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都發展成果

成都發展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02 01:40:34

㈠ 成都經濟區的發展進程

●2006年1月,四川構建成都、川南、攀西、川東北、川西北五大經濟區決策出台。成都經濟區包括成都、德陽、綿陽、眉山、資陽等五市。
●2006年3月,成都、眉山簽訂了「成都經濟區」提出後的首個區內城市間合作協議。之後,眉山市6區縣與成都12個區市縣先後建立合作關系。
●2008年4月,成都、資陽召開區域合作聯席會並舉行有關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合作開發成資工業集中發展區、三岔湖,議定了《成都—資陽區域合作工作協調機制》。
●2010年1月30日,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聯席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會上,成都與周邊7市簽署了《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框架協議》,這標志著成都經濟區一體化發展開始起步,也標志著成都經濟區的合作從過去「點對點」的雙邊合作,正式步入了「抱成團」的多邊合作。
●2010年1月31日,資陽、眉山正式接入區號028。
●2010年4月,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八市共同簽署了《成都經濟區勞動保障區域合作框架協議》,8月再簽 《成都經濟區勞動保障區域合作社會保險工作框架協議》。
●2010年4月15日,以成都經濟區為軸心,旨在「整合科技資源、提升創新能力、加速成果轉化」的成都經濟區區域科技合作框架協議在蓉簽署。打破區域分制之牆,八市科技部門的抱團結盟,將在資源共享、平台共建、標准共定、基金共設的合作框架之下,真正延伸科技成果轉化的「半徑」,力促區域科技創新合作,並最終以自主創新為動力,為成都經濟區核心競爭力提升,提供強有力的創新支撐。
●2010年8月30日,在《成、德、綿規劃合作框架協議》簽字儀式上,公布了《成都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2009-2020)》。按照規劃目標,到2020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將成為西部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群。
●2010年9月,四川省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工作會議上提出,要規劃建設天府新區,形成以現代製造業為主、高端服務業集聚、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新城區。
●2010年12月22日,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八地金融工作辦公室在成都簽署了《成都經濟區金融合作備忘錄》(簡稱《備忘錄》)。按照該《備忘錄》,從2010年12月22日起,八個城市在金融管理、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業務和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等領域21個方面展開的金融合作正式啟動,推動成都經濟區金融一體化進程。該《備忘錄》的簽訂,預示著成都經濟區今後將在金融領域打破行政區域限制,將八城市當成一城看待,讓市民享受更便利的金融服務,最終實現成都經濟區金融同城化。
●2011年9月9日,成都、綿陽、德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8市的就業局共同簽署了《成都經濟區就業服務區域合作協議》,促進區域性城鄉勞動者的充分就業和跨城區流動就業,逐步實現8地的就業服務「同城化」。
●2012年2月1日,成都經濟區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8市開始統一使用《成都經濟合作區域通用門診病歷》,以方便區域內患者的就醫,降低就醫成本,經濟合作區域內的外地病人到成都就醫不需要再購買新的門診病歷,第一時間即可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
●2012年1-8月,成都經濟區即成都、綿陽、德陽、樂山、眉山、資陽及雅安等七市實現合同外資額同比增長10.4%,佔全省84.8%,新批投資總額1000萬美元以上外商投資企業佔全省80.3%,四川現代汽車、中新(成都)創新科技園及四川泉恩高科技管業等三家公司投資總額超過兩億美元;成都經濟區作為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外商投資實際到位同比增長24.1%,佔全省93.2%。成都經濟區對引領全省外商投資,實現區域聚集發展,貢獻極其突出。

㈡ 成都為什麼能成為互聯網熱點城市

成都的經濟水平不高,但是成都的建築上既有現代的繁華商業街區,也有著古色古香的街道,還有不少的文藝小店,同時美味的川菜也吸引了不少人,較低的消費水平,讓很多讓人來成都旅遊都可以玩的很巴適,正是因為這樣,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成都,人多了,在微博和朋友圈的出現頻率就高了,各大網紅也紛紛來成都,就這樣,成都也就經常成為了網紅城市。

㈢ 為何說都江堰成就了天府之國

“天府之國”即成都平原,都江堰是秦國修建的一項很重要的水利工程。之所以大家認為都江堰成就了“天府之國”,是因為自從修了這個水利工程後,蜀地從“窮山惡水”變成了物產豐饒的“黃金”寶地。

李冰和他的兒子率一眾人等修建了都江堰,讓蜀地從“窮山惡水”發展為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國”,可謂功不可沒。新中國成立後,當地政府不斷修整和維護都江堰,並提高了都江堰的灌溉面積,讓兩岸百姓獲益良多。

㈣ 詢問成都發展

「 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 」

東進:全面借鑒雄安新區,生態優先,中低度開發。東進的 「 進 」 字十分有擴張的意味,因此,許多人也都認為:未來,城東將成為成都的 「 第二主戰場 」 。在《成都總規2040》中,我們也可以發現成都東進將充分借鑒雄安新區的規劃經驗及特色。不同於傳統新區的理念,雄安新區的規劃重點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是生態優先,第二是特色營城,第三是綠色智慧,第四是人民中心。

相比較,成都東進區域本身是有非常良好的生態本底,因此在此次規劃中,是有著以生態優先為基本的原則,通過進一步構建以龍泉山和沱江為骨架的生態安全格局,來構建一個滲透整個東進全域的生態綠線、網路化的生態廊道。

同時,東進區域的整個開發強度是以中低強度為主,以多層和中高層的建築為主,也將盡量保持建築和自然丘陵和地形之間的一個協調和呼應,避免建設成現在中心城區的高樓林立的狀態。雖然沒有此起彼伏的高樓大廈,但這樣與生態自然相呼應的規劃設計別有一番味道,十分令人期待五年、十年後的城東。

西控:不是 「 控制 」 ,而是 「 西提 」 !

西控究竟從哪方面來控?目的是什麼?究竟是控制還是要做提升?許多人之前對於西控的理解就是「控制」、「停滯不前」,字面上是西控,但實際是希望「控」這么一個手段,實現整個西部區域的更好的發展。

據悉,西控區域包括成都周邊八個市縣,面積7000多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積50%,涵蓋了都江堰精華灌區和水源涵養地,是成都非常重要的生態區。因此,此次西控戰略的核心重點是希望通過控制開發強度、控制產業門類、控制產業紅線,以控來實現整個西部區域更好品質、更可持續的發展。

在控制產業門類方面,提出:西部區域重點是發展綠色、低炭、科技產業。鼓勵發展一些低能耗、低污染、環境友好型的產業,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跟第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引入旅遊、文化康養以及創意科技等等新興產業。

西控規劃中一個非常重要舉措,提出優化軌道交通線網。通過優化我們軌道交通線,選線和站點的設置,將沿線的特色鎮和站點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軌道交通來帶動西部區域更好的發展。

北改:提升區域城市品質

對於北改區域,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這里的北改不是我們以往意義的北改,而是成都北部區域,包括青白江、新都部分區域等。未來北改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提升區域城市品質上。

此次北改規劃的亮點,也重點提出了 「 三提升,四強化 」 的規劃策略。

三提升:提升宜業宜居的社區環境;提升支柱產業的能級;提升市域的生態屏障功能。

四強化:強化鐵港文化的樞紐功能;強化首位城市的帶動作用,重點是推動整個北部區域,以北向的德陽、綿陽共建一個產業集群,來推動城市區域的協同發展;強化區域快速高效的交通支撐;強化天府文化的挖掘和展示。

在北改的規劃實施亮點中、在優化城市形態上整體降低區域的開發強度、針對一些老工業基地、老舊居住區、棚戶區等進行改造以及劃定了4類8個城市設計的重點區域(包括新都的北湖,鳳凰山片區等)。

據悉,在交通方面,北改區域規劃將構建4橫11縱快速交通骨架,實現1高1區域高快速路達到南拓區域水平。

中優:提升產業結構,優化產業能級

就在前段時間,規劃部門披露了《成都市「中優」規劃優化方案》,這也是「十字方針」中首個完成的規劃落實成果。而作為中優先行區,其中心城區兩江環抱區目前多個項目即將啟動。(「中優」先行區,寬窄巷子二期、文殊坊等在內的多個項目啟動在即!)

對於中優的規劃,這一塊重點是三減和三增:減少我們的居住人口,減少開發強度,逐步疏解一些非核心的功能。增加文化功能,相應補齊公共文化設施短板;增強旅遊業態,增強旅遊的吸引力、競爭力;增加開放空間,並實現市民共享。

此外,針對開發強度、人口密度的減少,並不意味著將中優區域原有的產業外遷,而是叫產業結構的優化,也就是提升產業能級、提升產業層次,以產城融合的思路打造。比如,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等的提升打造。

南拓:打造城市新形態

南拓區域早已成為成都人熟悉、無數大型開發商爭先恐後入駐的區域。如今,南拓區域城市的規劃更為明確了:著力打造綠色人文宜居、特色鮮明、獨具魅力的城市新形態。並將從「培育新經濟、塑造新形態、構築新生活、區域協同發展」四個方面落實。

南拓將以城市設計加強形態管控,高水平打造天府大道文化景觀軸,天府大道兩側將體現不同建築風貌特徵,符合「 國際化 」 「 現代化 」定位。

在城建規劃方面,南拓區域將城市中軸線、城市中心區、濱水地區、產業園區等劃定為重點區域,開展城市設計;沿城市軸線、水系、山體、綠地、道路等區域劃定天際線重點控製片區,開展天際線設計,構建疏密有度、錯落有致、顯山露水的城市天際線;突出城市色彩規劃控制。


㈤ 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行的發展與成就

隨著國家開發銀行的改革發展和業務推進,國家開發銀行四川分行的主要職能不斷豐富,業務領域明顯拓寬。從重大項目建設到社會事業推動,從工業強省到旅遊興川,從縣域經濟發展到新農村建設,都能見到國家開發銀行四川分行的身影。近年來,在繼續服務於「兩基一支」領域的基礎上,國家開發銀行四川分行加強了對惠民工程、中小企業、縣域經濟、新農村建設等城鄉統籌發展領域的支持,並著力開拓教育、醫療、社區金融等民生領域,做到了國計與民生兼顧,強省與富民兩促進。特別是在「5·12」地震以來,國家開發銀行四川分行快速反應、全行動員、多策並舉,強有力地支持了四川省的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國家開發銀行四川分行已向四川省近900個項目累計發放貸款2093億元,管理信貸資產總額達1615.87億元。

㈥ 成都有哪些文化成就

開明王遷都成都

【開明王遷都成都】公元前4世紀,古蜀國開明五世(一說九世)廢帝號稱王,遷都赤里(今成都上南大街一帶),建立廟宇,成都首次成為都城。

秦惠文王滅蜀

【秦惠文王滅蜀】公元前316年(周慎靚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蜀國內亂,蜀王派兵伐苴侯,苴侯求救於秦。秦惠文王派張儀、司馬錯伐蜀,古蜀國滅亡。

張若築成都城

【張若築成都城】公元前311年(周赧王四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十月,秦惠文王派兵平定蜀國叛亂後,蜀守張若仿咸陽建制興築成都城,公元前310年(周赧王五年)九月完工。成都城分大城和少城,城曲縮如龜,成都因此又名"龜城"。

文翁興學

【文翁興學】西漢景帝年間(前156~前141),廬江文翁任蜀郡太守時,提倡教育,派人至京師太學學習,學成歸來委以重任,並在成都城南修建石室學宮(在今成都石室中學),重獎品學兼優的學生,開蜀中官府辦學之先河。

劉備成都稱帝

【劉備成都稱帝】東漢建安十九年(214),劉備領軍滅劉璋,自領益州牧。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與魏、吳成三國鼎立之勢。蜀漢於公元263年被魏攻滅。

李特、李雄據成都

【李特、李雄據成都】西晉惠帝永寧元年(301)十月李特率眾攻佔成都,建立農民政權。公元306年,其子李雄在成都稱帝,國號"大成"。公元338年其後繼者改國號"漢",史稱"成漢"。"成漢"政權前後歷6世,至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國亡。

唐朝皇帝避居成都

【唐朝皇帝避居成都】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因"安史之亂",玄宗入蜀避居成都。玄宗返長安後,唐朝政府升成都為"南京"。唐僖宗廣明元年(880),黃巢起義,僖宗避亂入蜀,在成都居住3年。

浣花夫人衛成都

【浣花夫人衛成都】唐代宗大歷三年(768),瀘州兵馬使楊子琳趁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崔寧奉詔入朝之機,乘虛突襲成都。崔寧之妾任氏(人稱浣花夫人)出家財募眾數千人,自帥以擊之,楊子琳敗走,成都得保。任氏護衛成都有功,朝廷封她為冀國夫人。成都人奉她為守護女神,後在成都西部浣花溪畔興建了浣花夫人祠。

芙蓉花開成都城

【芙蓉花開成都城】五代後蜀後主孟昶喜賞名花,偏愛芙蓉,下令在都城成都的城牆上遍植芙蓉樹,並派專人護理。後人繼承此俗,遍地栽植芙蓉樹,每到秋季,芙蓉花開,滿城錦綉,花香四溢,成都因此得名"芙蓉城"。芙蓉現為成都市市花。

三范修史

【三范修史】三范指北宋學者范鎮、范祖禹、范沖,均為成都華陽縣(今雙流縣)人。范鎮參加纂修《仁宗實錄》、《起居注》、《新唐書》、《類編》等書;范祖禹是范鎮侄孫,纂修了《神宗實錄》、《唐鑒》,並擔任司馬光修撰《資治通鑒》的主要助手;范沖是范祖禹長子,曾主持重修宋神宗、宋哲宗兩朝實錄。三范在中國史學、文學史上均佔有重要地位,范祖禹所撰的《唐鑒》12卷,被譽為"深明唐三百年治亂"的史學名著。

設置益州交子務

【設置益州交子務】"交子",中國最早的紙幣,是商人之間貨款的支付憑證。"交子"最早出現在公元1008年,初在成都民間發行流通。北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宋朝政府在成都設置益州交子務,統一管理交子的發行與流通。

張獻忠據成都

【張獻忠據成都】清順治元年(1644),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張獻忠攻佔成都,建立大西農民政權,改元大順,自稱大西王。

石達開就義科甲巷

【石達開就義科甲巷】清同治二年(1863),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兵入川,攻成都未成,在大渡河紫打地(今四川石棉縣安順場)被清軍誘俘解至成都,同治二年五月初十被殺於成都科甲巷。

創辦尊經書院

【創辦尊經書院】清同治十二年(1873),四川學政張之洞集資在成都文廟街西側石犀寺附近修建尊經書院,光緒元年(1875)春建成開學。書院以人才薈萃著稱,王運、宋育仁等曾先後擔任書院山長。尊經書院培養出了大批人才,近代四川諸多"蜀學鴻儒"和傑出人物,如楊銳、廖平、宋育仁、蒲殿俊、張瀾、吳虞、吳玉章等均曾是書院的學生。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書院擴建為四川省高等學堂(四川大學前身)。

創辦四川機器局

【創辦四川機器局】清光緒三年(1877),四川總督丁寶楨在成都東門下蓮池創建四川機器局,次年建成投產,這是四川最早的軍用工廠。後規模不斷擴大,辛亥革命後改稱四川兵工廠。四川機器局是洋務運動在四川最突出的成果,客觀上刺激了四川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

四川保路風潮

【四川保路風潮】清宣統三年(1911)五月九日,清政府宣布鐵路國有政策。當劫奪商辦鐵路的"上諭"傳到成都時,立即遭到成都立憲派的強烈反對。同年六月,清政府與英、美、法、德四國銀行團簽訂"借款合同",其奪路款、賣路權的陰謀完全敗露,成都紳商於六月十七日在岳府街鐵路公司成立保路同志會,誓死"破約保路",保路風潮迅速由成都擴及全川。九月七日,四川總督誘捕保路同志會蒲殿俊、羅綸、張瀾等人,屠殺請願民眾,製造"成都血案"。九月八日,成都附近的保路同志軍揭竿而起,圍攻成都,全川同盟會員借機發動了武裝起義。四川保路風潮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線。

日軍轟炸成都

【日軍轟炸成都】抗戰期間,日軍多次轟炸成都,其中大規模轟炸有兩次。1939年,成都市中心遭日機轟炸,數百平民被炸死。1941年,日機108架對成都實施大轟炸,死傷1000餘人。

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

【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成都。1950年1月6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周士第任市長。

㈦ 成都有多少年歷史

成都距今有2385年的歷史。

成都(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是四川省省會,西南地區唯一一個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是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亦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發祥地,中國十大古都之一。

公元前四世紀,開明王朝九世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先後有7個割據政權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漢為全國五大都會之一;唐為中國最發達的工商業城市之一,史稱「揚一益二」;北宋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會,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紙幣交子。

成都擁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等名勝古跡,是中國最佳旅遊城市。

2019年5月,成都獲得2025年世界運動會舉辦權。

(7)成都發展成果擴展閱讀

成都的歷史文化

方言

成都市方言分布情況: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和金堂縣的大部分地區講西南官話-成渝片;邛崍市、崇州市,大邑縣、蒲江縣和新都區、溫江區、都江堰市、郫縣、雙流區、新津縣的大部分地區講西南官話-灌赤片岷江小片;

部分地區講東北官話;錦江區、金牛區、成華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等區和各個縣市的少數鄉村講客家語(該地稱土廣東話),以市郊洛帶鎮為中心的周邊十幾個鄉鎮最多;金堂縣少數鄉村講湘語;都江堰市部分地區講羌語。

宗教

成都市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5種宗教。東漢順帝時張道陵創五斗米教於成都大邑鶴鳴山,為中國道教之始。佛教傳入也很早,東漢末即已傳入成都。

伊斯蘭教於明代傳入成都,至今也有600多年歷史。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別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和清光緒七年(1881年)正式傳入成都。成都有宗教活動場所178處,共有宗教教職人員1509名。

㈧ 成都市過去五年取得的主要成就

1、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突破1.6萬公里,居世界首位。
2、建設了一批跨流域調水和骨幹水源工程。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新一代移動通信網、下一代互聯網、數字廣播電視網、衛星通信等設施建設加快,逐步形成了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國家干線傳輸網路;
3、推動了三網互聯互通和業務融合。

㈨ 改革開放以來成都市的變化

一、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大為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八五」和 「九五」計劃期間,成都市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又上新台階。1997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10億元,提前實現本世紀末國內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戰略目標;農業經濟全面發展,糧食總產量穩定在390萬噸以上;工業經濟在改革中穩步發展,工業增加值1997年達到387.2億元;商貿、金融、交通、運輸、郵電、房地產、旅遊等第三產業迅速發展。1997年產業結構調整明顯,一、二、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分別為12.1%、45.2%、42.7%。

成都市加快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的建設,增強了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全市現有各類科技人員44萬人,1997年可轉化科技成果應用率由1987年的36%上升到69%,科技進步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1987年的30%上升到43.7%; 1997年,生產資料和消費品市場達783個,全年商品交易市場成交額397.8億元,年成交額上億元的商品市場達25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83年的27.3億元發展到410億元;全市共有國內金融機構1582個,外資金融機構在蓉辦事處10個, 1997年金融機構存款余額891.9億元,貸款余額為702.2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18%和15.7%,最近中央政府決定,在成都設立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管轄四川、雲南、貴州、西藏; 1997年鐵路完成貨物周轉量199.6億噸公里,旅客周轉量210億人公里,公路總里程5300公里,公路密度43.1公里/百平方公里,位於成都的西南航空公司航空運輸能力居全國第四位。1997年市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118萬門,全市電話用戶超過100萬戶。

二、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發揮特大中心城市作用。

成都市提出了「改革立市、開放強市、科教興市、依法治市」的跨世紀戰略方針。今後五年的奮斗目標是,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完成「九五」計劃,確保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三番;城鄉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寬裕;經濟、社會、人口和環境協調發展,逐步把成都建設成為綜合經濟實力強、人民生活富裕、社會文明進步的現代化特大中心城市。重點要抓好「三中心、兩樞紐」的建設,不斷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發揮成都省會城市和特大中心城市的作用;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努力形成具有較強競爭能力和地方特色的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格局;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開發區示範帶動作用,改善全市的軟硬投資環境,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大力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提高城市現代化程度;加快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為跨世紀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繼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強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努力提高市民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堅持依法治市,切實提高政府機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三、內外開放兼顧,加強經濟合作。

成都市把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擺到同等重要地位,一方面以改善投資環境為重點,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以招商引資為重點,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以提高效益為重點,努力擴大對外貿易;以培育體制新區、經濟強區為重點,加快開發區建設;另一方面通過聯合協作,加強與各城市和地區之間、企業之間的聯合協作,推動商品流通、科技交流、交通通信網路建設,加強同毗鄰省區市、長江流域經濟帶的區域經濟聯合與協作,合理選擇和接受沿海地區產業轉移。

閱讀全文

與成都發展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