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蘇聯新經濟政策的成果是什麼

蘇聯新經濟政策的成果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8-02 03:12:48

A. 蘇聯新經濟政策是什麼

蘇聯新經濟政策指的是蘇俄在1921年3月開始實行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

蘇聯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

1、農業

推行糧食稅,納稅後剩下的糧食,歸農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許農民租佃土地和僱傭勞工。

2、工業

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廠礦企業仍歸國有,由國家經營,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興辦的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

恢復私人小企業。

3、流通

允許自由貿易。

4、分配原則:按勞分配。

(1)蘇聯新經濟政策的成果是什麼擴展閱讀: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背景:

蘇維埃社會主義俄國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日用物品嚴重缺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1921年2月,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基地喀琅斯塔得發生水兵兵變,被迅速平息下去,但蘇維埃政權的處境仍十分危急。1921年3月,俄共「十大」召開,開始了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的過渡。

蘇聯新經濟政策的意義:

1、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1921年的危機迅速消失,生產逐步恢復。它滿足了勞動者的經濟要求,受到廣大農民工人的歡迎,並鞏固了工農聯盟,使蘇維埃政權日益鞏固。

2、新經濟政策探索了在小農國家裡建設社會主義的途徑和方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為在蘇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3、新經濟政策的一些原則和經驗,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B. 簡述蘇俄新經濟政策的背景、內容。(要簡潔)

背景:1921年初,國內戰爭結束。蘇俄取得了勝利,然而它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戰爭使工業生產受到嚴重破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行也壓抑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社會不滿情緒影響了政治穩定。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根據列寧的報告,決定以糧食稅取代余糧收集制,由此開始了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的轉變。

內容:實行糧食稅,稅後余糧由農民自行支配;採取租讓制與租賃制等方式,把外國資本與私人資本重新引入國有企業,並鼓勵私人企業的發展恢復商品貨幣關系,允許自由貿易;廢止平均主義的實物分配製,實行以工人技術熟練程度和生產效率為標準的勞動報酬級差制。

(2)蘇聯新經濟政策的成果是什麼擴展閱讀:

新經濟政策的意義概括而言有兩點:一是鞏固了工農聯盟,調動了廣大工農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從而加速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二是新經濟政策是列寧根據俄國經濟落後、生產力低下的國情,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道路、新方法的偉大實踐。是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一次重大突破,創造性地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

C. 蘇聯的新經濟政策內容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D. 蘇聯的新經濟政策是什麼啊其影響是什麼

1918年,正值俄國的布爾什維克們正在同白俄進行激烈的政權爭奪,由於戰時資源的極度匱乏和西方各資本主義國家對新生的紅色政權實行封鎖,列寧頒布實施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對農民配額外的糧食進行強制徵收。鑒於國內革命戰爭中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取得的成功經驗,蘇俄在戰爭結束後決定這沿用這一制度,此舉嚴重挫傷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甚至引發了一些地方的暴動。由此蘇俄引入了更靈活的新經濟政策來代替戰時共產主義。包括:

廢除余糧收集政策,實施實物稅。
停止配給制度,允許商品買賣。
放鬆了貿易限制,鼓勵外資企業投資,將資金與技術引進俄國。
停止以沒收的方式進行資本主義改造,改以租借和租讓的方式,在一定范圍內允許個體私營經濟的存在。

列寧解釋道:「我們仍未到進入社會主義的階段」。這暗示俄國仍是一個初級的農業國家,工業化基礎非常薄弱,仍未滿足全面社會主義的條件。

在余糧收集政策取消後,農民的不再擔心餘糧被無償徵集,加之半封建土地制度的廢除,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空前高漲,糧食產量大幅提高並超過了革命前水平。當農業迅速發展之時,國有重工業由於政策缺失仍然進展緩慢。為了提高行業收入,工廠開始提高工業產品的銷售價格,由此造成的製造業產品的成本提高使農民不得不生產更多的農業產品來購買消費產品。進而農業產品大幅下降而工業產品價格急劇上漲,這就是為眾人所知的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但這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蘇俄的工業化。

新經濟政策成功地恢復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國內革命戰爭給社會經濟帶來的破壞。至1928年,俄國的工農業產品產量成功地恢復到了一戰前水平(1913年)。

1924年列寧死後,布哈林成為了新經濟政策最重要的支持者,斯大林則與布哈林結為同盟,反對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聯合反對派的「超工業化」綱領,由於聯合反對派在黨內斗爭中失敗,新經濟政策得以維持到1928年。然而在1928年「聯合反對派」集團已經被開除出黨、而糧食收購危機也已經發生的情況下,矛盾轉化為布哈林和斯大林之間的矛盾,對新經濟政策的爭論則首先開始於對糧食問題的爭論。布哈林主張安撫農民,進一步提高糧價,向農民提出了著名的「發財吧!」的口號;然而斯大林認為糧食收購問題是「被農村資本主義分子,首先是富農,利用來破壞蘇維埃經濟政策」[4]的結果,認為提高糧價根本不可能解決問題,最終的解決方案必須是消滅富農和實現農業集體化。聯共(布)內部的路線分歧最終以黨內權力斗爭方式解決,斯大林成功戰勝了以布哈林和李可夫為首的右傾反對派,確立了個人的最高統治地位,新經濟政策隨即被斯大林廢除,取而代之的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斯大林想要迅速地積累資本進行國家工業化並達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水平。他全面引進了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以農業集體化全面代替了新經濟政策。

新經濟政策通常被認為是一過渡性政策,並且不為布爾什維克政黨中的激進分子所熱衷。他們視之為與資本主義的妥協甚至是對共產主義信條的一種背叛,並且對經濟起著長期的負面效應,使一些以倒賣糧食的中間商人為代表階級敵人獲利。他們想用一種完全計劃的經濟模式來代替。列寧曾經就新經濟政策說過:「我們退一步的目的是,為了前進兩步。」這也印證了斯大林的五年計劃是對列寧遺願的完成。

E. 蘇聯的新經濟政策是什麼啊

蘇俄在1921年3月開始實行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

蘇聯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

①農業方面:以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納稅後剩下的糧食由農民自己支配.

②工業方面: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企業仍歸國家所有,由國家經營;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經濟的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恢復私人小企業.

③貿易方面:恢復貨幣流通和商品交換.

④分配方面:廢除實物配給制,實行按勞分配製.

F. 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前後的情況是什麼

實行前人們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極端不滿,國內危機四伏實行後人們的身產積極性得到提高,國家政局穩定,經濟發展

G. 蘇聯新經濟政策的意義和內容

新經濟政策,其實和我們的改革開放有很大的相似之處。總體來說,就是國家的發展程度特別是經濟遠遠沒有達到社會主義國家應該達到的標准,但是在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的情況下,不得不以有條件的部分恢復資本主義生產這一過渡形式去發展經濟,為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打好基礎。

新經濟政策的生產關系是商品與貨幣,實際上是尊重市場原則。
生產資料所有制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共存。(比如說經濟命脈由蘇維埃絕對控制,但是其他的一些還有國家暫時無力興辦的,就依靠資本主義生產)
分配原則以按勞分配和平均分配為主,同時還存在按生產資料分配。

至於新經濟政策怎麼推動的,這個我不太了解,但是肯定費了很多事情。《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面就對此有描寫,當時甚至有人懷疑這個列寧是不是真的。不過列寧把道理跟黨員和工人農民說清楚了,事情辦起來就不難了。

作用和效果:首先就是緩解並最終解決了蘇俄的經濟政治危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然後肯定經濟復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業生產恢復並發展,同時還和西方關系緩和(相對的)。

H. 蘇聯的新經濟政策的意義是什麼

意思是:

1、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機迅速消失,生產穩步恢復。它滿足了勞動者的經濟要求,受到廣大農民工人的歡迎。鞏固了工農聯盟,使蘇維埃政權日益鞏固。

2、探索了在小農國家裡建設社會主義的途徑和方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為在蘇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條件。

3、其一些原則和經驗,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閱讀全文

與蘇聯新經濟政策的成果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