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发布时间:2023-05-24 17:10:51

① 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法律分析:一、人民调解委员会应设立专门的民间纠纷登记薄。人民调解委员会下设的调解小组也应设立登记薄。

二、每半月或一个月各小组将受理的纠纷,综合填入人民调解委员会登记薄内。

三、对于当事人的申请,调解人员应认真进行登记。

四、当事人如果是口头申请,调解人员听取当事人对纠纷情况的陈述,并按纠纷当事人陈述的内容进行登记。

五、在进行纠纷登记时,要严肃认真,尽量记当事人的原话。

六、对于濒临激化的纠纷或当即可以调解的简单纠纷,可以在稳定事态发展的基础上先行调解后补办纠纷登记手续。

七、纠纷登记后,应当分门别类归档,妥善保存,以便将来复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一百五十七条 对因邻里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进行调解时,可以邀请当事人居住地的居(村)民委员会的人员或者双方当事人熟悉的人员参加帮助调解。

第一百五十八条 调解一般为一次。对一次调解不成,公安机关认为有必要或者当事人申请的,可以再次调解,并应当在第一次调解后的七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应当制作笔录。

② 求矛盾纠纷排查处理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平安重庆建设的部署,根据《平安重庆建设消兄规划》、《平安重庆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区委十一届八次全委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及时预防和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全区大局稳定,全力推进和谐进步模范区和平安巴南建设,努力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全区各级党政机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预防和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群众越级到市进京上访总量减少,群体性事件高发态势有效遏制。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保障公民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妥善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至2012年,到市、区申诉、求决类信访案件下降20%以上,其中,求决类重复上访案件控制在20%以内;到市集访上访批次下降10%以上、人次下降20%以上;进京非正常上访批次和人次下降15%以上;有权处理机关信访事项办理合格率达到100%。

三、具体任务

(一)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

1.畅通和拓宽民意表达渠道。为群众合理反映诉求提供便利,着力解决好群众信访诉求查询不便、反馈渠道不畅的问题。一是全面公开信访工作信息。各镇街和信访量较大的区级部门要通过媒体公布本地区本部门信访工作机构的名称、地址、电话、邮编、电子信箱,以及信访形式、受理范围、工作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信访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二是加快群众来访接待场所建设,实现信访接待大厅“一站式”办公。2009年前,建成区信访接待大厅建设,完善“一站式”办公机制。2010年,完成镇街和信访量较大的区级部门信访接待场所建设。2012年完成村(居)信访接待场所建设。三是大力推行网上信访。2009年底前,在区公众信息网上开通人民建议信箱和信访信箱,完成区信访网站全面改版工作,增强针对性指导性。2011年前,镇街网上信访全面开通。五是加快视频远程接访形式的普及。2009年前,区政府开通视频接访。2010年,信访量大的区级部门和镇街开通视频接访。

2.完善诉求表达机制。一是坚持党政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认真落实《关于领导干部接待人民群众来访工作的实施意见》,将领导干部下访纳入对镇街、区级部门综合目标考核,使干部下访接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信访群众制度,开展干部大走访活动,广泛收集、反映和处理社会各个层面的意见、建议和诉求。三是建立信访部门巡回接待制度。2009年前,建立并试行巡回接待制度。区领导定期到矛盾较多的地区和单位接待来行桥凳访群众。

3.建立政策落实监督机制。建立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信访和监察部门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督工作机制。对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出台的惠民利民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各级党委、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情况进行监督。

责任单位:区信访办。

配合单位: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国土分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各镇街。

(二)建立健全矛盾调处机制,切实化解社会矛盾

1.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力争发现在萌芽、解决在基层。2009年前,建立起村(居)、镇街、区级三级联动排查调处体系。一级督查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坚持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档旅作制度。实行每月月初排查调处、月末汇总报告的工作制度,对可能影响本地区、本单位稳定的矛盾纠纷排查率达到100%在重大政治活动和敏感时期,开展专题排查调处。重点加强镇街、村(居)的调解组织建设,以综治办为依托建立矛盾纠纷“联调中心”。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逐级明确责任单位、认真研究处理办法,妥善化解或加以稳控。做到小事不出村(居),一般事不出镇街,大事不出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85%以上。

2.完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切实解决合理诉求和具体困难。坚持有访必接、有信必复,提高信访按时办结率、当事人息访息诉率和群众满意率。一是建立完善信访突出问题网络化管理制度,推行“五个一”和“四包四定”的管理办法,努力提高信访问题的解决率和息访率。二是完善并大力推行信访听证制度,提高解决重大或疑难信访问题的公信力。三是强化领导包案处理责任,区领导每人每年包案解决3件信访疑难案件,各镇街、信访量大的区级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每人每年包案解决2件信访疑难案件。四是依据《重庆市信访条例》,完善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度,着力案结事了,切实改变部分信访事项“终而不结”的现状。

3.积极探索多元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机制。一是要以“百镇千村平安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镇街“六位一体”、村(居)“七位一体”工作平台,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信访调解紧密衔接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以良好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化解信访问题,充分发挥信访部门、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的作用,使大量矛盾纠纷多渠道分流化解,提高信访问题处理的质量和实际效果。

4.完善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机制。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健全群体性事件情报预警网络,及时获得深层次、预警性、内幕性情报信息。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工会、妇联。共青团、综治机关、律师事务所、有关专业技术部门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防范化解联动机制,有效开展对特殊利益诉求群体的稳定工作。全面提升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充分发挥公安、武警的威慑作用,及时排危排堵,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群体性事件中违法人员进行依法处置,并开展宽严相济的法制教育和训诫工作。要及时化解处理群体性事件苗头,确保不发生Ⅲ级以上群体性事件;严格按照《重庆市巴南区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妥善处置已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责任单位:区维稳办。

配合单位: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民政局、区应急办、区保密局、区财政局,各镇街。

(三)建立健全权益保障机制,积极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1.认真履行完善政策建议权。信访部门应注重收集、整理、综合群众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提出调整完善政策的建议,积极主动参与政府决策,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使政策更加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2009年,建立信访部门负责人列席本级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制度,重大决策征询信访部门意见、重大政策信访部门参与调研论证等制度,为信访部门参与决策提供制度性平台,真正把民意、民情和民智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中。

2.建立并推广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制度。2009年,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社会稳定风险预测评估作为制定政策、实施建设项目、施行改革方案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做到重大事项出台前有风险分析预测,实施后有稳定责任追究。重大事项未征求群众意见或多数群众不同意的,要暂缓决策或实施;多数群众同意的,在决策或实施时,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要重视信访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事项决策或实施前,要制定稳定工作预案报同级信访维稳部门审查评估,稳定工作预案与实施方案同制定、同实施、同考核,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

责任单位:区信访办。

配合单位:区级有关部门,各镇街。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健全党政领导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各镇街、区级各部门、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是信访维稳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信访维稳工作负总责,对重要和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要带头包案亲自研究、亲自督办;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是直接责任人,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其他领导成员要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方面的信访维稳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领导体系。2009年,修订《重庆市巴南区党政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暂行办法》。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制定《重庆市巴南区党政信访稳定工作目标考评暂行办法》。把信访稳定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拨任用的重要标准和各级各部门领导和领导班子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

(二)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的职能与作用。确立党委和政府主导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在信访维稳工作中统筹协调、督查督办的作用。2010年将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建设成为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平台。

(三)加大投入力度,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矛盾化解工作所需经费。2009年,区级信访接待大厅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接待大厅视频监控系统建设。2012年,建立和完善网上信访系统、信访信息系统、监控系统、安全检测防范系统、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应急处突移动系统和培训系统。2009年,完成全区各级维稳机构保密信息传输系统建设,更换工作用车一辆。按照人口比列将信访工作办公经费、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增加处理信访事项的业务经费,每年递增不少于10%。建立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的专项资金,每年财政预算300万元,用于解决一些合情合理的信访老案,实行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实报实销。其中150万元作为镇街、区级部门预算,另150万元有区联席会议统筹安排,根据镇街、区级部门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的数量和复杂程度安排专项资金,充分调动镇街和部门解决实践问题的积极性。为全区信访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免除信访干部后顾之忧。

(四)加强信访维稳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信访部门机构建设,2009年,增加行政人员编制4人,事业单位人员编制6人,增设纪检组长1名、督查专员2名(现职副处级),增设维稳科。信访部门班子成员工作满5年的或工作业绩突出、成效显著的,进行交流或提拔,信访部门中层干部从事信访工作满8年的,应轮岗交流或提拔;对信访干部在晋升非领导职务时增加考评分数,参照偏远镇加分办法执行;要把信访部门作为干部熟悉群众工作、培养锻炼的重要基地。选派新提拔的处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分批到区信访办挂职锻炼,每年两期,每期不少于5人,每期挂职期限6个月。将新提任干部和年轻后备干部到信访部门工作锻炼作为任职和晋升的必备条件。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每年四期,每期不少于4人,每期挂职期限为3个月。加强对信访干部培训工作,每年对全区各级各部门、行业信访维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轮训,将此项工作纳入组织人事部门培训重要内容。2009年全区50%村(居)调委会建立专门的调解室,至2012年,村(居)调委会建立专门调解室。

责任单位:区信访办。

配合单位: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区财政局,、各镇街。

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目标体系

序号

工作内容

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

1

到2012年,到市、区申诉、求决类信访案件下降20%以上,其中,求决类重复上访案件控制在20%以内;到市集访批次下降10以上,人次下降20%以上;进京非正常访批次和人次下降15%;有权处理机关信访事项办理合格率达到100%。



健全诉求表达机制

2

2009年内,各级各部门公布信访工作机构名称、地址、电话、邮编、电子信箱,以及信访形式、范围、工作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

3

2009年前,建成区信访接待大厅建设,完善“一站式”办公机制。2010年前,完成镇街和信访量较大的区级部门信访接待场所建设。2012年前,完成村(居)信访接待场所建设。

4

2009年前,在区公众信息网上开通人民建议信箱和信访信箱全面开通,完成区信访网站全面改版工作,增强针对性指导性。2010年前,镇街网上信访全面开通。

5

2011年前,建成全区信访工作信息系统。

6

2009年前,区政府开通视频接访。2011年前,信访量大的区级部门和镇街开通视频接访。

7

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信访群众制度,2009年试行,2012年前成熟运行。

8

2009年前,建立并试行巡回接待制度。区领导定期到矛盾较多的地区和单位接待来访群众。



完成矛盾调解机制

9

2009年前,建立起村(居)、镇街、区级三级联动排查调处体系。

10

强化领导包案处理责任,区领导每人每年包案解决3件信访疑难案件,各镇街、信访量大的区级部门主要负责人每人每年包案解决2件信访疑难案件。

11

2009年,完善落实信访事项三级总结制度。

12

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确保不发生Ⅲ级以上群体性事件。



健全权益保障机制

13

2009年,各级党委、政府建立信访部门负责人列席本级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制度。

14

2009年,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制度,2012年前成熟运行。



保障措施

15

2009年修订《重庆市巴南区党政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暂行办法》,并把信访稳定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拨任用的重要标准和各级各部门领导和领导班子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

16

2010年前,将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建设成为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平台。

17

2009年前,完成全区各级维稳机构保密信息传输系统建设。2012年,建立和完善网上信访系统、信访信息系统、监控系统、安全检测防范系统、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应急处突移动系统和培训系统。2009年更换工作用车一辆。增加处理信访事项的业务经费,每年递增不少于10%。建立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的专项资金,每年财政预算300万元。

18

2009年前,增加行政人员编制4人,事业单位人员编制6人,增设纪检组长1名、督查专员2名(现职副处级),增设维稳科。

19

2009年前,全区50%村(居)调委会建立专门的调解室,至2012年,村(居)调委会建立专门调解室。

③ 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计划范文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计划范文》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推荐: 社区工作计划 | 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 护理工作计划 | 党支部工作计划 | 财务工作计划
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是变被动为主动,变滞后为超前,变消极为积极,防止矛盾激化,维护稳定的有效途径,应该而且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为使这项工作能够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针,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中坚力量,全面掌握了解建设系统存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得到有效控制;不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保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的原则,为我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组织领导
矛盾纠纷排查活动,要继续坚持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司其职、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调处,把责任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矛盾纠纷带有综合性,单靠一个部门解决不了,要综合地加以解决。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办公室。要逐级明确排查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的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完成任务期限和奖罚措施。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实行挂牌督办制,对挂牌督办的矛盾纠纷,必须上报办理进度和结果。
三、工作制度
1、矛盾纠纷排查责任制度。实行首问责任制,就是第一个接待矛盾纠纷的人员必须负责落实该矛盾纠纷的受理、登记、汇报工作。
2、联席会议制度。建设系统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联席会议主要研究重大矛盾纠纷和阶段性工作意见,联席会议成员指定专人作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联络员。联席会议一般每二个月召开一次,因工作需要,可临时召开,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下属各部门和单位应当认真贯彻,建设局将加强督查,及时解决本系统的矛盾纠纷。
3、领导接访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实际,建立、健全领导接访、下访制度,听取群众意见,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要求,及时化解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各种因素。领导接访原则上每月二次以上,由建设局党政领导轮流接待,必要时可组织有关下属单位负责人参加。
4、信息报送制度。一旦发生突发性、群体性和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所在部门应立即向局里报告,建设局在向县综治办报告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情况。经排查没有发现矛盾纠纷的,也应当记录在案。
6、检查评比制度。建设局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每年组织1-2次专门检查或结合综治目标管理检查对下属各部门、单位矛盾纠纷排查情况进行检查考评。矛盾纠纷排查结果作为综治评先表彰的重要依据。
四、工作要求
1、强化领导责任。建设局党政一把手作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自觉地对本系统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抓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或酿成群体性事件。
2、强化部门责任。各部门要切实慧好重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建设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主动做好本部门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3、强化基层责任。建设局党委各党支部要有专人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治保会、调解会要把排查工作纳入工作职责,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排处,使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
4、强化责任追究。建设局要加强对各部门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督促、检查,并定期通报情况。对因领导不重戚缓视,措施不到位,导致应排查的矛盾纠前仔铅纷未得到及时排查或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疏于调处,造成矛盾激化,以致发生重大矛盾纠纷或群体性事件的,问题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对主要领导和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

④ 如何做好社区管理工作(2)

(三)以提升能力素质为目的,切实加强社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 要按照新形势的需要,探索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体制。建全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单位各尽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培育力度,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支持其充分发挥作用。选拔优秀人才到社区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和社会志愿工作,吸引更多有热情、有专长的年轻人到社区义务参与管理和服务。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尽快形成一支有较高素质的社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四)以完善服务功能为目的,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大配套设施建设。 投入不足是制约大多数社区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瓶颈,基层政府在进行年度财政预算时,应专门开列社区党组织建设所需经费、社区文化公益事业经费,并注意向经费紧张的社区党组织倾斜。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对其软硬件设施加以规范明确,并予以专项投入。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共驻共建工作机制,多方筹集社会资金来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对已有的思想阵地和文化设施,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利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加投人,改进设施,扩大容量,丰富内容,增强宜传教育功能。同时,有条件的社区也可以创办居民学校、社区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以加强对街道社区干部和社区居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如何做好社区管理工作2

一、坚持为民服务,更新工作理念

随着近年来社会管理体制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社区服务管陵瞎理的方式也不断变化,正在由过去的行政型向社会型转变,社区物业管理和自治管理已成为社区服务管理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这一变化,要想做好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就必须转变思想、更新理念。

首先,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把解民忧、暖民心作为社区服务管理的核心任务,切实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要认真调研、准确把握群众的具体情况和困难,根据社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地方群众的不同需求,因人制宜,使社区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要依法管理社区的各项工作事务,加强物业与社区群众之间的组织管理协调,维护社区群众的共同利益;

第三,要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活动,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努力提升社区群众的文化素质。

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社区服务管理人员要把为居民服务当作一项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自觉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管理水平和管理组织能力,从而为服务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一要明确发展目标,严格遵守各项纪律;二要强化责任感,不断增强社区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三要能够准确把握群众的具体困难和要求,积极学习探索新时期社区服务管理中所面临的新特点、新问题,把所学知识和服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维护社区群众的权益和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使社区组织成为困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于细微处用心,深化服务内涵

社区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做得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就能得到及时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也能得到及时体现。因此,社区管理人员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作为社区服务管理人员,一是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出发,凡事想着群众,依靠群众,从小事着手,做好、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牢牢记在心里,体现在一言一行之中。二要有大局意识,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乐意吃苦、乐意为人、率先垂范、廉洁勤政、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始终牢记自己的职汪汪旦责,始终牢记做好本职工作,从便民处人手,于细微处用心,树好自身形象,增强自身责任,实事求是把社区的“亲民、爱民、为民”工作做扎实,为创造社区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作贡献。

四、加强基础管理,健全完善服务机制

首先,要加强社区矛盾化解,有力维护社区稳定。

一要注重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对关系社区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充分征求群众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增加透明度,减少因决策不当带来的社区群众利益冲突。

二是要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相关制度。严格按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需要,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定期报告、协调会议、首问负责制等制度,实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三是要健全完善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针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要确保处置稳妥有效、协调有序。

其次,要加强和改进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现人口的有序流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不仅是人口问题、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以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在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用设施等方面,以为流动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为目标,统筹考虑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的流动人口的利益和需要。

一是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列入社区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流动人口的服务体系。

二是以出租屋为重点,强化暂住登记,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五、整合社会资源,扩充社区管理服务范围

社区服务管理人员要以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为根本,发挥自身的人才、资源等优势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社区服务对象应由以福利性服务的“老、残、孤、困、优抚”社会救助对象为重点,逐步拓展到共享福利性、公益性、社会性多层次服务的全体居民;社区服务项目应由一般性日常服务的理发、餐饮、家电维修等项目,逐步拓展到高层次的法律咨询、就业培训、医疗保健、物业管理等多方位、宽领域的服务。坚持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并举,开展面向所有对象,覆盖不同层次,满足各类需求的社区服务。

六、以志愿者为核心,鼓励参与社区服务管理

随着人口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需求层次的提高,尤其是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任何一个政府无论其多么强大都不可能提供所有的服务,这就需要更多的服务机构来参与社会管理。作为社区管理人员,应加强与志愿者服务队及各类老年协会的联系,鼓励他们积极分担政府职能,互帮互助。比如:志愿者或各协会可利用身体较好,年纪相对轻的老年人,帮助年老体弱的老年人,早晨看看起床了没有,中午看看饭吃了没有,晚上看看灯和煤气关了没有,这是政府难以做到的;组织老年人旅游,看看改革开放成果,这是社会不愿做、家庭难以做的;组织老年人晨练,使有害功法无容身之地,这是政府很难做好的。社区服务管理人员可在加强社区管理中更多地依靠社会力量,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将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那些职能事务剥离和转移交给社会组织,利用社会组织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来实现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⑤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两项制度指的是什么

第一条 实行矛盾纠纷定期集中排查调处制度。县镇、村居两级调处中心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抓住敏感时期及重大节假日活动时期的集中排查调处,全面掌握本辖区矛盾纠纷的总体情况。
第二条 在抓好一般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基础上,按每季度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隐患集中排查调处专项行动,对列出的重大矛盾纠纷及不稳定问题,实行领导挂帅。
第三条 县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重点排查可能导致突发性事件的矛盾纠纷;涉及人数较多、易引起群体性上访事件的矛盾纠纷;严重干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矛盾纠纷。
第四条 集中排查调处的重点内容主要有:征地拆迁纠纷,企业改制遗留问题,涉法涉诉问题,劳资纠纷,涉军问题,环境污染纠纷,物业管理纠纷,医患纠纷,其他重大纠纷隐患等。
第五条 县镇调处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按照“统一受理,集中疏理,归口管理,依法调解,限期处理”的原则,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
第六条 每一次排查调处要有完整的记录,归类梳理、归档备查。
第七条 坚持“边排查、边调处”和“滚动排查、连续化解”的指导思想,增强排查调处的工作实效。
第八条 县镇调处中心要认真抓好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和重点问题的纠纷排查工作,要逐村组、逐社区、逐单位进行摸排梳理,确保把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搞清楚。
第九条 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中的重点人、重大问题,要密切注意动态,加大调处和稳控工作力度,并分别制定具体可行的调处方案,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调处工作期限。

⑥ 如何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

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关键是要将维护社会稳定关口前移,在源头预防和化解农村矛盾。

加强源头预防。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作为重要事项、决策、措施出台的前置条件、必经程序和刚性门槛,做到应评尽评,并重视运用评估结果,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问题发生。

加强源头化解。要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利用干部联系群众的各种有效载体,变上访为下访,进村入户,广泛收集村情民意。建立村社情民意室,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联村干部共同组成接待组,轮流负责接待村民,及时受理诉求、解决问题。建立健全县乡村组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村小组随时排查、行政村每天一排查、乡镇每周一排查工作制度;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分类梳理、建档立册,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 (赖丽娟)

让村务监督实起来

有些地方设立了村务监督机构,但没有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实际上成了摆设;有的对监督什么、怎么监督没搞清楚,工作效果不明显。要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加大监督力度,使村务监督真正实起来。

明确职责方式,促进村务监督规范化。规范村监会工作职责,村监会通过事前介入、事中跟踪、事后检查公开等方式,把工作重点放在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督上,使监督更加及时、有效。

建立完善制度,促进村务监督制度化。建立村务情况分析、村务监督工作报告、评议考核等标准化监督工作制度,制定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细则,建立村务监督管理工作记录簿。

推广清单模式,促进村务监督流程化。把村务公开、“三资”管理、村级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监督内容具体化为工程项目、债权债务、票据收支等监督事项,分别列出清单,逐项明确监督要点、关键环节和监督方式,并绘制监督流程图,实现村务监督菜单式操作。(费晨亮)

专业人才下沉夯实基层法治力量

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需要法律专业知识的有力支撑。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充实基层法治力量,应倚重和发挥法治专业人才队伍的作用,打造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基层法治队伍。

要整合法治资源,引导政法机关干部、法律志愿者、退休政法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基层法治建设,通过定期开展法律服务进村(社区)、送法上门等活动,普及日常生产生活涉及的法律知识,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扎实培育基层法治土壤。要建立法治干部到基层挂职帮扶长效机制,经常性深入到群众中去,将专业知识与基层实际结合起来,建立便民化法律服务体系,为百姓排忧解难,推动问题解决回归法治化轨道,让人人讲法治在基层扎根发芽。要大力推行基层法律顾问制度,采取政府兜底的方式,鼓励基层直接购买法律服务,实现村村有顾问,在决策环节把征求法律顾问意见作为必经程序固化下来,推动基层党员干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公共事务。(吕继刚)

下村设站建册 让法治建设深入基层

要实现基层由传统管理向法治治理的转变,可通过落实干部联村制度、设立专职指导员驻村工作指导站、创建村民诚信档案册等方式,推动法治建设更加深入基层。

坚持联村干部下村常态化,通过参与每周例会、开展民情走访等活动,了解、掌握基层一线情况,宣传法治理念,建立正确、合法、覆盖面广的诉求渠道,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由专职指导员牵头、村老干部辅助、下乡律师协助,设立专职指导员驻村工作指导站,将群众反映、干部走访收集的问题登记备案,坚持“小问题工作站解决、大问题走流程”的原则,分类处理,向村、乡镇、部门递转,限期答复与跟进。根据驻村工作指导站登记备案的情况,针对“恶意”、“无理取闹”的群众上访事件进行档案记录,形成本村村民诚信档案册,为农村信用贷款等优抚政策下放提供依据,情况极其严重的,交由相关法律部门处理。(叶茜)

⑦ 矛盾纠纷八项机制

法律分析:一是建立属地稳控机制。以派出所为主体,以社区警务室为主阵地,采取入户走访、法制咨询等方式,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反映诉求,维护权益,解决问题。

二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每月组织民警开展一次社会矛盾化解能力培训,交流经验,传授方法,分析当前矛盾纠纷新特点,探索新形势下调解方法和手段,提高民警综合运用政策、法律、行政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建立情报搜集研判机制。以社区民警为骨干,在各行各业和重点地区积极物建信息员,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情报信息网络。

四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严格落实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单位的安全检查和监控防护措施,及早发现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全的各类隐患,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尽全力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搜集到的情报信息和不稳定因素,对其存在和可能产生的危害和影响进行认真分析评估,并分为“一般、中等、较大”3个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向责任单位发布“红橙蓝”三色预警,督促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积极开展稳控化解工作,防止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六是建立联调机制。充分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等多种方式,与街道、村委会、国土、司法、信访等相关部门实现矛盾纠纷信息共享,充分调动整合各方力量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七是建立奖惩机制。制订《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处理考评办法》,将调处工作列为执法质量考评和绩效考核的内容,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一项重要指标,对于矛盾纠纷调处数量高、社会效果好的予以奖励,对排查流于形式、化解不力,导致事态扩大、形成民转刑案件的,给予相应处分。

八是建立领导“下访”机制。

法律依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八、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 24. 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路子。要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对矛盾纠纷要依法妥善解决。对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调处的民事纠纷,行政机关要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予以处理。要积极探索解决民事纠纷的新机制。25. 充分发挥调解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对民事纠纷,经行政机关调解达成协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救济权利和渠道。要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积极支持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人民调解工作。

⑧ 矛盾纠纷化解6项机制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深圳经济特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指通过和解、调解、信访、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多元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的活动。第三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平等自愿、诚实守信、公平合法、非诉优先、高效便捷原则。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法治城市建设规划,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能力建设,促进矛盾纠纷化解组织健康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督促相关部门落实矛盾纠纷化解责任,并提供必要的财政保障。
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第五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承担矛盾纠纷化解职能的部门和其他组织协同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格局,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化解跨行政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以及涉及人数众多、社会影响较大的矛盾纠纷。第六条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公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
第二章源头治理第七条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坚持源头预防,将预防纠纷贯穿于重大决策、行政执法、司法诉讼等全过程,减少纠纷的产生。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基层治理,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资源向基层倾斜,充分依靠基层自治,发挥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作用,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构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机制,依法引导通过非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第八条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推进重大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做好行政相对人和公众的思想引导、内容解释工作,发现引发或者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第九条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健全完善社会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机制,根据需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心理辅导工作人员,帮助公众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发生矛盾纠纷时及时提供心理干预服务,积极疏导、缓和情绪,防止矛盾纠纷激化。第十条平安建设组织协调机构负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和评估工作,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奖惩机制。第十一条司法行政部门依法统筹协调非诉讼矛盾纠纷解决方式之间、非诉讼矛盾纠纷解决方式和诉讼之间的对接机制,指导非诉讼矛盾纠纷解决方式中的调解工作,促进各类调解之间的衔接和联动,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等工作机制,推动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工作者、志愿者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公安机关依法开展治安案件调解工作,依法支持和参与街道、社区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信访部门应当分类处理信访诉求,依法建立完善信访与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矛盾纠纷化解方式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
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应当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完善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积极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探索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加强对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和调解员、仲裁员的管理,提升劳动争议处理效能,切实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市、区人民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依法开展行政调解、行政裁决等工作。
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协调辖区内派出所、人民法庭、居民委员会等矛盾纠纷化解力量,依托平安建设工作平台建立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开展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和化解工作。第十二条街道办事处应当推进社区协商制度化,畅通公众诉求表达和参与化解矛盾纠纷的渠道,对需要相关部门参与调处的矛盾纠纷,可以要求相关部门到场调处,相关部门应当配合。
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人民调解员、网格管理员、社区工作者、社区法律顾问、平安志愿者等人员,就地预防、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
人民调解员、网格管理员、平安志愿者、楼栋长等发现矛盾纠纷,应当及时调解,快速上报,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法律依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八、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24.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路子。要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对矛盾纠纷要依法妥善解决。对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调处的民事纠纷,行政机关要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予以处理。要积极探索解决民事纠纷的新机制。25.充分发挥调解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对民事纠纷,经行政机关调解达成协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救济权利和渠道。要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积极支持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人民调解工作。

阅读全文

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肉文小说都市 浏览:627
邻居隔壁住着黑人 浏览:465
那种网站在线 浏览:988
韩国电影儿子看见继母出轨 浏览:218
我的疯妈妈,电影开始小女孩身处何地? 浏览:434
南洋立国的小说 浏览:406
泰国凌晨两点半电影 浏览:933
90年代啄木鸟电影经典剧情 浏览:85
女主怀孕了的法国电影 浏览:317
日本有一部学生时代的爱情电影 浏览:592
电影院里的丝袜骚逼 浏览:695
韩国电影喝了圣水一直硬 浏览:865
片子男主大 浏览:36
李彩潭出轨同学会 浏览:100
寄生兽爸爸死了吗 浏览:654
啄木鸟丝袜剧情 浏览:135
怀旧台湾老免费电影100部 浏览:58
小孩坐绿皮火车睡着了去了外国的电影 浏览:283
懵懂少年杰克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376
电脑上免费观影网站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