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北京审理加班费劳动纠纷案例

北京审理加班费劳动纠纷案例

发布时间:2021-01-06 14:07:32

⑴ 您好,我想问下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的当事人的案例。

申诉人:张某,男,1960年3月24日出生,住北京市某某区某某街道2号

委托代理人:张某某,男,37岁,北京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诉人:北京某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徐某,女,北京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薛某,男,40岁,北京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某,女,52岁,北京某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

申诉人张某诉被诉人北京某有限公司辞退劳动争议一案,经本委依法立案并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申诉人诉称:本人于97年6月13日到被诉人处上班,从事维修和空调制冷工作。到今年7月11日,工作了3年零1个月。98年1月25日至2000年1月25日连续签了两年合同,98年7月份公司让我把档案调来转为正式员工。今年7月11日,人事部张经理找我说:“公司人员有变动,我通知你,你在公司的工作今天就结束了,大病、养老保险给你上到7月底。业绩扣的5%、10%,我和薛副总量给你争取”。我说:“我是正式工,公司辞我应提前30天通知我,按合同公司应给我补偿金。”她说:“今年公司没同你签合同不存在通知和补偿问题。”我对她讲:“2、3月份我两次问你什么时候签合同”。她说:“你是正式工,你着什么急,到时让你头一个签”。2—4月份公司考核扣了5%(按去年合同),5月份加扣10%,合同没签是公司的问题,现已说明有事实的劳动合同,你作不了主,我找薛去。我给薛总打电话,他说“过几天抽时间再谈”。7月24日我到劳动仲裁咨询后,找薛总谈了补偿问题。26日我约张经理和薛总又谈了补偿问题,两次都没结果,我要求他们将补偿问题转告老板,等下一次进一步协商,至今没给我答复,协商再也无法进行时,我只有申请仲裁。现要求被诉人:1、支付经济补偿金4个月工资4000元;2、额外经济补偿金2个月工资2000元;3、违约通知金1个月工资1000元;4、2000年6月26日至7月11日工资500元;5、2000年1月至6月18日十个加班费450元;6、考核所扣的3个月5%,2个月10%,共计350元;7、大病、养老、失业保险上到2000年8月底;8、支付13天年假工资579元;9、37个月医疗补助费740元;10、住房公积金3480元;11、支付3个月医疗补助费3000元。

被诉人辩称:申诉人所诉与事实不符,实际上申诉人因为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工作不负责任等原因屡教不改,由公司辞退。申诉人在工作期间经常喝酒,甚至因为喝酒影响工作。六月十六日中午,申诉人又随空调维修单位人员杜先生喝酒,喝醉后大发牢骚,主管薛志强对申诉人给予了批评。当时在场人员也对申诉人进行了劝解。六月十八日申诉人值班,又在值班室内喝酒吸烟,下午3点钟左右,被诉人恰好进来检查工作,发现值班室内烟雾弥漫,故责问申诉人为何在地下值班室内吸烟,申诉人不但矢口否认且狡辩说在被诉人进来时未吸烟。被诉人根据公司的规定对申诉人进行了处罚,主管薛志强也找申诉人谈话,望申诉人吸取教训,但申诉人仍然狡辩;“我上午吸烟了,可当被诉人进来时没吸”。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拒不承认错误。无奈被诉人为严肃纪律,并根据申诉人的一贯表现及《员工守则》规定辞退了申诉人。以上所述只反映了申诉人表现的一个侧面,申诉人又是如何对待其工作的呢?申诉人是97年6月13日经人介绍到公司做杂工的,经过被诉人两年的培养。99年夏季申诉人开始负责中央空调的运行。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申诉人听不进意见,我行我素。按规定每年11月初之前应对楼层的新风机进行保温,可申诉人迟迟不做,至99年12月19日,造成新风机盘管冻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元。为此,被诉人对申诉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予以了处罚。2000年5月中旬,由于申诉人平时对冷水机组未做详细检查,造成制动开关接线松动,事故停机近3个小时,给公司业务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就在申诉人被辞退的7月下旬,才经申诉人维修过的空调水泵电机轴承突然破碎,经维修人员初步分析,是申诉人擅自将轴承的密封圈撬开加油所致。同时,申诉人在日常的检查维修工作也未尽职尽责。另外,申诉人今年曾多次嫌收入低,表示要更换工作,加之申诉人的一贯工作表现,被诉人今年未与申诉人签订劳动合同,人事经理也从未许诺和申诉人签订劳动合同,以便考查申诉人的表现是否改进。但被诉人仍然履行其职责,在政府规定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义务。至于加班,根据公司规定加班必须经过主管签字,且申诉人的加班已经以倒休的形式予以了补偿。同时,被诉人制订的业绩考核制度,是有考核标准的。根据考核规定,有严重违章行为的员工,将没有资格获得业绩考核奖金。综上所述,被诉人是因申诉人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屡教不改,拒不承认错误且工作极不负责任,最终导致被诉人为维护合法权益不得不辞退申诉人。

经查:申诉人原工作单位为北京市第一铜管厂。1997年6月13日申诉人张某经人介绍进入被诉人处工作。1998年1月25日双方当事人签订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合同到期后双方当事人又续签一年劳动合同至2000年1月26日。申诉人的工作岗位为空调工,月工资为1000元,每月实发950元,年底业绩考核报酬部分为600元。98年7月申诉人将其档案调入被诉人处存档。2000年6月18日被诉人处负责人进入地下值班室检查工作,发现值班室内有烟雾,遂质问申诉人等二人。申诉人告知被诉人其本人没有吸烟,其余二人均表示确实有吸烟行为,并在各自的《违章通知单》上签字确认。被诉人认为申诉人系烟民,不可能当天下午其没有吸烟,于是被诉人同样向申诉人下发《违章通知单》,该通知单载明申诉人的违章程度为较严重行政违章。对此通知单,申诉人不予签字确认。据此,被诉人于2000年7月11日根据《员工守则》第四章第一部分第三条第19款规定及本章第四部分第二条之规定决定辞退申诉人。申诉人自即日起不再继续上班。

另查,被诉人未予支付申诉人自2000年6月26日至7月11日工资707元;申诉人在2000年6月17、18两日为休息日加班,被诉人未予支付加班费;被诉人根据公司规定自2000年2月至4月每月扣除申诉人月工资的5%作为年底考核后发放工资报酬部分,自5月起变更为每月扣除10%作为年底考核发放工资报酬部分直至6月份为止;被诉人已为申诉人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直至2000年7月底;被诉人已按月以工资形式发放了申诉人每月20元的医疗补助费。申诉人的第5项申诉请求中所要求被诉人应支付其自2000年1月至6月9日期间加班费的申诉请求及第8项申诉请求已超过仲裁时效。以上事实有当庭笔录、劳动合同、员工守则、违章通知单等相关书证在案佐证。

本委认为:劳动合同经双方当事人共同签订,自其签订之日起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依法享有其所规定的权利,履行其所约定的义务。2000年1月25日劳动合同到期后,被诉人未对此劳动合同予以终止也未续订,此行为实为不当。根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14条之规定,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因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续订手续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据此,本委视为双方当事人续订劳动合同。2000年6月18日被诉人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值班室内有烟雾,并对在场三人进行询问后,除申诉人外其余两人均承认在地下值班室吸烟的事实,并在被诉人向其下发的《违章通知单》上签字确认。被诉人以申诉人是烟民为由认定申诉人当时肯定也在吸烟,属违章行为,遂向其下发《违章通知单》。对此通知单,申诉人以本人当时并未抽烟为由拒绝签收。被诉人又据此情况认为申诉人严重行政违章,并根据《员工守则》第四章第四部分第二条之规定决定对申诉人予以辞退。同年7月11日被诉人向申诉人下发离职备忘。对上述情况,本委认为,被诉人并未向本庭提供申诉人6月18日在地下值班室当场吸烟的相关证明材料,仅凭申诉人是烟民就认定申诉人一定会在该场所吸烟,并据此认定遂向申诉人下发《违章通知单》,并在申诉人拒绝签字的情况下,认定申诉人系严重行政违章并予以辞退,此行为缺乏事实及合同依据,本委不予支持,撤消被诉人辞退申诉人决定。鉴于申诉人张某已无继续维系原劳动关系的意愿,本委视为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根据《劳动法》第24、28条之规定,被诉人应当支付申诉人经济补偿金4000元。同时,作为用工单位而言,申诉人在2000年6月18日至7月11日期间已为其提供了劳动,根据《劳动法》第46、50条之规定,被诉人应当支付申诉人此期间相应工资707元。对于申诉人的第6项申诉请求,本委认为,既然申诉人已无继续维系该劳动关系之意愿,本委业已视为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关系,被诉人理应在双方解除劳动关系后一次性支付申诉人按月所扣的年底考核费用450元。申诉人于2000年8月9日向本委提出申诉,截止到今年6月9日止,申诉人共有加班两次,分别是6月18日、19日均系休息日加班,被诉人未予支付相应加班工资,此行为不妥,根据《劳动法》第44条第2款之规定,被诉人应当按日工资200%的比例予以支付申诉人此两天的加班工资176.74元。2000年6月9日前申诉人所要求的加班工资已超过仲裁时效,本委不予支持。另,根据被诉人处工资发放规定,申诉人第8项申诉请求中所要求的每月20元医疗补助费已随申诉人本人月工资发放其个人收悉,对此项申诉请求,本委予以驳回。申诉人的第3、7、11项申诉请求无事实及法律依据,本委不予支持。申诉人的第9项申诉请求不属本委受理范围,本委予以驳回。

⑵ 北京市《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26款如何理解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专付劳动报酬、属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由此来看,出现劳动合同法第八十王条规定情形的,是劳动者向劳动监察投诉后,劳动监察部门的职责范畴,而不是劳动者可要求的范畴,故不予支持。

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法释〔2010〕12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已于2010年7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4日起施行。

二○一○年九月十三日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特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二条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三条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四条劳动者与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的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应当将用人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列为当事人。

第五条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的用人单位,以挂靠等方式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经营的,应当将用人单位和营业执照出借方列为当事人。

第六条当事人不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审查认为仲裁裁决遗漏了必须共同参加仲裁的当事人的,应当依法追加遗漏的人为诉讼当事人。

被追加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一并处理。

第七条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第八条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

第九条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第十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支付工资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达成的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应当认定有效。

前款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情形,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反悔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十二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受理决定或仲裁裁决,当事人直接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但申请仲裁的案件存在下列事由的除外:

(一)移送管辖的;

(二)正在送达或送达延误的;

(三)等待另案诉讼结果、评残结论的;

(四)正在等待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开庭的;

(五)启动鉴定程序或者委托其他部门调查取证的;

(六)其他正当事由。

当事人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为由提起诉讼的,应当提交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的受理通知书或者其他已接受仲裁申请的凭证或证明。

第十三条劳动者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第(一)项规定,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如果仲裁裁决涉及数项,每项确定的数额均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应当按照终局裁决处理。

第十四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同时包含终局裁决事项和非终局裁决事项,当事人不服该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按照非终局裁决处理。

第十五条劳动者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中级人民法院应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

被人民法院驳回起诉或者劳动者撤诉的,用人单位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依照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驳回申请或者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为终审裁定。

第十七条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和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符合民事诉讼法第十七章督促程序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后,劳动者就劳动争议事项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先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后,劳动者依据调解协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十八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终局裁决,劳动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用人单位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用人单位撤回撤销终局裁决申请或者其申请被驳回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执行。仲裁裁决被撤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执行。

用人单位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被驳回后,又在执行程序中以相同理由提出不予执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⑷ 劳动争议案件中加班及加班工资的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6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专资的数额属、时间、领取者的姓名及签字,并保存2年以上备查。《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13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支付周期编制工资支付记录表,并至少保存2年备查。 《劳动者争议仲裁法》第27条第4款所规定的特殊时效,即劳动者在劳动关系终止后的1年内,均可以主张整个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欠付的加班工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第17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支付周期编制工资支付记录表并至少保存两年备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报酬问题产生争议时,在2年保存期间内,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超出这一期间的应当“谁主张、谁举证”。
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对2年内加班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超过2年部分,劳动者主张的情况下,由劳动者承担举证责任。 好律师网参考

⑸ 劳动仲裁法经典案例:劳务合同需要支付加班工资吗

劳动者在周末加班的,用人单位是应当支付其2倍薪水的,如果用人单位拒却支付其2倍薪水的,劳动者能够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两倍薪水。怎样申请劳动仲裁:
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
2、提交手续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予以立案,然后给两方举证期,给另一方答辩期;然后开庭审理,之后对你们两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60天内结案;对于裁决书不服,劳动者能够诉讼到法院;
3、申请劳动仲裁期间,不耽误劳动者去新单位工作。申请劳动仲裁能够追讨两年前的加班薪水,但是需要劳动者承受全部举证职责。工作日加班费的计量方式:月薪水÷21.75÷8×加班小时数×1.5倍;周末日加班费的计量方式:月薪水÷21.75÷8×加班小时数×2倍;rn rn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量方式:月薪水÷21.75÷8×加班小时数×3倍。证明加班时间方面的证据主要包括:考勤表、考勤卡、加班审批单、加班通知、监控录像、证人证言、加班时所作事作形成的书面文字记录、电子邮件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准则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薪水的薪水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薪水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薪水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薪水的百分之二百的薪水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薪水的百分之三百的薪水报酬。

⑹ 劳动争议案子中已主张了部分加班费,还可以再主张吗

不可以,一事不二理是法律原则,劳动争议仲裁参照民事诉讼程序规定。
《最版高人民法院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法释〔2015〕5号
第二百四十七条 当事人就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在诉讼过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诉,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重复起诉:

(一)后诉与前诉的当事人相同;

(二)后诉与前诉的诉讼标的相同;

(三)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

当事人重复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解释(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已于2010年7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4日起施行。内容如下:

第一条,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二条,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三条,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四条,劳动者与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的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应当将用人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列为当事人。

第五条,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的用人单位,以挂靠等方式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经营的,应当将用人单位和营业执照出借方列为当事人。

第六条,当事人不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审查认为仲裁裁决遗漏了必须共同参加仲裁的当事人的,应当依法追加遗漏的人为诉讼当事人。

被追加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一并处理。

第七条,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第八条,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

第九条,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第十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支付工资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达成的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应当认定有效。

前款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情形,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反悔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十二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受理决定或仲裁裁决,当事人直接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但申请仲裁的案件存在下列事由的除外:

(一)移送管辖的;

(二)正在送达或送达延误的;

(三)等待另案诉讼结果、评残结论的;

(四)正在等待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开庭的;

(五)启动鉴定程序或者委托其他部门调查取证的;

(六)其他正当事由。

当事人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为由提起诉讼的,应当提交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的受理通知书或者其他已接受仲裁申请的凭证或证明。

第十三条,劳动者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第(一)项规定,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如果仲裁裁决涉及数项,每项确定的数额均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应当按照终局裁决处理。

第十四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同时包含终局裁决事项和非终局裁决事项,当事人不服该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按照非终局裁决处理。

第十五条,劳动者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中级人民法院应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

被人民法院驳回起诉或者劳动者撤诉的,用人单位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依照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驳回申请或者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为终审裁定。

第十七条,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和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符合民事诉讼法第十七章督促程序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后,劳动者就劳动争议事项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先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后,劳动者依据调解协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十八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终局裁决,劳动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用人单位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用人单位撤回撤销终局裁决申请或者其申请被驳回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执行。仲裁裁决被撤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执行。

用人单位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被驳回后,又在执行程序中以相同理由提出不予执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7)北京审理加班费劳动纠纷案例扩展阅读

仲裁裁决书未载明该裁决为终局裁决或非终局裁决,用人单位不服该仲裁裁决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经审查认为该仲裁裁决为非终局裁决的,基层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二)经审查认为该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的,基层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应告知用人单位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裁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该仲裁裁决;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终局裁决的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中级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书。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⑻ 劳动纠纷问题----加班费的裁定

加班的计算为什么搞的怎么复杂,加班费的基数,就是按合同上约定的工资来算的,没有你说的基本工资一说,就是合同约定工资加福利津贴。

⑼ 劳动纠纷诉讼中,加班费的举证责任在谁要求有明确法条

是否存在加班的事实应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因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专争议案件适用法律属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也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⑽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回期支付劳动答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由此来看,出现劳动合同法第八十王条规定情形的,是劳动者向劳动监察投诉后,劳动监察部门的职责范畴,而不是劳动者可要求的范畴,故不予支持。

阅读全文

与北京审理加班费劳动纠纷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
武汉圆通快递投诉电话 浏览:33
马鞍山到开原 浏览:797
版权标记放在哪里 浏览:441
创造与魔法陪配方 浏览:724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感悟 浏览:944
定融债权转让 浏览:41
安徽二手塔吊转让信息 浏览:413
土地买卖使用权协议 浏览:54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竞赛 浏览:484
户照的有效期 浏览:738
汽车驾驶证有效期满了怎么办 浏览:851
马鞍山市浩宇机械公司 浏览:139
马鞍山宝龙华庭地基 浏览:324
著作权归什么部门管 浏览: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