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理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 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该条司法解释条款,其实是针对出卖人的“一物二卖”行为,而又签订多份买卖合同,对于各个买受人所签订的买卖合同均认可其有效。但由于标的物只有一个,因此对于其他最终没有买到标的物的买受人,该条文是对其合法权益的一种保护。
但是,按照法律上规定的取得顺序,其他买受人最终也只能获得的是违约赔偿或损失赔偿,至于要求继续履行买卖合同,则法院一般根据《物权法》相关规定,不会予以支持。
案例:
2013年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个相关案件:原告杨某某与被告王某某在2012年2月签订了《居间合同(出售)》一份,约定被告自愿向原告转让其于2010年旧房拆迁所获得的拆迁安置房一套。
签合同当日,原告即付清了全部房价款,一周后被告王某某将该房屋交付原告使用,原告杨某某遂对房屋进行了装修,装修完毕,原告便搬入居住。
2012年8月,第三人季某某自称同样与被告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被告已向其转让该房屋,并以此为由,强行搬入该房屋居住,遂与原告产生纠纷。
为此,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
一、依法确认原、被告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
二、被告协助原告办理系争房屋的过户手续。
对此,第三人季某某称自己与被告签订购房合同在先,并也付清了全部房价款,因此原、被告之间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据此向法院提出如下诉请:
一、依法确认第三人与被告签订的关于系争房屋的买卖协议书有效。
二、被告协助第三人办理系争房屋的过户手续;
三、原告立即搬离系争房屋。
法院经审理查明,本案中,原告与被告签订的《居间合同(出售)》,以及第三人与被告签订《协议书》均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亦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均为有效。被告存在"一房二卖"的主观恶意。
其次,虽然第三人与被告签订合同在先,但原告自2012年3月即开始占有、使用了系争房屋,并对房屋进行了装修,且已支付了水、电、煤等费用。现系争房屋已由原告在先实际占有,故第三人与被告签订的合同已不具备实际履行条件。
据此最终法院判决:
一、确认原告杨某某与被告王某某签订的 《居间合同 (出售)》有效;
二、确认第三人季某某与被告王某某签订的《协议书》有效;
三、驳回原告杨某某的其余诉讼请求;四、驳回第三人季某某的其余诉讼请求。
㈡ 最高院关于在确定经济纠纷案件管理中如何确定购销合同履行地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确定经济纠纷案件管辖中如何确定购销合同履行地问题的规定(1996-06-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为了便于当事人诉讼和人民法院审判,减少案件管辖权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对确定购销合同履行地问题作以下规定:
1、 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当事人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合同中约定的货物到达地、到站地、验收地、安装调试地等,均不应视为合同履行地。
2、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履行地点或交货地点,但在实际履行中以书面方式或双方当事人一致认可的其他方式变更约定的,以变更后的约定确定合同履行地。当事人未以上述方式变更原约定,或者变更原合同而未涉及履行地问题的,仍以原合同的约定确定履行地。
3、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
或者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且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
以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案件,均不依履行地确定案件管辖。(即应以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本院以前有关购销合同履行地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㈢ 最高院关于经济纠纷案件管辖中如何确定购销合同履行地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确定经济纠纷案件管辖中如何确定购销合同履行地问题的规定回
1996年9月12日,最高人民答法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
为了便于当事人诉讼和人民法院审判,减少案件管辖权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对确定购销合同履行地问题作以下规定:
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当事人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合同中约定的货物到达地、到站地、验收地、安装调试地等,均不应视为合同履行地。
二、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履行地点或交货地点,但在实际履行中以书面方式或双方当事人一致认可的其他方式变更约定的,以变更后的约定确定合同履行地。当事人未以上述方式变更原约定,或者变更原合同而未涉及履行地问题的,仍以原合同的约定确定履行地。
三、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或者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且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以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案件,均不依履行地确定案件管辖。
本院以前有关购销合同履行地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㈣ 最高院合同纠纷中违约金的相关问题解释有哪些
您好,最高院合同纠纷中违约金的相关问题解释主要包含在最高人民内法院《关于适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通过反诉或者抗辩的方式,请求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调整违约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增加违约金的,增加后的违约金数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失额为限。增加违约金以后,当事人又请求对方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㈤ 如何理解最高院关于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
您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内的解释》一共有28条,您可以容详细描述您需要解释的具体条文。
以第七条为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七条 具有劳务作业法定资质的承包人与总承包人、分包人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当事人以转包建设工程违反法律规定为由请求确认无效的,不予支持。
该条规定,是针对建筑行业中的劳务分包活动,并以一种否定的方式肯定了劳务分包的合法性,从司法的角度确立劳务分包的地位。
从该条规定的字面意思来看,我认为至少表达了下面三层意思,即1,劳务分包不同于工程转包;2,工程分包人可以将劳务作业部分再分包给有法定资质的劳务作业企业,而不构成二次分包;3,一般情况下,有劳务作业法定资质的承包人与总包单位、分包单位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应认定为有效。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㈥ 能否以最高院合同履行纠纷举证责任分配规定为由,申请法院责令对方提交证据
你好!合同纠纷案中,谁主张,谁举证。
合同民事纠纷当事人一方诉另一方违约,必回须举出证据。光答凭口供,法官是不会采信的。
人民法院审理合同纠纷案以事实和证据为根据,以法律为依据,作出公正判决。
庭审过程中,一方如对法官对事实的认定失实,可以以最高院合同履行纠纷举证责任分配规定为由,申请法院责令对方提交证据。
㈦ 最高院关于经济纠纷案件管辖中如何确定购销合同履行地的规定
一、当事人在合同抄中明确约定履行地袭点或交货地点的。
约定履行地的,约定地点就是合同履行地。当事人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合同中约定的货物到达地、到站地、验收地、安装调试地等,均不应视为合同履行地。
二、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履行地点或交货地点,但在实际履行中以书面方式或双方当事人一致认可的其他方式变更约定的。
此时,以变更后的约定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当事人未以上述方式变更原约定,或者变更原合同而未涉及履行地问题的,仍以原合同的约定确定履行地。
三、三种情况下,法院不能以合同履行地确定案件管辖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或者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且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以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案件,均不依履行地确定案件管辖。
㈧ 如何理解最高院关于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
您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有较多条款,其中受人关注的是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为本案当事人。发包人只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司法实践过程中,原、被告双方关于“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存在较大争议,如工程质量保证金是否应当包含其中,原告多主张发包人欠付工程价款应当包括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金本就是剩余工程价款在工程竣工后的另一名称,二者没有实际区别,不应隔离开区别对待;而被告多抗辩认为,发包人已经按照约定履行了自身付款义务,质量保证金的用途是保证承包人能够及时修复存有质量问题的工程,质量保证金的支付条件是质量保证期满工程无质量问题,不应将质量保证金纳入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应综合看待质量保证金的性质,质量保证金是否包含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应当充分考虑质量保证期,一分为二予以对待。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发包人与承包人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届已履行完毕,工程价款绝大部分业已支付完毕,留有一定比例质量保证金是为了防止工程在质量保证期内出现质量问题,此时质量保证金的数额虽是确定的,但质量保证金能否全额支付给承包人是不确定的,这取决于质量保证期内工程是否出现质量问题、承包人是否及时维修、质量问题能否彻底解决等,因此,在质量保证期内的质量保证金本质上数额是不确定,当然不能将其纳入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如果将其纳入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予以支付,一旦工程出现质量问题,需要赔偿经济损失,发包人无疑需另行向承包人主张权利,增加了发包人诉累,也势必浪费司法资源。而工程质量保证期满,质量保证金需支付给承包人,此时应当支付质量保证金的数额是确定的,其完全演变为欠付工程价款,理所应当包含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综上,质量保证金是否应当包含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取决于诉讼时工程质量保证期是否届满,如果质量保证期未届满,质量保证金就不能包含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如果质量保证期届满,质量保证金就应当包含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