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劳资纠纷中雇主的解释

劳资纠纷中雇主的解释

发布时间:2021-01-07 10:03:37

❶ 雇佣关系劳资纠纷该找哪个部门

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是不一样的
雇佣关系,发生争议,自行协商解决,或者专由第三方调解(属例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向法院依法起诉
劳动关系,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外,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拖欠工资的,还可以向法院依法申请支付令

❷ 这种情况属于劳动争议吗

你好!我看了你的提问之后现在做出如下回答:
1、“甲公司将自己的专建设工程包给了具有建属设行业相关资质的乙公司,由乙公司进行施工,乙公司将一部分工程分包给了一个自然人工头。”具体要看是包工头全包还是半包,如果是全包则可以按照劳动关系处理,如果是半包经过了几次转包之后一般情况下由劳动仲裁委员会予以裁决!如果裁决为劳动关系则劳动仲裁委员予以受理(劳动关系必须经过劳动仲裁委员会予以仲裁,之后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裁决为雇用关系则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则归法院管辖!
2、“该工头雇佣的一个人在劳动时发生事故,从楼上掉下,这种情况属于工伤吗?”工伤赔偿一般会确定用工单位(由用工单位承担责任),而雇佣关系(即劳务关系)只需要确定自然人之间存在联系即可(由包工头承担责任)!
3、还要看包工头和公司签订的协议,以及劳动者和所谓的包工头签订的协议。
4、在现实生活之中,这种情况经常存在。所以具体为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要看整个案件,不是个人观点予以决定的!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在线咨询或者离线留言!

❸ 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有什么区别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版。这是《劳动法》对权劳动合同的定义。这一规定,被中国的劳动法理论界和司法机关认为是劳动合同的定义。简单的说,劳动合同是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的指示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合同。而雇佣合同,虽然中国法律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但根据相关民事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雇佣合同(关系)是指受雇人与雇佣人约定,由受雇人为雇佣人提供劳务,雇佣人支付报酬而发生的法律关系。

❹ 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的区别毕业论文

(一)关系主体复的范围不制同。
劳动关系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即一方只能是劳动者个人,另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包括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
(二)关系主体间的地位不同。
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不仅具有平等性,而且具有隶属关系,即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三)关系适用的法律性质不同。
劳动关系主要由劳动法调整,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劳动法属于社会法范畴,所维护的“劳动利益”是一种社会利益。
(四)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不同。
劳动关系主体间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五)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遭受到人身损害后,相对方承担的赔偿责任不同。
根据《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的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不适用本条规定”。

❺ 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在法律特征上的区别是什么

1、概念不同。

雇佣关系是指受雇用人在一定或不特定的期间内,接受雇用人的指挥与安排,专为其提供特定或不特定的属劳务,劳务关系是指两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之间就劳务事项进行等价交换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人身支配与服从管理关系不同。

雇用关系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双方之间具有支配与服从的关系,雇用人必须为受雇人提供合理的劳动条件和安全保障。

3、提供劳动和支付报酬的内容不同。

雇佣关系中,雇工所付出的主要是劳动力,当然也包含一定的技术成果,但通常其技术含量比较低,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只提供单纯的体力劳动,没有技术含量的成分,所获报酬也仅是劳动力的价值。

4、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雇佣关系中,依现代民法原则,雇主对雇员的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只要雇员在进行受雇工作中因工伤事故而遭受损害,雇主就应赔偿,而不存在免责事由。

拓展资料

例如:大学生实习不属于劳动关系,也不属于雇佣关系,大学生实习是用人单位提供一个平台供大学生锻炼自己,增加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虽然服从实习管理,但不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在法律上可以算是一种民事关系。

❻ 保姆受伤雇主有什么责任

你上法制网查查http://www.legaldaily.com.cn/bm/2005-09/21/content_197406.htm!
劳动关系内涵发生巨变 十一年前法律相对滞后

纠纷激增劳动争议处理筐小难容

今日关注

重新界定并扩大劳动关系的范围

细化劳动法制定下位法完
善体系

出台规范劳动争议处理专门法律

编者按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劳动争议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劳动争议在现阶段的多发,也是一种正常的“异常”。说其异常,是因为无论是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和增长幅度,还是劳动争议的复杂程度,都保持着上扬的趋势;说其正常,是因为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相关制度还不健全,劳动争议多发不过是特殊时期诸多比较突出的矛盾之一。
正常也好,异常也罢,建立完善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法律制度,已是迫在眉睫的课题。为此,我们推出“关注劳动争议”系列报道,用发生在您身边的事,用最前沿专家的眼,探讨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的办法。

报道策划 陈晓英 采写 陈磊 陈修琪 本报记者 李青

劳动争议范围窄 劳动者维权艰难

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从贫穷的山区来到繁华大都市———上海打工的周岱兰并不知道,她的命运会和一个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词———“劳动争议”联系在一起。这个她至今还未理解的词语让她的生活陷入了一个新的困境。
周岱兰是安徽省庐江县农民,家境贫困。2002年6月,经保姆中介所介绍,周岱兰来到上海市普陀区一户人家当保姆。2003年12月24日,周岱兰在雇主家擦玻璃时,不慎失足从4楼摔了下去。雇主及时将受伤的周岱兰送到普陀区一家医院急救。这时,产生了一个难题,谁来承担周岱兰的治疗费用。雇主认为,自己虽然垫付了大量医药费,但这只是尽道义上的责任,从法律层面上来说,自己并没有责任为伤者支付所有费用。周岱兰能否向保姆中介所索赔呢?为周岱兰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表示,周岱兰只是经过保姆中介所介绍就业的,而不是保姆中介所委派去工作的,她和保姆中介所没有隶属关系,不属于劳动争议范畴。因此,周岱兰无法进入劳动争议的范畴。
9月1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副所长黎建飞教授的家中,他为记者讲述了上述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
在略显忧伤的叙述中,黎建飞的语气突然加重:“周岱兰案件并不是特例。”
黎建飞告诉记者,在北京,像保姆、清洁工等家政工作人员因为擦玻璃、打扫房子等家务活从高层建筑掉下去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像保姆、导游、翻译人员等与雇主的关系,根据原劳动部的有关规定,不属于劳动关系,其与雇主发生纠纷,不能申请劳动仲裁,也无法提起劳动诉讼,劳动者的权益一旦受到侵犯,只能按照一般的民事案件提起诉讼。比如周岱兰案件,就不能按照工伤认定提起诉讼,只能按照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提起诉讼,但具体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赔偿的数额也很少,更重要的是,案件的性质变了。
江西省于都县燕向铁山垅钨矿子弟学校教师吴仕燕也同样碰到了劳动争议的难题。
2000年12月4日,她向校长递交了辞职信,并于2001年1月5日,回到老家云南。2001年2月26日,该校以旷工为由,对她给予除名处理。2005年4月,她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原单位撤销除名决定。但省劳动厅劳动仲裁处驳回了她的仲裁请求。
江西名德师律师事务所万律师告诉记者,像教师、律师、医生等类似于公务员的职业,与单位产生劳动纠纷的,只能按相关的行业法律向法院进行专门的行政人事申诉。这些劳动关系不属于劳动法第2条规定的范畴,因此,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都无法按劳动案件进行处理。
对此,黎建飞认为,现在很多明明属于劳动纠纷的案件既不能申请劳动仲裁,也不能按照劳动争议案件提起诉讼,致使许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而这一切的根源是因为“目前我国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太窄了”。
长期研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副主任孙德强副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也告诉记者,我国现在的劳动争议范围非常狭窄,很多应该纳入劳动争议范围的劳动纠纷都没有被纳入,导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告状无门。

范围为何过窄 两大原因制约

是什么导致我国的劳动争议范围太窄了呢?
孙德强一针见血地指出,根源在于劳动法在做相应规定时,运用的是列举式立法方法,而不是概括式立法方法,这就导致无法通过司法实践扩大劳动争议的范围。
劳动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黎建飞说,我国的劳动法公布于1994年,当时的劳动关系主要指单位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就单位来说,企业都是清一色的国有单位,并且大多是民法上所称的“法人”的表现形式,所以劳动法使用了“单位”这一称呼。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单位”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仅包含国有企业,还包括个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经济组织形式。在这种意义上,传统观念中的规范性单位的范围日渐缩小,非规范性的单位的范围日渐扩大。但是,这些非规范性的单位并未进入劳动法调整的范畴,劳动者与之发生劳动纠纷后,无法依照劳动法进行维权行动。
从职工方面来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的职工都有固定的身份,属于固定工,人数大概有五千万,这是当时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主要范围。目前,拥有固定工身份的职工越来越少,非固定工身份的职工越来越多。比如承包经营中的劳动纠纷。一项建筑工程经过层层转包,最后到了个人手中,于是,个人拉起一班人马开始施工。一旦其中一个劳动者出了事故,他该找谁呢?发包工程方通过承包合同发包了工程,其没有直接使用劳动者,与劳动者没有建立劳动关系;施工方虽然是用了劳动者,但他又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用人单位。结果是劳动者自己来承担劳动风险,同时无法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还有大量的自由职业者,比如保姆,上海市有几十万人,北京市仅城八区就有20万户人家请了保姆,保姆总数也在几十万人。这么大的人群,却被排除在劳动法调整范围之外。
“也就是说,我国的劳动关系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相比之下,相关法律法规就显得滞后了。”黎建飞说。
黎建飞指出,除此之外,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情况还没有进入劳动争议的范畴,也是导致劳动争议的范围太窄的一个原因。
何洁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何洁原是江西某造纸厂的职工,由于企业效益不佳,她下岗了,厂里只发给她最低生活费。为了生活,她又去了一家百货超市做营业员。一天,她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由于下雨路滑,再加上担心上班迟到车速较快,在一次避让中摔倒,却不想摔得不轻,住院花去了三千多元。找超市老总报销医药费,老总说:谁知你是怎么摔的?再说你的医保关系不在我这里。找造纸厂,造纸厂说你不是为我上班摔的,怎么能找我报销医药费呢?
孙德强认为,制定劳动法时没有的劳动纠纷或者很少出现的劳动纠纷,已经大量出现,然而却找不到救济渠道。

修订细化劳动法 出台劳动争议法

怎么解决劳动争议范围太窄的问题呢?黎建飞认为:“首先必须对劳动关系进行正确的认定。”
黎建飞说,用“雇主”和“劳动者”的概念称呼劳动关系双方比较准确。司法实践中,只要使用了劳动者的劳动力,并为其支付报酬,就是雇主。雇主不一定局限于现实中有完整结构的组织和民法意义上的法人,还包括个人。另外,临时用工的、灵活用工的,全部要纳入雇主的范畴。“倘若我家需要人打扫卫生,我就找来一个人给我家打扫卫生。这时,我就是雇主,出了事故,我负责。”
“同样,只要是为他人劳动并收取劳动报酬,就是劳动者。”黎建飞补充说,“比如我了解的一个案件,当事人为一个工地做饭,由于地滑,摔了一跤,导致身体瘫痪。当其找工地要求赔偿时,工地负责人不承认,说‘我不认识你,跟我们没有关系’。我当时就评说,只要他不是给本人和妻子儿女做饭,而是为他人做饭,就与他人存在劳动关系,就一定有相对方。在这个案件当中,工地就是相对方。”
明确了雇主和劳动者的范畴,也就明确了劳动关系的范畴。黎建飞认为,劳动关系就是雇主和劳动者之间基于使用劳动而产生的关系。无论是劳务派遣,还是为多个用人单位提供劳务,只要劳动者通过出让劳动力支配权给用人单位并获得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通过管理、支配使用劳动力,组织开展劳动并获取劳动成果,双方形成的关系即为劳动关系。如果在这样的视野下认定劳动关系,我们就可以将很多劳动纠纷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畴。
黎建飞教授提醒说,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关系的认定,突破现行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规定,才能推动劳动争议范围的扩大。如果盲目要求扩大劳动争议的范围,必然遇到没有法律依据的尴尬局面。另外,要考虑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的衔接。例如,大量不进行登记或者已被注销的非法用工单位产生的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然而,如果任何一方当事人就工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就会遇到一个问题:劳动仲裁可以裁定非法用工单位承担责任,但是,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要求诉讼主体必须适格,从法律上看,该用人单位是虚拟登记的,并不存在,法院不能认定其具有诉讼主体资格,不能成为承担责任的主体。一旦法院要求其变更诉讼主体,由用工单位的负责人出任,势必改变案件的性质。
因此,黎建飞建议,要扩大劳动争议的范围,首先在理论上要正确理解和界定劳动关系。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修改相关法律,包括劳动法第2条,扩大认定劳动关系的范围。最后,细化劳动法,在劳动法内部对劳动争议进行规范,制定家庭劳动法等下位法,完善劳动法的体系。
只有劳动的内涵清楚了,劳动关系的内涵才能清楚,劳动关系的主体才能扩大,劳动法调整的范围才能扩大,劳动争议的范围自然就会扩大。
孙德强也认为,只要我们承认,劳动关系不同于民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不同于民事法律关系,劳动争议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劳动争议的处理不同于民事争议的处理,出台规范劳动争议处理的专门法律也就成为必然。目前,一方面,我们可以建议立法机关尽快修订劳动法,扩大劳动法对劳动争议的调整范围。另一方面,建议立法机关对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进行审查,并予以废除,在此基础上出台劳动争议法,对劳动争议的范围作出明确的概括式规定,将近年来出现的新的劳动关系纳入劳动争议的范围,并留够足够的解释空间。

要想了解更多,请照参考资料.

❼ 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要看具体情况,如果保姆在家政服务公司签有劳动合同,在外派到雇主家工作期内间受伤,那么保姆与家政公司容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适用劳动法,应当按工伤处理。如果保姆是直接被雇主雇佣,没有经过家政公司,那么就是雇佣关系,适用民法通则、侵权法和人身损害的司法解释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❽ 为什么要区分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

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一、主体资格的不同。
劳动合同的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及个体经济组织。在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从而实现劳动的社会化,而且劳动者已经成为该经济组织中的一员,他与用人单位具有身份上的从属性和依附性,这也是其与雇佣合同最大区别之所在。在雇佣合同中,其主体并不具有上述的限制,雇佣合同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相互独立,不具有身份上的隶属性和依附性。
二、国家干预的力度不同。
劳动合同的建立虽然也体现了当事人的合意性,但它更强调国家意志的主体地位。为了规范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干预贯穿于劳动合同履行的始终。而在雇佣合同中,主体双方是完全平等的 ,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的过程中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主,国家基本不做干预。
三、争议的处理方式不同。
劳动争议的处理受《劳动法》的调整,而且其处理的程序是仲裁前置,即对于劳动争议须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当事人方可起诉。而在雇佣关系中发生的争议则主要由《民法通则》进行调整,发生纠纷后当事人可直接诉诸于法院,而勿需受仲裁前置之限。
四、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同。
在劳动合同中,劳动法律关系的存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用人单位负有为劳动者交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的义务;而在雇佣合同中,其稳定性较差,雇主也没有为受雇人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
怎样区分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
1、雇佣合同中雇员与雇主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即雇员在一定程度上要服从雇主的监管和安排,具有隶属性。而承揽合同中承揽人在完成工作中具有独立性,如何完成工作,由承揽人自己决定,不受定作人的监控,承揽人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和能力来完成工作,双方之间不存在支配与服从关系。 2、雇佣合同履行中所发生的危险、意外事故或损失,一般是由接受劳务的雇主承担。承揽合同履行中所产生风险则由完成工作成果的承揽人承担,除非损失是由于定作人的指示过失原因所造成的。 3、雇佣合同以直接提供劳务为目的,合同的标的是提供劳务,雇员只要提供了劳务就有权获得报酬。承揽合同则是以完成工作成果为目的,提供劳务仅仅是完成工作成果的手段。 4、雇佣合同中,雇员的工作对雇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是雇主所从事业务整体的一部分。承揽合同中,承揽人的工作通常不属雇主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或是定作人工作的附属部分。 5、雇佣合同中,雇主一般按星期、按月按时向雇员支付报酬,该报酬相当于劳动力的价格。承揽合同中,定作人因承揽人完成某项工作或做完某件事支付报酬,该报酬不仅包括劳动力价格,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工本费等。 6、雇佣合同雇员的工作方式要听任于雇主的指挥与分配,承揽合同中承揽人完成工作有自主权,只要其能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完成任务,具体的完成方式和时间由承揽人自己决定。
责任承担规定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第九条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 第十一条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不适用本条规定。

❾ 劳动雇佣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阅读全文

与劳资纠纷中雇主的解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
武汉圆通快递投诉电话 浏览:33
马鞍山到开原 浏览:797
版权标记放在哪里 浏览:441
创造与魔法陪配方 浏览:724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感悟 浏览:944
定融债权转让 浏览:41
安徽二手塔吊转让信息 浏览:413
土地买卖使用权协议 浏览:54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竞赛 浏览:484
户照的有效期 浏览:738
汽车驾驶证有效期满了怎么办 浏览:851
马鞍山市浩宇机械公司 浏览:139
马鞍山宝龙华庭地基 浏览:324
著作权归什么部门管 浏览: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