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袁隆平研究成果是水稻那研究經過是什麼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於北平(今北京),漢族,江西省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在居住在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B. 我國著名水稻專家袁隆平的主要成果——__________________
秈型雜交水稻 |
C. 雜交水稻的成功有什麼重大意義
通俗地講雜交水稻的成功解決了中國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也是一個人口大國,雜交水稻的成功使有限的耕地養活了龐大的人口,解決了最基本的溫飽問題。
雜交水稻不僅使我國的糧食增產,還被廣泛應用於世界上許多國家,比如印度,伊朗,菲律賓,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都引進了雜交水稻。它是一項造福於世界人民的方法。
作為發明雜水稻的人,袁隆平在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3)水稻的成果擴展閱讀:
雜交水稻的特點
一、根系更發達
雜交水稻與一般常規水稻品種相比,具有根多、根長、根粗、根系生長快、入土深、吸收能力強等特點,所以,雜交水稻耐肥、抗倒、不早衰,自然就具有了一定的產量保證;
二、生長力更旺盛
分櫱能力強是雜交水稻的突出點,也正是基於這一點,雜交水稻的莖葉生長更為旺盛,葉面積大;
三、穗更大、粒更多
在雜交水稻的各個生育期內,葉面積系數都會要比常規水稻更大,穗就比較多,光合作用強,製造的有機物也多,產量自然會有所提升;
四、適應性更強
很多作物的品種是有所局限性的,這當然也包括水稻,有的水稻品種並不適合所有地區播種,但是,雜交水稻的適應性就比較強,山區、丘陵區、平原區、肥田等,都可以栽培雜交水稻,並且,增產效果都很明顯!
D. 復交水稻的研究成果
復交水稻的研究成果,打破當代常規、雜交水稻高產不抗病、優質不高產自然現象;可從通過國家九五攻關;破解世界水稻育種難題,面向國內外公開招標;2000年湖南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十六次會議公布審定合格的水稻新品種獲悉,1、審定的晚稻品種;6、由吳炆耕選育湘晚糯一號、原名湘集優9512,通過全省兩年區試鑒定抗;畝產424公斤,多抗,病、寒、旱,評為優質稻品種,可在全省推廣。8、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選育的崴優134畝產487公斤,米質一般、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可在稻瘟病輕發區推廣。2、認定品種;33,中國水稻研究所選育的中香1號,畝產350公斤,中抗稻瘟病米質優;尤其農民應用生產實驗證明是在大田示範生產採用吳炆耕專用栽培技術優質、高產、多抗三大優勢更為明顯,——未完
E.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在水稻研究領域內堪稱典範還是模範
應該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在水稻研究領域內堪稱典範」。
F.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取得了哪些成就
袁隆平在中國家喻戶曉,以開發出第一個大幅提高產量的雜交水稻品種而聞名。他在中國中部湖南省省會長沙的一家醫院去世。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雜交水稻研究方面花費了 50 多年時間,幫助中國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跡——用不到世界總耕地的 9% 養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袁老1930年9月出生於北京。年輕的時候,他親眼看到人們吃不飽。“1949 年以前,我看到人們在路上餓死的令人心碎的場景,”袁回憶說。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從事農業教育和研究工作。
近年來,他的研究重點轉向探索維持糧食安全的可持續方法。2017年9月,袁征團隊與湖南省農科院合作開發的一株低鎘秈稻,在重金屬污染地區,水稻平均鎘含量降低90%以上。同年,他的團隊成功培育出耐鹽鹼水稻品種,2020年中國東部江蘇省最高平均畝產800公斤以上,或每公頃12噸。耐受性水稻品種也在迪拜等地得到推廣,並被高度評價為對抗全球糧食不安全的新方法。
G. 袁隆平的水稻,舉世皆知,那楊振寧都有著怎樣的成就
雜交水稻非袁老一人之功。在歌頌袁隆平的時候。也不要忘記那無數同樣為了雜交水稻付出努力的科研一線的工作人員。不過袁老確實居功至偉。是無數科研人員的榜樣標兵。
而楊振寧先生自然也是無比偉大的科學家。是堪比愛因斯坦的偉大科學家。雖然很多人詬病楊振寧先生在中國最需要的時候沒有回國。但是要清楚以當時楊振寧先生所研究的科研項目。
至於拿楊振寧先生和翁帆女士的婚姻來說事的人。只能說他們就是羨慕嫉妒恨而已。楊振寧先生和翁帆女士。合法的夫妻。生活幸福和美。沒偷沒搶。沒有犯法。拿這個說事。真是沒有點道德感。
H. 中國雜交水稻現在的成果研究的如何
前不久在長沙舉行的中國稻米高峰論壇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滿懷信心地表示,2010年,他主持的超級稻研究項目第三期畝產900公斤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而目前,已有個別百畝連片的實驗基地,平均畝產創記錄地達到980公斤以上。
中國雜交水稻研究一直遙遙領先於國際社會。2004年,袁隆平從以色列領取了「沃爾夫」獎後,又從美國捧回「世界糧食獎」。一年之內連獲兩項國際農業類最高獎項,其輝煌的背後,是國際社會對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高度認可和贊譽。世界糧食獎基金會贊揚他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發現水稻的雜種優勢並加以應用而獲得成功。他為促使中國由糧食短缺不足轉變為糧食充足供應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研究的雜交水稻以20%的增產幅度在中國得到迅速推廣,每年增產的糧食可多養活數千萬人口。
中國對雜交水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4年,當年袁隆平偶然發現了水稻的雜交優勢。1966年,袁隆平發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論文,突破了「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念,奠定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基礎。此後他和同事埋頭研究,於1973年完成三系雜交水稻研究,1976年大面積推廣種植成功。1987年7月,安江農校青年教師鄧華鳳在袁隆平的理論指導下突破了兩系法雜交的制約瓶頸,經過七八年的攻關,1995年中國宣告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成功。
袁隆平根據國內外發現的育種新材料,1987年發表了「雜交水稻育種戰略設想」的論文,大膽而科學地把雜交水稻育種劃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戰略發展階段:即三系法為主的品種間雜交優勢利用;到兩系法為主的秈粳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再到一系法為主的遠緣雜種優勢利用,為中國雜交稻研究確定了技術路線。1997年中國啟動了「超級雜交稻育種」研究項目,確立了常規稻和雜交稻並舉、三系法和兩系法並重、生物技術與常規技術相結合的發展思路,在著力提高產量潛力的同時,注重改善稻米品質、增強病蟲抗性和生態適應性。目前,超級稻研究畝產700公斤的一期目標於2000年實現,畝產800公斤的二期目標也已於2004年提前實現,目前正在進行三期研究。
我國雜交稻從1976年大面積推廣以來,到2003年已經累計種植了45億畝,幫助農民增收稻穀4億噸。袁隆平介紹說,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研究或引種雜交水稻,在東南亞、南亞、南美、非洲等多個國家的試種示範都取得了極其顯著的增產效果。越南、印度、菲律賓等國引種雜交水稻後,產量大幅增加。2003年越南種植60萬公頃雜交稻,每公頃單產比常規稻高出40%以上;在中國和一些國際組織幫助下,菲律賓種植3000公頃雜交稻,每公頃單產高達8.5噸,比當地水稻平均單產高出近一倍。
早在十五六年前,中國雜交水稻技術被世界糧農組織列為解決世界上糧食短缺國家的首選技術,這項成果還獲得中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然而,這項科研成果早期並沒有在知識產權方面進行保護。「過去我們的技術都是敞開的,現在知識產權意識逐步加強,我們也開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的研究成果。」袁隆平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由於不重視知識產權,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在轉讓中曾蒙受過巨大損失。1981年當中國向美國轉讓11項雜交水稻核心技術時,美方只承認1項有效。上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逐步加強了雜交水稻知識產權的保護,一些雜交水稻研究機構制定了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規定,加強了研究開發、生產經營以及科技人員流動、對外科技交流與合作活動中知識產權保護措施。
袁隆平說,對於這個為人類造福的科技產品,中國對其知識產權的保護絕不是永久的,只能是保護一段時間。為了讓更多的人受惠,目前中國的三系雜交水稻技術在國際上是完全公開的。
I. 袁隆平的主要成就
袁隆平的主要成就: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於生產,這就是雜交水稻。雜種優勢是生物界普遍現象,利用雜種優勢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是現代農業科學的主要成就之一。
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雜交是由美國人 Henry Beachell 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後被授予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 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與此同時,袁隆平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2017年7月,任青島海水稻學院首席教授。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項剔除水稻中重金屬鎘的新成果。 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海南接受鳳凰財經采訪時發表了對轉基因的看法。
對於轉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過安全檢測的轉基因作物,都是沒有問題的。袁隆平表示,轉基因是農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2018年9月8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