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果出生無錫哪個區
成果個人資料
姓名:成果
出生地:江蘇無錫
微博昵稱:成果成果成狗
所在地:北京
性別:女
生日:1995年5月23日
學校: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個人資料中沒有註明哪個區
⑵ 無錫人人品怎麼樣
無錫是個商業化很強的大城市,人和人之間比較冷漠,比較勢利。但也有非常善良的人。其實都很善良,都是錢鬧的。像無錫家境比較殷實的本地人,還是比較樂於助人的。
⑶ 無錫名人事跡
李紳(772—846),唐代詩人,字公垂,生於唐大歷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 歷任金壇、烏程(今浙江吳興)、晉陵(今常州)等縣令,攜家來無錫,定居梅里抵陀里(今無錫縣東亭長大廈村)。
李紳幼年喪父,由母教以經義。15歲時讀書於惠山。青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了千古傳誦的《憫農》詩2首,內有「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譽為憫農詩人。貞元二十年(804)李紳再次赴京應試,未中,寓居元稹處。曾為元稹《鶯鶯傳》命題,作《鶯鶯歌》,相得益彰,流傳後世。元和元年(806)中進士,補國子監助教。 後離京至金陵,入節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滿李掎謀叛而下獄。李掎被殺後獲釋,回無錫惠山寺讀書。元和四年赴長安任校書郎,與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詩體(史稱新樂府運動),作有《樂府新題》20首。 元和十四年升為右拾遺。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學士,捲入朋黨之爭,為李(德裕)黨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戶部侍郎等要職。與李德裕、元稹被譽為三俊。長慶四年(824年),李黨失勢,李紳被貶為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放逐期間,李紳寫了不少描繪路途艱險、發泄心中怨氣的詩文。自寶歷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紳歷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壽州刺史,處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李德裕為相,起用李紳任浙東觀察使。開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東都洛陽的長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宋毫汴穎觀察使。開成三年八月,編《追昔游詩》3卷,並作序。詩序歷述從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經歷。開成五年任淮南節度使,後入京拜相,任中書情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繼又晉升為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居相位4年。會昌四年(844年)因中風辭位。後又出任淮南節度使。會昌六年病逝揚州,終年74歲,歸葬於故鄉無錫。贈太尉,溢文肅。作品流傳至今的有《追昔游詩》3卷、《雜詩》1卷,收錄於《全唐詩》。另有《鶯鶯歌》,保存在《西廂記諸宮調》中。
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屺亭橋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徐悲鴻出身貧寒,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17歲時便在宜興女子初級師范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並自修素描。1917年留學日本學習美術,不久回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19年赴法國留學,1923年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並游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德國、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香港、新加坡、印度舉辦義賣畫展,宣傳支援抗日。後重返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現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為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
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搏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嚮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志。
徐悲鴻長期致力於美術教育工作。他發現和團結了眾多的美術界著名人士。他培養的學生中人材輩出,許多已成為著名藝術家,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中堅骨幹。他對中國美術隊伍的建設和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與倫比,影響深遠。
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按照徐悲鴻的願望,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的作品1200餘件,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餘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余件,全部捐獻給國家。次年,徐悲鴻故居被辟為徐悲鴻紀念館,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寫「悲鴻故居」扁額。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萬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1.5)出生在馬鎮南暘岐一個沒落士紳家庭。祖父以上四世均有文名,父徐有勉隱跡田園,母王氏豁朗節儉,能「貿布以易糈」。徐自幼聰慧過人,好讀書。15歲博覽祖遺「絳雲樓」藏書,特好古今史籍、地誌圖經,萌遠游五嶽之志。18歲,父受群豪欺侮,憂憤而死。他決意不應科舉,不入仕途,問奇名山大川。萬曆三十五年徐21歲,辭別母親和新婚的妻子開始出遊。初期旅行以登名山、訪勝跡為主,因老母在黨,每年春天外出,秋冬計程以歸。他游山川如會知己,探窮奧如掘至寶。47歲以前,游歷了北方的泰山。嵩山、華山、恆山、五台山;南方的黃山、廬山、普陀山、天台山、雁盪山,最遠至福建的武夷山。曾於天啟元年(1621),為紀念母病痊癒,蓋「晴山堂」,搜求先世遺墨、題贈,為之刻石。天啟四年,因母已屆80高齡,打算暫緩遠行。母不以為然,特命他陪同親作宜興、句容之游,以示激勵。翌年9月母病逝。在家守廬。崇禎元年(1628)服喪期畢,乃放志遠游。他有感於「山川面目多為圖經志籍所蒙」,以更多的精力,對地理現象作考察研究。4月,去福建漳州看望好友黃道周。遠抵廣東羅浮山。崇禎二年,由南轉北,人京師,游盤山。三年,再南遊漳州。五年,重遊天台山、雁盪山。六年,出南京,再北上京師,游五台山、恆山,又南下三游漳州。他身體健壯,攜一杖,一仆被,登山捷如猿。能忍數日飢,逢食即飽,旅泊岩棲,遊行無所礙。
顧愷之(348— 409)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義熙初官散騎常侍。博學多藝,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凡人物、佛像、禽獸、山水皆能。時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畫師法衛賢,行筆細勁連綿,如春蠶吐絲,行雲流水,出之自然。畫人物尤善點睛,自雲:「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六朝人口語「這個」,即指眼珠)之中。」唐張彥遠評其畫:「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精通畫論,著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畫雲台山記》等書行世。他提出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著名論點,對中國繪畫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秦邦憲,又名博古(1907年-1946年4月8日)(此名為俄語「上帝」的音譯)。乳名長林,字則民,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五月十四日生,江蘇無錫城內中市橋巷人。出身望族。,9歲喪父,19歲赴莫斯科求學,24歲受命擔任中共中央總負責人,28歲交出大權,39歲因墜機遇難。與王明、張聞天等人是蘇聯留學期間的同學,與其他同期的同學合稱為「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
1931年9月-1935年1月為中國共產黨實際最高領導人,主持中共中央工作。博古在六屆四中全會當選政治局委員和常委,深受王明路線影響,負責上海臨時中央的領導。1933年初遷到瑞金,對中央蘇區的影響更大。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中,因盲目聽從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的的指揮,使紅軍傷亡慘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博古在遵義會議後雖然失去了最高統帥地位,但仍然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他是中央紅軍與張國燾紅四方面軍較量的干將,在涉及中央紅軍內部利益時,他站在毛澤東一邊。
博古和周恩來、葉劍英參與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因此,他們被中央派遣去南京參與國共合作的談判,並取得成功。博古在新四軍組建初期也有功勞。
博古是中共長江局成員,參與領導了武漢會戰期間的抗日宣傳。
博古回到延安後,領導創辦了《解放日報》,這是中央機關報。
1946年4月8日由重慶飛延安,因飛機失事在山西興縣黑茶山遇難。1907年誕生,擔任過中國共產黨的臨時政治局總負責人,擔任過黨中央的書記(見《遵義會議文獻》,198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或總書記(見《中國共產黨組織資料匯編》,1983年紅旗出版社出版),長期在黨中央擔任領導工作。1946年4月8日與王若飛、鄧發、葉挺等十多位同志和先生從重慶乘飛機返回延安,在西安停機加油時,被國民黨特務在機上放了炸彈,飛行途中又遇雨霧,飛機迷失方向,在山西省興縣黑茶山爆炸,機上人員全部遇難,被黨中央稱為「四八烈士」,那時博古年僅39歲。
錢鍾書(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清宣統二年十月二十日(1910年11月21日)生於江蘇無錫。一九九八年病逝於北京。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
錢鍾書十歲入東林小學,在蘇州桃塢中學、無錫輔仁中學接受中學教育,十九歲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錢鍾書出生於詩書世家,自幼受到傳統經史方面的教育,中學時擅長中文、英文,卻在數學等理科上成績極差。報考清華大學時,數學僅得15分,但因國文、英文成績突出,其中英文更是獲得滿分,於1929年被清華大學外文系破格錄取。
1933年於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畢業後,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
1935年,與楊絳完婚,然後同赴英倫留學。兩年後,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文學士(B.litt)學位。之後隨楊絳赴法國巴黎大學從事研究。1938年,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為教授,次年轉赴國立藍田師范學院任英文系主任,並開始了《談藝錄》的寫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被困上海,任教於震旦女子文理學校,其間完成了《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1945年抗戰結束後,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在其後的三年中,其短篇小說《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詩論《談藝錄》得以相繼出版,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
1949年,回到清華任教;1953年調到文學研究所,其間完成《宋詩選注》,並參加了《唐詩選》、《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受到沖擊,並於1969年11月與楊絳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幹校」。1972年3月回京,當年8月《管錐編》定稿 。
1979年,《管錐編》、《舊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擔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1984年《談藝錄》(補訂本)出版;次年,《七綴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⑷ 無錫人口狀況
總人口數508萬以2000年11月1日0時為標准時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出的總人口數是508.66萬人,比1990年「四普」(1990年7月1日)增加了79.50萬人,年增長率為1.7%,超過了全國和全省的人口年平均增長速度。
在全市總人口迅速增加的同時,無錫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四普」時為10.36‰,「五普」時為1.88‰。死亡率由「四普」的6.35‰下降到了「五普」時的5.55‰。出現這種情況,除了生活質量的提高和計劃生育的成功外,外來人口的激增是主要原因。2000年末,無錫外來人口已增至74.05萬人,全市增加總人口中的81.4%是外來人口。與人口增加相應,無錫的人口密度已升至1094人/平方公里,在全省13個省轄市中居第一。
年齡中位數33.58歲這次統計的結果還表明,無錫由1982年的成年型過渡到1990年的老年型初期,2000年已進入老年型中期。目前的年齡中位數(一個地區人口年齡序列的中間值)是33.58歲,65歲及以上人口已佔到總人口數的8.77%。2000年全市百歲老人共有60人(男8女52),比1990年增加了49人。「四普」與「五普」的10年間,無錫0~14歲少年兒童占總人口的比重在下降,而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比重的攀升速度卻快於全省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無錫的老年人問題,將越來越明顯。
「一人民族」有6個2000年在無錫的少數民族雖只佔人口總數的0.34%,但比10年前增長了205.17%,歷史上第一次突破了1萬人。少數民族構成由「四普」時的36個增加到了46個。其中土家族以3940人成為無錫第一大少數民族。其他人數在1000人以上的,依次為:苗族、回族、侗族、壯族、布依族。「一人民族」有6個:景頗族、普米族、塔吉克族、裕固族、鄂倫春族、赫哲族。專家介紹,近年來大量南方少數民族女性的嫁入,是無錫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
⑸ 無錫名人有哪些
徐悲鴻
華彥鈞
劉半農
劉天華
繆荃孫
孫毓修
錢鍾書
陳瘦竹
楊蔭瀏
顧景舟
張光宇
張正宇
賀天健
錢瘦鐵
胡汀鷺
秦古柳
錢松岩
諸健秋
科教類
唐文治
楊蔭榆
錢穆
俞慶棠
錢基博
顧毓琇
錢鍾韓
錢偉長
錢臨照
孫毓棠
唐照千
孫克定
劉操南
馮煥文
工商類
榮宗敬
榮德生
唐星海
唐翔千
唐英年
楊翰西
王禹卿
薛明劍
華繹之
榮智健
榮智雯
榮毅仁
無錫籍將軍
錢樹根
臧穗
糜振玉
朱增泉
包富紅
王錫仁
王普豐
陳章元
吳炳興
殷寶洪
馮金茂
蔣文郁
王祖敏
鄧銅山
史祥彬
華鍾亮
杜雲生
張紀根
無錫籍院士
陳
新顧夏聲陳太一周
鏡錢偉長周培源史紹熙
錢保功王補宣承淡安顧真安唐西生王
選陳厚群
季國標吳中如許健民林
華蔣新松陳德仁吳中偉
文體類
蔡振華,丁俊暉,卞蘭,葛飛
⑹ 哪些明星是江蘇無錫人(祖籍也可以)
成果 ,1995年5月23日出生來與江蘇源無錫, 處女作 是塞罕壩上 ,後在2019年主演 滴 男友卡,飾演劉芊芊 但還沒有很火 後面又在愛情公寓5飾演諸葛大力一角而火起來
⑺ 無錫人的特點
勤奮
務實
友好
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