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誼的科研成果(部分)
2004年
125、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技術教育調查,《當代教育論壇》,2004.3.110-5。
126、思茅地區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水平分析,《職業技術教育》,2004.2.19-21★,
127、社區安定,教育為先——歐文的教育實驗,《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1.104-8★
128、1948-2002年日本高等教育發展統計研究,《統計研究》,2004.2.61-2★,。
129、值得思索的瑞士幼兒教育,《當代幼教》,2004.4.26
130、近50年日本社會教育經費及其使用效果,《學術研究》,2004.4.122-4★。
131、印度的職業教育(2作者),《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36-7,
132、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比較(2作者),《醫學教育探索》,2004.2.9-11
133、晚清沈葆楨的留學教育思想(2作者),《樂山師院學報》,2003.6.。
134、酉陽清溪村職業教育調查,《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4.8-11,。
135、憲法修改對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的影響分析(2作者),《中國教育與教學雜志》,2004.8.
136、關於比較教育學科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比較教育學科體系、研究方法與人才培養論壇,2004.7.10-1,西南師大
137、當代美國私立高等教育透視,《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4.1.67-70,。
138、戰後日本高中階段職業教育發展,《世界職業技術教育》,2004.5.9-11
139、1948-2002年日本幼兒園發展,《上海教育科研》,2004.11.78-9★。
140、美國的「一師校」,《外國中小學教育》,2004.12.45-6★,。
141、日本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不高,《高管專供信息·教育版》,2004.47.37-8
142、1870年以前的德國職業技術教育,《教育史研究》,2004.4.72-4.34.全文見萬方數據網。
143、城市形象工程應該改為教育工程,《高管專供信息·教育版》,2004.49.22-3;《教育情報參考》,2005.2.17.全文見萬維網。
144、對一個貧困生20年教育狀況的透視,《西南教育論叢》,2004.4.43-9
145、美國家庭學校的利弊分析,《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4.2.50-2。
146、外國教育史(光碟版)ISBN7-900662-28-6/G.48,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147、論性格因素與學習效果,《當代教育論壇》,2005.2.35-7。
148、美國小學教師的學歷,《天津教育》,2005.3.46★。
149、日本高中教師競爭激烈,《新華社高管信息·教育版》,2005.13.32;
150、美國私立高校的多樣性及原因分析,《現代教育論叢》,2005.1.32-4,。
151、美國營利性私立高等教育初探,《西南教育論叢》,2005.1.90-2
152、1955-2000年日本義務教育經費研究,《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4.48-9★,
153、中美教育經費投入的數量及體系比較,《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6.15-7★
154、日本幼兒園經費情況簡介,《早期教育》,2005.6.20★。
155、美國營利性私立高等教育的發展,《統計研究》,2005.6.78-80★。
156、從「明星」教師說開去,《上海教育》,2005.13.07A39★。
157、1948-2002年日本高中發展統計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5.7.32★,全文見CNKI中國期刊網。
158、值得注意的德國學前教育,《學前教育研究》,2005.9.57-9★,
159、國際視野下的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比較教育研究》,2005.9.64-9★;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職業技術教育》,2005.6.47-51;。
160、日本高中教師的證書與學歷,《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10.48★。
161、《國外教育發展》網路課程建設,徐輝、劉新科、陳堅、楊曉萍、周誼,第486項,2005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二等獎19:53 2005-10-19
162、騰沖縣和順鎮職業教育調查,《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5.5.61-7,72,。
163、教育改革中的政府、市場和社會,第二屆世界比較教育論壇2005.8.22-24,北京師范大學
2006年
164、拒絕教育資源的「不和諧」(2作者),《教育與職業》,2006.7.82-3★。
165、統計數字下的美國農業教育,《教育與職業》,2006.7.91-2★。
166、外國教育實驗史·歐文培育新人的教育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155-80,書實到2006.3.31
167、1948-2002年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發展統計研究,《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1-4。
168、日本各級畢業生就職率研究,《中國統計》,2006.4.48-49★。
169、移動教室處處學,《上海教育》,2006.4.38★。
170、論研究生教育中的師生沖突,《新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91-3
171、英、美兩國特色學校初探(2作者),《外國中小學教育》,2006.4.24-7。
172、令人驚訝的美國在職成人教育,《成人教育》,2006.8.95-6★。
173、瑞士教育的特色,《教育與職業》,2006.19.88-9★。
174、美國公立中學9-12年級教師情況,《上海教育科研》,2006.7.23-4★。
175、試論英國公學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2作者),《世界教育信息》,2006.8.14-6。
176、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2作者),《中國家庭教育》,2006.3.22-4
177、美國中學教師網路學習團體及其啟示(2作者),《基礎教育參考》,2006.5.19-21,。
178、美國小學的不分年級教育(2作者),《上海教育科研》,2006.10.41-3★。
179、國外熱門職業:中小學教師,《師資建設》,2006.6.20-21
180、論教育交流與國家發展,比較教育13屆年會,上海師大,2006.11.22-24
181、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情況的幾點國際比較,教師教育學科體系建設研討會,南京師大,2006.12.8-9;中等職業學校師資的國際比較,《統計研究》,2007.3.78-82。
182、論中職實習指導老師隊伍建設(2作者),《文教資料》,2006.32.153-4。
183、特色學校的底蘊(2作者),《山西教育》(綜合版),2006.8. 。
184、巴西私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問題與原因分析(2作者),《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6.2.
2007年
185、中德實行「雙元制」職業教育之比較(2作者),《世界教育信息》,2007.2.26-8.全文見維普網。
186、美國幼兒教師概況(2作者),《上海教育科研》,2007.2.61-2★
187、中美中小學優生評定標准之比較(2作者),《基礎教育參考》,2007.3.41-2
188、中美職業課教師學歷比較,《師資建設》,2007.2.64-5
189、從美國的「隔離但平等」的判決看我國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2作者),《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3.34-6★
190、誰應該接受職業教育(2作者),《民辦教育新觀察》,2007.2.54-9
191、兼職教師——高職教育不可或缺的師資(2作者),《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期192、成人教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石(2作者),當代教育研究,2007(3):14-5;人大復印《成人教育學刊》,2007(6):49-50,58193、日本幼兒園的移動教室,《早期教育》2007年9期32-3★
194、美國新時代教師教育改革(TNE)述評(2作者),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年9期5-8195、美國特許學校的契約精神(2作者),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7年6月196、美日兩國職業人教育及啟示(2作者),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7年6月197、論打工熱背景下如何給教師減負(2作者), 《中國教育與教學》2007年8期198、德國應用科技大學(FH)探析(2作者), 《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0期; 《繼續教育》2007年11期★199、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必要性問題的探究(2作者), 《西南大學學報》2007年增刊108-9★200、多樣化聽寫策略在初三英語總復習中的實踐(2作者), 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周報》社、北京三面向教育科學研究所編:《中國教育科研與實踐》,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37-8
201、中等職業教育能削弱嗎(2作者), 《職教論壇》2007年12月下28-92008年202、日本幼兒園的男教師, 《早期教育》2008年1期30★203、優化農村初中英語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語言(2作者),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1期92-4204、德國農業教育現狀及其啟示(2作者), 《現代農業科學》2008年3期102-3205、西南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研究,重慶出版社,2008.4:1-289206、論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觀(2作者), 《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2期22-4207、澳大利亞多元化高考制度初探——以新州的HSC考試為例(2作者), 《江西教育》2007(Z2).80-1208、正規化:邊遠地區普及義務教育的必由之路,《大理學院學報》2008年5期72-4209、農民工職業教育現狀調查(2作者) ,《教育與職業》,2008年28期(10月上)43-4210、美國的家庭學校(2作者),《科教文匯》2008年9月上期31
211、澳大利亞新州高中畢業證書考試探析(2作者)《外國中小學教育》,2008年12期
周誼2009年科研成果
2009-1-1 西南地區職業教育現狀調查 教育與職業 周誼
2009-02-15 關於農民工職業教育的調查與理性思考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易全勇 周誼
2009-06-15 德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經驗及其啟示 教育探索 賴炳根 周誼
2009-03-25 近代中國的性教育思潮 重慶教育學院學報 馬小敏 周誼
2009-09-20 雙元制模式下地方政府發展職業教育的實踐研究——以重慶永川職教城為例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陳遠遠 周誼
2009-07-14 職業義務教育事關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報 周誼
2009-09-01 1870年以前的德國職業技術教育 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 周誼
2009-09-01 外國教育史研究與當代中國教育改革 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 周誼
2009-09-01 洋務運動時期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失敗的原因探析——與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比較 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陳利 周誼
2009-09-01 管學宣在雲南麗江的教育活動 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三) 周誼
2009-3-6 大學生就業有多難 重慶政協報 周誼
2009-7-17 從國際比較看大學生就業 重慶政協報 周誼
周誼2010年科研成果
2010.01.15 高職院校薪酬目標的制定與激勵模型構建研究 新疆職業教育研究 李勇;周誼;韓蘭娟
2010.07.11 九省市免費中職教育政策特色及發展走向探析 教育與職業 陳遠遠;周誼
2010.08.08 實施免費中職教育的政策導向及未來發展走向 職業教育研究 陳遠遠;周誼
2010.07.20 高職院校教師內在薪酬激勵對策調查研究 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李勇;周誼;韓蘭娟
2010.05.28 美國中部地區農村教師培養舉措及啟示 教育與考試 徐欣;周誼
2010.08.01 真正提高邊遠貧困地區教育質量的辦法 教育與職業 周誼
2010.09.21 挪威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及財政投入簡析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楚海蓮、周誼
2010.27 兼職教師——高職教育不可或缺的師資 江蘇教育 張翠琴、周誼
2010.03. 轉型時期俄羅斯職業教育改革及特點研究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李勇;周誼;劉小竹
2010.09. 高職院校教師內在薪酬激勵調查研究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李勇;周誼;韓蘭娟
2010.12 澳大利亞職教教師專業發展實踐影響因素探析 職教論壇 劉其晴、周誼
2010.15 挪威高中階段職教師資的培養研究及其啟示 職教論壇 楚海蓮、周誼
2010.18 澳大利亞2004-2010職業教育與培訓國家戰略評析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劉其晴、周誼
2010.25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TAFE教師專業發展框架評析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劉其晴、周誼
2. 2010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立項名單
河北體育學院
序號 姓名 課題名稱 課題編號 項目類別
1 趙全勇 基於SWOT分析的「環京津健身休閑圈」體育旅遊發展對策研究 201003171 一般課題
2 韓紅雨 燕趙傳統武術文化研究 201004055 青年課題
3 季彥霞 構建和諧社會下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一體化發展模式研究 201002037 重點課題
4 唐金龍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素質教育啟迪 201003170 一般課題
保定學院
何秉群教授主持的《我省涉法涉訴信訪一體化法律救濟機制研究》(201001015)、體育系高峰松教授主持的《河北省高校開展網球聯賽的可行性研究》(201002002);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一般課題6項,分別為院辦公室齊衛東副研究員主持的《我省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實證研究》(201001125)、基礎教學部於愛英教授主持的《保定市廉租房建設實際效果考察及發展前景建議》(201001133)、劉增芝教授主持的《加強我省地方高校和諧文化建設研究》(201003291)、周穎副教授主持的《保定徐水縣農村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實施情況的調查報告》(201001107)、美術系馬紫薇副教授主持的《南宋小幅工筆花鳥畫研究》(201003001)、政法系張鷙遠講師主持的《當前「民工荒」現象暴露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201003002)。
石家莊經濟學院
課題編號
項目類別
負責人
課題題目
成果形式
201002041
重點課題
高 峰
新時期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學生權益保障制度研究
論文
201002042
重點課題
苗澤華
基於社會責任的醫葯營銷倫理與醫葯市場建設研究
論文
201002043
重點課題
謝軍安
河北省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法律問題研究
研究報告
201003207
一般課題
陳 民
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公共政策終結經驗研究
論文
201003208
一般課題
李春播
產業集群視角下的我省中小企業發展模式研究
研究報告
201003209
一般課題
李存霞
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實效性研究
論文
201003210
一般課題
劉耀輝
低碳經濟背景下河北省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研究報告
201003211
一般課題
陶紅茹
石家莊「夜經濟」發展面臨問題調查及政策建議
研究報告
201003212
一般課題
閆新紅
綜合性大型體育賽事場館設施的供給研究
論文
201003213
一般課題
於開寧
水文化傳播有關問題的思考
論文
201003214
一般課題
鄭 浩
集團公司治理風險預警機制研究
研究報告
201003215
一般課題
周雯珺
河北省住房公積金財務管理制度研究
論文
201004059
青年課題
董曉宏
基於產業結構調整的河北省人力資源開發策略研究
研究報告
201004060
青年課題
雷 鳴
乳業廣告敘事批評研究
論文
201004061
青年課題
李小靜
河北省消費需求結構現狀分析及影響和調整措施研究
研究報告
201004063
青年課題
湯永鴻
當代大學生挫折教育問題研究
研究報告
201004064
青年課題
吳 巍
河北省城鎮化發展視角下的農村金融體系構建
研究報告
201004065
青年課題
趙青霞
河北省科技投入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
研究報告
201004062
青年課題
曲芳芳
基於需求的河北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研究
論文
河北科大
201002022
重點課題
申彥霞
河北省義務教育階段外語教育區域均衡發展研究
論文
201002023
重點課題
張志華
河北省旅行社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
論文
201003102
一般課題
樊維夏
市民主動學英語 構建人文石家莊
論文
201003103
一般課題
馮建強
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在我省高校體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論文
201003104
一般課題
谷欣穎
形成性評價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論文
201003105
一般課題
郭紅衛
高校網路危機事件的預警機制及對策研究
論文
201003106
一般課題
郭宏
河北陶瓷文化產業品牌的創立於營銷對策研究
論文
201003107
一般課題
胡金秀
大學生創業模式調查及扶持對策研究
研究報告
201003108
一般課題
劉克功
河北省城市化進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問題研究
論文
201003109
一般課題
魏勝輝
河北省環京津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研究
論文
201003110
一般課題
院佳莉
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框架下的農村中小學英語師資培訓策略研究
論文
201003111
一般課題
張飛龍
河北省網路文化的消費倫理研究
論文
201003112
一般課題
張燕
河北省產業機構低碳化問題研究
研究報告
201003113
一般課題
鄭君玲
關於完善我省城鄉衛生服務系統形象設計的研究
論文
201003272
一般課題
寧坤
河北省文化產業業態創新與動漫產業發展研究
論文
201003273
一般課題
紀媛
創新性仿寫策略在英語主頁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論文
法政學院
課題名稱:民國直隸省議會的民情上達職能及其制約因素研究 課題編號:201003182 承擔人:趙艷玲
課題名稱:先秦冀州平原人口與經濟研究 課題編號:201003279 承擔人:曹迎春
石家莊學院
1.
張海燕
強化職業教育促進就業的典型案例調查
研究報告
重點課題
2.
史艷
關於建設高校音樂文化公共服務體系的理論研究
論文
重點課題
3.
張偉民
城市品牌生態系統協同演化研究
論文
一般課題
4.
丁利銳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放性推進研究
論文
一般課題
5.
張占傑
孫犁現實主義理論及其淵源研究
論文
一般課題
6.
李志華
華裔美國文學女性作家作品研究
學術論文
一般課題
7.
賀宇濤
河北省高校商務英語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對接研究
學術論文
一般課題
8.
趙彥傑
外語對河北旅遊產業發展的作用研究
學術論文
一般課題
9.
李莉
低碳型音樂文化與省會低碳型城市夜經濟發展的研究
論文
一般課題
10.
黃雅
河北音樂文化在大學教育中的構建
論文
一般課題
11.
楊國燕
關於跨文化交際中委婉語之性別差異
論文
一般課題
12.
楊洲
中國古典藝術的優秀品格及其當代價值
論文
青年課題
衡水學院
深入推進「三年大變樣」公共場所英文標識規范化研究
201003181
宋國雙
民國直隸省議會的民情上達職能及其制約因素研究
201003182
趙艷玲
環京津、環渤海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研究
201003278
謝新棟
先秦冀州平原人口與經濟研究
201003279
曹迎春
3. 朱慶華的研究成果
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的基金項目包括:
國家級基金5項,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710250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077208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70202006,2007年後評估為「特優,成果簡介收錄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7年度報告》基金巡禮中);2009年度NSFC-JSPS協議項目;2003-200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才計劃項目2項,分別為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霍英東教育基金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其他省部級項目6項,包括遼寧省社會發展攻關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博士啟動基金和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4項,分別用於邀請美國、加拿大專家來華合作研究和到德國學術交流。
(1)基於外部動力和內部資源系統觀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型研究(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70772085);(2)基於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生態設計模型與方法研究(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70202006),後評估為「特優」(2007年7月20日),收錄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7年度報告》基金巡禮中;(3)中日製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擴散模型實證研究(2009年4月1日-2011年12月31日),2009年度NSFC-JSPS協議項目;(4)綠色供應鏈管理動力機制與績效提升實現機理研究(2009年1月-2011年12月),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NCET-08-0082)(5)基於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國際競爭力提升戰略規劃與對策研究(2003年7月-2005年6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03CJY001);(6)基於博弈論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型與方法研究(2004年3月4日-2007年3月3日),霍英東教育基金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91082);(7)供應鏈中的環境保護問題研究(2007年1-2008年12月),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項目(06JHQYB0025);(8)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綜合研究(2006年1月-2008年12月),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20052180);(9)資源環境與遼寧經濟協調發展研究(2008年1月-2009年6月),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L07CJL026);(10)綠色采購提高企業績效的方法與應用研究(2002年1月-2004年12月),省博士啟動基金(2002102090);(11)面向國際競爭的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型及應用研究(2004年1月-12月),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教外司留[2003]406號);(12)綠色供應鏈管理動力模型研究(2008年5月15日-6月15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70810107002);(13)綠色供應鏈管理與循環經濟發展(2006年10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70610107033);(14)綠色供應鏈管理與產品生態設計(2005年9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70510107030);(15)工業園可持續管理研討會(2004年10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7007028);承擔的其他項目:(1)遼寧(本溪)生物醫葯產業基地生態規劃(2008年5-12月),本溪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2)高速公路建設生態成本核算研究(2008年5-12月),山東省交通廳公路局;(3)中-日環境管理比較研究(2008年1-6月),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4)大連市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06年9-12月),大連市縱向課題(大發改投字[2006]588號,大財指建[2006]784號);(5)中國製造企業環境管理效率研究(2004年1-12月),日本績優中心計劃——環境管理和國際合作社會能力,日方負責單位為廣島大學國際開發與合作研究學院;(6)綠色供應鏈管理教材和教科書開發(2003年3-8月),CIDA Tier 1(加拿大國際發展署重大項目資助,S-61562)子課題;(7)大連高新技術園區七賢嶺生態規劃(2006年4-12月),副組長;(8)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2005年3-12月),執行負責人;(9)大連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2005年5月-2006年5月),執行負責人;(10)大連雙D港生態工業園規劃(2004年4月-2004年8月),副組長,主要負責一體化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規劃和生態產業鏈規劃;(11)天津開發區生態工業園規劃(2002年5月-2003年4月),副組長,主要負責一體化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規劃、企業生態設計指南和政策規劃;(12)煙台開發區生態規劃(2002年1月-6月),副組長,主要負責企業綠色供應鏈規劃與設計;(13)綠色供應鏈評估方法研究(2000年10月-2001年4月),香港理工大學資助;(14)綠色供應鏈的建立、評估與管理(2000年9月-2001年8月),本校小額資助;(15)基於綠色供應鏈的產品生態設計評估方法研究(2001年9月-2002年8月),管理學院小額資助;(16)大連-香港環保人員環保意識比較研究(2000年6月-12月),香港理工大學資助;(17)大連-香港企業領導環保意識比較研究(2000年4月-9月),香港理工大學資助,第二負責人,主要負責大連市企業經理環境意識研究;(18)生態工業園運營管理模式研究(2000年7月-2001年6月),大連市科委項目,第二負責人。作為主要參加者參加的項目主要有:(1)基於GIS的大連市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研究(2005年7月-2007年6月),大連市留學回國啟動基金(2005J22JH015),第二參與人;(2)碧流河流域GIS數字化管理中心示範工程(2005年7月-2007年6月),大連市科技計劃項目,第三參與人;(3)中國沿海社區生態規劃與環境管理,CIDA Tier1(加拿大國際發展署重大項目,S-61562)(2002-2007),申請者為主要參加者,研究綠色供應鏈管理、中國企業競爭力提升等,總經費400萬加元(約合人民幣2600萬元);(4)大連保稅區生態規劃(2005年6-12月);(5)黑龍江省甘南縣富華國際生態產業園規劃(2005年3-12月);(6)營口港A港池生態規劃(2005年3-12月);(7)營口港仙人島港區生態規劃(2005年6月-2006年12月),排名第三;(8)大連開發區生態工業園規劃(2002年3月-2003年1月),副組長,主要負責案例搜集、翻譯和加入WTO中國企業競爭力提升規劃。指導碩、博士生研究方向:(1)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2)企業環境管理(3)統計分析與實證研究(4)博弈論應用研究
作為第一參加人(合作單位負責人)參與國家自然科學重點項目(71033004)。
作為項目負責人或者副組長承擔完成國際合作、政府委託和橫向咨詢課題18項;作為主要參與人完成各類課題8項。 國外學術期刊:
(1)朱慶華,柳卿,『Eco-design planning in a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ompany: Benchmarking its parent company』, Benchmark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錄用);(2)朱慶華,耿涌,Fujita Tsuyoshi,Shizuka Hashimoto (2010),『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leading manufacturers: Case studies in Japanese large companies』,Management Research News,33(4),April 2010;(3)耿涌,朱慶華, Brent Doberstein,and Tsuyoshi Fujita (2009), 『Implementing China』s Circular Economy Concept at the Regional Level: a review of progress in Dalian』, China, Waste Management,29,996-1002,SCI檢索(影響因子2005年1.123,2006年1.223,2007年1.338)、EI檢索,Available online 19 September 2008;(4)朱慶華, Jo Crotty and Joseph Sarkis(2008),『A Cross-Country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Environment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Automotive Instry』, 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 journal,7(4):467-488,SSCI檢索;(5)朱慶華, Joseph Sarkis and Kee-hung Lai (2008),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size in the adoption of GSCM practices in China』,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5(6):322-337,Published Online: 14 Feb 2008.(6)朱慶華, Joseph Sarkis and Kee-hung Lai (2008), 『Confirmation of a measurement model for GSCM implement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ction Economics,111:261-273,SCI檢索(影響因子2005年1.008,2006年1.183,2007年0.995)、SSCI檢索(檢索號:260AK)、EI檢索(檢索號:075211002346),2008年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一等),2008-LN0164;(7)朱慶華, Joseph Sarkis,J.J.Cordeiro and Kee-hung Lai(2008), 『Firm level predictors of Emergent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Chinese Context』, Omeg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Volume 36, Issue 4, August 2008, Pages 577-591,SCI檢索(影響因子2005年0.648,2006年0.663,2007年1.327)、SSCI檢索(檢索號228OY);(8)朱慶華, Joseph Sarkis and Kee-hung Lai (2008),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for Closing the Loop』,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Vol 44/1 pp 1-18,SCI檢索(影響因子2005年0.904,2006年0.896,2007年1)、SSCI檢索(檢索號:231GG);(9)朱慶華, Joseph Sarkis(2007),『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pressures on emergent green supply chain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ction Research,45(18-19):4333-4355,SCI檢索(2006年影響因子0.799,2007年0.56,檢索號216DD)、SSCI檢索(檢索號:216DD)、EI檢索(檢索號073610804393,September,2007;(10)朱慶華, Joseph Sarkis and Kee-hung Lai(2007), 『Initiatives and outcomes of GSCM in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85(1):179-189,SCI檢索(影響因子2005年1.163,2006年1.477,2007年1.446)、SSCI檢索(檢索號:205UF);(11)耿勇,Murray Height,朱慶華(2007).『Empirical Analysis of Eco-In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Sustainable Development,15,121-133,SSCI檢索(檢索號170NV);(12)朱慶華, Joseph Sarkis and Kee-hung Lai (2007),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essures,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 within the Chinese Automobile Instry』,Journal of Cleaner Proction,15(11-12):1041-1052,SCI(影響因子2005年0.832,2006年0.762,2007年1.073,檢索號165FD)、SSCI檢索、EI檢索(檢索號071110486724);(13)耿勇,朱慶華,Murray Height(2007),『Planning for Integrated Solid Waste Management at the Instrial Park Level: A Case of Tianjin, China』, Waste Management,27(1):141-150,SCI檢索(影響因子2005年1.123,2006年1.223,2007年1.338,檢索號115UZ)、EI檢索(檢索號064610234691),2008年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一等),2008-LN0022;(14)朱慶華, E. Lowe, Yuan-an Wei, Donald Barnes(2007), 『Instrial Symbiosis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Guitang Group』, Journal of Instrial Ecology 11(1):31-42,SCI(2007年1.962,檢索號139LP)和EI雙檢索(檢索號070710426813);(15)朱慶華,Joseph Sarkis(2006), 『An inter-sectoral comparis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hina: Drivers and practices』, Journal of Cleaner Proction 14(5):472-486, SCI(影響因子2005年0.832,2006年0.762,2007年1.073,檢索號015ZE)、SSCI檢索和EI雙檢索(檢索號06049662063),2007年大連市自然科學獎(論文類)二等獎(證書編號:2007-133);(16)朱慶華,Joseph Sarkis, 耿勇(2005),『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hina: pressures,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ction Management, 25(5):449-468, SSCI檢索(檢索號946EC),影響因子2006年0.597;(17)朱慶華,耿勇(2005)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relations between practice and performance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mong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Forum(in German), 13 (1): 65-70;(18)朱慶華,Raymond Cote (2004). 『Integrating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o an embryonic eco-instri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Guitang Group』,Journal of Cleaner Proction, 12 (8-10): 1025-1035,SCI檢索(2004年影響因子0.688;2005年影響因子0.832)、EI檢索;(19)朱慶華,Joseph Sarkis (2004). 『Relationships between operational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 among early adopters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2(3):265-289,SCI檢索(影響因子2004年1.955;2005年1.419;2006年2.042;2007年1.851)、EI檢索,2004年期刊最優秀三篇論文之一;(20)朱慶華,J. Sarkis (2004). 『The link betwee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firms of differing size: An analysis of different size organizations in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Management ,13(3): 53-64;(21)朱慶華,耿勇(2002).』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into supplier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The Journal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and Practice,2002年8月發表,Issue 35,PP27-40.發表錄用中文期刊文章52篇。編著
(1)朱慶華、耿勇,《工業生態設計》(22.3萬字),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年1月;(2)朱慶華,《綠色供應鏈管理》(25.4萬字),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年2月。 2004年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三篇最優論文之一(2005年8月),Elsevier Science and Ecation and Research Foundation of APICS,2005年8月,JOM 2004 Finalist Paper Award。
2007年獲得大連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
2008年獲得遼寧省2005-2006年度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
2008年獲得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一等)。
2009年獲得AOM(Academy of Management)美國管理學會年會最優論文。
參與項目曾獲得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大連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大連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遼寧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一等獎。
4. 劉曉莉的主要科研成果
2002年以來發表論文:
1劉曉莉 合撰第一 《刑法應增設拒證罪》, 東北師大學報 2002年6期.
CSSCI重點刊物
2劉曉莉 獨撰 《刑法解釋的主體》, 吉林大學學報 2003年3期 .
CSSCI
3劉曉莉 獨撰 《論搶劫罪既遂與未遂的標志》, 刑事法律若乾熱點問題研究 2003年 .
4劉曉莉 獨撰 《搶劫罪與罪數形態的關系辨析》, 刑事法律若乾熱點問題研究 2003年 .
5劉曉莉 合撰第一 《搶劫罪的犯罪構成研究》,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年6月 .
6劉曉莉 獨撰 《刑事證人出庭作證的立法保障》,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 2003年6期.
7劉曉莉 獨撰 《刑法解釋的緣由》,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年6月版 .
8劉曉莉 獨撰 《刑事證人拒證的三大立法根源評析》,東北師大學報 2003年5期.
CSSCI重點刊物
9劉曉莉 合撰第一 《死刑廢止之思考》, 中國刑法學年會文集 2004年9月版.
10 劉曉莉 獨撰 《搶劫罪的停止形態》,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 2004年2期.
11劉曉莉 合撰第一 《刑法立法解釋之廢止》, 理論界 2004年4期.
12劉曉莉 合撰第一 《論生態犯罪立法的必要性》,當代法學 2004年5期 .
13劉曉莉 第一作者 《生態省建設需要地方生態立法》,長白學刊 2005年第6期.
核心期刊
14劉曉莉 獨撰 《吉林省生態環境建設立法現狀評析》,刑事法新論集粹法律出版社
2005年6月.
15劉曉莉 第三作者 《論大學本科教學中生態觀教育之必要性及實施途徑》,2005年12月21日 .
16劉曉莉 第二作者 《我國犯罪成立理論的體系性特點及其缺陷》,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人大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6年第4期全文轉載) 2006年第1期 重點刊物.
17劉曉莉 第二作者 《吉林省生態立法與生態省建設的幾點思考》,白城師范學院
報2006年第3期 .
18劉曉莉 第一作者 《生態犯罪立法論要》,東北師范大學學報 2006年第2期.
CSSCI 重點刊物
19劉曉莉 第一作者 《傳統環境犯罪的立法悖論與立法創新》,社會科學戰線 2006年第3期 CSSCI 重點刊物
20劉曉莉第一作者 《俄羅斯生態犯罪的立法評析及借鑒》, 東北亞論壇2007年第 4期。 CSSCI
21劉曉莉獨撰《有效保護草原的法律思考》,光明日報 理論版2007年8月30日。
國家級。該文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網——中國人大網(2007.9.27.)、中國
共產黨新聞網——人民網(2007.9.14)、北京市人大網(2007.9.28.)、中
國農業新聞網——三農在線網(2007.11.6)等多家網站轉載。
22劉曉莉第二作者《 刑法解釋與死刑的司法控制》, 中國刑法學年會文集 2007年9月版.
23劉曉莉獨撰《刑法立法解釋之反思》,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第5期.
CSSCI
24劉曉莉第一作者 《不真正不作為犯的立法化思考》,東北師大學報2007年第6期.
CSSCI 重點刊物
25劉曉莉第一作者《草原保護的刑法立法研究》,政治與法律2008年第1期.
CSSCI
26劉曉莉第二作者《誘惑偵查的理性分析與法律規制》,東北師大學報2008年第4期.
CSSCI (A)
27劉曉莉(通訊作者)《淺論男性遭遇性侵犯時的刑法保護》,湖南社會主義學院學
報2009年第4期.
28劉曉莉第一作者《試論設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29劉曉莉(通訊作者)《和諧社會中刑法價值的思考》,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0 年第1期.
30劉曉莉(通訊作者)《未成年被害人角色轉換與犯罪預防的法律思考》,吉林公安高
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第4期.
31劉曉莉第一作者《在草原牧區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法律思考》,東北師大學報2010年
第4期.CSSCI (A)
32劉曉莉第一作者《草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問題的若干思考》,當代法學2010年
第4期.CSSCI (A)
33劉曉莉(通訊作者)《我國草原立法評價及其建議》,求索2010年第8期.CSSCI (B)
34劉曉莉獨撰 《逃稅罪數額的刑法解釋》,法治研究2010年第9期。
35劉曉莉 (第一作者)《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客觀認定論析》,載《經濟刑法》上
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
36劉曉莉獨撰 《降低入罪門檻的當代價值探究》,政治與法律2011年第1期。 CSSCI (B)
37劉曉莉獨撰 《中國濕地保護立法評判》,求是學刊2011年第3期。 CSSCI (B) 該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1年第4期「學術卡片」摘要轉載。
38劉曉莉獨撰 《制售假葯:有罪!》,光明日報2011年8月22日。 國家級 該文被新華網(2011.8.22.)、光明網(2011.8.22.)、中國日報網(2011.8.22)、中國新聞網(2011.8.22)、鳳凰網(2011.9.2)、中國網路電視台網(2011.8.22)等多家網站轉載。
39劉曉莉(通訊作者)《生態文明視域下環境倫理對我國草原立法完善的若干思考》,中國生態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2011年10月。
40劉曉莉(第一作者) 《生產、銷售假葯罪作為行為犯的刑法經濟評析》,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第6期。
41劉曉莉(第一作者)《追究草原犯罪刑事責任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第8期。 1劉曉莉 參編 《刑法新立罪的理論與實務》,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4月版。
2劉曉莉 編委 《吉林省生態環境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3月版。
3劉曉莉 參編 《刑事法新論集粹》,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
4劉曉莉 自著 《生態犯罪立法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版。
5劉曉莉 參編 《草原執法理論與實踐》,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年9月版。
5. 王志偉的2010年之前發表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著作:
1.《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學說》,商德文、王志偉、宋新柳合著(王志偉承擔其中第3、4、5 章,約5萬字);經濟科學出版社1987年。
2.《評當代西方學者對馬克思〈資本論〉的研究》,胡代光、魏塤、宋承先、劉詩白主編(王志偉承擔其中第11章,約4萬字);中國經濟出版社1990年;該書曾獲第四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1990)、第二屆「吳玉章獎金」著作獎(1992)和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1995)。
3.《國際金融學說史》,陳岱孫、厲以寧主編(王志偉承擔其中第一章第二節,約1萬字);中國金融出版社1991年。
4.《中國經濟概論》,蕭灼基主編(王志偉承擔其中第3章,約3。7萬字);經濟日報出版社1992年。
5.《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商德文主編(王志偉承擔其中第19章,約4。5萬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
6.《審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審計署。人事部審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辦公室編(王志偉承擔其中第一部分「宏觀經濟學基礎」,約6萬字);中國審計出版社1995年。
7.《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希克斯經濟思想研究》,王志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8.《中國經濟周期及其理論的比較研究》,王志偉著;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5月。
9.《西方經濟學說的演變及其影響》胡代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王志偉擔任其中第十一章的寫作。
10.《經濟學發展軌跡》-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述要(第一輯),梁小民主編,人民日報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王志偉承擔其中「約翰·理查德·希克斯」部分,約5萬余字)。
11.《西方市場經濟理論史》,晏智傑(主編)、王志偉、杜麗群合著,商務印書館1999年1月出版。(王志偉承擔其中「第三篇:從馬歇爾到凱恩斯之間西方市場經濟理論的發展」共6章,約9萬字。)
12.《經濟思想史》【附經濟思想史自學考試大綱】(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王志偉編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
13.《宏觀經濟學》王志偉 編著,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
14.《現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王志偉 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15.《西方經濟學說史教程》晏智傑、王志偉、杜麗群 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16.《現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思潮及流派》(「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王志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17.《經濟學理論及現實問題的思考》(王志偉文集),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文庫,王志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18.《宏觀經濟學》王志偉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19.《宏觀經濟學》(第二版)王志偉范家驤編著,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20.《宏觀經濟學》王志偉 編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 月出版。
21.《宏觀經濟學習題與解答》王志偉、李瓊編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版。
22.《擴張性財政政策的長期效應》王志偉、湛志偉、毛暉合著,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我國連續實行短期
積極(擴張性)財政政策的長期累積效應」(課題號:02JA790004)
23.《擴張性財政政策的長期效應》王志偉 專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3
二、發表的論文:
1.「發展第三產業應注意我國特點」,載1985年7月13日經濟參考報。
2.「控制基建規模主要應從資金來源上把關」,載1985年8月16、17日經濟參考報。
3.「馬克思評資產階級早期國際貨幣金融理論」,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6期。
4.「試論馬克思經濟周期波動理論的現實意義」,載經濟科學雜志,1989年第2期。
5.「E。曼德爾對經濟危機和周期理論的探討」,載經濟科學雜志,1986年第4期。該文曾獲北京大學首屆「五四」青年科學成果獎論文二等獎(1987)。
6.「列寧的新經濟政策與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載經濟科學雜志,1987年第3期。
7.「試論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徵」,載經濟科學雜志,1988年第1期。
8.「二元體制下中國經濟周期波動理論」,載經濟學家雜志1989年第4期。
9.「由亞當·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和凱恩斯的政府幹預主義引起的思索」,載《西方經濟思想評論》第2輯,商務印書館。
10.「從凱恩斯到理性預期學派」,載經濟學家雜志1990年第4期。
11.「論經濟波動與調控-對我國經濟形勢的深層思考」,載社會科學輯刊1991年第6期。
12.「經濟波動與經濟調整」,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2期。
13.「現代西方經濟學基本發展演變趨勢的分析和歷史透視」,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2期。
14.「社會集資要規范化、法制化」,載時事報告1993年第9期。
15.「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長中的波動理論問題」,載生產力研究1994年第4期。
16.「一定的經濟波動是正常的」,載學習雜志1994年第11期。
17.「古典市場倫理道德觀的現實意義」,載經濟科學雜志,1997年第4期。
18.「人民幣為什麼不貶值:中國經濟未來幾年可保持增長」,載中國評論(香港)雜志1998年4月號。
19.「中國金融風險的預防與經濟隱患的消除――亞洲金融風暴的警告和改革的迫切性」,載經濟科學 雙月刊,1998年第4期。
20.「中國經濟增長趨勢變緩的原因及對策」,載 中國科學報(海外版)1998年8月25日第4版。
21.「我國當前的宏觀調控與實行減稅政策的可行性」載《經濟活頁文選(理論版)》:「實行減稅政策的可能性」1999年第22期(總第24期)第7-15頁。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22.「歐元匯率變動趨勢的分析」,載《經濟科學》雜志2001年第1期。
23.「20世紀西方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演變論要」,載《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四期。
24.「20世紀美國擴張性財政政策的經驗和教訓」,(侯藝為第2作者),載《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25.「20世紀美國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演變及啟示」,(毛暉為第2作者),載《經濟科學》2003年第2期。
26.王志偉:「經濟全球化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載《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
27.王志偉、范幸麗:「新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理論框架及最新發展」,《經濟學動態》2004年第2期。
28.王志偉:「新經濟自由主義在當前的國際影響及其教訓」,《當代經濟研究》2004年第3期。
29.王志偉:《經濟學視角下的科學發展觀》,在《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4年第10期。.
30.「如何認識新經濟自由主義的國際影響及其教訓」,載《海派經濟學》第7期,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31.王志偉:「核心產業、集群效應與區位優勢:兼論發展區域經濟的思路調整」,載《發展經濟學論壇》2004年第2期。
32.王志偉:「新經濟自由主義研究中應該注意區分的若干問題」,載《南京師大學報》2005年第3期。
33.王志偉:「哈耶克與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載《福建論壇》2005年第5期。
34.王志偉:「現代西方經濟學發展中的『存異』與『趨同』」,載《河南社會科學》2005年第6期。.
35.王志偉:「要算長遠的經濟『大賬』,從根本上調整我國畜牧業發展方向和戰略」,載《中國畜牧獸醫報》《東方畜牧周刊》,2005年9月4日第9版。
36.王志偉:「亟待啟動內在驅動力」,載《中國畜牧獸醫報》《東方畜牧周刊》,2006年4月16日第9-10版。
37.王志偉:」動物安全與產業可持續性發展皆須經濟學』助陣』」, 載《中國畜牧獸醫報》《東方畜牧周刊》,2006年11月26日第9-10版。
38.王志偉: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中'守舊'的'異端':評哈耶克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載(第一輯)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39.齊福全、王志偉:「北京市農村居民消費習慣實證分析」,載《中國農村經濟》2007年第7期。
40.李瓊、王志偉:「中國貨幣傳導機制:實證檢驗的再考察」,載《南方金融》2007年第4期。
41.王志偉:「對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及其當前政策的基本認識」,載吳易風、程恩富、丁冰、李翀主編的《當代經濟學理論與實踐》(論文集)第184-188頁。
42. 李瓊、王志偉:「1994-2006年我國貨幣信貸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載《經濟科學》2008年第1期。
43. 李瓊、王志偉:「利率規則理論研究新進展」,載《經濟學動態》2008年第1 期。
44. 王志偉:「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中的方法論:以弗里德曼為視角的研究」,載《河南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
45. 王志偉:「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中的方法論差異:弗里德曼與哈耶克」,載《社會科學研究》(雙月刊)2008年第4期。
46. Li Qing, Wang Zhiwei,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oney supply, banking lending and aggregate demand in China: 1994-2006,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y, Volume3. Number4. December 2008.
47. 王志偉、孫科:《中國對美國出口決策機制實證分析》,載《亞太經濟》2008年第6期。
48. 王志偉:「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中的方法論異類」,載《當代經濟理論研究》(論文集)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年9月。
49. 王志偉:「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中的方法論異類——弗里德曼與哈耶克」,載《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第4期。
50. 王志偉:「『實事求是』和『思想解放』是中國改革開放和長期發展的方法論基礎」,載《縱論改革開放30周年:劉國光等26位學者多視角解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53. 王志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產權理論30年發展的階段性認識」,載《經濟科學》2008年第6期。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9年第3期全文轉載該文。
54. 王志偉:「我國產權改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以新中國成立60年及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為依據」,載《河南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
55. 王志偉:「產權問題的辨析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產權問題」,載《現代西方經濟學與中國經濟發展》吳易風、程恩富、丁冰、李翀、劉長庚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年10月。
56.王志偉:「世界性經濟危機:理論和現實的思考」,《社會科學研究》2010年第2期。
57.王志偉:「美國金融和經濟危機的馬克思主義分析」,《當代經濟研究》2010年第2期。
58.王志偉:「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問題的思考」,《中國流通經濟》2010年第3期。
59.王志偉:「西方主流經濟學為什麼不能解釋和解決危機」,《政治經濟學評論》2010年第2期。
60.李瓊、王志偉:「泰勒規則與中國宏觀經濟波動:1994-2006」,《經濟科學》2008年第1期。
三、譯著:
1.《管理經濟學》[美]埃德溫·曼斯菲爾德 原著,王志偉 等合譯,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
2.《應用微觀經濟學》[美]埃德溫·曼斯菲爾德 原著,王志偉 等合譯,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
3.《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全四卷),約翰·伊特韋爾、默里·米爾蓋特、彼得·紐曼 主編,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王志偉翻譯部分詞條。
4.《工商管理大網路全書》(全五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編譯,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王志偉為第五分卷主編,翻譯部分詞條。
5.《西方經濟學大辭典》胡代光、高鴻業主編,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王志偉參加編寫部分詞條。
6.《組織行為學》[美] 黑爾里格爾 斯洛克姆伍德曼 合著(王志偉為第二譯者) 翻譯第3篇(共5章)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1出版。
7.《治理機制》[美] 奧利佛·E·威廉森 著, 王健、方世健 譯, 陳光金、王志偉 校,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8.《產權的締約分析》[美]加里·D·利貝卡普 著,陳宇東、耿勤、秦軍、王志偉 譯,王志偉 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9.《宏觀經濟學》(第8版)[美] 魯迪格·多恩布希、斯坦利·費希爾、理查德·斯塔茲 合著,王志偉 譯,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出版。
10.《經濟學網路全書》(上、下)王志偉為分卷主譯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
6. 胡建的主要科研成果
(一)論文
1.《土地市場化視闕中的農村集體土地產權改造》,《求實》2014第6期;2.《農村集體土地產權改革的路徑與法制保障》,《中州學刊》2014年第5期;3.《農村土地流轉的法律風險與防範》,《現代經濟探討》2014年第4期;4.《農村集體土地徵收補償立法問題探究》,《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5.《歐洲大陸法國家的死亡損害賠償制度及對我國的啟示——以死亡損害賠償請求權為中心》,《河北法學》2014年第5期;6. 《沖突與緩和:市民社會語境中市民和國家——以集體土地徵收補償立法為維度》,《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7.《死亡損害賠償額的算定——以法經濟學的分析為視角》,《學術論壇》2012年第11期(合撰);8.《我國台灣地區公眾在參與立法活動中的角色》,《行政法學研究》2012年第4期(合撰);9.《新時期居住權立法問題探討》,《理論月刊》2012年第8期;10.《市民社會的理論演變與民法的角色選擇》,《東方法學》2012年第5期;
(二)課題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農村土地融資擔保法律問題研究》(編號13CFX076)。2.主持安徽教育廳優秀青年人才基金項目《國際金融危機下我國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的應對》(編號2010SQRW053),已結項。3.參加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西部項目)《死亡損害賠償研究——『同命同價』的價值與歷史追問》(編號:09XJA820010),已結項。4.參加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的公眾參與立法制度研究》(編號:09YJC820001),已結項。
(三)獲獎
1.2010年安徽財經大學「十一五」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2011年榮獲安徽財經大學青年骨幹教師稱號;3.2011年榮獲安徽財經大學優秀教師稱號;4.2011年榮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主辦的「全國民商法學博士生學術論壇」,並獲優秀論文三等獎;5.2012年榮獲安徽財經大學「教壇新秀」稱號;6.2012年10月榮獲「魯豫皖民商法研究會2012年年會暨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7. 2013年11月榮獲「魯豫皖民商法研究會2013年年會暨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
7. 王平的主要科研成果
(截至2011年6月)
一、專著、教材(獨著、合著、主編、參編)
1. 刑法學(法大簡明教材,第四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2. 刑法學(法大精品教材,第三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
3. 罪犯風險評估與管理——加拿大刑事司法的視角,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年1月版。
4. 犯罪學教科書(本校教材,第二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版。
5. 中加社區矯正概覽,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
6. 犯罪學(統編教材,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7月版。
7. 刑事執行法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版。
8. Handbook of Restorative Justice, Willan Publishing 2007.
9. 中國監獄學會20年(1985-2005),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10.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我國刑事訴訟,商務印書館2005年12月版。
11. 限制對人身自由的限制——中國行政性限制人身自由法律處分的法治建設,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
12. 刑法概論(教材),中國長安出版社2004年5月版。
13.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批准與實施問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4月版。
14. 外國監獄制度概論,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15. 中英量刑問題比較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2月版。
16. 中國刑事司法制度與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5月版。
17. 監獄法學(北大教材,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
18. 中國監獄改革及其現代化,中國方正出版社1999年7月版。
19. 中國預防犯罪通鑒,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5月版。
20. 監獄學總論,法律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21. 「六害」治理論,中國檢察出版社1996年8月版。
22. 監獄法學(本校教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5月版。
23. 市場經濟條件下犯罪與對策,群眾出版社1995年4月版。
24. 中國犯罪原因研究綜述,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25. 貪污賄賂罪的原因與對策,群眾出版社1992年5月版。
二、論文(包括合著)
1. 刑事法治:精妙與局限之間如何堅守,《人民檢察》2011年第11期。
2. 恢復性司法理論與實踐,《刑事司法指南》2010年第3集,法律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3. 被剝奪自由人的人格尊嚴與待遇——《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0條評析,載《刑事訴訟法學前沿問題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版。
4. 監獄行刑需要妥善處理的幾個關系,《河南社會科學》2010年第4期。
5. 社區矯正概念的反思與重構,《犯罪與改造研究》2010年第2期。
6. 中國傳統恥感文化對罪犯教育感化的影響及其現代啟示,《中國刑事法雜志》,2009年第10期。
7. 社區矯正:用語的改變與意義的翻新,載《犯罪、刑罰與人格——張文教授七十華誕賀歲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版。
8. 中國法治30年——監獄法篇,載《中國法治30年:回顧與展望》,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版。
9. 監獄工作社會化的作用與中國實踐,《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10. 罪犯探親:對罪犯權利的人性化回應,《人民公安報》2008年7月9日第4版。
11. 當前中國監獄改革的理論與實踐(韓文),《矯正研究》(韓國)2008年(總第39號)。
12. 恢復性司法視角下之少年司法構建,載《恢復性少年司法理論與實踐》,群眾出版社2007年7月版。
13. 減刑制度的價值分析及其改革思路,《中國司法》2007年第1期。
14. 恢復性司法理論與實踐在中國的發展,《犯罪與改造研究》2006年第12期。
15. 監獄學教學:寂寞與輝煌的變奏,《犯罪與改造研究》2006年第4期。
16. 構建和諧社會下的多元視角:監獄與社會關系的重新審視與探討,《犯罪與改造研究》2006年第2期。
17. 開放式處遇制度的改革與完善,《中國監獄學刊》2006年第1期。
18. 中國法制建設與人權保障,載《新世紀中國人權》,團結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19. 我國假釋制度之改革與完善,載《紀念監獄法施行十周年文集——回眸十年讀華章》,法律出版社2005年8月版。
20. 我看累犯不得假釋,《法制日報》2005年5月29日第3版。
21. 嚴打的刑事政策分析,載《刑事一體化與刑事政策》,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版。
22. 論放逐刑,《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
23. 恢復性司法的積極意義,《法制日報》2004年10月28日第7版。
24. 建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區文化機制,載《違法犯罪青少年的司法保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澳門青少年犯罪研究會2004年8月正式出版。
25. 懲罰和教育改造罪犯是監獄的雙重使命,《檢察日報》2004年3月31日第8版。
26. 以罪犯為本體,《犯罪與改造研究》2004年第3期。
27. 我國緩刑制度之改革與完善,《犯罪與改造研究》2004年第2期。
28. 理性認識恢復性司法的預防思想,《檢察日報》2004年1月20日第6版。
29. 監獄學研究的方法論,《中國監獄學刊》2004年第1期。
30. 罪犯權利觀的現實指導意義,《法制日報》2003年12月26日第3版。
31. 中國監獄改革之基本構想,載《刑事一體化的本體展開》,法律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32. 社區矯正是有益嘗試,《人民日報》2003年9月5日第5版。
33. 為什麼要保護罪犯的權利,《法制日報》2002年10月22日第12版。
34. 中國的勞動教養制度及其改革,《日本札幌學院法學》第19卷第1號(2002年9月)。
35. 學者視野中的中國特色監獄制度,《犯罪與改造研究》2002年第9期。
36. 勞教司法化是大勢所趨,《法制日報》2002年5月29日第3版。
37. 刑事執行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綜述,《犯罪與改造研究》2002年第5期。
38. 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原因及對策,載《法大刑法學研究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版。
39. 禁止奴役和強迫勞動,《犯罪與改造研究》2002年第4期。
40. 禁止酷刑,《中國刑事法雜志》2002年第2期。
41. 刑罰輕重的根據,《政法論壇》2002年第2期。
42. 期待可能性理論的借鑒價值,《安徽職業警官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43. 監獄工作與監獄立法,《犯罪與改造研究》2000年第5期。
44. 把犯罪預防的措施落實到基層,載《走向21世紀的「楓橋經驗」——預防犯罪實證研究》,群眾出版社2000年3月版。
45. 中國監獄現代化的方法論選擇,《政法論壇》1999年第5期。
46. 新世紀中國監獄定位問題初探,《犯罪與改造研究》1999年第5期。
47. 監獄工作與監獄理論研究20年改革述評,《犯罪與改造研究》1999年第第1-2期。
48. 理性化及其局限——監獄行刑觀念的價值定位,載《刑事法學要論》,法律出版社1998年8月版。
49. 現代化、監獄現代化與現代化文明監獄,《犯罪與改造研究》1998年第7期。
50. 我國現行監獄工作方針的價值基礎,《中國刑事法雜志》1998年第2期。
51. 監獄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及其啟示,《法律科學》1997年第5期。
52. 監獄效能與宏觀環境,《政法論壇》1997年第4期。
53. 刑法、刑事訴訟法、監獄法與刑事立法一體化,《中國監獄學刊》1997年其4期。
54. 世紀之交的中國犯罪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
55. 貪污對社會倫理道德的影響,載《反貪污與社會的穩定與發展》,紅旗出版社1996年9月版。
56. 論行刑社會化,載《監獄學概論參考資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4月版。
57. 「行刑社會化」概念探析,《江西法學》1992年第3期。
三、主編文集
1. 恢復性司法論壇(2007年卷,總第三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2. 恢復性司法論壇(2006年卷,總第二卷),群眾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 恢復性司法論壇(2005年卷,總第一卷),群眾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8. 關信平的研究成果
1.關信平主編:《社會政策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9年2月(2004年出第一版)
2.關信平主編:《社會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3.關信平著:《中國城市貧困問題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4.關信平著:《社會保障制度》,載《新世紀幹部書庫:社會知識系列》,科學出版社、法律出版社1999。
5.[美]格爾哈特.倫斯基著,關信平、陳宗顯、謝晉宇譯:《權力與特權:社會分層的理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中文
論文:
共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一百三十多篇論文。其中新近發表的論文有(除註明作者的之外,均為本人獨著): 當前城市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中的問題及相關政策分析(關信平、趙婷婷),《西北大學學報》 2012年第5期 對發展速度、質量與效益的辯證考察,《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2-06(下)總第05期,2012年6月 濱海新區社會管理研究—基於體制機制創新視角的研究報告,載《濱海新區開發開放與社會管理》(郝壽義等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年4月 濱海新區社會保障制度研究,載《濱海新區開發開放與社會管理》(郝壽義等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年4月 我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載《社會救助與貧困治理》(米勇生主編),中國社會出版社,2012年2月 論我國當前加強和改善社會組織建設的關鍵環節,《城市觀察》2012年第2期 試析建立「共贏模式」勞動關系的目標、原則和體制創新,《天津社會科學》2012年第1期(獨著) 西方社會保障制度是面鏡子——評《西方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史,《中國社會保障》,2011年11期 把握社會服務與管理的必備之書——讀《社會服務與管理》,光明日報/2011 年/10 月/18 日/第002 版 論當前我國轉變社會發展方式,《江蘇社會科學》,2011年第5期(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階段性成果之一) 社會公平價值觀的缺失及其重建,《人民論壇》2011年20期(7月中),總第332期 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建設路徑,《人民論壇》,2011年4月(中),總第324期 論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一體化建設的意義及相關政策,《東岳論叢》,2011年5期(2011年5月) 社會工作服務農民工問題研究,載《社會工作視角下的農民工問題研究》(民政部社會工作司主編),中國社會出版社,2011年1月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轉變社會發展方式,《探索與爭鳴》,2011年第1期 完善我國綜合性社會救助體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議題,《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 新時期我國社會政策建構和發展的若干理論分析,《江蘇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新華文摘》2010年第16期基本全文轉載) 論「福利國家」與「福利社會」——兼論「新福利國家理論」要點,《社會福利研究》(高鑒國等主編,第二輯),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年10月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下我國社會政策改革與發展,《理論文萃》2010年 第2期 社會工作介入農民工服務:需要、內容及主要領域,《學習與實踐》2010年 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8期轉載「社會工作介入農民工服務的需求、內容及特點」) 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救助的必要性、任務及體制機制,《中國社會工作》,2010.8(上) 大力推動服務流動人口的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中國社會工作》,2010年第4期 加強社會工作服務流動人口的體制機制建設,《中國社會工作》2010年 第4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重建與發展,《民主》雜志,2009年第3期 中國社會救助制度建構九大議題,《中國社會保障》,2009年9期 社會-經濟干預是應對危機的理想選擇,《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8月12日,第5版 經濟波動,政府的社會干預如何行動?《中國勞動保障報》,2009年7月3日第3版 我國農民工社區融入的問題與政策研究(關信平、劉建娥),《人口與經濟》,2009年第3期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中的社會政策議題,《探索與爭鳴》,2009年第4期 社會救助籌資模式及經費管理的國際比較,《社會保障研究》,2009年第1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10年第1期全文轉載 離土不離鄉」與離土又離鄉:費孝通小城鎮理論再認識,載:馬戎等編,《費孝通與 中國社會學人類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月 社會政策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中國社會工作》2009年 第1期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社會政策的改革與發展,[J]. 甘肅社會科學,2008,(5). 農民工參與城鎮社會保障問題:需要、制度及社會基礎,《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8年10期全文轉載) 共同體內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社會保障覆蓋—歐盟的經驗,(關信平、吳偉東),《人口與經濟》,2008年第2期 人類安全:分析框架及應歸措施」,(關信平、郭瑜),《學海》,2008年第1期 社會政策實踐中的國際經驗與本國創新,《中國社會導刊》2008年 第27期 社會政策行動中的福利機制與市場機制,《中國社會導刊》2008年 第24期 制度性與補缺性社會政策, 《中國社會導刊》2008年 第21期 社會政策行動中各級政府間關系,《中國社會導刊》2008年 第15期 社會政策行動中政府與民間的關系,《中國社會導刊》2008年 第12期 社會政策目標中的以人為本」,《中國社會導刊》2008年 第9期 專業素養是怎樣煉成的,《中國社會導刊》2008年 第6期 當代社會政策中的公共行動與個人責任,《中國社會導刊》2008年 第6期 社會政策行動中的公平與效率,《中國社會導刊》2008年 第3期
外文
1.Equal rights and soc Equal rights and social inclusion: Actions
for improving welfare access by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Chinese cities,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中國社會工作期刊),V.1 No. 2, July 2008
2.Institutional and Indivial Autonomy: Investigating Predictors
of Altitudes toward Institutional Care in China, (1st author), (U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64 (1): 83-107 2007
3.Recent Developments in Institutional Elder Care in China:
Changing Concepts and Attitudes, (3rd author),(US)Journal of
Aging & Social Policy, Vol.18,Number 2, 2006.
4.Willingness and Availability: Explaining New Attitudes toward
Institutional Elder Care among Chinese Elderly Parents and their Alt
Children,(3rd author, with Zhan, Heying Jenny; Liu, Guangya), Journal
of Aging Studies, vol. 20, no. 3, pp. 279-290, Sept 2006.
5.China』s Social Policy: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Market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 Huck-ju-Kwon, Ed.,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UNRISD,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6.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unity welfare services in China,
(with CHOW, Julian),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Global Human Needs,Vol. 25 (3) 2003
7.「Poverty and Anti-Poverty Policies in Urban China」, in
Kwong-Leung Tang & Chack-kie Wong Ed. Poverty Monitoring and Alleviation
in East Asia,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2003
8.「Policies Geared to Tackling Social 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China」, in Social Policy Reform in China: Views from Home and Abroad,
Ed, by Catherine Jones Finer, 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 2003
9.Social Welfare Reform in China: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Dynamics of Change at the Start of the
New Millennium, ed. by P.W. Preston & Jurgen Haarcke, RoutledgeCurzon,
London & New York, 2003
10.「Globalization, Inequality and Social Policy: China on the
Threshold of Entry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英)「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 Vol. 35, No.3, 2001
11.China's Social Polic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英文),
載: 《國家之再定位:亞太區社會政策之經驗與挑戰》,(香港)2001-9-7
12.「China』s Social Policy: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Marketisation and Globalisation」,in (英)
《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2000年3月Vol. 34, No.1,
13.「Staatlishe Betriebe: Beschaftigungspolitik, Lohn und Sozial
leistungen」,載<China:Ein Selbstportrat>,(德)Westermann Schulbuchverlag
Gmb H, Braunschweig,1997
14.「Chinese Social Welfare Transformation System in A Market Economy
Orientation」(英文),「第六屆亞洲社會學大會」論文 (1995,11),收入《第六屆亞洲社會學大會優秀論文選》
15.「Poverty & Anti-Poverty in Rural China since the Mid-1980s」(英)
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 Vol.29, No.3, 1995,9
16.「Social Security System - An Outline on its Reform and Problems
since 1979」,論文,載:Social Security in P.R. China, The University of Hamburg ,1994
17.「A Report on the teaching, research and Living situations of
the foreign trained scholars in Nankai University and Tianjin
University」(英文), 發表於美國Los Angeles 環太平洋地區高級人才流動國際討論會 (1988)
9. 宋德發的科研成果
(1)獨著:《厄普代克中產階級小說的宗教之維》,湘潭大學出版社2009年。
(2)獨著:《西方文學的口語傳承》,中國戲劇出版社2010年。
(3)獨著:《如何走上大學講台——青年教師提高講課能力的途徑與方法研究》,湘潭大學出版社2013年。
(4)獨著:《19世紀歐洲作家筆下的拿破崙》,湘潭大學出版社2014年。
(5)獨著:《大學的痛與夢》,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
(6)獨著:《用整個的心做大學老師》,湘潭大學出版社2015年。
(7)獨著:《大學教學名師研究》,湘潭大學出版社2015年。
(8)主編:《文學名師談教學》,湘潭大學出版社2012年。
(9)主編:《從湖湘走向世界——胡良桂與文學理論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 (1)主持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故事中的人生——西方古典文學選講」(2014) 。
(2)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青年項目「大學教學名師研究」(2010) 。
(3)主持教育部精彩一課「文學的功能」(2015)。
(4)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席勒式英雄研究」(2014)。
(5)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的宗教因素」(2009)。
(6)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中產階級史詩——厄普代克長篇小說研究」(2007)
(7)主持湖南省教育廳優秀青年項目「19世紀歐美作家筆下的拿破崙形象」(2010)。
(8)主持湖南省教育廳一般課題「厄普代克長篇小說的倫理指向」(2005)。
(9)主持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項目「青年教師提高講課能力的途徑與方法研究」(2012)。
(10)主持湖南省工會和諧勞動關系研究中心課題「西南聯大的師德及其當下啟示」(2014)。
(11)主持湘潭大學博士博士後專項資金項目「比較文學視野中的厄普代克中產階級小說創作」(2007)。
(12)主持湘潭大學CSSCI青年培育項目「厄普代克女性小說研究」(2007)。
(13)主持湘潭大學「公開示範課」《比較文學》(2014年)。
10. 趙宏的科研項目、成果、獲獎、專利
科研項目:國家水專項協作項目:「水污染CMB源解析模型的優化研究與應用示範」 (2011166)負責人國家973計劃 空氣顆粒物致健康危害的基礎研究的第一課題:空氣顆粒物來源與人體暴露表徵研究(2011CB503801)(2011.1——2015.8) 學術骨幹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研究編制課題「顆粒物污染防治思路與控制對策研究」(A類(甲)2010A079)(2010)山東省濟南市科技重大專項「城市大氣顆粒物污染防治關鍵技術研究及典型工程示範 ——第5子課題 城市大氣顆粒物監控預警綜合管理平台」(濟科合字200904015)(2010.1-2011.12)負責人濟南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橫向課題:城市大氣顆粒物微粒子(PM2.5)數值預報研究與應用2006-2007年度國家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我國大氣顆粒物環境基準的預研究」(200709048)2006-2007年度國家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東北地區城市大氣有機物污染控制技術及相關途徑研究」(200709013)天津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天津市灰霾的形成機理、危害評估及防空技術研究」(06YFSYSF029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城市灰霾的理化表徵和形成機制(20677030)國家環境保護城市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大氣模型數值模擬的性能評價與優化研究」 負責人天津市氣象局科研課題基金項目「大氣模型數值模擬的性能評價與優化研究」負責人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奧運期間天津市空氣臭氧預報」協作項目 負責人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專項「氣候變化對區域灰霾形成與演變的影響」(CCSF2007-4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節點自治的完全分布式網路計算模型」(60473088)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具有反攻擊能力的雙向指紋密鑰校驗系統」(023601211)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並行機內部結合網模擬及性能評價體系」(043600111)軟體著作權:MOSS許可權管理工具系統V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 著作權編號:2012SR113655 2012年11月25日河流污染源解析化學質量平衡受體模型系統V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 著作權編號:2012SR088895 2012年9月18日基於GA_ANN空氣質量預測系統V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 著作權編號:2009SR034449 2009年8月27日基於GA_ANN灰霾天氣預測系統V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 著作權編號:2009SR034448 2009年8月27日化學質量平衡受體模型系統NKCMB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 著作權編號:2008SR25032 2008年10月16日 教學項目:1、《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系列教材,南開大學2008年度教材建設資助立項 負責人2、公共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研究與實現,2005年度南開大學教改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