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知识产权保护
从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看,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但起步早而且体系完备。在基本法的相关内容中会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但更多的国家还是通过制定《专利法》、《合同法》等一系列专项法对知识产权加以规定和保护。对于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政府一般不制定专门的法律,而是在现有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基础上制定一系列引导性政策。如英国的《知识产权管理手册》,从原则上对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做出规定,以维护科研单位、科技人员的利益,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和转让。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主要是科研单位与科研人员或合作研究中科研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协议或合同的方式,界定科技成果的归属和转化、转让,明确彼此的利益关系。如果协议或合同没有得到履行,则通过借助法律的方式予以解决(王海峰,2007)。总之,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具有完善的法规体系,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合理的产权权益分配,能够充分激励科研人员并激发其创新的潜能。
近些年来,我国按照TRIPS 协议的最低保护标准,相继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软件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为保护知识产权和促进科技创新提供了法律保障(袁晓东,2006)。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科技成果交易额的上升,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侵犯案件却逐年上升,反映出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为例,受“重成果轻知识产权”传统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以成果奖励制度为主,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人事管理制度也以发表论文为主要考核指标。结果是,研究项目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无法形成自主知识产权。2010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率为27.2%,而在中国申请专利的国外发明授权率为56.4%,无论在质量、结构和国际布局上,都与世界主要专利强国存在较大差距。与此同时,发明创新者自身的不成熟、政府法规的不健全、部分执法部门的不作为,一些企业经营者素质的低下以及政府职能体制转变不到位、市场经济发育等诸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进程。
㈡ 什么是专利保险
专利保险是指投保人以授权专利为标的向保险公司投保。在保险回期间,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向答投保人为专利维权而支出的调查费用进行赔偿。该险种用于承保为维护自有专利权或针对被诉可能侵犯他人专利权进行抗辩时所产生的诉讼费用,而专利保险在全国尚属新鲜险种。2012年初,全国选取北京等8个城市作为专利保险试点城市。同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福州等20个地区开展第二批专利保险试点工作。目前推出的是专利执行保险,投保理赔范围除专利侵权。当前,专利权作为一项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专利保险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可以保护企业重要的专利权资产,以获得专利制度下应有的利益,提升企业的自身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㈢ 国家建立知识产权的什么制度
国家建立知识产权的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根据《优化营商环内境条容例》第十五条:国家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国家持续深化商标注册、利申请便利化改革,提高商标注册、利申请审查效率。
(3)知识产权保险制度扩展阅读:
专家认为,中国在今后制定民法典时,应将惩罚性赔偿制度作为损害赔偿责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加以明确规定。在制定民事特别法律时,可以借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经验,在特别法中对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作出明确的规定。
在民事特别法中可规定惩罚性赔偿的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外,产品质量、反不正当竞争、人身权及部分合同等领域也可以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应扩大至房地产、医疗事故、共用服务事业等领域。
㈣ 什么是专利保险专利保险对企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什么是专利保险?专利保险对企业发展有什么意义?专利保险是指投保人以授权专利为标的向保险公司投保。在保险期间,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向投保人为专利维权而支出的调查费用进行赔偿。什么是专利保险?专利保险对企业发展有什么意义?什么是专利保险?专利保险对企业发展有什么意义?该险种用于承保为维护自有专利权或针对被诉可能侵犯他人专利权进行抗辩时所产生的诉讼费用,而专利保险在全国尚属新鲜险种。2012年初,全国选取北京等8个城市作为专利保险试点城市。同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福州等20个地区开展第二批专利保险试点工作。目前推出的是专利执行保险,投保理赔范围除专利侵权。当前,专利权作为一项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专利保险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可以保护企业重要的专利权资产,以获得专利制度下应有的利益,提升企业的自身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专利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选取了一批城市作为专利保险试点来探索专利保险工作。专利保险的推出,其良好的成效已在部分地区得到验证。如何让专利保险的效益惠及更多的地区和企业,需要政府、企业和保险公司三者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专利保险工作的发展。市场机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共受理专利纠纷案件2510件,同比增加919件,增长70%,其中,专利侵权纠纷案件2232件,同比增加946件,增长77.5%,其他专利纠纷案件278件,同比增加251件,增长929.6%;查处假冒专利案件6512件,同比增加4808件,增长282%;办案总量9022件,同比增加6005件,增长199%。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12月,XX省有效专利数为13003件。1、将专利保险和专利质押结合起来,是一种市场化的融资模式,也是可以持续运作的模式。专利保险是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兴产物,在其发展初期,就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在我国推行专利保险已经是大势所趋。专利保险对于很多企业和专利权人来说还很陌生,对任何新生事物的认同、认知都需要一个过程。2、专利商业化的目的,是获得一定规模的效益。而专利本质上是为了给企业或者是专利持有者带来收益的资产。专利保险能够为专利的商业化在某种程度上保驾护航,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专利质量的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专利保险的推行。近年来,我国专利的申请数量逐年递增而且增长速度较快,但同时专利的质量尚有待进一步提高,专利转化和商业化水平有待提升,企业虽然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但是技术创新绩效却很平凡。我国目前的专利保险制度蕴含着各类市场主体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决心,从政府的政策支持、保费补贴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中国企业在国外频繁受到外国企业的专利诉讼,体现出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和加强专利权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重视知识产权价值。
㈤ 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有哪些
知识产权的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7年)中规定了6种知识产权类型,并规定了知识产权的民法保护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八条的篇幅,确定了知识产权犯罪的有关内容,从而确定了中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经历三次修订,于2014年5月1日实施最新修订版,《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规比较全面地保护了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经历三次修订,于2009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修订版;《专利法实施细则》、《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20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21号)》、《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等配套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经历两次修订,于2010年4月1日实施最新修订版,正在进行相关修订过程中;最新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修正)》等司法解释均在司法层面对著作权、网络著作权等做出了法治保护。《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规定,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作出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经过两次修订,对计算机软件及先相关提供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对植物品种进行立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促进知识产权向社会生产方面的转化提供了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范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在包装、装潢、商业秘密等方面对知识产权进行补充性立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其中规范了民事侵权的类型以及相应的侵权责任。
《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网上开店正式开始进入“实名制”时代。
产品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是通过其他具体知识产权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