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一)消费者的弱势地位。
在市场上商品交易的双方,一方面是生活消费者。另一方面是商品经营者。作为消费者来讲,往往是以个人的名义从事商品购买活动。但作为经营者来讲,则是以组织的名义从事商品出售活动。因此,以个人名义从事商品购买活动的消费者和以组织名义从事商品出售活动的经营者比较起来,前者显得力量极其弱小,由此而造成了买卖双方交易能力的不对等,使个人消费者成为冲突中的受害者。2010年央视3・15晚会所揭露的惠普公司电脑黑屏事件,虽然牵涉到众多的消费者,但消费者则是以个人的身份出现在惠普,这一在电脑产品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公司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多次交涉无果,受损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其弱势地位显而易见。
(二)消费者消费品知识的缺乏。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为满足自己生理以及心理的消费需要,而购买复杂多样的消费者。但作为商品经营者来讲,则专营某一特定的商品。因此,消费者与商家比较起来,消费品相关知识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消费者由于对消费品的质量、性能,不能做出有效的判断,只能被动地听从商家的宣传介绍。正是由于消费品信息掌握程度的不对称,商家往往利用这种优势,在购买现场对消费者进行欺骗宣传、夸大优点、隐瞒缺点、诱骗消费者上当。
(三)消费者的个性误区。
为消费而购买消费品,是消费者的一大购买特点,不管这种消费是生理方面的还是心理方面的。因此,消费往往依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以及虚荣心理来选购商品。精明的商家根据消费者在购买现场的言谈、举止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欲罢不能、先睹为快的外部特征,对消费者进行诱惑、怂恿,使之步入消费陷阱。这一问题在文化市场上表现尤为突出。比如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猴票,由于发行量小,加上通信过程中的消耗,其存世量就更小了。为此,消费者对此票趋之若鹜,不惜破费购买。正是由于这种消费上的冲动性,被拥有现代营销手段的经营者所利用,有些经营者用相当逼真的假冒邮票哄骗集邮爱好者。当人们从兴奋中冷静下来,方知受骗,但已为时已晚。消费者的个性误区,为自己的消费生活付出了代价。
(四)消费者组织力量的不足。
消费者的消费生活,是通过与商家买卖的交易来实现的。在每一次的商品交易中,即使是权益受到了损害,消费者也只能是单打独拼,没有力量与经营者组织体相抗衡。经营者组织体以自己的团体优势应对个体消费者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后来虽然成立了消费者协会,这一被称为消费者的“娘家人”的组织形式,但这一组织形式毕竟是民间组织,而不是官方机构。消费者在遇到了非常棘手的,重大的权益侵害案,消协却无能为力,只能通过司法程序的介入,最终得到解决。因此,消费者组织力量的不足,导致了经营组织者在消费者面前有恃无恐、胆大妄为,权益侵害个案一桩接一桩,有的甚至是不了了之。
2. 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原因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九条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网络用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具体事实是否明显,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构成应知:
(一)基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的性质、方式及其引发侵权的可能性大小,应当具备的管理信息的能力;
(二)传播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类型、知名度及侵权信息的明显程度;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主动对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进行了选择、编辑、修改、推荐等;
(四)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积极采取了预防侵权的合理措施;
(五)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设置便捷程序接收侵权通知并及时对侵权通知作出合理的反应;
(六)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针对同一网络用户的重复侵权行为采取了相应的合理措施;
(七)其他相关因素。
这是最高院的规定,反过来理解就是“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原因”了。
比如:
“(六)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针对同一网络用户的重复侵权行为采取了相应的合理措施”,反过来理解是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没有针对同一网络用户的重复侵权行为采取了相应的合理措施,则就构成了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了。
结合您的问题,我也又从新学习了一遍,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3. 网络消费者的影响网络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
1、产品的特性
首先,由于网上市场不同于传统市场,网上消费者有着区别于传统市场的消费需求特征,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在网上销售和开展网上营销活动的。根据网上消费者的特征,网上销售的产品一般要考虑产品的新颖性,即产品是新产品或者是时尚类产品,比较能吸引人的注意。追求商品的时尚和新颖是许多消费者,特别是青年消费者重要的购买动机。
其次,考虑产品的购买参与程度,一些产品要求消费者参与程度比较高,消费者一般需要现场购物体验,而且需要很多人提供参考意见,对于这些产品不太适合网上销售。对于消费者需要购买体验的产品,可以采用网络营销推广功能,辅助传统营销活动进行,或者将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进行整合。可以通过网上来宣传和展示产品,消费者在充分了解产品的性能后,可以到相关商场再进行选购。
2、产品的价格
从消费者的角度说,价格不是决定消费者购买的唯一因素,但却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肯定要考虑的因素,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一般商品来讲,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经常表现为反比关系,同样的商品,价格越低,销售量越大。网上购物之所以具有生命力,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网上销售的商品价格普遍低廉。
此外,消费者对于互联网有一个免费的价格心理预期,那就是即使网上商品是要花钱的,那价格也应该比传统渠道的价格要低。这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的起步和发展都依托了免费策略,因此互联网的免费策略深入人心,而且免费策略也得到了成功的商业运作。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新兴市场它可以减少传统营销中中间费用和一些额外的信息费用,可以大大削减产品的成本和销售费用,这也是互联网商业应用的巨大增长潜力所在。
3、购物的便捷性
购物便捷性是消费者选择购物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一般而言,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时考虑的便捷性,一是时间上的便捷性,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并节省时间;另一方面,是可以足不出户,在很大范围内选择商品。
4、安全可靠性
网络购买另外一个必须考虑的是网上购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由于在网上消费,消费者一般需要先付款后送货,这时过去购物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场购买方式发生了变化,网上购物中的时空发生了分离,消费者有失去控制的离心感。因此,为减低网上购物的这种失落感,在网上购物各个环节必须加强安全措施和控制措施,保护消费者购物过程的信息传输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以及树立消费者对网站的信心。
4. 网络购物纠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纠纷产生原因,排在首位的是交易规模在特定促销期间较大。网购消费市场经历了多年快速增长,交易份额巨大,网购用户数量庞大。特别是“双十一”等特定促销期间,成交额十分巨大,网店牟利的冲动进一步加剧,如去年11月11日当天的网络消费交易金额超过1207亿元,使得特定促销季成为纠纷的高发期。
第三个原因是消费者冲动消费占一定比例。消费者在“满100减50”、“消费200送600红包”、“七天无理由退货”等强大促销攻势和“全民购物狂欢”的舆论下,往往会冲动消费,收到货物后发现并不满意,或恢复冷静后反悔。最后,网络交易平台业务分拆的需要也会产生纠纷。提供商出于自身经营需要,在集团内部拆分业务范围,虽主观上无恶意,但在客观上造成消费者无法确定实际的供货方。
5.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求解答
电子商务拓宽了消费市场,增大了消费信息和市场透明度,传统的消费活动几乎都被搬上了网络空间。然而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电子商务带来优越性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的问题,增加了消费者遭受损害的机会。中国网库王海波先生认为电子商务中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如下诸多方面的问题。
1)交易安全问题
由于电子商务的活动很多都是在开放、虚拟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形形色色的人员都可以参与其中,这就给交易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身份识别、信用认证、合同有效性的认定和安全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应用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2)消费者的知情权问题
知情权是消费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知晓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但在实际电子商务活动中,经营者对消费者虚假告知或不完全告知的案例时有发生。
3)消费者隐私权保护问题
在电子商务中,由于黑客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利益的驱使,消费者的隐私权极易受到侵犯。网络隐私一旦被滥用,将给消费者个人带来难以想象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
4)消费者退换货问题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网络交易的特殊性,消费者不能当面检验商品,导致错误的购买决定的可能性较大;另一方面经营者的权益也可能受到消费者退换货的影响。如一些数字化的商品:音乐CD、影视DVD、软件、电子书籍等,消费者在要求退换货前保留了复制品的可能性很大。
5)格式条款的效力问题
格式合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但网络中存在诸多不公平的格式合同或霸王条款,如果这些格式合同或霸王条款得不到合理控制,会增加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最终导致消费者拒绝这种网上交易方式。
6)管辖权问题
网络的非中心化和无边界性,使网络空间成为一个不易受主权管辖的新的领域,网上活动发生的具体地点和确切范围很难界定,因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可能受到立法差异、管辖权限制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多方面的阻碍。
7)损害责任的承担问题
在网络交易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障碍,导致交易中止。不管中止的原因是来自黑客袭击还是系统失误,责任都必须要有人来承担,谁来承担这个风险呢?而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电子商务中这一责任的承担问题并未明确。
6. 你好,请问如何联系你,我想咨询一下关于网络游戏公司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一些问题
你好,首先我要说一下,我不是律师或者法律方面的工作者,但是我是常年对电子游戏内有接触的人员,我对容这种电子游戏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是服务平台误封号,这一点是不算侵犯消费者的权利的。您可以选择联系客服。如果客服部给予解决的话,您可以向服务平台的后方公司对客服进行投诉。
对于误封这一点不侵权的,而且误封时间较短。如果咨询公司名称不予回答的话,您就要看这个游戏是否有合格的审批编号。那种野鸡公司的游戏都是不怎么样的。
您说的消费者的权利在误封号这一方面是不会受到任何侵犯的,所以您没有任何上诉的权利。
如果真的说是涉及到金钱,而且项目款项超过1300元的话,您是可以选择向这个公司正式发出律师函或者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