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湘粤指的是哪里
湖南和广东
『贰』 湘粤赣会战豫西鄂北会战,是我们胜了吗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薛岳奉调到南京,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编入左翼军,投入淞沪战场。从这时起,薛岳将军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奋战八年,立下了赫赫战功,其军事生涯也走向了巅峰。薛将军这八年中的战斗历程,现在国内很多资料中都有详细描述;由于时间有限,在下除个别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外,仅列出薛岳将军的大事时间表以保持文章的连贯性,给诸位仁兄阅读造成不便还望见谅。
1937年8月20日,国民政府在滇黔组建第三预备军,以龙云为司令,薛岳为副司令。这期间,薛岳三次电呈蒋介石,请缨出征。9月17日,薛岳在赴沪参战的请求获准的当天即出发直奔南京。22日,薛岳到达南京后面见蒋介石,后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24日,他即驰赴上海指挥作战。
9月24日——11月12日,薛岳参加淞沪会战。
12月,薛岳率部撤到浙皖赣边界。27日,升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
12月——1938年5月,薛岳先后建立了黄山山脉和天目山的游击根据地,指挥第三战区各部挺进苏浙皖敌后,对京杭、沪杭等各交通线及长江航道展开游击战争,牵制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稳定了江南战局,有力地配合了徐州会战。
5月11日,徐州吃紧,蒋介石调薛岳出任第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火速赴豫东指挥作战。
5月14日——6月1日,薛岳指挥兰封会战,重创日军土肥原师团。
5月30日,薛岳晋升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
6月18日,武汉会战迫在眉睫,薛岳调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负责鄱阳湖西岸及南浔线防御。
8月4日——11月2日,第九战区第一兵团进行南浔作战,粉碎了敌在行进间攻占南昌的企图。其间10月1日——10日,薛岳指挥部队取得了万家岭大捷,几乎全歼敌106师团。
11月25日——28日,薛岳出席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
12月初,薛岳晋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代司令长官职。
1939年1月17日,薛岳兼任湖南省主席。
3月15日——5月8日,指挥南昌会战。
9月14日——10月7日,率部进行第一次长沙会战。
10月28日——11月5日,出席第二次南岳军事会议。
12月12日——1940年1月20日,组织实施第九战区冬季攻势。
4月9日,组织20个师发起夏季攻势,至6月27日攻克奉新、靖安、西山万寿宫及高邮市等重要据点,击毙敌混成第16旅团长藤堂高英少将,有力地配合了第五、六战区同期进行的枣宜会战。在战区主力冬季攻势遭受惨重损失之后,还能取得如此战绩,实属不易。至于苏联顾问福尔根向蒋介石报告所称“宜昌沦陷系薛岳按兵不动所致”,实为不了解情况的不实之辞。
10月——1941年3月,指导第九战区各部进行反扫荡作战,先后取得陈山船埠、九岭、奉新等战役的胜利,收复通城、武宁等县城。
3月15日——29日,指挥上高会战。
9月17日——10月8日,进行第二次长沙会战。
12月24日——1942年1月10日,实施第三次长沙会战。
6月初——7月中旬,率58军、4军、79军等部增援赣东,参加浙赣会战。
1943年11月——1944年1月,率99军、10军、58军、72军等部驰援常德会战。
1944年5月27日——10月2日,率部参加长衡会战。
衡阳失守前,7月15日,白崇禧奉蒋介石之命到前线视察,在祁阳黎家坪见到了薛岳。他劝薛岳在衡阳沦陷后调第九战区主力防守湘桂线,同时蒋介石也命令薛岳把第九战区主力拉到湘西,但都被薛岳拒绝。8月衡阳外围撤退时,他把部队拉到了湘东。这件事被时任第九战区参谋长、后来起义的赵子立说成是薛岳“有意避开日军箭头,而跑到湘东去”,言下之意说薛岳怕死。这话是站不住脚的。首先,薛岳到湘东之后比以前更加困难:手下仅有已久战疲惫的八个严重缺员的军,而要对付十几万日军战胜之师,防守粤汉线和湘东赣南那么大的地方,其难度可想而知。——与到湘西去要枪有枪要人有人的情况相比,孰优孰劣,薛岳久经沙场,不会不知道。其次,撤到湘东,实际上是把自己送到了日军的包围圈里,而湘西作战若不利可退入大西南后方,其危险程度相比如何,薛岳不会衡量不出。那为什么薛岳要执意去湘东呢?这一行动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战局发展可看出。第一,薛岳将第九战区主力撤到湘东后,将99军、暂2军、44军、4军、37军等5个军留在了粤汉线以东,缓解了该区域兵力不足的窘境,为日后保卫粤汉线(南段)和赣南保存了重要力量。第二,江西是抗日反攻的一个重要基地,也是国共争夺的焦点。将第九战区主力西调就等于将江西拱手让人,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赣江追击战和击溃八路军南下支队的战果了。由此看来,第九战区司令部撤向湘东这一决策是有战略远见的。
1945年1月——3月,率第九战区主力参加了湘粤赣会战。
6月——8月,组织实施赣江追击战。
8月——9月,在南昌接受日军投降,并指挥暂2军、37军等部在赣南和湘南击败了八路军南下支队,破坏了中共建立五岭根据地作为即将爆发的内战中的南翼的战略计划。
以上即薛岳在抗战中从事的军事活动的简要情况。
薛岳在抗战中军事上的成就与湖南和江西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各地除组织游击队、自卫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军破坏道路、打击敌人外,还成立了不少临时的担架队、救护队、输送队支援国军作战。这种局面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两省人民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另一方面也是薛岳治理措施得力的结果。在担任湖南省主席期间,薛岳提出了“安、便、足”的施政方针。所谓“安”,就是安民使人民安居乐业;“便”,即便民、便国、便战;“足”,即足粮、足兵、足智。并依此制订了“六民之政”,即生民、养民、教民、卫民、管民、用民。这些措施使湖南战时经济得到了相当发展,粮食连续获得丰收,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人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抗战中薛岳成绩斐然,但是他的致命弱点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他在随后的内战中栽跟头留下了隐患。首先,薛岳为人骄狂,每遇大胜,必产生轻敌思想。万家岭大捷后的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上高会战后的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和常德会战后的长衡会战都因其轻敌致败。其次,薛岳待人傲慢,得罪了不少人,与他打过交道的部下没几个说他好话。他在第一次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期间多次顶撞蒋介石和白崇禧多少引起这两位顶头上司的不快,为后来莱芜战役失败后当替罪羊埋下了伏笔。
纵观薛岳上将的一生,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在抗日战争中,他屡挫倭寇,扬中华之国威于域外,更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创下了辉煌业迹。
『叁』 李国柱的人物经历
袁世凯垮台后,他回国任湖南省政府抚恤调查处副处长、孙中山大元帅府军事委员会参回议答、护法军第三游击司令,率部参加驱张(敬尧)运动。1920年秋,应孙中山电召入粤,任总统府参军及湘粤边界招抚使等职。陈炯明发动武装叛变,孙中山组织讨伐,派他任讨贼军第八路军司令,颇著战功。后历任建国军混成旅旅长、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一旅旅长。1925年孙中山病逝后,他退出军界,隐居上海。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回到湖南。徐特立等人劝其以民族大义为重,他深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当选为省参议员后,拥护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他出席省临时参议会时,公开揭露一些国民党人的贪污腐化行为。1939年冬隐居桂阳,为中共地下党员李木庵、谷子元等作了许多掩护工作。1949年嘉禾解放前夕,接受中共地下组织的指示和程潜的秘密敦促,他带病对嘉禾县长及驻军头目做转化工作,促进了嘉禾的解放。1949年12月31日在嘉禾县病逝,终年70岁。
『肆』 韶关金鸡岭有多少个景点
金鸡岭,位于广复东北大门--岭制南第一镇之称的坪石镇,距韶关市103公里,属乐昌市管辖。因岭的西北峰顶有座巨石,貌似雄鸡,昂首北望,引颈欲啼,故而得名,是广东省八大风景之一。从坪石镇中心街处金鸡岭大门拾级而上,就可看到高耸入云,丹崖绝壁的一字峰,一字峰长350余米,宽3-6米,似一巨大屏障,它正看成墙,侧视成峰,俯瞰成龙。
从京广铁路乘火车至湘粤边界的坪石站时,人们会发现一面高150米、长400米的悬崖壁横亘在面前。这就是古称广东八景之一、今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金鸡岭。
『伍』 湘粤赣会战具体是谁指挥的请评价一下他
薛岳,字伯陵,广东省乐昌县人,1896年生。他的原名叫薛仰岳,因为他出生时,正值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第二年,国土台湾沦丧,民族危机空前。其父为他取名“仰岳”,“就是取义效法民族英雄岳飞之意”。成年后,薛岳认为“只是敬崇岳飞尚未足以称其心意,乃去‘仰’字,单名岳,直以岳飞自况”。 11岁,薛岳考入广东黄浦陆军小学,开始接受军事教育。14岁,他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他于1914年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6年毕业后,与邓演达、张发奎、李汉魂等一同考入保定军校第6期。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薛岳任大总统警卫团第一营营长。次年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越秀楼,围攻总统府,薛岳率官兵曾冒着枪林弹雨掩护孙夫人宋庆龄安全撤离,深得孙中山嘉许。
抗战经历概略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薛岳奉调到南京,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编入左翼军,投入淞沪战场。从这时起,薛岳将军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奋战八年,立下了赫赫战功,其军事生涯也走向了巅峰。薛将军这八年中的战斗历程,现在国内很多资料中都有详细描述;由于时间有限,在下除个别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外,仅列出薛岳将军的大事时间表以保持文章的连贯性,给诸位仁兄阅读造成不便还望见谅。
1937年8月20日,国民政府在滇黔组建第三预备军,以龙云为司令,薛岳为副司令。这期间,薛岳三次电呈蒋介石,请缨出征。9月17日,薛岳在赴沪参战的请求获准的当天即出发直奔南京。22日,薛岳到达南京后面见蒋介石,后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24日,他即驰赴上海指挥作战。
9月24日——11月12日,薛岳参加淞沪会战。
12月,薛岳率部撤到浙皖赣边界。27日,升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
12月——1938年5月,薛岳先后建立了黄山山脉和天目山的游击根据地,指挥第三战区各部挺进苏浙皖敌后,对京杭、沪杭等各交通线及长江航道展开游击战争,牵制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稳定了江南战局,有力地配合了徐州会战。
5月11日,徐州吃紧,蒋介石调薛岳出任第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火速赴豫东指挥作战。
5月14日——6月1日,薛岳指挥兰封会战,重创日军土肥原师团。
5月30日,薛岳晋升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
6月18日,武汉会战迫在眉睫,薛岳调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负责鄱阳湖西岸及南浔线防御。
8月4日——11月2日,第九战区第一兵团进行南浔作战,粉碎了敌在行进间攻占南昌的企图。其间10月1日——10日,薛岳指挥部队取得了万家岭大捷,几乎全歼敌106师团。
11月25日——28日,薛岳出席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
12月初,薛岳晋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代司令长官职。
1939年1月17日,薛岳兼任湖南省主席。
3月15日——5月8日,指挥南昌会战。
9月14日——10月7日,率部进行第一次长沙会战。
10月28日——11月5日,出席第二次南岳军事会议。
12月12日——1940年1月20日,组织实施第九战区冬季攻势。
4月9日,组织20个师发起夏季攻势,至6月27日攻克奉新、靖安、西山万寿宫及高邮市等重要据点,击毙敌混成第16旅团长藤堂高英少将,有力地配合了第五、六战区同期进行的枣宜会战。在战区主力冬季攻势遭受惨重损失之后,还能取得如此战绩,实属不易。至于苏联顾问福尔根向蒋介石报告所称“宜昌沦陷系薛岳按兵不动所致”,实为不了解情况的不实之辞。
10月——1941年3月,指导第九战区各部进行反扫荡作战,先后取得陈山船埠、九岭、奉新等战役的胜利,收复通城、武宁等县城。
3月15日——29日,指挥上高会战。
9月17日——10月8日,进行第二次长沙会战。
12月24日——1942年1月10日,实施第三次长沙会战。
6月初——7月中旬,率58军、4军、79军等部增援赣东,参加浙赣会战。
1943年11月——1944年1月,率99军、10军、58军、72军等部驰援常德会战。
1944年5月27日——10月2日,率部参加长衡会战。
衡阳失守前,7月15日,白崇禧奉蒋介石之命到前线视察,在祁阳黎家坪见到了薛岳。他劝薛岳在衡阳沦陷后调第九战区主力防守湘桂线,同时蒋介石也命令薛岳把第九战区主力拉到湘西,但都被薛岳拒绝。8月衡阳外围撤退时,他把部队拉到了湘东。这件事被时任第九战区参谋长、后来起义的赵子立说成是薛岳“有意避开日军箭头,而跑到湘东去”,言下之意说薛岳怕死。这话是站不住脚的。首先,薛岳到湘东之后比以前更加困难:手下仅有已久战疲惫的八个严重缺员的军,而要对付十几万日军战胜之师,防守粤汉线和湘东赣南那么大的地方,其难度可想而知。——与到湘西去要枪有枪要人有人的情况相比,孰优孰劣,薛岳久经沙场,不会不知道。其次,撤到湘东,实际上是把自己送到了日军的包围圈里,而湘西作战若不利可退入大西南后方,其危险程度相比如何,薛岳不会衡量不出。那为什么薛岳要执意去湘东呢?这一行动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战局发展可看出。第一,薛岳将第九战区主力撤到湘东后,将99军、暂2军、44军、4军、37军等5个军留在了粤汉线以东,缓解了该区域兵力不足的窘境,为日后保卫粤汉线(南段)和赣南保存了重要力量。第二,江西是抗日反攻的一个重要基地,也是国共争夺的焦点。将第九战区主力西调就等于将江西拱手让人,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赣江追击战和击溃八路军南下支队的战果了。由此看来,第九战区司令部撤向湘东这一决策是有战略远见的。
1945年1月——3月,率第九战区主力参加了湘粤赣会战。
6月——8月,组织实施赣江追击战。
8月——9月,在南昌接受日军投降,并指挥暂2军、37军等部在赣南和湘南击败了八路军南下支队,破坏了中共建立五岭根据地作为即将爆发的内战中的南翼的战略计划。
以上即薛岳在抗战中从事的军事活动的简要情况。
薛岳在抗战中军事上的成就与湖南和江西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各地除组织游击队、自卫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军破坏道路、打击敌人外,还成立了不少临时的担架队、救护队、输送队支援国军作战。这种局面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两省人民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另一方面也是薛岳治理措施得力的结果。在担任湖南省主席期间,薛岳提出了“安、便、足”的施政方针。所谓“安”,就是安民使人民安居乐业;“便”,即便民、便国、便战;“足”,即足粮、足兵、足智。并依此制订了“六民之政”,即生民、养民、教民、卫民、管民、用民。这些措施使湖南战时经济得到了相当发展,粮食连续获得丰收,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人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抗战中薛岳成绩斐然,但是他的致命弱点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他在随后的内战中栽跟头留下了隐患。首先,薛岳为人骄狂,每遇大胜,必产生轻敌思想。万家岭大捷后的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上高会战后的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和常德会战后的长衡会战都因其轻敌致败。其次,薛岳待人傲慢,得罪了不少人,与他打过交道的部下没几个说他好话。他在第一次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期间多次顶撞蒋介石和白崇禧多少引起这两位顶头上司的不快,为后来莱芜战役失败后当替罪羊埋下了伏笔。
纵观薛岳上将的一生,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在抗日战争中,他屡挫倭寇,扬中华之国威于域外,更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创下了辉煌业迹。(舰船知识网络版)
『陆』 金鸡岭的景点概况
从京广铁路乘火车至湘粤边界的坪石站时,人们会发现一面高150米、长内400米的悬崖壁横亘在面前。这就是古容称广东八景之一、今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金鸡岭。
“金鸡”全长20.8米,高8.4米,宽3.8米,由三块红岩石天然堆叠而成,栩栩如生。相传仙人吕洞宾从南海携来一只金鸡,缚在山上,留下一名天将看守,自己上天去了。几天后,当他想起这件事时,回山一看,金鸡和天将早已化为“金鸡石”和“将军石”了。当然,那只是神话。根据地质学家考证据远古时候,这里是海底盆地,经漫长的岁月,沉积了厚厚的砂砾石和红砂层,后来盆地不断上升,受到水和风的剥蚀,岩石节理发育,形成了今天的红砂岩奇观。金鸡岭的夏季群山翠绿,层林尽染,而在冬季却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好似一派北国风光。
『柒』 莽山在什么位置位于什么省市
莽山位于湖南省宜章县境内,南岭山脉北麓,总面积2万公顷,东、西、南与广东省乳源、连州、阳山相邻。气侯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风景壮丽,是湘粤边界上的绿色明珠,是生态旅游、避暑、休闲度假的胜地。
『捌』 边境一词的起源
境或边境地区在政治学和地理学上指邻近边界、国界的区域范围,一般来说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在战争时期,边境地区可能会成为紧张地区,甚至成为战线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边境地区亦多数设有出入限制,甚至被列为禁区,如香港边境禁区。亦有部分戒备较低的边境,如美加边境就处在长期不驻防的开放状态,甚至容许一定程度的跨越美国、加拿大两国边界。有些时候,边境亦作为国与国之间的缓冲区,以减少发生冲突,如依三八线两边平行而设的朝鲜半岛非军事区。
出处
亦作“边竟”。亦作“边竞”。亦作“邉境”。
1.靠近国家边界的地方。《国语·楚语上》:“夫边境者,国之尾也。”《管子·枢言》:“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汉书·元帝纪》:“加以边竟不安,师旅在外,赋歛转输,元元骚动,穷困亡聊,犯法抵罪。” 颜师古注:“竟读曰境。”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下:“臣恐异时脣亡齿寒,邉境有可乘之衅。” 明 何景明《何子·用直》:“宫庭容久伏之祸,邉境有卒至之忧。”明 王铎《送袁环中(袁可立子)郎中奉使宁远饷军序》:“设伏兵疑使,彼不敢逐水草西窥,朔方庶几边境少事矣。” 吴晗《杰出的学者玄奘》:“ 贞观三年……这时国内经济还未恢复,边境也还不十分安定,政府命令禁止百姓出国。”
2.靠近省区边界的地方。 清 刘大櫆《知上犹县方君传》:“上犹亦江右之边境,风土约畧相似。” 清 陆筠 《海角续编》:“二月,大兵围常州,贼突围出,扮官兵由小路越过苏州、江阴边境。” 柳青《铜墙铁壁》第二章:“自从国共分界, 镇川堡 变成反共前哨和逃亡地主会聚之地以后, 米脂县才在 沙家店 新设下一个区,加强边境工作的领导。” 刘白羽《火光在前》第二章:“师长自己的家乡还在遥远的前面——湘粤边境上。”
『玖』 贺州到宜章需要多长时间(自驾)
清连高速已经修好了,在湘粤边界下高速后一个半小时可以到宜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