司朗科科技创始人天使投资,2018年6月获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金蝶国际投资。八戒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专注:商标、专利、版权、域名等知识产权业务方向。主营业务三大板块:常规知识产权、涉外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交易。互联网+知识产权行业的黑马型企业。
Ⅳ 长距离传输声音为是么用数字信号
A、数字信号长距离传输或多次放大时不易造成声音、图象的失真,故A错误;
B、模拟信号形式简单,抗干扰能力弱,故B错误;
C、数字信号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码进行加密,故C正确;
D、数字信号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计算机加工处理,从而发挥计算机的巨大功能,故D正确;
故选:CD.
Ⅳ 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再传输的原因
并不是因为数字信号的频率太高的原因,实际上很多时候调制后的载波更高,不是频率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数字信号(脉冲)实际上是有基频和各次谐波构成的,也就是方波是基频和基频的各次谐波共同构成的,从频谱看,1KHz的方波实际上是由1KHz、2KHz、.。。。。。。nKHZ一起合成的,尤其是高次谐波,频率高,自然对传输带宽要求也宽,一般线路带宽是有限的,必然会导致高次谐波衰减,引起信号畸变,造成失真。所以并不是数字信号本身的频率高,而是谐波高到无穷大。
Ⅵ 计算机网络,,噪声为什么干扰信号
你需要知道噪声怎么干扰信号,噪声实际上是一种波形,通过和正常传输的信号叠加,对信号产生干扰,波形产生了变化,有可能波峰通过叠加变成波谷,那么由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时就会产生错误,0变成了1或者1变成了0
Ⅶ 兼容模拟和数字信号的显卡插口是什么
兼容数字、模拟信号的显示接口是DVI-I。
Ⅷ 网络侵权和传统侵权的区别有
1、侵权行为难以认定
任何侵权行为的认定都必须有事实依据即证据。但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论网络侵权却使得网络上的证据失去原始性。网络中存在的数字化信息都是由0和1所代表的物理状态组成的离散信号,不存在连续性,对其所作的修改和删除难以发现和鉴别,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因此网络中信息的证据能力令人怀疑。另外,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63条明确规定了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七类证据,本着证据法定主义原则,如果当事人提出的证据不在法定类型的范围内,则难以产生证据效力。因此,对网络侵权行为的认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计算机领域的证据资源,可能因无法归入法定证据形式,法律地位不明确而无法释放其应有的效能。
2、侵权主体复杂隐密
网络服务提供者是网络环境下所特有的主体,网络的运行离不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参与,因此网络服务提供者往往会卷入大量的网上侵权纠纷中。而且在网上人们可以自由使用根据自己爱好所起的名字甚至匿名,这就给实践中侵权人的认定带来了技术上的难题。
3、侵权后果域宽速快
网络在全球范围的覆盖,突破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的地理限制,模糊了领土和国家的界限,沟通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的交互性和实时性使网上信息的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可以想见,网上侵权行为的后果会在全世界迅速蔓延,而权利人却无可奈何。
4、司法管辖不好定位
侵权行为适用被告所在地法或侵权行为地法是各国法院的普遍作法。但是,因特网将全球的计算机及其网络连为一体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网络空间,同一侵权行为往往同几个地点相联系,物理位置在网络空间中的意义微乎其微,从而使传统管辖权的基础在网络空间中发生了动摇。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案件,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管辖依据。
5、自我救济无能为力
网络的诞生引发了社会各个生存领域的深刻革命,焕发出不可估量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对人类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网络也成为一些人实施违法行为的有利工具。侵权行为人利用其网络技术的优势与法律的滞后性弱点在网络中任意胡为,侵害他人的权益,受害人则常因没有法律依据或者找不到侵权人及证据而无能为力。15100309
Ⅸ 网络侵权和传统侵权案件有什么区别有专门处理网络侵权的吗本人急求答案
网络案件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案件的一些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